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鸠尤神剑 > 第92章 鸠尤神剑92

鸠尤神剑 第92章 鸠尤神剑92

作者:乔戈1984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5:58:37 来源:书海阁

常朝云道:“你莫要虚张声势。灵毗上仙虽得散仙之身,到底仙格不满,天底下能克她法威的,勿论仙家魔界,都是大有人在的。”

顾乘风道:“这位前辈说得没错,我们的确是为六尾玄狐。至于我们与这两位魔界中人同行,个中原委说来话长。总之我们是为救人才来哀牢山的,就算入得主峰是九死一生,我们也要闯一闯。”

那男子回头打量顾乘风,歪嘴一笑,道:“既然你们不怕死,便随我入山!”话音才落,那男子已腾空而起,离地一丈有余,朝东南向飞去。

天幕还剩些许余晖,亏得雪色荧白,倒将林地映亮了几分。众人各运气飞行,随那男子飞到一片松林。方才还静悄悄的,入了松林,却听得周遭枭鸣四起,好生凄惨。那男子落地击掌,众人便看到群枭由松顶飞扑而下,绕众人头顶舞了一圈,随即哗啦啦撞向一棵粗壮的古松。

群枭一一没入古松之内,柳浊清见状,对顾乘风说:“师兄,难道那棵大树便是仙阵的破口?”

顾乘风未及开口,那男子已行七宝骞林指诀,以罡气护体,飞向那棵古松。顾乘风旋即释放天罡猎月檠,将其化作一团紫色气晕,命众人跃入其中,再行威灵指诀,化身剑气,遁入天罡猎月檠,同时驱之飞冲古松主干,眨眼功夫便入了哀牢山主峰圣境。

放眼望去,主峰圣境较之外围山峦到底有不同气象。四面仙鹤成群,神蝶乱舞。不必说那大磨岩峰顶金光闪耀的楼宇,远看去,雪云盘绕,楼宇仿佛悬在空中,尽显仙家瑰容灵气,单是与主峰并立的群峰,也各有其姿仪,又在彼此的掩映中百媚丛生,好似神女所化。

众人正为眼前仙境所迷,未察觉那引路的男子早落了地。待顾乘风察觉不妙,众人已法门大乱,飞升之力骤失了。好在顾乘风提前一步将天罡猎月檠化作一只雄鹰,众人坠落之际叫这雄鹰托住,才不至摔死。然而雄鹰飞出半里,羽翼却着了火,越飞越低,顾乘风自知天罡猎月檠即将现出原形,朝雄鹰后颈下力一推,这雄鹰俯冲而下,径直冲向一座小山。离山林丈余,雄鹰羽翼尽秃,化归原形,飞入顾乘风印堂,众人纷纷摔入林中,得树枝挂阻,总算平安落了地。

顾乘风确保众人未有伤害,这才四下盼顾着,试图从周遭景色辨别方位。柳浊清扶着右肩,问道:“师兄,怎么方才我感觉自己元、气散乱,内丹困于丹田之内,无法运转血魄。”

无念子说:“我听闻仙家三派各有一道殊途同归的法门,是专门用来惩治仙门弟子的。”

“千刀火海阵!”经无念子提醒,顾乘风登时大悟,道,“难怪方才大家三华无从调用,连我的天罡猎月檠也失了法威。”

柳浊清道:“看来这主峰圣境之内也叫灵毗上仙施了阵法,而且这阵法与千刀火海阵有莫大的关系。”

常朝云道:“没想到这灵毗上仙如此厉害。这仙阵原是敕夺仙门弟子法术,以施惩戒的,她竟有本事叫咱们魔界中人也用不上法术,我们都低估她了。”

柳浊清此刻想起那领路的男子,道:“定是那侏儒从中作怪,将我们引向阵法的。”

顾乘风摇头道:“他早提醒我们,就算他有意将我们引入阵局,也是我们咎由自取,怪不得人家。”

不言师太左护法道:“当务之急是离开这鬼地方。依我看,此地颇为邪门,我们要加倍小心才是。”

顾乘风左右两边瞧了瞧,说:“不错,这山中林地四处景致大同小异,我们沿路加以标记,当心迷路才是。”

