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七零,拯救炮灰大佬 > 第56章 筹办村学

穿越七零,拯救炮灰大佬 第56章 筹办村学

作者:飞鸟和鱼不同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5:46:39 来源:书海阁

顾钰看着一脸震惊的大队干部们,轻叹一声,开口道,“这事儿,我也是考虑了很久。

你们也知道,我前途渺茫,回城已是奢望,但谁让我们家……”

他含糊地低语了句,“好在党国给了改正的机会。”

继而仰面深吸了口气,眼圈一下红了起来,那模样,看得赵刚几个都有些揪心。

其实,这么些年来,他们也接收了不少下放改造的……分子,但真正罪该万死的人,又有多少呢?

顾钰被送下来的时候,那文件上列数的罪状,又有多少是真的?但他们不能说,也不敢说,更何况,这事也轮不到他们管,当然,也管不着。

他们看着顾钰,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可最后,也只能化为一句,“孩子,总会有希望的。”

“嗯!”

顾钰淡淡一笑,伸手抹了抹眼角,犹然一副倔强坚强的模样,“下乡这几年,我眼见着大队的孩子,三天两头就被停课。

还有些因为家里各种原因,都十几岁了,还大字不识一个,说实话,我看着挺难受的。

孩子没文化,以后长大了,工厂招工都轮不到他们,只能没日没夜地跟着父母下地劳作,一辈子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求存。

当然,我不是说农民不好,相反,农民群众是光荣的,伟大的,是国家的中坚力量,生产创造者,国家社会稳定,更是离不开农民群众。

但,咱关起门来说些体己话,各位真的都觉得,当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就真的好吗?”

他看了眼沉默不语的众人,继续道,“咱不扯远,就说近十年,表面上看,有文化的人都被下放,地位都不高了。

但真遇上工厂招工,部队招兵,那认字儿的是不是比村里的孩子机会大?还有那当官儿的,是不是都得认字儿?

说到这个,书记您最有发言权,您能力不差,可吃亏在文化不行,说难听点,当到大队书记顶天了。

但赵前程呢?如果赵家没有出事,就凭他的高中文凭,雷书记那个位置早晚是他的。

要是赵满江再帮着运作一下,人家去镇上当个小领导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些,都是有文凭打底的,可你们不行,村里的孩子也不行!”

顾钰难受摇头,眸中的不甘与心疼互相交织着,看得赵刚几人心底发热。

“那,那……”

“所以村学必须办。”

顾钰扬声开口,随之继续道,“不管你们怎么想我,反正,我是不想再看到这一个个好苗子,都在黑土地里蹉跎一生,碌碌无为了。”

“说的好。”

赵刚激动出声,“咱已经苦了一辈子,不能再让孩子继续和土疙瘩打交道。”

他抬手猛拍桌面,咧嘴笑了起来,“办,村学必须办。”

“你们倒是说的好听。”

程黔民泼冷水道,“老师呢?去哪儿找?连镇上都缺老师,咱们又有啥本事去招老师?”

“这不是有现成的吗?”

顾钰笑着接话,“知青点里面,包括我和嘉楠,都是高中文凭,再有……”

他语气微顿,伸手指了指村身后,“各位是不是忘了,牛棚里还住着一位留过学的经济学专家,和一位京大的教授,这样的人才,你们放着不用,不是在暴殄天物吗?”

“留过学的经济学专家!大学教授!!”

赵红军几人惊得猛站起来,眼睛瞪得老大,虽然,那个专家啥的他们不懂,但留过学总该明白,那都是特牛的人,才能出国啊!?

还有京大教授,京大啥地方?现在不说,就以前,能考进去的人,那基本都是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更何况还是里面的教授,不得了啊不得了!他们捡到宝了!

赵刚同样激动,但比之几人,想得要多一些,林燕青那些人,可都是下放的走资派,臭老九,若是让他们教书授课,会不会不妥?他这么想,也就这么问了。

顾钰闻言,顿时心生不满,当即讽刺了一句,“书记,您这思想觉悟跟不上啊!”

