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鸠尤神剑 > 第171章 鸠尤神剑171

鸠尤神剑 第171章 鸠尤神剑171

作者:乔戈1984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8-09 13:54:25 来源:书海阁

付千钧此刻深吸一口气,仿佛使了一股蛮劲,说:“上官龙,我原以为你不够聪明,想不到这些年不见,你倒大有长进了。”

上官龙笑道:“要论聪明才智,我哪比得过你呀。不过我们同门一场,我这做师哥的还能不了解你?你打小心思便多,只是有时候太多了些,反误了自己。我当然知道,我们这些人一旦入魔,便无回旋的余地。不过我们现在的处境,你也是清楚的。若不抓住这个天赐良机,日后恐怕悔之晚矣唷。”

付千钧未置可否,不过此后两日他思虑再三,终究是下定决心,要与上官龙一同入魔了。

尤峰带领仅存的十余双刀会门徒埋伏在长白山附近,一旦重明观弟子倾巢而动便吹奏哑笛,通知付千钧。这哑笛是付千钧视力衰退以后精心修炼的法器,原由孟子希驱驭,孟子希被茑萝仙子害死后,付千钧便将哑笛授予尤峰。顾名思义,这法器虽是一把骨笛,发出的声响常人并不能听见,却可传千里之遥,为付千钧双耳所摄。若将真元灌入笛管,吹出的哑声既可迷人心魄,又可封堵敌人经脉,虽破绽甚多,对付修为浅薄者却是绰绰有余的。

尤峰与那十余双刀会门徒候在长白山以南百里之远,只在周遭布下一道迷蝶阵,一旦有仙道离开长白山,惊动迷蝶,尤峰便会知晓。这任务并无多少危险,他却心事重重。他自幼父母双亡,得付千钧收养,传道授法才可活到今时今日。付千钧于他亦师亦父,他对付千钧的所作所为,是从来不敢质疑的。自从得知杨雄与骆玉华的私情,付千钧对身边弟子多少提高了警惕,独独对尤峰和孟子希,他信任有加。别的不说,付千钧身为西梁国师,又秘密组织双刀会对抗西梁朝廷,这许多事务仅凭他一人处置,难得周严;若非三不五时得尤峰、孟子希代他打理双刀会各堂事务,他这双重身份早露出破绽了。正因付千钧信任二人,尤峰和孟子希才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付千钧卖力。尤峰也知道,若非付洵惨死,付千钧不会性情大变,以致后来为人越发阴狠,所以付千钧的立场,他和孟子希再理解不过了。尤峰甚至对付千钧生出一种奇怪的同理心,好像全天下都辜负了付千钧,只有付千钧的立场才具备天然的正义。可是眼下,真叫尤峰背离仙门,投身魔界,他又有些不情不愿。他也知道自己找不到反驳上官龙的理由,既然上官龙所言句句在理,除了入魔,他是别无选择的。然而他对于神魔二道固执的看法,却像刺痒的疙瘩,生在挠不到的地儿,叫他痛苦不堪。坦白地说,他过去一味听从付千钧,仅仅因为付千钧的立场符合他对于正义的要求。他习惯于想象付千钧的痛苦,随之习惯于赞同付千钧的一切举动,尊重付千钧的一切安排。只是现在,面对付千钧投身魔界,背弃仙门的决定,尤峰的想象失灵了。随之而来的后果是:付千钧的立场突然出现了瑕疵,纵然还具备正义的价值,终究不是无懈可击了。

然而对于付千钧的怀疑,尤峰深埋在心底,是决不允许它探出头来的。别人说起,他定要驳斥一番,好像对付千钧的任何怀疑都会沾染可耻的印记。譬如这日深夜,有个青年又冷不丁咕哝一声:“我们既然为百姓谋出路,当真入了魔道,岂不是与百姓为敌?”

尤峰问:“入了魔道便与百姓为敌?我且问你,双刀会立志推翻西梁朝廷,难道西梁朝廷不是百姓之敌?”

“西梁各州府的藩王都成了地头龙,那位大司马纵着他们,京中的皇帝又管不了他们,百姓疾苦求告无门,这样的朝廷自然是百姓之敌!”

