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平凡的相守 > 第6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平凡的相守 第6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作者:半夏五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3:07:54 来源:书海阁

方琳见哥哥有电话进来,停好车,小声说,“哥,我先上去了。”

方宇点了点头,然后接通电话,柔声道,“您好,刘主任。”

电话那头传来外科副主任刘昕的声音,“方宇,谢谢你,幸好你没出远门,要不然后果不敢设想。”

方宇说,“刘主任,您的电话一来,我还以为病人又出啥情况了呢。您不用客气,这也是我的职责。”

刘昕嘿嘿一笑,“不是不是,病人现在指标一直很稳定。”

方宇说,“那就好,让他们继续观察。”

刘昕“嗯”的一声,说,“我和红英今晚会在这里值班。”

方宇说,“辛苦了,有需要给我打电话。”

刘昕说,“急诊室把伤员转过来以后,我先做了一遍心超,没有发现问题所在,看着指标恶化,我很紧张,给蒋福荣打电话,蒋福荣说他在外面过不来,我只好让晓婷给你打电话。”

方宇说,“没事的,刘主任,随时都可以给我打电话。”

刘昕“唉”的叹息一声,情绪有些低落,说,“我知道有些人想看我的笑话,节假日让我值班,除了前天你来值了一天班,其他时间都是安排的见习医生,或者缺乏经验的医生。我刚刚才知道,蒋福荣其实就在家和几个朋友打麻将,根本就不是什么在外面过不来。没办法,人家只听楚天雄的,我指挥不动。”

方宇劝慰道,“刘主任,其实您大可不必在意,科室里大多数人还是认可您的,您学的是神经外科,与普外科本来就有很大区别。据我了解,您来了医院后,蒋福荣一直把持着手术刀,您也没有多少主刀的机会,所以不能怪您。”

那头的刘昕微微笑了笑,“谢谢你的宽慰,工作上压力有点大,不过有你们的支持,特别是你来了以后,很快独当一面,我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方宇谦虚道,“刘主任过奖了,我会继续努力。”

又闲聊了几句后,两人结束了通话。

对于刘昕,方宇一直很尊重,工作很敬业,待人也和善,她确实也不容易,在领导岗位上做得很累。

刘昕,江州医学院神经外科毕业,今年三十六岁,虽然在外科工作了十年之久,但能力并不出众,之所以能坐上副主任的位置,与其背景有关。

刘昕的爱人不在体制内,自己开了一家进出口公司,从事对外贸易,但她的公公曹子康是原宁兴县县委书记,撤县建市成功后,曹子康退位,当了人大主任,接替他的就是现任市委书记张发良。

在任县委书记期间,曹子康工作很有思路,而且勤勤恳恳,为官清廉,风评一直很好,宁兴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名提高了二十多位。无奈因为年龄偏大,失去了上升空间。去年年底,曹子康正式退休时,组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曹子康说,只有一个要求,把他儿媳妇安排一下。对于这样的要求,张发良自然不会为难,一个外科副主任而已。

于是,没出一个月,刘昕便走上了领导岗位。

刘昕晋升,下面有人不服,其中就有蒋福荣。

蒋福荣,今年四十五,也是江州医学院毕业,论年龄、资历和专业能力,蒋福荣自认为都在刘昕之上,所以也一直觊觎着副主任的位置,民意测评时,名单中也确实有他,但最终成了陪榜的。

没办法,这就是升迁之道,这就是特色,决定你命运的从来都是长官意志,能力只是同等条件下的附属品。

公平的讲,蒋福荣的专业能力确实比刘昕要强,而且还不是一点点。在方宇到来之前,甚至方宇工作的头两三年,蒋福荣一直被人称为人民医院“一把刀”。

都是凡夫俗子,有点名气就容易飘,蒋福荣也未能免俗,不仅是外科,就是在全院,他都是眼高于顶,走路鼻孔朝天,很少有人放在他眼里。即便当时的外科主任、能力比他还强的宋海燕也让他三分。

在他眼里,楚天雄就是个“赤脚医生”,靠着拍领导马屁,从下面镇卫生院爬上来的,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后来上了江州医学院函授班,混了个本科文凭,对外宣称江州医学院毕业。

目中无人害了蒋福荣,外科的群众基础很差,尤其受过他打击的医生护士都不待见他,民意测评自然落入下风。

宋海燕离开外科,楚天雄横空出世,蒋福荣还没放在心里,那时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可这次在刘昕面前再次落败,蒋福荣开始怀疑人生了。经过深思熟虑后,一改往日的做派,开始低调起来,低调到同事们都适应不了,以为他搭错了神经,脑子出了问题。

