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绑定生子系统后成为人生赢家 > 第122章 七零胡同日常(20)

年轻女人?

沈瑶心道自己相熟的人里,年轻些的都还在厂里上班赚钱,哪有时间跑来丰收胡同找她。

迈着小碎步绕过垂花门,沈瑶人来到街门口。

“沈瑶”

“赵月月”

沈瑶看着站在门前的熟悉面孔,原本平和的嘴角忍不住咧开极大的弧度。

“快进来快进来,你不是在下乡,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不过年不过节的,还正好是乡下的秋收时间,真让人意想不到。

赵月月手上拎着两个厚厚的包裹,脸蛋看起来红扑扑水灵灵,半点不像在乡下吃苦受罪的样子。

赵月月确实在乡下没有怎么吃苦,因为后面有沈瑶的来信加之下乡的地方地大物博品种多样,赵月月如今比当初在京市的时候活得还要肆意。

“这不是想着正好秋收,过来和罐头厂沟通一下后面的水果供应还有山货问题。”

已经吃到了好处的乡亲们今年早早就准备好要大干一场。

甚至村支书和村长等人还联合了周围的村镇一起搞。

有好处一起享,大家共同富裕嘛。

赵月月走在沈瑶身边,小声说着自己这趟回来的其他目的。

“你有那些厂子的联系方式?”沈瑶托着肚子,顺便把谢辞安在机械厂的一些情况告诉赵月月,“只要品质过硬,京市的这些大厂都愿意接收。

甚至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都能问一问,天冷的时候,那些山货卖的更快。”

毕竟冬天能吃的东西不多,京市的百姓算是有钱的那一批,能享受谁愿意吃苦受罪啃窝窝头。

赵月月点头,“过来肯定是想把京市的几个大厂都走一遍才甘心回去。

乡下比起市里还是太清苦,老乡们生活不容易。

真要能促成这笔买卖,今年大家伙儿都能过个好年。”

没下乡之前赵月月是抵触的,但在乡下待久了,她又很感激乡亲们的热情纯朴。

如今发现自己能帮得上忙,赵月月二话不说就从乡下杀了回来。

与沈瑶的见面是赵月月的行程之一,家里人靠不住,得指望好姐妹。

两人先后进了屋,沈瑶让赵月月歇歇脚洗个手,自己转头给她倒了杯温水,“回来有地方住吗?”

赵月月点了点头,“一堆人过来,有介绍信,住招待所。”

沈瑶坐在凳子上,转身从抽屉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推到赵月月跟前,“上面是我记得一些厂子的招工信息,能推得出来,有些厂子,像机械厂、轧钢厂、玻璃厂、服装厂等等,人都比较多。

你们那边要是能提供更多的山货,可以去这些厂子问问。”

大厂子人多消化快,赵月月的山货生意不愁卖。

赵月月点了点头,反手从自己兜里掏出纸笔记上。

“我回去和他们说说,像是这些厂子都多留意。

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下下次,能帮扶一把是一把。”

乡下那种地方,每年靠着种粮食只能吃饱穿暖却不能进一步享受生活。

赵月月觉得老乡们得手里有钱,才敢花钱消费。

如今她做的就是拉动一些供求资源让老乡们赚到钱。

布置温馨的房间很安静,除了两人偶尔传出来的交谈声,剩下的便是笔尖摩擦纸张的响动。

说完赵月月这趟回来的主要目的,沈瑶眼睛一转,当即给赵月月出主意,不能只着眼于跟前这一亩三分地,可以适当的开阔思维。

“像是办一些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或者兔子场。

还有乡下的果树,不管是山林还是田间都统一派人管理。

这样不仅为农民同志创收,还能形成一定规模,稳定供货。”

哪怕是罐头厂,也希望能年年如此,而不是这一季有,下一季无。

任何东西,只有形成了规模才能脱离小打小闹,从而去赚大钱。

赵月月听完眼神一亮,不过她在乡下也有不便之处,“办养猪场之类的,万一赔了不是小数目。”

像是鸡鸭猪兔,养好了确实赚钱,养不好也赔钱。

老乡们本就没什么本钱,再冷不丁扔钱进去打水漂,那就彻底没有活路了。

沈瑶早就想到这个方面,所以她不慌不忙地继续出主意。

“可以用入股分成的方式先去拉一部分投资,还有,你们可以先由少变多。

不说其他,就是猪肉这事,京市每天杀几头猪都不够大家吃的。

要是能和屠宰场建立起关联通道,你们的猪养出来直接送去屠宰场,是不是能解决一些后顾之忧?”