一行人由顾乘风带领,走得小心谨慎。柳浊清以指力在树干上留有“人”字形掐痕。常朝云不放心,拔下发簪,从中折断,一股幽香即刻四散。眼下常朝云失了法术,无法调用三华,以血魂香标记路线,不过单凭她灵敏的鼻子和发簪中的香粉,仅作标记之用是绰绰有余的。

他们行了一刻钟,天色大黑,无念子遂以卵石相击取火,折树枝为炬。众人如此这般举火摸黑,又行走了一个时辰,直至常朝云抽动鼻子,道,“我们又绕回原地了”。

柳浊清在近旁几棵大树上察看,随即发现一道掐痕,回头道:“师兄,是我做的记号。”

不言师太两位护法上前几步。左护法道:“顾公子,依我看,这地方不靠法术难得走出去。”右护法道:“现下天色已晚,不如就地过夜,待明日天光大亮,若气候晴好,我们可依日头辨别方位。”

顾乘风略作思忖,道:“也好,大家今日也乏了,不如早作休整,明日再想法子走出这山林。”

各人盘腿而坐,围在篝火边吃了些干粮。柳浊清饮水之际,才发现壶中清水所剩无几。她收好皮壶,对顾乘风说:“师兄,若找不到水源,我们怕是难得撑过三日了。”

顾乘风点头不语,明面上不慌不忙,心里却犯了愁。他们一行人现下三华凝滞,不能施法,无异于凡人。只因各人多少有些拳脚本领,应付寻常麻烦尚可,若果真林间没有水源,他们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出路,恐怕只有榨树叶为汁,方可生存。如此想着,顾乘风捱到半夜才入眠,翌日天色微熹,他便醒了。听着林间鸟鸣,似乎又信心满当起来,于是他拟定一份计划,待天色大亮便将其告知众人。他觉得不言师太两位护法最通音律,若林中有溪流涌动,由她们二人时时聆听,比其他人等更得优势。无念子本是一条银尾狐,虽已修得人形,到底比凡人胎躯多几分灵气,由他来领路或许更为妥帖。至于凭日头辨方位的人选,自然非顾乘风莫属了。他幼时尚未修习法门,已初通攀岩腾体之术,这林间乔木都是百年巨树,若爬上顶梢,略有不慎恐怕非死即残。

常朝云听罢,抬头看看周遭的树木,道:“你一个人太危险,我随你一同爬上去。若中途有什么意外,也有个照应。”

柳浊清道:“师兄,你如此安排,倒显得我无用了,好似闲人一个,半点力气也使不上。”

顾乘风笑道:“现下大家都似凡人,你拳脚根基薄弱,莫要逞强了。”

顾乘风这计划虽好,待他与常朝云跃上树干、爬上树顶,才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方才在林中,他们并未留意雾瘴,这会子方知雾瘴之厚重,已没过树冠,绵延四方,哪里还看得出太阳的方向?顾乘风抬眼看天,对常朝云说:“以我的脚力,冲上一两丈倒不难。我现在试一下,若可冲出雾瘴便好,若冲不出去,再做它想吧。”

常朝云道:“我托你上去。”

顾乘风双足压枝,奋力一跃;常朝云见准时机,向他双腿使力上送。一跃一送之间,顾乘风绷直了身子,试图以双臂拨开雾气。冲力将他急速推出,然而眼前净是雾瘴,凭眼前所见,他实在分不清自己升了多高。只有一股冷飕飕的风,迎面灌着,袭击他的头发、眼球和脖颈,丝丝入扣地交代着他飞腾而上的速度和节奏。

他终于落回树梢,什么也没看见,只是那树梢的枝桠受不住他下坠的力道,咔嚓一声断开了。顾乘风措手不及,随那折枝落下去,好在常朝云抱紧树干,抛下袖纱,顾乘风才于慌乱中接住袖纱,悬在离地三四丈的高处。

柳浊清方才见顾乘风坠地,不觉喊出声来。待顾乘风得了救,她高呼道:“师兄可还好?”