赵刚脸色一下变了,顾钰却装作没看见,继续自说自话,“国家下放咱这些人到各地,不光是为了消除阶级差距。

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我们能在思想觉醒后,利用自身能力,支援国家建设。

如果,各个接收地不愿提供机会让我们这些犯错分子,利用自身所长,为群众创造价值。

请问,又何来改造一说?就天天把他们关在牛棚里喂猪挑粪,就是改造?”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全都沉默了,片刻后,赵红军出了声,“是啊书记,咱之前那是不知道他们的本事,现在知道了,又遇上了合适的机会,自然要物尽其用啊!?”

“说的是。”

赵刚点头赞同,随即看着顾钰,有些不好意思地张了张嘴,“那你……”

“行了书记。”

顾钰笑了起来,继而伸手从兜里掏出300块钱,直接放在桌上,“这是我攒的全部家当。

您拿着,尽早选块儿地,等农忙结束了,咱就一起上阵,为孩子们修一所属于朝阳大队的学校。至于老师人选,我可以先去帮你们游说一番,但,人家既然来给你们教书,培养人才了,可不能再那么对人家。”

“我懂,咱也不是那心黑的人。”

赵刚抬眼瞅着对方,说那么半天,他也琢磨出了些东西来,这孩子,其实是想帮那几个老头吧。

但,不管如何,那几位也没犯啥十恶不赦的大罪,加上,人家现在都要为大队教书育人了,他还去计较那些干啥?

想想便说,“以后,知青除开农忙和大队赶货的时候,其余时间只要上课都算满工分,那几位也一样,另外,逢年过节,一人另给两斤玉米面并二两豆油。”

“那我就先替他们说声谢谢了。”

顾钰满意起身,“我现在就去和他们说,你们也尽快把办学的事情申报上去。”

说完,他就转身离去,几个干部也没耽搁,当即兵分两路,赵权,程黔民他们,直接去外面和群众说了顾钰拿出所有积蓄,为大队筹建村学的事。

而赵刚和赵红军,则是出门去了公社找雷震生,对方一听二人来意,顿时惊得眼皮一跳,觉得这朝阳大队,就跟血脉觉醒似的,隔几天就要弄个大动静出来。

不过,开办村学是件好事,他打心眼儿里支持,便带着两人去了镇上找李忠。

对方一听他们此行目的,同样激动得不行,连问这是谁的主意,赵刚和赵红军都是正直善良的基层干部,也没想过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便直接告诉李忠,这是下放知青顾钰提出来的建议,并且,对方还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全部捐了出来,说要给孩子们建个好学校。

同时,他还主动游说大队知青和那些被下放的老人,一起为孩子们授课教学,其目的是想要利用自身所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基层人才。

“原来如此。”

李忠心中无比欣慰,顾钰这人,他上任时就听说了,对方之前因着某些原因,日子过得无比艰难。

后来因为京市那边有人插手,他才渐渐过上平静日子,按理说,是个人遭受到这些不平事儿,心中都会有怨。

可他不仅没有记恨往日苛待他的乡亲,反而还想着为大队出钱出力,这思想觉悟,真不是一般的高。

李忠心中感叹,这朝阳大队,是要彻底起来了!

“呵!”

他轻笑一声,抬眼看着面前的几个基层干部,当场拍板,“这事儿我应了,相关手续我会亲自给你们办下去。那学校,希望你们尽快建成,别辜负人家一片心意,到时候,我可是要去考察的。”

“行!没问题!”

众干部激动应声,“谢谢李部长支持。”

李忠摆手,“回去吧!过几天普法课的时候,我把相关手续给带去,你们就别来回折腾了。”

“那就再好不过了。”

赵刚再次感激道谢,随即向其道别,便和其他人一起离开政府大楼,打道回府。

而大队这边,顾钰也找到几位知青,把办学授课的事告诉了他们,王洪波当场傻眼儿了,敢情这人昨天说的是这么个意思?

至于其他人,也和他没差,都傻愣愣地问顾钰,“你真的捐了三百块钱办学校?”

“真的真的!”

顾钰笑着问他们,“那你们想不想当老师?”

“想!当然想了!”

