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神级古董鉴定师 > 第102章 捡漏

神级古董鉴定师 第102章 捡漏

作者:十八裸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44:55 来源:书海阁

过了好一会儿,田华才才开口:“李老弟,希望你这次说的是真的啊。”

李天明微微一笑,并未回应,心里想着:信我者,自能得到永恒的利益。

接下来几样拍卖物品,李天明明智地选择沉默,没有给予提示。

田华才自行挑选,竞得了两件拍品,一块玉石雕刻的摆设与一只青铜酒爵。这些都是些十几二十万元的小物件,只要田老板眼光独到,盈利空间还是有的。

相较于田华才,徐兴达的战果似乎更为丰硕——至少从表面来看是这样。他不仅拍下了一只影青瓷刻花梅瓶,还斩获了一尊玉佛雕像以及一支清代陈大圭制作的紫砂茶壶。尽管花费巨大,但他脸上却洋溢着洋洋得意的神情,仿佛赢得了某种竞赛。

田华才一看到徐兴达那个模样就来气,真想冲过去给他两脚。

“真是个小人得势!”田华才咬牙切齿地骂道。

过了一会儿,田华才又嘀咕着:“要是能碰到个大漏就好了,也不枉此行。”

“田老板,不用急,捡漏这种事可遇不可求,多点耐心总是没错的。”李天明平静地说道。

“说的也是。”田华才赞同地点点头。

随后上场的一款拍卖品引人注意,又是一只瓷器,不过体型很小,也就成年人拳头般大小,通体色泽棕亮,上细下粗,形状类似一只宽肚插花瓶,却又顶着一个小盖子。附近围观的竞拍者挤上前去,即便伸长了脖子也猜不出这是何物。

徐兴达按捺不住好奇心,向马俊远发问道:“马老师,您说那是个啥东西啊?”

“不怎么样,就是一件茶叶末釉的小瓷瓶而已。”马俊远不屑地回答。

“那就是没什么价值啰。”

马俊远点点头,表示同意。既然马大专家这般断定,徐兴达自然对这只瓷器没了兴趣。

田华才同样看不出来那究竟是何物,刚准备询问李天明,却发现他已经起身走向拍卖台。

田华才愣了一下,赶紧跟着过去,心想这小子也许能看出点名堂。

熟知瓷器行情的人都明白,同一时期、品种及产地的瓷器,其价值往往是根据器型大小来评判的。茶叶末釉瓷器并非珍稀之物,而台上这只又过于小巧,因此关注者寥寥。

走上台近距离观察的大概有十多人,其中包括李天明和田华才。李天明审视着这件小器型瓷器,轻轻点了点头。

田华才对此感到惊讶,同时也怀疑这年轻人是否只是在装模作样。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田华才问。

“田老板,您觉得它是什么呢?”李天明反问。

田华才皱眉思考片刻:“这……应该是个插花瓶吧?”

李天明摇摇头:“这其实是一件茶叶末釉的文房用品。”

田华才一惊,再次仔细端详:“不至于吧,文房四宝里会有这种东西?”

李天明没直接答复,而是拿起瓷器上的小盖子。令人意外的是,那盖子底下竟连着一根长长的瓷管。

田华才惊讶不已:“哎哟?这是什么呀?”

“你可以称它为砚滴,专用来给磨墨工具加水的砚滴。”李天明解释道,“你看这盖子上有个孔,古人们巧妙运用虹吸原理,用手按住孔,产生压力差,从而提起水;松开手,水珠就会落下。”

田华才接过瓷管查看,果然如李天明所说。

李天明又重新拿起瓷瓶:“田老板,您瞧瞧这茶叶末釉,颜色均匀且亮丽,另外,底部这三个足很独特,足部还涂上了黑色。”

“为什么会这样呢?”田华才不解地问。

李天明解释道,这件瓷器是仿照宋代瓷器制作的。宋代官窑和哥窑的瓷器,都有紫口铁足的特点,于是这件瓷器模仿这一特色,将底部涂成了黑色,看上去就像铁足一般。

“如果是现代仿制品,他们很可能没想到要涂黑,因此,这绝对是真品无疑。”

“真品?那你觉得值多少钱?”

李天明微微一笑:“田老板,这件瓷器二十万以内可以入手。”

“就这么一小个?不太可能吧……”

李天明将瓷瓶底部一侧展示给田华才看,后者顿时吃了一惊。

原来那部分竟刻有一个小小的金字样迹,字迹清晰可见,写着“雍正御制”。

要知道,在清朝,凡标有“御制”二字的瓷器均为皇家造办处出品,其价格可比普通瓷器高出好几倍。

李天明低声告诉他:“这件雍正官窑的茶叶末釉砚滴,两年前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曾卖出一件,成交价五十五万元人民币,但那次拍卖的砚滴缺失了吸管,是以花插瓶的身份出售的。如今我们眼前的这件保存完好,价格肯定更高。”

李天明说完后便走下台去。田华才赶忙跟随其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民间有句俗语讲得好,“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经过这两件事,李天明在田华才心中的形象发生了彻底改变。

先前不论李天明预言是否准确,单凭他能分析出这么多门道,就已经非寻常收藏爱好者所能企及。

待所有人回到座位,拍卖师开始发言:“这款茶叶末釉……小瓷瓶,起拍价三万!”

半晌无人应声,田华才心头暗喜,立刻举牌报价:“三万三!”

徐兴达扭头瞥了田华才一眼,发出一声轻蔑的嗤笑。他心想,这破烂玩意儿,田老板竟然还当宝贝。

虽然后续也有两三个人象征性地参与竞价,但实际上都是凑个热闹。

最终,田华才以七万八千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得这件茶叶末釉小瓷瓶。实际上,只有李天明和田华才知道,这其实是件珍贵的雍正官窑茶叶末釉砚滴。

这也难怪旁人无法识货,这类器型的文房用具本就少见,再加上造出的本来就很少,能流传至今的更是屈指可数。

就算李天明不去动用他的“万物鉴定系统”,也能大致推算出这件茶叶末釉研滴的潜在利润,保守估计至少在十到十五倍之间。尽管基数较小,但这无疑是捡了一个大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