顾乘风自嘲地笑着,说:“我并无大碍,可惜雾瘴太浓,现下日头何方,便是在树梢上也看不清楚。”

既方位不明,众人便知,要想活着走出这山林绝非易事了。若能在两日内走出去倒还好说,万一两日还走不出去,总要寻到饮水方可活命。这一干人等便在林中兜兜转转,一忽儿西一忽儿东,总之走来走去,乏了累了,不安与恐惧也在彼此间传开了。

不言师太两位护法怨气最大。本来前几日那残疾男子现身山林,她二人已心生疑虑,只是碍于不言师太对她们早有交代,凡事需听从顾乘风差遣,她们也不便多言。这会子法术尽失,被困在山林,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句句都指向顾乘风,柳浊清虽不服,却被顾乘风眼色按住,直到右护法道:“我们苦修两百来年,原是看师太出身长白山,以为入她门下也有个大好前程。想不到长白山弟子也有自以为是的无能之辈。”

柳浊清憋不住怒火,堵在两位护法身前,嚷道:“若不是看在不言师太过去是我师叔,我早结果你们性命了。一路上你们二人阴阳怪气,莫要以为我师兄脾性好,由你们满口屎尿,便是不敢得罪你们。”

不言师太左护法道:“柳姑娘,舌头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爱说什么还要你来允准?你们仙山正室果然好大的架子。”

常朝云道:“事到如今你们还有功夫闲扯?我们饮水已无,又在这山林中兜圈子,与其吵吵嚷嚷,不如省些气力来得实在。”

此后众人再未多言,只在方位左右不定时各人才说几句,然而具体定夺往何方去,还由顾乘风说了算。暮色临近之时,不言师太左护法突喊一声“有动静”,众人停步,屏息凝听。右护法和常朝云几乎同时听到异响。常朝云道:“不错,是水声。”右护法则指向右侧,说:“声响从这边传来。”

众人循声而行,走了一里路程,先下坡,又上坡,随即转为平路。这一里路程也因苔滑路怪,叫众人走得相当费劲。水声越发明显,众人步伐便快了不少。柳浊清走在最前头,因脚下湿滑,抱住一棵大树,回头喊道:“师兄,我看到了,是一条小溪。”

远看去,那小溪藏在雾瘴之中,窄而直,仿佛一根用旧的银针。雾瘴在那溪面起了些许变化,原是灰白,靠近溪面却呈紫色,把灌木染作靛蓝了。常朝云心思细密,方才一路上听闻鸟鸣阵阵,这会子周遭静下来,只闻溪流汩汩,她不免起了疑心,对顾乘风道:“为何这溪流近处竟无鸟鸣,你可觉着奇怪?”

顾乘风抬头看看树顶,说:“许是这近处有鸟群天敌?”

无念子道:“鸟儿善辨毒物,万一这溪水有毒……”柳浊清回头道:“这溪水氲汽的确有些诡谲。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这处水源,若这竟是唯一一处,我们接下来几日又走不出去,那又如何是好?难不成看着溪水,却要生生渴死?”

常朝云笑道:“你们长在仙山,自然不知山野中的生存之道。溪流有来有去,我们只要沿这溪流或寻来源,或寻去处,便有走出去的机会了。”

众人虽口渴难耐,此刻只好先忍着,顺沿溪流的去向,走得仔细。不过一刻功夫,柳浊清忽觉脚下有些异样,她也不知是苔藓太滑,还是别的缘由,只是既然走在最前头,她便生出报告他人的责任来。才刚回头,说了一声:“师兄,这地上怎有松动之……”

一言未毕,柳浊清足下地面已然坍塌,她只大呼一声,整个人坠陷下去。顾乘风眼见她陷入地下,纵身一跃,妄图将她抓住,不料他自己身子才触地,先前未塌的地面也轰然坍陷了。常朝云见状,朝顾乘风抛出袖纱,拴住他的双腿。与此同时,不言师太两位护法却各自点足腾跃,跳上近旁两棵大树,再由枝桠跃向更远处的大树,匆忙逃跑了。

无念子担心常朝云体力不支,上前两步,将那袖纱缠于臂膀。然而电光火石间,地陷区域又扩开两三倍,常朝云和无念子未能回神,也坠入地下了。顾乘风苏醒时,柳浊清还在沉沉迷睡。他睁开眼睛,只觉得漆黑之中略有一丝光亮,不知是得月色映照,还是地下另有光源。一时间他因脑门作痛,直不起身子,只得平躺片刻,待头疼缓解,这才摸着黑,四下唤着“师妹”。

应声的是常朝云和无念子。顾乘风循声探向二妖,问:“常姑娘,你可知道我师妹在哪里?”