众人异口同声,顾钰满意点头,“那好,都等着吧!我去给你们找未来校长去了。”

说完,他伸手拍拍王洪波的肩膀,便离开知青点,直接去了牛棚,将办学的事又说了一遍。

李明达当场就笑出了声,“行行,我这个经济学家,去教孩子加减乘除也挺有意思的。”

谢怀安也跟着点头附和,不过言语倒是多了几分认真,“只要孩子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你看着安排吧!”

“那我能不能去教体育?”

刘正军委屈巴巴道,“我虽然大字儿不认几个,但打仗厉害,我教他们打军体拳拼刺刀行不?”

“大哥,你七十了,凑啥热闹?”

林燕青无语地白他一眼,刘正军瞬间噎住,继而垂下脑袋,不再说话,顾钰知道他又在装可怜,但没办法,他就吃这套,便笑着说,“咱是不可能让您去打拳的,万一闪到腰了怎么办?

不过,您偶尔去给孩子们讲一讲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还是可以的。”

“你说的!?”

刘正军抬头看着他,两眼放光道,“不许反悔。”

“不反悔。”

顾钰失笑摇头,随即起身道别,“那爷爷你们忙,我也要去上工了。”

“去吧!孩子。”

林燕青满脸慈爱地冲他摆手,“让你和嘉楠费心了。”

顾钰笑了笑,转身走了,他和嘉楠,还有几位爷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管做什么事,已经不需要过多解释,彼此能明白对方所想就好。

他这边进展顺利,沈嘉楠在镇上,也成功从食品包装厂拿到了定制的货物。少年当着工作人员验了货,发现这家厂子做的东西都不错,便又另定了一批特制的酒瓶和礼品盒。

“盒子要结实一些,里面必须放得下一瓶酒,8块点心,两个柿饼……酒瓶的尺寸就按照我刚刚定的算。

放的位置,必须要做成酒瓶样的凹槽,点心也是,尺寸大概是……”

工厂职员一边认真聆听沈嘉楠说的要求,一边用纸笔快速记录下来,随即又向他复述一遍,在确定无误后,才让他先交付定金。

沈嘉楠爽快答应,当场从兜里掏出50块钱,就给对方递了过去,“这些多久能做好?”

“您这次的要求比较高,可能要半个月。”

工厂职员有些心虚地看着沈嘉楠,生怕他一个不高兴,就把订单给取消了,却没想到,对方没有不满,只说了一句,“行,我知道了。”

就拿着订货单出门,赶着驴车,拉上之前的货走了,工厂职员松了口气,随即笑着跑进厂房,大声嚷嚷起来。

“快快!又来活儿了,朝阳大队的订单,赶紧加急。”

“这朝阳大队是怎么了?动静那么大?三天两头就做东西?”

生产组长江华走过来,笑着接过她手里的订货单,视线不经意扫到单子上的订货量,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

嚯!居然要特制的3000个酒瓶(一斤装)和600高档礼盒?

“这,这么多?小李,你没写错吧?”

“怎么可能,我都反复确认了。”

职员小李不满地瞥他一眼,随即严肃开口,“江组长,这单子你得亲自把关,可不能出错,咱好不容易来那么个大客户。”

“那还用你说。”

江华笑着拍了拍胸脯,“放心吧!我一定把这个订单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说完,他便转身招呼工人,让大家抓紧时间制作样品,争取明天一早,就开始投入生产,小李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脸上笑开了花。

————

X京日报,东市编辑部,主编苏月单手撑着额角,头疼地翻阅着面前的稿子,“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屎?能不能有点儿新意?”

一旁帮着审稿的两个编辑互相对视一眼,连忙低下头,尽量减少存在感,免得被殃及池鱼。

哪知苏月没得到回应,更生气了,当即吼了起来,“陈红,你约的这都什么稿?捡到一分钱有什么好写的?

简直狗屁不通,拾金不昧的事都能扯到英勇就义去,这人真的读过书吗?”

叫陈红的短发编辑红着眼不敢说话,她哪知道一个小学老师会是这个水平?