私底下,蒋福荣开始往领导家里跑,想方设法挤进领导们的圈子,当然不是每个领导家都去,而是有选择性的,像宋海燕这样原则性强的领导,蒋福荣不敢造次。至于最终是不是真的挤进了领导们的小圈子,只有蒋福荣和圈子里的几个领导才知道。从楚天雄几次科室会上对蒋福荣的肯定中可以看出,至少楚天雄的大腿蒋福荣是抱上了。话说刘昕,虽有背景,却行事历来低调,从不仗势欺人,为人温和善良,与同事相处融洽。

职场上就是这样,谁愿意见着领导整天点头哈腰卑躬屈膝的,你能力强又怎样。两相比较,大家自然更能接受刘昕。

如今曹子康已经退位,影响力大不如前,楚天雄、蒋福荣之辈自然也就不会把刘昕当回事,刁难一下使使小绊子也不奇怪,刘昕也只能忍气吞声,以后的路就得靠她自己。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医院虽不像机关那样复杂,但也绝非净土。方宇内心很清楚,始终告诫自己,恪守医德,治病救人,不争名不牟利,不附炎趋势。

回到家,方琳从厨房出来,关心的问道,“哥,没事吧?”

方宇边换鞋边说,“没事。”

方琳说,“我以为你又要被叫走呢。”

小姨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盈盈的说道,“小宇回来啦。”

方宇亲切的叫了一声,“小姨。”

小姨“嗯”的一声说,“你先歇会吧,晚饭一会就好。”

方宇说,“好,那我先去洗个澡。”

方宇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洗澡,而且衣服都是单独洗,除了洗衣粉还要加些消毒液。今天天热,下午又做了一台手术,更是需要洗澡换衣服。

他把手机放在客厅茶几上,进卧室拿了换洗衣服去了盥洗室。

不到十五分钟,方宇洗完澡出来,方琳说,“哥,刚才你的手机响了。”

方宇“哦”一声,“谁来的电话?”

方琳摇摇头,“不知道,我没看。”

方宇拿着换下来的衣服,走到茶几边拿起手机查看,“小五打来的。”

方宇家住三楼,阳台是封闭的,洗衣机放在阳台上。他边往阳台走,边拨通小五的电话。

响了五六声,那头的小五才接电话,“回家了吗?”

方宇说,“回家了,刚才在洗澡。”

小五问,“你小姨给你做什么吃的?”

方宇说,“不知道呢,我没去看。怎么?没地方吃饭了?”

小五说,“朱晓玲带着儿子回娘家要晚上吃完饭回来。”

方宇说,“那你过来吧。”

小五也不客气,“马上。”

结束通话,方宇把衣服放进洗衣机,转身回了房间,走到厨房门口,“小姨,一会小五过来吃饭。”

小姨正在炒菜,侧头看了一眼方宇,“来吧,就他一个人?”

方宇“嗯”一声,“他媳妇带着儿子回娘家了。”

小五,全名沈德培,比方宇大一岁,家里排行老二,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但沈家是个大家族,他两个叔叔的三个孩子都比他大,所以从小他爷爷奶奶就叫他小五。

小五家和方宇的外公外婆家一个村,小五父亲沈国顺是村支书。方宇父母带着方宇方琳兄妹俩从京都回来安家,都是沈国顺帮着安排的。

尽管方宇父亲方振山在村里插队好多年,但是除了谢颖结婚后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其他人,甚至连方宇的外公外婆都不知道。

方宇全家回来,方振山夫妇统一的口径是谢颖在北方生活不习惯。农村人通常都比较纯朴,没人怀疑,最多就是觉得城里生活好,回来可惜了。

回来后,方宇兄妹俩就在村里小学上学,父亲方振山去了的乡镇企业水泥厂当会计,母亲则留在家里干农活,当家庭主妇。

小五的母亲是学校的老师,因为方宇兄妹的成绩都很好,也就对他们格外的喜欢,放学后,经常让他们和小五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

村里学校只有小学,初中就得去乡里中学,每天来回得二十多公里,水泥厂离乡中学不远,不到五里路。于是,方振山就在中学边上租了一家老旧的民宿,把方琳也转到了中学边上的实验小学。

谢颖带着方宇兄妹俩搬了过去,还特地给小五准备了一间房间,周一到周四,小五基本上都是吃住在方宇家,周末才回乡下。

小五后来考上江南省公安大学,第二年方宇考上医科大,都是小五陪着他去报到的,两人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小五家离得不远,不到一刻钟就到了。进门刚好看到方琳从厨房端菜出来,笑嘻嘻的说道,“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方琳笑着说,“你是闻着香味来的吧?”

