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绑定生子系统后成为人生赢家 > 第145章 七零胡同日常(43)

1996年,秋日,丰收胡同

清晨,天微亮

时下小吃摊不少,巷子里家家户户开火做饭的比较少,都喜欢出门走两步道买些油条豆浆,轻松自在还省时间。

但今儿谢家不同,田娜和谢上进起了个大早。

两位加起来快双百的老人自己动手做了一锅茶叶蛋和新炸出来的油条以及亲手点好的嫩豆脑。

“妈,咋还自己干活,”真干也得叫她一起啊。

吴招娣进门接过田娜手里的漏勺,库库几下把豆脑舀满。

田娜声音大如洪钟,“一会儿就要坐车出门。

大家伙儿都起床没?老爷子,你过去叫下人。

这懒怂懒怂的德行,不知道今儿是什么日子?”

和早前不同,田娜这次格外认真,甚至还亲手做了一个游玩攻略。

包括全家包车出行,路上还会停下来野炊做饭。

总之,这次是怎么时髦怎么来,连飞机和火车都不坐。

谢上进欸的一声,一个跨步出门后扬着脖子直接在院里喊了起来。

反正整个大院都是谢家的产业,也不怕扰民。

谢上进的话音落地,周围几个房间各自传来悉悉索索的响动。

不久,沈瑶等人打着哈欠穿着拖鞋出门刷牙洗漱。

团团和圆圆回家这几天适应良好,连气色都恢复几分。

用凉水洗了把脸清醒清醒,圆圆一甩脑袋,伸手抢过团团的新毛巾用在自己脸上。

团团:……

团团无奈叹气,转头重新给自己拿了一条不说,还不忘把美美满满的一道取来。

“大哥,水”

“大哥,牙膏”

“大哥,毛巾”

“……”

团团无语,心说他不回来时也没眼下这么忙。

“快点,都别磨蹭,一会儿吃完饭就上车里等着。

这次咱们一家自驾出门,路上经过不少地方。

你们趁机会好好逛一逛,玩一玩,”沈瑶收拾立整,边往脸上拍水乳边提醒四个孩子今天不能迟到。

“妈,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圆圆伸手拍了拍自己胸口,不忘把自己买了相机的事说出来。

几千块的大宝贝,为的就是多留一些照片纪念。

这不仅仅是他们谢家人出门同游,还有爷爷奶奶的八十八大寿。

尽管不像其他人那样选择在饭店办一个宏大庆典,但自驾出游也算新奇体验。

沈瑶伸手虚点了点几个孩子,自己转身进了正房。

新鲜出炉的早饭摆在桌边,沈瑶端起碗筷先吃了点。

她一会儿还要通过电话给公司的人交代事情,虽然有段时间不在京市,但业务方面不会受太大影响。

“……对对对,先这么安排,能建的都提前建起来。

你们负责替我跑一趟,记住,材料方面不能让步,安全第一。”

吧嗒一声,将手中电话挂断,沈瑶摇了摇头继续摁着数字拨号。

家庭电话的出现极大方便了沈瑶与京外等地的沟通。

听着电话里许慧心的爽朗笑意,沈瑶觉得自己把整个西南地区负责权交给对方的事并未做错。

看看这一年多来的相关业绩,事实证明她没有看错人。

“放心,这边一切有我,该扩建的已经扩建,该增加的也已谈妥,什么时候再来一趟?保准看了会让你大吃一惊。”

透过电话,沈瑶好像又见到了当年那个读书时自信又亮眼的许慧心。

眼含笑意,沈瑶话说的痛快,“年底的时候,怎么都要去一趟。”

“好,到时我去接你。”

“……”

双手搭在沈瑶肩膀,谢辞安边揉捏边说他们就要走了。

手不自觉攀上谢辞安手臂,沈瑶抬头巧笑嫣然,“还等什么?”

