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 第42章 奇怪的学问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第42章 奇怪的学问

作者:寸草心1981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3:07:57 来源:书海阁

看见王若对龙隐寺挺好奇的样子,不慧不禁微微一笑:“既然你我有缘,能够陪我走完这剩下的五年,那也不多加耽搁了,从今日起,便开始正式学习,上午习文,下午练武,怎么样?”

“师父安排就是了,只是我一直好奇,为何师父说自己只有五年时光了呢?以您的年岁和武功,应该正值壮年啊!”王若有些好奇,忍不住问道。

“这件事情其中有些曲折,我以后会给你说的,现在你只要安心学习即可。每隔七天我会放你一天的假,我要去山花镇采购生活物资,你就在寺里不要乱跑,小白会陪着你的。”

“它虽不会说话,但是很通人性,相信你们两个一定会愉快相处。”不慧慢慢走到菩提树下,一屁股坐了下来,对着王若招招手,示意他也过去。

王若赶紧走过去,发现不慧留给自己的,正是一张新的凳子,估计是师父昨天和床一起做的,看来师父还真是一个木匠。

“每隔七天可以休息一天,那太好了,但你叫我不要乱跑,就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我就是想跑出去也做不到啊!”王若看着小白跟着自己,也来到树下并熟练地跳到木桌上,对它做了一个鬼脸,逗得小白也挤眉弄眼的。

经过短短的相处,他和小白已经成了朋友,知道小白听得懂人话,也就将它当成了一个伙伴,没事开开玩笑。

“哈哈,这可不一定,以你的资质,我相信很快这上山的路,就不会成为你的阻碍了。我只是担心,我不在的时候,这四周除了毒蛇以外,还有一些猛兽,以你的年纪和修为还不是对手,所以叮嘱你不要乱跑,以免被其伤害。”不慧苦笑一声,看来这个少年也不是省油的灯。

“师父,我还有个问题,我们要靠什么维持生活啊,就是这几块地种的粮食么?似乎大部分的土地种的都是时蔬,根本不是主粮啊!”王若眨巴着眼睛,看见四周空空如也,虽然景色绝佳,但吃饭问题却不能秀色可餐、光看风景吧。

“这就不用你操心了,为师俗世时有一些财物,足以维持你我二人的生活而绰绰有余,既然说到吃的,我再问你一句,可会做饭?”不慧见徒弟问何以生计,于是想到一个关键的的问题,笑吟吟地看着他。

王若一听,苦笑一声:“不瞒师父,你可千万别责怪我,我从小到大都不会做饭,读书时是三叔公做给我吃,回家来都是我娘做,我只负责念书。真的,哎哎哎,师父你别这个眼神看我嘛,我是真的不会!”

连桌上的小白听见,都噗呲一声忍不住笑起来,还用爪子挡住自己的猴脸,浑身颤抖,摇头不已。

不慧立马拉下脸,随后又叹了一口气:“你是真不会,我是假不慧,还盼着你能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哪里知道,来了一个白吃的家伙,这可不行。这样吧,你做饭刷碗,我洗菜做菜,不会慢慢学,我师徒二人,其利断金,相信一定合作无间,共烹大餐!”

见师父回到龙隐寺后,竟然露出了调皮的一面,王若心中也是一热,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能够更多的了解师父吧。又想到师父在左溪村可是喝酒吃肉何其潇洒的,不禁暗暗偷笑。

“好,现在随我到大殿去,开始今天早上的习文练字,让我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水平,然后我才能因材施教,针对训练。”不慧大袖一甩,自己便先朝着大殿走去。

王若朝着小白吐了一下舌头,也紧紧跟上。

大殿之中,两个蒲团之上,不慧和王若相对盘腿而坐,不慧手上拿着一本新书,王若记得好像是师父在前几天,在山花镇上唯一一家书店里买的,想不到是拿来给自己学习的。

不慧并没有急着翻开书本,而是笑着说道:“这本《风物雅集》是当朝宰相宋乐之编纂的,书中收集了各地文人墨客的离骚之作,以及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特产介绍,对你快速了解整个古兰国,有很多帮助,所以许多地方都将这本书当成启蒙书籍。”

“不过大多教书先生,都只会照本宣科,没有掌握这本书的精髓,说得云里雾里,并不十分透彻。于是我特地选择了这本书,来当你学习的开篇之作,你以前应该学过吧,能否讲一下你的心得?”

