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修道小少年 > 第1章 危机

修道小少年 第1章 危机

作者:狡猾的小扒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5:54:10 来源:书海阁

大云立国已一百八十多年,从太祖始,历经三代皇帝的呕心沥血,北驱胡莽南压余人,使得四海臣服,尊为天朝上国。从此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开启了歌舞升平的繁荣盛世。然而经过了百余年安稳,帝国又到了风雨飘摇之际。皇帝年迈昏庸,奸臣当道,卖官鬻爵贪污成风,整个朝堂被搞的乌烟瘴气。混乱的政令让各地官员苦不堪言,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让百姓不堪重负。南方六州作为大云的赋税重地,很多人被贪官污吏压榨的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奋起反抗,一时间各州起义不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三州之地沦陷,然而朝廷派大军去平乱,结果被打的全军覆没,义军看到朝廷军队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更加助长了起义军的信心,一路气势如虹,迅速拿下整个南方六州。这时已经膨胀的起义军竟然打出改朝换代的口号,准备继续北上,大有直逼京都之势。那些平日里只知道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大人物们这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彻底慌了。当他们想再次组织人马平乱时,却发整个朝堂根本没有可堪大用之人。然而祸不单行,北方臣服多年的胡莽看到大云内乱,趁机宣布脱离大云掌控,复国独立,立国号为莽。随后出兵偷袭并夺下大云北方门户玉门关,接着继续南下攻占了北方三州,幸好这时被大云的母亲河曵落河挡住步伐,这才停下休整,在此扎营准备伺机而动。大云这边看着河对面虎视眈眈的大莽铁骑,仅剩的四州之地也人心惶惶。南国的余人也不甘示弱,趁机越过出云山脉,进入南疆烧杀抢夺,所过之处生灵涂炭。

消息传回京都后,立马炸了锅,一个个在朝堂上争的面红耳赤,就是没人能拿出个主意来,大臣们互相推诿,相互攻讦,哪怕是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还想着趁机打压对手,场面十分混乱不堪,最后还是不欢而散各自回家。老皇帝看到这场面一着急就气急攻心,一命呜呼!

老皇帝的突然死亡,让整个国家失去了表面上的主心骨。然而就在大云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这些身居高位之人,不想着如何去拯救大云,一个个暗自叹息天意如此,大云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之类的话语。这些人就开始给自己找起了后路,有人暗中联络起义军想要投靠,还有人想勾结胡莽做带路党,助他们夺取京都。

然而这一切在太子李承乾登基之时都变了,这一日京都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政变,史称“云京之变”。

原来太子早就对朝中的这些人不满,十分痛恨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只是自己势单力孤,所以只能隐忍暗自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就在老皇帝归天后,太子登基的当日,被文臣打压边多年早已缘化的勋贵武将们,在两位国公的带领下,联合二十余将门世家子弟在举行新皇登基大典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将那些奸臣蛀虫尽数诛杀。原来这都是太子暗地里和勋贵们达成协议,旨在一举肃清朝政。随后李承乾在一众勋贵世家的簇拥下登基为帝,定年号建康,同时册封定国公之女为孝德皇后,封定国公为宰相,安国公为枢密使,其余人等皆有封赏,望着台下剩余的官员,一个个噤若寒蝉,建康帝意气风发,不由得发出慨叹:“苍茫大地,我主沉浮!”

之后建康帝为了安抚笼络人心,他命人在那些被诛杀之人中,挑选出为首二十人的罪行公布于众,并篆刻成碑,立于北门外的一处空地上供人观摩。这些人贪污的银钱可是触目惊心,加起来抵得上大云三年收入总和,更别说其他的一些通敌卖国的罪恶行径,更是让人咬牙切齿。京都的百姓个个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新帝李承乾是明君,是上天派来拯救大云的天命之人,同时人们还将此碑称之为“罪书碑”。