常朝云道:“你师妹在哪里,我如何知晓?左右这世上最关心她的只有你,该我们问你才对呐。”

三人就着那似有还无的光亮,总算摸到了柳浊清。顾乘风唤她十余声,她也不醒,好在她鼻息尚稳,并无性命之虞。顾乘风背起柳浊清,同二妖向那光亮处慢慢走着。不过一刻钟,他们便走到这微亮的所在,竟是一汪荧火闪耀的水坑。水坑一仞见方,荧火沉在水底,或紫红或蓝绿。水坑前方叫一堵湿漉漉滑溜溜的石墙挡着,只有一条左拐的小道,窄而低矮,需跪行才可通过。这小道长达半里,尽头豁然开朗,是个山洞。

这山洞高处三丈有余,矮处也有一丈。洞顶凹凸不平,每隔两三仞便垂下一条石柱,石柱有长有短,尖端大都止于离地两三米处,依稀可辨石柱表面连片的苔藓。洞壁光滑无比,摸上去湿哒哒硬邦邦的。地上是一口不知深浅的水洼,将这山洞塞得满满当当。水洼周边踏足的地儿有宽有窄,宽处三尺有余,窄处仅容一足,怪的是,这洞内竟无一块石子,好像整个地洞并非天然形成,更似人工开凿抑或法术变化所成。洼中荧火蹿动,最深者离水面不过五六寸。荧火之辉彼此增进,将这地洞照得亮堂堂的。

三人跪行到这山洞,膝头各有破溃,顾乘风放下柳浊清,按抚膝头,只觉得手心湿乎乎的。垂眼一看,才发现自己流着鲜血,而那殷红的血液滴入水洼中,竟荧火熠熠,沉在水底了。

常朝云见状,道:“看来这水里大有文章。”

顾乘风抬头看看常朝云,方才憋了好久的话此刻脱口而出:“我不该连累你。”

常朝云起初不解,思忖片刻,知道顾乘风在说她以袖纱缚其双腿的事,不觉气恼,说:“哪有什么连累不连累?你真当我们魔界中人都是无情无义的?你肯让我们随你同来哀牢山,足见你有心救我师父,也算个明辨是非之人。方才你大难临头,我又岂可置身事外,见死不救?”

“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

常朝云冷笑道:“你倒给我说说,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是重明观五代大弟子,来日朱雀仙子定要将掌门之位传与你。我这妖女,自然不配救你。可惜眼下咱们不在天禄岛上,若不然,那位白姑娘必定誓死护你平安,哪需要我多管闲事呢?”

顾乘风听她提及“白姑娘”,愣怔了片刻,随即解释道:“我与白姑娘不过萍水相逢,你莫要误会。再说,她既嫁做人妇,你如此言语,实在不妥。”

常朝云道:“她既然与你萍水相逢,我如何说她,与你何干?”

常朝云此言一出,顾乘风倒不知如何回应了。本来自送沐秋桑去她表兄府邸已有数月之久,她的面貌身形,顾乘风早不记得了。若不是顾乘风等人在乌梅镇市集购置干粮,沐秋桑又恰在乌梅镇市集上认出顾乘风,顾乘风做梦也想不到,会在天禄岛遇见她。沐秋桑早改回本名白子辛,一身素衣,面色多了些沧桑之气,倒比顾乘风记忆的模样红润康健了些。顾乘风一行原打算巳时离岛,白子辛盛情难却,非要迎众人回屋用午膳。顾乘风推脱不过,只好随她去了。

一路上,白子辛有说不完的话,对于顾乘风和柳浊清所问,也是知无不答。如此这般,顾乘风一众才知道,乌梅镇过去甚为冷清,如今镇上小半人口都是南面逃难而来的。说起来,白子辛叹道:“岛主平日里沉默寡言,于我们,却是救命恩人。我与必用若不是得岛主收留,恐怕早已饿死荒野了。”柳浊清问:“那么你们邑州的房宅和田地又作何处置了?”