小姨端着菜也从厨房出来,微笑道,“小五来啦。”

小五说,“好久没吃小姨做的菜了。”

小姨说,“那今天就多吃点。”

小五大咧咧的说,“好勒。”

方宇问小五,“要不要喝点?”

小五说,“行啊,晚上也没什么事。”

方琳从厨房拿来一瓶五粮液两个空酒杯,看着方宇问,“哥,前段时间不是给带回来两瓶茅台吗,喝完啦?”

小五哈哈大笑,“昨晚上被我们喝完啦。”

方宇说,“一瓶被我和爸喝完了,一瓶昨晚拿去招待同学了。”

小五也没把自己当外人,接过方琳拿来的酒,看着小姨,“哎,小姨,你也一起喝点吧?”小姨笑呵呵的说,“你们喝吧,我不喝。”

小五又问方琳,“你来点?”

方琳说,“你们哥俩喝吧,我和小姨喝果汁。”

小五转头看着方宇,“那咱俩也别费劲了,一人一半。”

小姨又去厨房拿来两个大玻璃杯递给小五,问道,“媳妇和儿子晚上不回来了?”

小五说,“回来,明天儿子还要上幼儿园呢。”

方宇问道,“放这么多天假都没去,怎么今天突然去了?”

小五边倒酒边说,“甭提了,还不是她那冤家弟弟。”

方宇听了咧嘴笑了笑,没有说话。他听小五唠叨过几次,朱晓玲的弟弟朱晓军从小被父母娇惯着,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家游手好闲了两年,小五给他找了一份工作,结果这家伙仗着小五是警察,可以罩着他,班不好好上,谈女朋友却是很积极。

小姨问道,“又怎么了?”

小五“唉”的一声,说,“这小子不是张罗着要结婚了吗,女方父母让他在市里买套房,名字还要求写女方的,朱晓玲父母心想,那就买一套吧,反正都在城里上班。看了一套两居室,东拼西凑刚准备要买,女方父母又提出来至少三居室,说今后有了孩子,他们老两口要来带孩子的。把朱晓玲母亲气得血压高了,在家躺着不吃饭。”

方琳坏笑着说,“那你这位姐夫哥还不出点血?”

小五“切”的一声,“我才不惯着他呢。”

小姨说,“你别现在嘴硬,你媳妇要给你拦得住?”

小五端起一杯分好的酒放到方宇面前,说,“朱晓玲早就跟我说过,她弟弟买房的事,不管她父母还是她弟弟,开口借钱一分钱不给,我们自己现在还紧巴巴的每月还着贷款呢。”

方宇说,“一点都不出恐怕也不行吧?”

小五说,“我出过了啊,我娶朱晓玲的时候给过他们家十万彩礼,她父母也没花在我们身上,都被那个混蛋玩意花掉了,能怪得了谁。”

小姨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结个婚都结不起。”

小五说,“那要看遇到什么样的人了,好的不是没有,他朱晓军什么货色?能遇到好的人吗。我不是诅咒他们,今后好不了。”

方宇说,“不管人家好不好得了,那是人家的事,就算你是姐夫哥也不要说什么。”

小五端起酒杯,“是是是,我也没这个闲心来管他们的破事,来来来,喝酒喝酒。”和方宇碰了一下杯后,又举着酒杯伸到小姨面前,“小姨,咱也碰一个,你喝茶,真是好几年没吃过小姨做的菜了。”

小姨笑呵呵的说,“还是你和小宇上中学的那会吃过吧。”

小五喝了一口酒后说,“可不是吗,那时就觉得小姨的水平比得上饭店大厨了。”

方琳“咯咯咯”笑着说,“以前我没发现你这张嘴这么能说话呢。”

小姨乐呵呵的说,“那就多吃点,来,动筷子。”

要说小姨的厨艺确实不一般,但凡每次小姨来家里,方琳都吵吵着要小姨下厨,说比自己母亲做的好吃。气得母亲笑骂她嘴刁,今后婆家都难找。

酒过三巡,方宇的手机“叮”的响了一声,他并没急着拿起来看谁发来的微信,可接着又“叮”的一声来了第二条。他拿起一看,都是何紫嫣发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