为了填补空缺的官职,建康帝火速提拔被奸臣打压的能吏干臣,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论出身只要有能力为国分忧就能上位。这些人之前被打压郁郁不得志,如今终于有了机会得到新帝的赏识提拔,心中自然是感恩戴德,做事变得更加尽心尽力,想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忠君爱国之意。建康帝又让那些真正有本事的将门子弟组织统领军队去平叛。如今建康帝是有钱有权,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尽得,在两位国公的协助下,朝廷政务就高效的运转起来,不仅撤销了许多混乱荒诞的政令,还取缔了许多荒唐的苛捐杂税,同时降低全国百姓赋税,减轻百姓的压力。经过这一系列的大动作下,人心都安定下来,也有了开拓进取之意,人们看到大云翻天覆地的变化,隐隐都觉得大云有中兴之象。

南方的叛军虽然闹的凶看似势大,其实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可言,都是走一路抢一路吃一路,所过之处就像蝗虫过境一般。并且叛军内部人员杂乱,目光短浅,稍微有点成就就开始争权夺利贪图享乐起来,导致内部四分五裂。如今遇到具有军事素养的将门子弟率领的大云军队,瞬间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南方作为大云的根基,必须要快速安定下来,恢复生产,于是建康帝下旨昭告天下对于叛军的处置只诛首恶,其余百姓都不予追究,同时调拨大量银钱来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还将那些被贪官污吏兼并的土地都发还给百姓,有了土地老百姓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就彻底没了造反的心思,只想安心过日子。在朝廷平息叛乱的同时,老国公也派出被提拔为礼部侍郎的王阳为使者,出使北莽,让大莽罢兵和谈。然而兵强马壮的大莽此时根本不把大云使者放在眼里,百般羞辱,王阳深知自己重任在身,就一再忍耐。同时他暗地里大肆贿赂大莽的高官,通过合纵连横的手段不断瓦解大莽内部的团结,又买通大莽皇后,让她给莽帝吹枕边风,劝说大莽和大云议和。莽帝当初本意就是为了趁机劫掠大云,如今也已得到了天大的好处,目的已经达到,考虑到以如今大莽的实力根本无法吞下大云,要是再孤军深入的话,恐怕会有覆灭之危。同时自己内部也开始人心不齐,有了许多反对之声,索性就顺势答应罢兵言和。但也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大云同大莽结为兄弟之国,定下幽州之盟。承认北方三州为大莽所有,每年岁贡大量金银布匹以及各种大莽所需的紧缺物资。

这边南余小国,看到大莽退兵,自己国小势弱,根本无法与大云想抗衡,自己已经趁乱劫掠了很多好处,只好能守好到手的好处就已经是万幸之事了,就主动停止了向北继续劫掠之举。

建康帝手书雪耻二字悬挂寝宫,用以警示自己。此后君臣上下同心,历经十年图治,兵强马壮银钱充足,只待时机成熟就可一雪前耻。刚好这时南余国王暴毙,各子嗣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建康帝觉得时机已到,于是火速发兵北上驱逐胡莽。

历经大云经过三年血战最终击溃胡莽,收复三州夺回玉阳关。胡莽见大云兵威正盛,生怕他继续追击,就赶紧派遣使者求和。建康帝已经收复疆土,心情大好,考虑到关外乃是苦寒之地,不适合大云士兵作战,打下来于大云也无用,徒增伤亡罢了,就同意两国罢兵言和。随后建康帝又携大胜之威南下,横扫余人,甚至跨过出云山脉,直逼余人国都。面对这滔滔兵威,余国感到了灭国之危,立马停止内乱一致抵御外敌,并派人出使大云求和,向大云称臣纳贡,继续做回大云的藩属国,还派遣皇子入京为质。大云君臣觉得南余小国弹丸之地,地域贫瘠,再打下去徒增消耗而已,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就同意收兵。建康帝经过十三载岁月,收复了全部疆土,文治武功达到了巅峰,建康帝改年号为天武,史称“天武中兴”。天下也进入了太平时代……