“还做什么处置?能保住性命,我已知足了。”白子辛笑道,“其实人生在世,有衣穿有粮食有屋居已是幸事,何必再追求那许多呢?天底下的财富,左不过由此及彼,由彼及此,古时那些大富大贵的显赫家族,子孙后代又有多少流离失所,多少食不果腹?”

顾乘风赞道:“白姑娘能有此等见地,世上须眉男儿多数也是莫能及的。”

白子辛一路上有说有笑,到了居所,踏进屋内,她倒安静下来,只招呼众人坐下,自己闪进内室去,轻声唤着“相公”。顾乘风环顾四周,这草屋虽简陋至极,倒收拾得干净。堂屋中央摆张破破烂烂的小桌,略显局促了。少顷,内室挤出一张脸,顾乘风一下子认出那是张必用,可是再细细端详,那面孔却陌生了。

记忆中,张必用是个温厚的儒生,眉目间颇有些得意的神采。这会子所见,他的温厚、得意全没了影,那散疏的眉、微抠的双眸、干枯的唇,横竖撇捺只写了个“苦”字。顾乘风起初以为这是“穷苦”,很快便发现,这“苦”字产于“痛”,发于“愤”,是仇恨开了花,结了果。

张必用拿目光扫过众人,自然认出常朝云来,失神的双眼登时电闪雷鸣。他只盯向常朝云,嗓门压得极低,却好像费了吃奶的劲头,说:“你,是你。”

顾乘风道:“张先生,数月未见,不想竟在此地重逢了。”

张必用转开眸子,看向顾乘风,问道:“请恕张某愚钝,我与先生何曾见过?”

顾乘风与柳浊清相视一笑,一个化作白须老翁,一个化作中年家丁。张必用上下打量二人,嘟囔着:“二位甚是面善。”这当儿,白子辛端一箕青菜走出来,对张必用说:“相公,你怎么连他们也记不得了?我当日得以回南淮,正是靠这些仙道相助呵。”

张必用恍然大悟,眼睛里放出光彩,然而目光触及常朝云,他眼里的光芒又熄灭了。随即,他不觉垂眼,低声道:“世事无常,数月前我还是睿王门客,如今睿王已经登基为帝,我却沦落至此了。难得道仙不嫌弃我们这寒屋鄙舍,只怕我们招呼不周,道仙莫要见怪才是。”

直到午膳用毕,张必用再未言语。白子辛同顾乘风等人说话,他便躲进内室。柳浊清格外心细,留意到屋里少了一人,方才张必用在堂屋,她不便多问,此刻便压着嗓门,问道:“白姑娘,张先生不是还有一位原配夫人么?此刻怎不见她了?”

白子辛回头看看通往内室的草帘,低声道:“夫人逃离京城,前往天禄岛的路上受了风寒,后来又因缺粮少水,不日病故了。”

顾乘风道:“如此说来,张先生的兄长岂不是也……”

白子辛轻笑道:“道仙莫要再提那厮。我们逃去京城,他贪图我们古玩财宝也罢了,后来竟落井下石,加害于我们。此人半点良心也无,实在枉为儒生了。”

柳浊清问:“本来人间俗事我也不太明白,然而你们在邑州也算大户,张先生又一直是那睿王的门客。据我所知,京城邻边州府自睿王发动政变,翌日便归于新政辖制,并无战事发生,你们又因何故逃亡哩?”

“此事说来话长。自睿亲王政变事成,那旧帝的舅父镇威大司马便知他此前得了假情报,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索性率兵北逃,向北魏镇国将军袁肃求援。自文琲公主于北魏遇刺,我相公一直以为,北魏文官当权,刺杀和亲公主于北魏武将有利,下手的该是袁肃才对。然而镇威大司马才将出兵助魏,京城便出了大事,足见这整件事都另有乾坤。袁肃想借文琲公主遇刺迫使西梁发兵也许是事实,可是北魏丞相故意纵他也可能是事实——”

白子辛话音未落,张必用已掀开草帘,钻出内室,道:“岂止可能?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个陷阱。”他径直走向常朝云,接着说:“北魏丞相早与你们常氏勾结,是或不是?”