“没有,我以前学的书都是三叔公给我的,他说只要学好了那些书里的知识,便能一通百通。所以我不但要会读会背,还要写下来。不过我看村里其他小孩,学的可和我有些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许是他老人家另有打算吧。”王若从未听过这个书名,觉得有点奇怪,心底也闪过一丝疑惑。

不慧脑海中立即出现了那个左溪村里,那个酸不拉几的老头子,总是一副摇头晃脑的呆书生模样,不禁有些好笑。

左溪村是一个特别偏僻的小村子,里面能有这么一个勉强识字的老先生,已经是不错了,哪里还能要求他有多高深的学问呢?只要能让孩子们都认识一些常用字,不至于长成一个大老粗,就已经谢天谢地喽。不慧想到这里,暗暗点点头,猜想大致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于是便又问向王若:“那你三叔公以前,都教了你哪些知识啊,说来我听听。”

“哦,好的,三叔公教给我的也不多,只有五本书,分别是《鸿蒙经》、《天地问》、《太虚吟》、《紫府篇》以及《如意策》,从五岁便开始学习,基本上两年学习一本,现在应该是要学习其他的了,可惜他老人家不在,否则又要拿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书籍来了。”

王若想起第一次学习《天地问》的时候,怎么也理解不了书中的意思,只好用了半年的时间。将全文识遍并背诵下来,却偏偏三叔公天天都要问他,对这本书的理解如何,他直接是头脑发懵,只好胡乱说一通。

有时说得让三叔公大呼妙哉,只可惜更多的时候,却是大骂狗屁不通,气得胡子都翘起来。想到这里,王若突然有了一种很是怀念的感觉,不知道他老人家现在在干什么,是不是还躺在院子中呼呼大睡?

不慧听见王若说起以前学习的东西,刚开始还是笑意盈盈,不过当听完这几本书的书名后,禁不住一脸茫然,然后眉头一皱,在脑海中苦苦思索相关书籍,竟然找不到一本是自己读过的,这不禁让他大吃一惊。

要知道在古兰国最盛名的大相国寺里,他可是在藏经阁呆上一个多月的,阁中除了大量佛经之外,还特地辟出一个偏室,专门摆放着一些经典经史着作,那些可都是从古兰国甚至其他地方收集而来的,可竟然没有一本是王若说过的书籍。

如果有一本两本没有记载,那也算是正常之事,毕竟有很多文人骚客,茶余饭后喜欢舞文弄墨,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途听道说的故事编纂成册,小范围的传播,或是自己留在家中细细品味,留作孤本。

但若是一连五本都没有记载,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了,一种是这些书,全部是这个三叔公自己所作,为外人所不知;一种是这些书都是名声不显的绝世孤本,世人求一而不可得,以至于流落民间,差点灭失。

问题是第二种也不太可能啊,怎么会有五本孤本的书,都落在一个糟老头的手里呢?不慧摇了摇头,认为还是第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便也暂时放下心中疑惑,对王若说道:“看来你这个三叔公,也是非常有才华之人,你将这书中的原文背诵一段给我听,让我也了解了解。”

王若见不慧竟然不知道自己学过的东西,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也并未过多纠结,就随便将其中《天地问》的一段随口背出。

不慧凝神静气,仔细聆听,先是脸现惊喜之色,随后又双眉紧蹙,似乎有些疑惑不解之处,一会又似有所悟,连连点头,眼中皆是异色连连,如痴如醉。

王若见不慧神情,心中也是一动,自己在初次学习的时候,虽然全是死记硬背,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后面更多的学习,慢慢地对以前不太明白的地方,也有了自己新的感悟。

不但自己重新认识了天地之间的很多事物,对遵从天道、法随自然也有了一些心得,不过大多数地方还是不清楚。现在看见不慧好像有所得,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若早早背诵完成,不慧却一直在苦苦思考当中,竟然起身踱步,来回走动,不发一语,一时间把王若晾在一旁。

王若不禁苦笑一声,还以为师父要教导自己,哪知道反而是自己教导了师父,不由得自个拿起地上的《风物雅集》,独自看了起来。

这本书在王若眼里,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不像以前学习的东西那样晦涩难懂,而且书中对那些各地奇异的风俗描写,奇奇怪怪的大千世界,对这个少年似乎更有另外一种吸引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