天武三年,“云之柱石”老定国公因操劳过度病逝,天武帝悲痛不已,下诏停朝三天以示哀悼,亲定谥号“文正”,配享太庙。在老国公弥留之际,他推荐礼部尚书王阳担任宰相,他临终前很感激陛下让他们这些勋贵武将后裔有机会重现祖上荣光。只是过犹不及,勋贵们一家独大无人牵制乃是取死之道。王阳此人能力出众,也曾有大功于国家,如今更是文官中的领袖人物,关键他是寒门出身,由他出任宰相制衡勋贵世家乃是不二人选,希望陛下能考虑考虑。老国公去世不久,天武帝下旨擢王阳为宰相。

天武十五年,余国一直对整个出云山脉在大云手里耿耿于怀,因为这不仅是大云的南大门也是余国北门户,之前两国各占一边,如今全被大云全部占领,导致余国一直处在大云兵锋之下,让余国一直心惊胆颤。于是在余国恢复实力后趁机对大云发动偷袭,想要夺回出云山脉南面。毫无防备的大云士兵被打的措手不及,瞬间就丢了出云南面的控制权,而余国还妄想一鼓作气拿下北面时,结果被北面重兵把守的大云军队打的丢盔弃甲,差点连南面都丢了,余国见状也知道自己实力弱,就死死守住南面关隘,和北面过来的大云军队对峙。南疆遇袭的战报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城,天武帝得到消息后大怒。正可谓是帝王一怒,风云变色,十万精兵剑指南疆。至此两国又开启了三年血战,史称“出云血战”!

大云南疆边境,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山林,这时林子里钻出一个满身污垢的人,往身后的林子里喊道:“将军,我们这下安全。”

听到声音后,林子里陆续走出一群士兵约八百人左右,看样子是打了败仗逃回来的。领头的是个将军,只是身上的甲胄有部分遗失,且上面还粘着些许血迹和泥土,头盔也早已不知去向,脸上粘了许多污黑。依稀能看出将军脸色很苍白,他眼神里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惊恐和失落的愤怒。

“将军,我们再坚持一下,很快就可以返回大营了。我看这天气快要下雨了,得加快速度了!”第一个出现的人又跑到骑马的将军身前说道。

而马上的人却毫无反应,这人只能继续喊道:“将军,将军,我们……”不等他把话说完,将军突然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知道了,你不用继续啰嗦了!这帮狗日的南猴子真是狡猾的厉害?我以为就北方的那些胡莽凶悍。唉,差点就交代在这里了!三千人马被杀散的只剩这几百人了。大营的这帮蠢货,不是信誓旦旦的向我保证没有危险,就是出去转转,捡捡功劳的吗?功劳没捡到,小命差点都丢了,真是晦气!走吧。”说完后就骑着马往前走去……军卒赶忙追了上去,他走在将军身前压低声音说到:“将军,属下有事禀报。”

将军不耐烦的说:“我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想听,不要烦我!”

军卒赶忙说:“将军,属下这里有一个大功劳呀,不知道将军可否听我说说?”

将军顿时来了兴趣:“哦?那说说看!”

军卒赶紧说:“小人叫乐阳,祖辈都住在这山里。十几年前这帮南猴子过来杀了我全家,就我一人命大,刚好不在家才逃过一劫!我……”

将军眉头一皱打断他让他赶紧说事儿,不想听这些没用的!也没兴趣听他讲故事诉苦!

乐阳连忙解释道让他把话说完,说与这事儿有关。将军就让他赶紧说。原来建康年间余国入侵大云,占领了整个出云山脉后大肆烧杀抢掠,而住在山里的乐阳一家就被残忍的杀害了,他不仅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亲人。从此他对余人恨之入骨,就投身大云边军,想杀敌报仇。只是天武元年余国被赶走后,两国和谈没有了战事,他就没有机会再杀余人报仇了。其实余国有很多百姓被抛弃在出云山脉南边的山林里,只是山林太大,朝廷派兵围剿吃力不讨好,这些山民也安分守己,同时也以大云人自居,大云朝廷为了彰显天朝恩威,就不再追究,从此这些人就扎根在出云山脉生活了下来,因而整个出云山脉周围多余人而云人少。

乐阳咬牙切齿的说道:“这余人怎配做我大云百姓,这些人有的占山为王,有的暗中给余国传递情报,做下重重恶行,真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须要赶尽杀绝,以绝后患!”