笑眯眯比拍了拍赵月月手背,沈瑶觉得这孩子有些被局限住了。

有些事情完全可以适当依靠别人,“就是罐头厂也能投资,毕竟厂里的罐头多是各种肉罐头。”

相比能从周围村镇收上来的蔬菜,肯定是肉食更受欢迎。

指望散户养那么小猫三两只,罐头厂早倒闭了。

赵月月:……怎么说呢?属于是醍醐灌顶了。

“沈瑶,你真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办法?”赵月月高兴的合不拢嘴,心说这些事情哪怕只成了一两件,对老乡们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

而且她自己也是京市本地人,了解京市人民的日常需求。

正常的肉品供应,不管多少都能卖的一干二净。

沈瑶示意赵月月冷静,她们两个说的这么兴奋,不过是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一切得等后面实施。

“别怪我泼你冷水,哪怕危险分摊,还是有收不回来的风险。

月月,你回去好好和大家伙儿聊聊,事情不急,得一步一个脚印。”

起码稳是没有错的,不然上手就是几百上千只鸡鸭,万一来一场禽流感,真是赔的底裤都不剩。

赵月月重重点头,“放心,我回去一定好好说说。

这次我们来京市能待半个月,先实地调查再确定方向,”肯定不能一股脑的像无头苍蝇乱冲。

沈瑶满意,“是这个理,你也是正经京市高中毕业的学生,别丢咱们的脸。”

赵月月闻言,连摆好几个手势,臭屁的不行。

两个人对着互相笑出声,不同于当初火车站分别时的感伤,她们快乐的不得了。

工作上的事告一段落,沈瑶犹豫片刻还是问起了赵家。

“回去看看不?”

手指着窗边,沈瑶抿唇,有些心疼赵月月的遭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放在哪里都能说出来。

赵月月所在的赵家,在沈瑶没出嫁前就因为赵自强和春斐的事闹的筒子楼周围人尽皆知。

后来春斐小产,拿着200块钱下乡,赵家又给赵自强介绍新的结婚对象。

如今赵自强已经成功结婚,不过新媳妇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动不动就敢对赵自强伸手打骂。

沈瑶每次回沈家,都能听到袁丽说起赵家闹出来的动静,都已经出名了。

赵月月摇头,脸上表情变得难看,“回去做什么?大哥结婚都没给我来信,转头又让我多邮些山货帮帮家里。

沈瑶,不瞒你说,我家从我下乡到现在都没寄过什么东西。”

先别说钱,钱是她自己攒的还有沈瑶私下支援;就是一些能经住放的布料和饼干糖块都看不到。

相反,赵月月每个月还得自己花心思给赵家补贴一些。

要不是她在乡下过的不错,东西也能拿的出来,只怕她收到来信的第一时间,都得先找个人将自己嫁了。

沈瑶是她的朋友,更是恩人,赵月月心里话不憋着,有什么说什么,直接将积攒许久的不满都讲了出来。

狠狠吐了口气,赵月月不好意思地挠头笑了笑,“有些没控制住,让你听见这些腌赞事。”

沈瑶摆手,“这算啥,心里憋屈就不能忍着,不然憋坏了自己太不值当。”

赵月月重重点头,是这个理,她才不会因为家里那些人委屈自己。

去乡下吃苦的是她又不是大哥,凭什么还要她去无私奉献?哪怕是卖女儿也没有这样的。

两个人许久不见,平日只通过信件和电报交流还是保守。

像今天,话说出来就没停过,你讲完我接话,从家里聊到外面,从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到影响国家的大事,几乎是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见着外面天已经有些黑,赵月月赶紧起身要走。