常朝云冷眼看他,答得不紧不慢:“是或不是你现在问我又有何意义?就算你猜对了,一切为时已晚。你若猜得不对,难道我说我常氏兄妹未与北魏丞相勾结,你便尽信不成?”

张必用哭笑不得,怒道:“你们不光与北魏丞相有所勾结,我想你们同西梁朝中重臣也多有勾结。要不然,睿王夺权,西梁那位大司马何以派兵相助?想我南淮大好河山,原来太平祥和,如今却因你们妖臣乱党兴风作浪,以致我们这些平民流离失所,我……”

常朝云抢过话头,道:“张必用,时至今日你还糊涂着。口口声声对旧帝旧制不满的是你,如今新帝登基、旧制皆废,不满的还是你。你说平民流离失所,我倒要问问你,不是你们这些儒生推波助澜,旧帝旧制如何失得民心?我看你痛心疾首的,不是我们这些妖臣乱党,而是旧破新立,你非但未得好处,反落得如此田地吧。”张必用浑身颤着,费劲地说:“想我张家祖上四代为官,只在我们这辈未求仕途,对南淮不可谓无功。不料睿王才刚登基,便对治下辖区大行新制,城内商贾减免税费,城外农区则鼓励农夫村民举报旧帝拥趸,并敕夺遭举报乡绅的土地房宅,封与那些检举者。我原以为我乃睿王门生,总不会有人去检举我,纵然遭人检举,官府也不会采信。谁料我家丁十余人竟与一众佃户签了个百人血书,又说我拥护旧帝,又说我伺机谋反,官府竟不分青红皂白,来我府上抄家。我替睿王卖过力,他一上台,便拿咱们下刀。天底下哪有此等道理?枉我当初瞎了眼,竟追随于他,不过他如此过河拆桥,想来他这皇位也是坐不稳当的。”

无念子道:“张先生,本来你博闻广识,论见地,我自然不如你。可是半月前我也曾去过邑州等地,就百姓所言,城内商贾对新帝是毫无意见的,城外农人,更是各个大赞新帝,对于北面旧帝一党,甚至有青年愿誓死对抗的。”

张必用一时语塞,白子辛见他面色难看,忙说:“农人皆为白丁,只看眼前得失。今日他说这边独好,明日恐怕又变了,我想,他们的话也做不得数。”

白子辛此言一出,柳浊清直摇头,道:“白姑娘此言差矣。农人多目不识丁是实,然而目不识丁只因他们生于农户贫舍,并不是因为他们智有不及。况且只看眼前得失的,又哪里只是农人?商贾、工匠、儒生、官吏,甚或一国之君,我竟不信这普天之下,有人不计眼前的。我以为,农人所以只计较眼前得失,不是因为农人目不识丁,仅仅因为身为农人,除了眼前得失,再无它物去计较罢了。我虽自幼上山修行,至今道行也才三十年,却也由所见所闻悟得些许道法真谛。记得十年前,我曾问师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因天地无极,万物之于天地,皆渺小无异,乃为刍狗,是为无为无相之智;可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却毫无道理,因圣人者,是为人也,既然冠以圣字,总该有至圣至贤的品性。我师父虽也作了解释,在我看来却是漏洞百出的。固然为圣人者,胸怀天地,百姓生计是最微不足道的事,可是圣人难道是生而为圣的么?若圣人生而为圣,非圣之人大可不必在乎圣人,否则我们参悟道法学问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何苦为难自己呢?若圣人习而为圣,将圣未圣之时,又如何看待天下苍生呢?怀仁持善以待世人,则与圣人远之,清心冷眼以待世人,则与圣人无异。后来我与师兄多次切磋道法,又有了新的开悟,总算明白,所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并不是说圣人没有仁善之心,恰恰相反,圣人乃怀大仁持大善,所以天下苍生在圣人眼中并无分别,只是这大仁大善于普通百姓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到底,若非圣人,总不免囿于眼前利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近圣之人,稍有些超脱之志,总算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了。而圣人正因忘乎寻常事务,眼观耳闻的都在地外天边,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只是此山此水非彼山彼水,于俗世众生,近于无理无情无心无仁。由此可见,就算是近圣之人,比之真正的圣者,所见利害也不见得有多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