将军满不在乎说道:“这与我有何关系,这天下不平事多了去,谁在乎呢?”

乐阳赶忙解释他们这次的任务是在南余国清理骚扰的流民,只是运气太差竟然被偷袭了。他说他知道这附近就有一个余人村落,趁夜晚我们解决了它,到时候用他们的首级来交差,都是余人,谁又分得清楚是大云余人还是余余越人呢?说完乐阳发出残忍的阴险笑声嘿嘿……

将军听了竟然有这好事,兴奋催促说:“那还等什么,赶紧召集人马去干呀!”

乐阳还说这山里的余人很多家里都有珍贵的山药,那可都是好东西呀!到时候可以用来打点上司。

将军却不屑的说道:“我还用打点他们?我乃是当朝宰相之子王兴,本次统领大云南征的乃是他准岳父安国公!这次等我回去后,我还要去问责大营的那些个蠢货,怎么调查的情报,这是躺着拿功劳吗?这是让我去送命!乐阳你就放心大胆去干,我看你人还挺机灵的,今后你就跟着我吧!”

乐阳听了激动的身体发颤,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他搭上了一条通天之路。之前在逃跑的路上他刻意跟着王兴,一路上为他鞍前马后,也就是他的那群狗腿和他走散了不然哪里轮得到他。

王兴意气风发的任命乐阳为副将让他带人前去,承诺事成后以人人都有赏赐,此次所有收获他一概不取,众人听了很是激动,都大声呼喊将军威武。

不怪这些人如此激动,王兴这个纨绔二代刚来到军中,有人为了巴结宰相,直接让他统领三千兵马,但是他对军务一窍不通,本来好好的一支军队被他搞得乌烟瘴气的,还勒索过往商队强买强卖,做了好多伤天害理的事却没人敢管,但有不服着,轻则被打的半死不活,重则一命呜呼。有那正直去告状,往往都是被贬谪,最后被这个纨绔衙内搞的家破人亡,最后军队里的主官几乎都成了不懂军事只懂拍马屁的蠢货。这次上面的人给他安排了一个躺着赚功劳的机会,想要讨好这位王公子。只是却高估了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家伙的纨绔。大云这次要狠狠教训一下这个南余小国,主力直接打到了越国腹地直逼余国都城,只是后方经常被余国百姓骚扰,这让大云军方大佬很是恼火,决定从大营抽调一支军队来铁血清除骚扰。

王兴从没有带兵打过仗,接到命令后很是兴奋,迫切的想要展示一下他那少得可怜的军事细胞。他们大摇大摆的来到余国境内,本想大干一场,结果找不到人。一连五天都无战果,搞得王兴很是恼火。可能是老天垂怜他,第六天斥候发现对方的踪迹,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让所有人一股脑冲了上去,一下子就掉进了敌人精心为他准备的陷阱里,幸亏王兴见机不对跑的快,不然早就嗝屁了。其实余国刚开始发现这支队伍,还以为是诱兵之计,好几天都不敢出来进行骚扰活动。通过这几天观察发现,这支军队是真的有问题,不是诱兵之计。于是布下陷阱派人引诱他们过来,结果真的成功了。然后就出现开始的一幕。

这边乐阳带着人悄悄进村了,王兴在村外兴奋的等待结果。漆黑的夜里,一群凶神恶煞的人,悄悄的袭向了这个宁静的山村,村里的人们都沉浸在梦乡里,他们不知道一场杀戮正在向他们袭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