旁的小编辑林甜,见她被骂了,担心自己也逃不掉,连忙从一堆新的信件里,胡乱抽出几封快速打开。

企图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合适的稿子交给对方,哪知她越慌越乱,一不小心,就把刚刚撕开的一封信件里的照片给甩了出来。

两张照片在半空打了个旋,一下掉在苏月面前,小编辑被吓得脸都白了,连忙开口道歉,却被对方抬手阻止。

苏月看着照片上的白天诚,突然来了兴趣,“把稿子给我看看。”

“哦好。”

林甜连忙将信件递过去,苏月伸手接过,将里面的稿拿出来,才打开一看,瞬间眼睛一亮。

这篇稿子,不同于往日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结构清晰,观点独到,就连严肃的普法课,都能写得趣味横生,后面更是不忘歌颂一番国家的伟大政策,和相关领导的工作支持。

但其言语,却不似其他人的那样虚伪浮夸,让人看了,就会觉得,他对各个领导都是发自内心的崇敬。

视线扫到末尾,见落款是星河镇红旗公社朝阳大队———沈嘉楠。

苏月顿时弯起眉眼,原来是母亲的救命恩人,难怪嫂子的父亲会在照片上,感情是去给他撑场子的。

“将后日的头版撤了,换成这篇。”

“是。”

林甜笑着伸手接过稿子,“主编,那,那个照片要怎么办?”

“傻丫头,当然是送去一起下印。”

苏月笑着起身,“那么好的素材送到面前了,不用是傻子。

另外,你去给小周说一声,后日报纸发出去后,让他先去星河镇的公安局和政府走一趟,尽量弄点儿独家回来。”

“知道了主编。”

林甜正色点头,转身就要离开,不想苏月又叫住了她,就见对方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两个头饰递到她二人面前,“你和陈红一人一个。”

“谢谢主编。”

陈红破涕而笑,与之同时道谢,她们苏主编,平时对大家都没话说,就是工作起来六亲不认,容易发火。

————

沈嘉楠回到大队,就听到村民说,顾钰给村里捐了300块钱,打算用来办学校,他心里只惊了一下,就反应过来,对方想干什么。

便在下货之时,又当着村里的乡亲,将他从头到脚夸了一遍,直到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后,才满意停下,去与赵刚确认制作山楂糕的时间。在其得知,对方为了顺利开展第二堂普法课和农忙的事,已经通知大家,延后两天上山摘山楂,便向大家建议,明日先把之前摘的先做成糕点,山上那些,干脆等农忙彻底结束再说,免得来回折腾人。

“行,就按你说的办。”

赵刚笑着开口,“农忙也就这几天的事,等忙完了,大家时间就多了,想干啥都方便。”

“嗯!行。”

沈嘉楠应声点头,随即看向冯毅等知青,“一会儿吃了饭,咱先把黑板报的内容换一下,等这三节普法课上完,以后除了逢年过节,一个月换一次就行了。”

“好。”

冯毅爽快答应,想想又道,“这一次的黑板报,就写主席语录吧!咱大队好多人都没学过,正好让他们路过都看一看背一背。”

“可以。”

沈嘉楠颔首应声,“就按你说的办,我让陈明来画画像。”

“嗯!”

冯毅勾唇,“那我和洪波,逸晨还有陈明弄就行了,你们去忙事儿。”

沈嘉楠愣住,继而笑开,他心里明白,这人,是想让他心无旁骛地抓紧时间赶货,便领了这份情,“好,辛苦你们了。”

“客气了。”

冯毅摆手,转头就与宋逸晨和王洪波讨论起黑板报的事,沈嘉楠便向不知实情的赵刚几人道了别,随即请程虎帮他将自己另外定的纸袋拿回小院。

两人到地儿时,贺明已不知去向,沈嘉楠猜想他应该是回星河镇了,程光和赵小飞正在做衣服,赵成才几个小伙儿,则是在隔壁裁剪衣片。

至于顾钰他们,全都上工去了,两人看到他和程虎,连忙站起来,主动交代,是顾钰让他们来的,钥匙也是他给的。

沈嘉楠点头说好,便让程虎将纸袋全部放在货架上,随即开口问对方。

“海燕姐这两天能来领衣片做衣服吗?”

“能。”

程虎笑着应声,“刚刚就想和你说这事儿了,农忙就这两天已经在结尾,她直接找大队长交了五块钱,就说我们一家三口不去了,身体都受不住。

书记看我们一个腿瘸着,一个身体不好,一个又才那么大点儿。”

他指了指站在踩缝纫前的儿子,开口玩笑道,“他实在不忍心,就同意了。”

“嗯!”