好不容易正大光明地出门游玩,沈瑶才不想被工作打扰。

两人从房间出来,手上拎着一个装满日常用品的皮包。

“妈”

团团伸手指了指门外,“车在外面巷口等着。”

沈瑶点头,让团团去正院看看田娜那边是不是需要人帮忙。

这趟出门说是全家出游,但更多的还是陪伴老人。

团团欸的一声,边走边笑眯眯地喊爷爷奶奶。

作为田娜最宠的小辈,团团从小到大都是被偏爱优待的一个。

没办法,哪个家长谁不喜欢聪明伶俐还乖巧可爱的孩子呢。

沈瑶生的四个孩子,就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

在家时得长辈偏疼,在学校时得老师喜爱,出社会后更是得领导看重。

“好好好,以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

“争取上个电视机,你奶天天看,就想能等到你。”

这时候的电视主要以黑白屏为主,彩电也有,就是价格比较贵,还不容易买到。

田娜生意做的大,靠着南面的关系,谢家早早就装上了几台电视机。

如今田娜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躺在炕头看电视。

别管里边播了什么,只要有内容画面她就喜欢。

团团挠头大言不惭,“放心,保证让奶奶在电视里看见我。”虽然难度不小,但团团是谁?从小到大的天才少年,对自己的智商有着超出常人的自信。

虽然上大学的时候,团团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打击过。

但更多时候,他还是依靠自己努力攻克挡在前进路上的种种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能够记上书本的成就。

笑呵呵地搂住田娜和谢上进,团团推着两位老人赶紧出门。

“车已经等好,咱们这次可得好好出门玩一玩。”

多难得的机会,团团觉得自己可以把攒了这么多年的假期全都用完。

不然下一次出来还不一定要多久呢,国家交给他的任务很重要,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

有许多人,一直都在背后默默付出,团团有幸能付出的多一点,这是他最自豪骄傲的地方。

“爷爷奶奶,快来。”

圆圆一身清素站在垂花门口,招手急得不行。

田娜忍不住加快速度,“在门口干等什么?上车坐着。”

圆圆笑嘻嘻,“这不是想你们了,几年不见,爷爷奶奶越来越有范,出了门都不敢认。”

简直太时尚了,穿着阔腿裤蝴蝶衫,眼带蛤蟆镜,头顶还有个编制草帽,再配一双锃亮的漂亮皮鞋……啧,圆圆瞬间觉得自己土到掉渣。

田娜哼的一声,小老太太甩开手臂健步如飞。

“你们爷仨磨蹭什么,快跟上,今儿得出京。”

“来了来了,奶奶等我。”

“还有我还有我,我要和奶奶走。”

团团圆圆配合田娜演戏,争先恐后地往田娜身边凑。

谢上进走在后面也有些小脾气,祖孙四人一路打打闹闹,惹的提前坐上车的沈瑶捂嘴偷笑。

哪怕外貌长开,身体变大,但心里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呢。

“这两个,倒是挺会自得其乐,”估摸工作之余也能自己找乐趣放松。

沈瑶看着活泼开朗的团团圆圆,心里松了口气。

不是说放心,只能说这两个孩子比她想象中过的更好。

身边坐着谢辞安,两人的这辆车内里有几张简单床铺,都是为了这趟内蒙之行提前改装出来的。

毕竟出门在外,又是一大家子人,可能发生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去草原要好几天,你昨晚没睡好,先歇会吧。”

谢辞安搂着沈瑶肩膀,凑到对方耳边小声说道。

“嗯,我眯会儿,有事及时叫我。”

沈瑶伸手打了个哈欠,侧头靠在谢辞安肩膀。

漂亮的眉眼慢慢合上,沈瑶的呼吸变得轻浅。

这一睡,等再睁眼,时间已经来到阳光正足的晌午。

从清晨出发,他们赶路几个小时。

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颈,沈瑶垂眸看了眼窗外。

已经从市里出来,外面都是成片的山林和地里未来得及收割的粮食。

“什么时候停车?”