沈瑶开口挽留,没能留住的前提下,忙塞了几盒罐头和一些饼干奶糖。

“快自己留着,怀孕比我更需要补充营养。”

“没事,家里还有,再说你好不容易来一趟,这罐头是厂里卖的好的口味,拿回去给大家伙儿简单尝尝,也能体现办好养殖场的发展前景。”

沈瑶怀孕,赵月月不太敢和沈瑶动手撕吧。

低手看着自己怀里的一兜子零食,赵月月笑着点了点头,穿戴好身上衣服后转身离开。

沈瑶目送赵月月走远,自己哼着小曲儿慢悠悠回屋。

周姥姥作为旁观者,在隔壁听着两人聊了差不多一下午,手托住沈瑶小臂,“你说的那些法子真能管用?

要不要我去和市中医院的人说说,多条路是条路,”可以不让赵月月出面,交给其他人含糊两句,后勤的人不会多嘴。

沈瑶摆手,“姥姥,京市几个大厂暂时够用,得先等他们发展起来,乡下资源多但交通不便利,”别看她和赵月月讲的头头是道,但真正实施起来,麻烦不少。

沈瑶不觉得赵月月一个人能搞定,只期待这回过来的人中有头脑灵活的,可以先出个主意试一试。

成了自然皆大欢喜,不成也损失不大。

祖孙两人闲话说上两句,跟着就将这事丢到脑后。

倒是从丰收胡同回来招待所的赵月月一直挂着心。

进门连口气都没喘,而是直接敲开队长房门,将她和沈瑶(主要是沈瑶)的主意都说出来。

这次过来的队长是村里人,村长的小孙子,高中学历,人看着很是老实憨厚,但极有主意。

今年春夏的时候,沈瑶给赵月月去信让其琢磨琢磨和罐头厂加深联系,赵月月就找到这位队长,两人先是凑在一块合计,才顺利将村里乃至山林中那些没人要的水果都卖了出去。如今这人跟着队伍一起过来,就是领头羊一般的存在。

“赵月月,你说的都是真的?这个主意确实不错,还能平摊风险,乡亲们肯定愿意尝试。”

只要不上来就搞个大的,乡亲们的胆子还是有的。

起身让赵月月先在屋里歇着,他去把其他人都叫过来。

这次来京市,除了这位队长,村里人一共出来四个,还有四个是京市的知青,八个人身上背负的责任不小。

如今赵月月不过出门一趟就为村子争取了一条出路,如何不让他激动。

很快,人都来了,哪怕是其他三个家在京市的知青。

大家伙儿还是很明白自己这趟回京市的目的。

只要能让村子更上一层楼,他们日后回来的机会多的是。

队长将赵月月提过的内容复述一遍,跟着眼神扫过周围众人。

“养殖场的事,村里人都很赞同,唯一的问题,就是像猪仔这些,没有什么进货渠道,一次最多几只,完全不够。”

办厂子不能像家养,承办规模虽然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但瘦成麻杆肯定不行。

队长如今把村里的困难说出来,主要指望的就是四个知青。

城里人肯定有门路,引荐引荐,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

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同志开口,“我邻居家一直在屠宰场工作。

可以的话,我明天回去问问,看看能不能买到一些小猪仔。”

话音落地,又有人接话表示担忧,“从京市买猪仔送回乡下,路程太远,猪仔身体弱扛不住怎么办?”

赵月月接话,“我们可以自己雇车,或者买老母猪。

买猪仔还是太贵,如果能买老母猪,我们负责照顾生猪仔然后自己养,肯定能把成本降下来。”

已经学会灵活动脑的赵月月将养殖场的事捋的很顺。

包括养鸡养鸭养兔子都一样,买幼崽肯定要心疼夭折率,不如自己从源头下手,养起来肯定比直接买要赚钱。

“兴许有朝一日,我们也能靠养猪去卖猪仔给其他生产队。

到时村子生意越来越大,乡亲们肯定能过的更好。”

赵月月无师自通,已经掌握了沈瑶的画饼本事并熟练应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