沈嘉楠颔首应声,随即脸上多了几分认真,“程大哥,别那么说自己,你就是腿瘸了,也比很多人强百倍。

再说,书记可不单单是同情你,那是因为你和海燕姐编包和做手饰技术好,不想把你们两个摇钱树累垮了。”

“欸好。”

程虎自是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脸皮薄,没好意说出来而已。沈嘉楠看他的样子,也知道自己多余说了,人家心里门儿清,便笑着岔开话题。

“那等一会儿,你们下了工就直接过来领衣片回去做,省得来回跑。”

“行,就这么定了。”

程虎笑着摆手,转身离开了小院儿,而沈嘉楠,则是自行抱了一沓衣片,进到自己屋去缝制成衣。

晚上顾钰几人回来后,沈嘉楠就给陈明说了黑板报的事,对方也没啰嗦,吃了饭就拍拍屁股走了,这家伙也是牛,愣是在天黑之前,把主席像给画好了。

之后,就一脸臭屁地回到小院儿,继续他的挣钱大计———做衣服,直到十一点多,他才在大家的劝说声中,不甘不愿地洗漱睡觉,逗得张曲二人直说他是钻钱眼里去了。

————

转眼两天过去,新一期的X京日报一出,立马引起轰动。大清早,东市辖区内的所有相关部门领导,都收到了助手送上来的报纸。

大家看到名为“【乡村振兴】干警(部)下乡助振兴———宣**律知识”的标题,和红旗公社朝阳大队————沈嘉楠的字样,一下来了兴趣。

要知道,这朝阳大队前段时间才出了名,只不过,不是啥好名声,所以,大概是好奇心作祟,也可能是当做笑话看,一个个都认真地阅读起来,想好好看看,这朝阳大队又在玩什么花样。

却没想到,竟意外发现了一篇积极向上的好文章,说实话,往日他们阅读报纸,除了从上面了解必要的民生时事,都不怎么看这些知青,文人投的稿。

归根结底,是这些人的文章总是无病呻吟,写的苦大仇深,内容不是贬低讽刺旁人,就是各种诉苦。

偶尔,他们也能看到几篇不发癫的文章,但,又都是些乱用成语和古诗词,全篇写的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让人无语死了。

关键,报社的那些人也不管好坏,啥都往上刊登,现在仔细想想,他们大概也是没稿子可选,才让这些人鱼目混珠吧!

各部门领导,很快就被沈嘉楠的文章吸引,越看越对味儿,觉得这孩子写的内容生动有趣,画面感极强。

只是,才看到一半,就又被那两张醒目的黑白照片惊了一下,见上面居然有好几个大佬。

顿时心生好奇,这报社啥时候派人去采访了?他们怎么没收到风声?不对!领导们将视线往上一扫,在看到摄影———沈嘉楠几个字后,瞬间怔住。

这孩子,居然还会摄影!?简直人才啊!一时间,不少领导都生出心思,有了想把对方招到各自辖区宣传部的想法。

不过,还有一部分聪明人,却透过表面看到了本质,一个臭名在外的大队,居然能请到那么多领导参加普法课。再加上,才华横溢的小知青写的头版新闻稿,恐怕,这里面还有很多他们不知道的道道。

领导们看着桌上的报纸,沉吟片刻后,都不约而同地做下决定,打算去星河镇政府走一趟。

而身为上一次普法课的主讲人张大勇,和参与者白天诚,李忠和刘江等干部。

现在也是待在各自的办公室里,捧着报纸笑得合不拢嘴。为啥?因为这篇文章,不仅将张大勇所讲的普法内容,总结的非常到位。

还顺带宣传了一波,朝阳大的人民队群众,积极好学,乐观向上,以及他们这些干部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正面形象。

虽然,他们被夸得有些好意思,但谁不喜欢被人夸?尤其还是那么优秀的小知青。

哎呀!这文章写的真好!相也照得好!

李忠伸手摸了摸报纸上的合照,突然有些期待沈嘉楠做的纪念册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