尤峰冷笑道:“我可听说,咱们西梁的国制,过去南淮可有一帮儒生羡慕不已,大为推崇呢。那么我再问你。倘使双刀会真的推翻了朝廷,然后呢?”

那青年略作思索,一时答不上来。尤峰又道:“推翻一个朝廷,总不过再立个朝廷,敢问,这新立的朝廷难道就不是百姓之敌了?”

尤峰此言一出,不光那青年,在场的十余人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尤峰起身道:“我读书不多,据我所知,古往今来凡俗大地分分合合,朝廷不止立了多少破了多少。哪个不是在期望中建立,在怨气中衰亡的?我师父开创双刀会,所以有万人拥护,当真是因为双刀会为百姓牟利吗?你们敢说你们加入双刀会,不是因为自己活得憋屈,只想着借双刀会之势图谋翻身的机会?但凡你们生在商贾大家,甚或身为官眷贵亲,你们又怎会造反?”

那青年起身道:“我出身虽不算大富大贵,也是小康之家了。我入双刀会,正是看不惯百姓遭强权欺压,生活困窘不说,连身家性命也叫官府视如草芥。若早知双刀会竟沦落到这般田地,我当初绝不会与你们为伍。”

尤峰笑道:“那么依你的意思,仙门便与百姓共患难咯?”

那青年目光略有些闪烁,道:“不管怎么说,仙家修行讲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虽也有元婴珠这种残害生灵的法门,毕竟……”尤峰笑出声来,盯着他的双眼,摇头道:“你以为仙家修行,为什么非要上长白、昆仑、丹霞三座仙山去?且看俗修弟子修得仙位的,哪个不是仙山正室出身?说到底,仙家修行仰赖仙家罡炁滋养,而天地罡炁又汇聚于三山!可你是否知晓,罡煞二炁原是凡间生灵元神所化,良善祥和者散作罡炁,卑劣凶残者散作煞炁。归根结底,但有仙家修行的,无论修为深浅,各个都吸了不知多少人的元神!魔界修行所以还要取人血肉,只因煞炁难以汇聚,虽可保**长生不老,却难于炼入血魄,沉入内丹。欲补其不足,要么依靠魔界灵宝之物萃化煞炁,要么以活人血肉炼煞,唯此,修炼魔功者方可修为长进。一言蔽之,仙魔二界法门之异,只因仙家修行更得方便罢了,若哪日罡炁飞散,再难凝聚,你以为仙道修行便不杀活人了?不要忘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笔者注: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我们生在天地之间,都是以他人为代价,在成全自个。多数人失败,少数人成功罢了。”

那青年道:“不错,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可是你莫要忘了下句,所谓: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我们修炼仙家法门,不正是以有道作为最高目的的么?既然要奉天下,只图一己之私自然是不可取的。”

尤峰道:“你一定以为,此话重点在于,有道之圣,便是心系天下万众之人吧?多少年前,我也有此见解,可是后来我便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你也是犯了同样的错。”

“但闻其祥。”

“你只看到得道者奉天下,可曾想过,如何有余,哪般有余?”

那青年一怔,答不上来。尤峰又道:“你只看到有道者超脱凡人、了不起的一面,却看不到有道者的难处并不在于超脱凡人,而在有余二字。就算你我当真成了有道的圣人,我们连容身之所都没有,如何有余?既不能有余,如何拿有余以奉天下?”

那青年低语:“你的意思是,欲得道者,需有余在先?”

“难道不是吗?至于有余的手段,又有什么关系呢?”尤峰叹道,“你加入双刀会,是因双刀会人多势众,你可以施展抱负,此有余之道。我们现在入魔,不也同样是为了壮大自我,同样是成全有余之道吗?”