沈瑶小声问了一嘴谢辞安,这人还说自己爱工作,看看手里捧着个的砖头书,沈瑶觉得自愧不如。

谢辞安动了动嗓子,不自觉合上手中书籍,“再有半个小时左右。”

沈瑶嗯的一声点点头,抬头张望一眼车上情况,基本不是在睡就是在小声话说。

没看见几个孩子,“是陪爸妈他们在后面那辆车?”

谢辞安拧开水杯递过来,“不是,和石头他们在最后一辆,里边都是买好的各种零食,”嘴馋加喜欢热闹,他们生的四个孩子都爱待在人多的地方。

沈瑶喝口水润润喉,两侧眉眼柔和的不行。

“之前还说他们和小时候一样,”哪怕是团团圆圆,依旧没什么变化。

接完喝过的水杯拧上盖子,谢辞安一脸平和,“这样不好吗?”

沈瑶歪头,“很好,只是心里总会不自觉担心。”

这是为人母亲常有的情绪,沈瑶亦不能免俗。

“他们大了,哪怕眼下不懂,日后也会懂。”

身体长大,思想成熟,组建家庭,养育儿女。

谢辞安伸手拉住沈瑶手腕,两人双手互相交叠。

“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沈同志能将更多目光放在我们身上。”

谢辞安话说的认真,想到妻子对儿女的关心,他更想自己完全将其取代。

这可能就是人避免不了的自私,比起不吝分享,他更愿意独占。

沈瑶唇角微翘,语气轻快,“会不会有些过分?”好歹都是亲生的几个崽儿。

谢辞安摇头,喉结微动,“不会,我们是夫妻。”

夫妻的含义,便是两人相互扶持,互为一体。

“他们会有自己的家庭,而你我,才是相伴最久的人。”

谢辞安搂住沈瑶,将人牢牢禁锢在自己怀里。

“瑶瑶,我有些等不及,”一辈子还是太短。

“不怕,我在,”直到这辈子结束。

……

这趟内蒙之行,谢家人差不多玩了小一个月。

不管大人们心里是何想法,孩子们确实玩的够疯。

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不管是成家的还是单身的,脑袋里循环最多的还是内蒙的草原风景和鲜掉舌头的特色烤肉。“下次还要再来。”

“不过可以换一个地方。”

“……”

叽叽喳喳,喳喳叽叽,坐在车上的人们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这趟出门的收获。

沈瑶侧头靠在谢辞安肩膀,两人岁月静好地说着家里的一摊事。

谢辞安去研究所上班,沈瑶需要巡视几个草药种植基地。

“等过两年,时间充裕,我们可以好好歇歇。”

“好,到时就我们两个出门。”

“想去哪里?出国的话不太方便,国内都好。”

“唔,等港市和澳市回归,咱们过去看看吧。”

“……”

汽车一路开回京市,原本聚在一起的家人各自因事散开。

有人忙着工作,有人忙着学业,有人忙着家庭。

沈瑶赶在年节之前将京市以外所有草药种植之地都跑了一遍。

就像那通电话里曾说到的内容,西南地区在许慧心手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年过的喜庆欢快,对谢家来说,是一个另类的团圆年。

时间快进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在全国人民们的欢欣鼓舞中,时间来到2000年。

就像是跋山涉水的人迈过了一道挡在眼前的门槛。自此之后,迎接他的将会是一片坦途。

沈瑶抓住机遇,将早就积蓄好能量的摊子向外铺开。

曾经在车上说的港市和澳市,也有机会一睹真容。

2001年12月,华国加入世贸,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不仅有利于国内招商引资,也更大程度地拉动内需,解决就业等诸多问题,还能推动国内的人迈开脚步向外走出去。

沈瑶就是最早出门做生意的一批人,靠着手上攒下来的众多专利药方,将一家家中药馆顺利开到国外。

虽然人的外表会被分为不同肤色,但人的内在核心不变。

面对相关疾病的情形大同小异,沈瑶靠着自己无往不利的养生与传闻悠长的中医文化征服了所有过来的病人。

‘痛在其他人身上可以说风凉话,痛在自己身上就会感同身受。’

她的中药馆到底好不好用,从那些趋之若鹜的人群来看,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