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1997从当个逃兵开始 > 第184章 张友仁

重生1997从当个逃兵开始 第184章 张友仁

作者:岁月蹉跎的老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44:57 来源:书海阁

在经历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张伯率先鼓起了掌,紧接着,其她人也纷纷跟着鼓起了掌。杨洋此时早已热泪盈眶,但她还是强忍着泪水随着众人一同鼓掌。

"小毅啊,你说得实在太好了!"张伯感慨地说道:"你这一番话让我这个老头子都自愧不如啊!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如此洞悉人生真谛、理解生活本质。比起我们这些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还要深刻得多呐!"说完后,张伯脸上流露出欣慰且赞赏有加的神情来。

我看着众人缓缓说道:“我和杨洋有着相似的不幸童年经历,这使得我们之间多了一份默契与惺惺相惜之情。那些曾经的痛苦回忆如影随形,我们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脆弱无助的孩子。然而,心中对于幸福的渴望却从未改变。我深知杨洋内心深处的伤痛与寂寞,因此我暗暗发誓:余生定要倾尽全力,让她每一日都充满欢笑与阳光。

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还是夜晚星空下的静静陪伴;无论是漫步于山间小径,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还是品味一顿丰盛美食时的满足微笑——我愿用无尽的温柔与关爱包围着她,爱她一生一世。

因为她就是我生命中的那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道路上所有黑暗角落。而我也将竭尽所能去守护这份珍贵感情,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她:过去的阴霾终将散去,未来日子里只有美好与温暖相伴左右!”我一口气把尘封两世的情感都倾吐了出来,这时杨洋扑进我的怀里,把我紧紧抱住放声大哭,我轻轻的抚摸着她,轻声安慰着她。

又是一阵掌声响起!

“李毅你太讨厌了,喝点酒就拼命的撒狗粮。”田雨热泪盈眶的抱怨道。

“不哭了!要哭咱们回家哭,别让他们笑话咱们。”我轻抚杨洋的后背,笑着逗弄道。

杨洋用小拳头捶了我一下“我才不哭了呐!”说完破涕为笑。

张伯开怀大笑道:“哈哈哈哈哈!你们这几个小姑娘啊,都应该向李毅学习学习。哎哟喂!要是谁能够拥有像李毅这样出色的儿子,恐怕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笑着醒来呢!”脸上充满了对李毅的期望和喜爱之情。

“张伯,李毅是朔男,朔琪的义兄,您自然就是他的义父。”杨洋一脸郑重的道。

“哎呀!”张伯发出了一声惊叹。

我前世和朔男约定结为兄妹,今世了了前缘,但是认义父还真没想过,不过杨洋一说确实也很有道理,而且通过和张伯的接触张伯虽然古板,但是非常有文人风骨,作风也极其正派。于是我赶忙下地,穿好鞋,对着张伯和张伯母直接跪了下来,连续磕了三个头,生涩的喊了声“爸!妈!”

“哎!”

“哎!”

张伯忙将我扶起,对着张伯母激动的道:“老婆子我有儿子了,哈哈哈哈!”

“老婆子,快,快炒几个菜我要再喝点。哈哈哈!”

张伯母知道老头高兴,也没有劝说,直接去厨房做菜去了。

“爸!别麻烦了,我让人送几个菜过来得了。”我劝说道。

“没事,老婆子高兴让她忙去吧!哈哈哈!”

我给杨洋使了个眼色,杨洋会意,拿着我的手机就出去了。

张伯非常兴奋的把我拉上了炕,和我热络的聊了起来,从家庭聊到古董,又从古董聊到家世。

张伯名叫张友仁,他的家族背景相当显赫。张氏一门,父辈子弟共有两人,分别是其父张泊涛以及伯父张泊渊。而他们的祖父,则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张福林。

遥想那个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张福林可是双阳一带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堂堂大地主!其名下坐拥良田千顷有余,更夸张的是,他家的产业遍布整个东三省。具体而言,张伯的父亲张泊涛掌管着家族的钱庄和典当行;而伯父张泊渊则负责打理米行、茶楼以及酒楼等业务。

尽管生逢乱世,但张福林父子三人却并未仗势欺人、为富不仁。恰恰相反,在那段战火连天的艰难岁月里,他们曾数次慷慨解囊,向我军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以及大量的战略物资,为抗击外敌入侵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5 年隆冬之际,因叛徒告密,张福林与其长子张泊渊一家共计二十六口不幸落入敌手,并被囚禁于日军监狱之中。在那里,他们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与虐待,饱尝各种严刑拷打之苦。短短四十六天后,这二十六条无辜生命便惨遭敌人毒手,全部被处决身亡。其中包括张福林的两个孙子,一个六岁和一个十一岁男孩。

张家的钱庄和典当行主要分布在奉天(即现今的沈阳市)一带,负责这些生意的张泊涛得以躲过这场灭顶之灾。

那一年,二十七岁的张波涛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暗自思忖:“这群日本人肯定不会就此罢休。”于是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名下的所有产业低价抛售一空。随后,他携带这笔巨款,与妻子一同踏上了漫长而曲折的逃亡之路。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并最终选择在重庆落脚定居。在这里,张波涛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商业头脑,成功开办了一家典当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当年年轻力壮的张波涛也已步入不惑之年。就在他四十岁那年,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张友仁。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解放,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典当行业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公元 1966 年 6 月,张泊涛带着他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子踏上了归乡之路——吉林双阳市。多年来颠沛流离、饱经沧桑的他们终于回到了故乡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抵达目的地后,张泊涛马不停蹄地前往当地政府,向相关工作人员详细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所历经的风风雨雨。政府方面高度重视此事,并立即展开深入调查与核实工作。经过一番严密查证之后,许多困扰着张泊涛一家人的问题都逐一得到了解决和证实。

鉴于张泊涛年岁渐长等实际情况,政府决定不为他安排具体工作,但还是慷慨地划出了一些肥沃的农田供其耕种劳作;同时还分配给他一块适宜居住的宅基地以安家落户。如此一来,张泊涛便可通过务农自食其力并养家糊口。

不仅如此,政府对张泊涛之子张友仁也关怀备至。考虑到年轻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且充满无限可能等因素影响下,最终将其妥善安置于民政局内任职就业。这样既能让张友仁学有所用发挥专长服务社会大众又可以确保整个家庭生活稳定衣食无忧。至此,这个曾经饱受磨难四处漂泊不定之苦的小家终于迎来安定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