尤峰说完这番话,那青年多少开悟了些,对于入魔之事再不排斥。可是尤峰说服了别人,却未能说服自己,至少在“有余”二字,他的解释牵强而粗糙,几近狡辩了。

他想象苍茫人间,“有余”与“不足”大概是一对伴侣,吵吵嚷嚷亲亲爱爱,无论谁奉了谁,谁欠了谁,恐怕都合自然之理。且看那侯门将户虽由微民小农奉养着,其实拉开光阴探寻祖先,大富之家哪个不曾穷过,乡野贫民哪个又不曾富过?到底谁是有余,谁是不足,谁又说得清道得明?归根结底,人间的“不足”与“有余”同草木与兔子、兔子与雄鹰并无什么区别。雄鹰吃了兔子,兔子吃了草,雄鹰死后又滋润草木,终究养育了兔子。所以“不足”与“有余”彼此供奉、彼此依附、彼此成全,人之道逃不出天之道,天之道也躲不过人之道。所谓“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重点绝不在于有道者是否“有余”,而在有道者如何看待“有余”。换言之,有道者并不需要违背人之道,而是将人之道与天之道合二为一,从而认识到“有余”与“不足”的内在联系,仅此足矣。

然而想到这一层,一抹悲哀沉重而暗淡,在尤峰心头浮起了。他依稀看到一幢巨塔轰然倒塌,这巨塔精美绝伦,书满了人生信条,是金科玉律一般的存在。尤峰反复温习它倒塌的画面,在巨塔一层层坍缩、粉碎的细节中发掘更多浮雕、纹饰,甚或窗棱上褪色的朱漆。是非对错原本泾渭分明,现下却碎在废墟中,混沌不分了。尤峰便这么呆立着,面对烟尘飞扬的废墟,不知所措。方才只是悲哀,不等他反应过来,千思万绪又燎起巨焰,终于把他团团围住。直到夜色深沉,带他入了梦,这巨焰才消停下来,溜几缕青烟,冷了。

翌日天不亮,尤峰任脉诸穴隐隐跳动,他奔出洞外,伏于山林,眼见十数剑气向东南飞去,这便化出哑笛,通知付千钧,随即回洞,领着双刀会门徒,远远跟在重明观弟子身后,不敢有丝毫懈怠。

仙家三派围攻东海二十四岛,照这阵仗看,没人相信狄樱能有生路。重明观这边,黄玉笙亲自出马,领着四名入室弟子及八名册外弟子;白泽观虽力量单薄,李冬寻到底吸取了丁贤梓毕生修为,由她带领十余册外弟子,或合剑阵或施驭偶之术操纵弟子,也可独当一面了;玄鹤宫那边,天枢、天玑、玉衡三道领着张松年及九名册外弟子。三派商定,在东海以西一片竹海汇合。不曾想,最先抵达竹海的竟是赤眉药仙和夏侯姊妹二人。三山先到者是天枢道长一行,见赤眉药仙和夏侯姊妹候在竹林中,天枢道长不免吃惊,道:“上回不是说好,这次围攻东海,只由我们仙山中人出马么?”赤眉药仙拉着天玑道长的手,笑道:“我到底出身玄鹤宫,师父的事自然就是我的事。虽说三山联手,要剿灭狄樱绝非难事,不过多一个人多一分力,仙家若能不损一员杀了狄樱,那便再好不过了。”

天枢浅笑着,看向不辞仙姑,道:“我听玉衡师弟说,若非仙姑以追魂箭相助,送重明观几位仙友赶来丹霞山,我们几个已叫那魔头掳走,炼成魔尸了。可惜那些日子我神志不清,三华未复,未能好生感谢仙姑。”

不辞仙姑道:“其实道长不该谢我。我与姊姊同胎所育,本来就互有感应,姊姊有难,我才赶去丹霞山。也是天意使然,叫我与重明观弟子正巧遇上,总之……”

天玑道长上前说:“你们姊妹二人都是我们玄鹤宫的恩人,倒不必分什么彼此了。不过我听说你们姊妹二人这些年几近仇敌,现在可以化开误会,实在是大喜之事。”天玑道长回头看看赤眉药仙,说:“莲香子,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吧。”

赤眉药仙没来得及说话,只见一抹玄光从天而降,现身的是玉笔郎君和两名护法弟子。天枢道长笑言:“你们也来了!”

玉笔郎君拱手道:“若非玄牝真人拼尽全力救我,我现在已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变成魔尸了。如此大恩,我怎能不报?为使玄牝真人仙躯复原,便是叫我修为尽废我也无怨无悔。”

玉衡道长说:“掌门师兄没有看走眼,天禄岛有你玉笔郎君坐镇,岛上凡民有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