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597章 屋内传出尖叫声,推开房门发现,未婚妻正在床上被猪咬

在唐朝贞观年间,荆州府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位叫陈大宝的男子,今年刚刚年满十八。

陈大宝在家排行老四,陈老汉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能认识的字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因为只懂得什么叫招财进宝,因此便给他们兄弟四人按照招财进宝的顺序每人各取一字,作为他们的大名。

在过去那个年代一个家庭人丁兴旺就意味着这个家庭的劳动力强,家里的日子也就会好过一些,但是陈大宝的出生却是一个意外。原本陈老汉老两口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迫于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他们并没有打算要第四个孩子,只因为陈老汉看着别人家都有闺女眼馋的厉害,这才一咬牙又怀上了一胎。他觉得之前三胎已经都是儿子,第四胎就算是轮也该轮到一个闺女才是,没曾想他们老陈家人丁实在太旺,第四胎竟然又是一个儿子。

俗话说: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家里人丁兴旺那是好事。可这些话却都是那些富贵人家的说辞,对于像陈大宝这样的家庭来说,家里每年的收入全靠地里的那几亩薄田支持,几亩地一年产多少粮食那都是一定的,就算是遇上个好年景那也不会多出太多粮食,如今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孩子长大成人以后还说好,到时候就可以帮家里分担一些,最难的就是现在该如何将他们抚养成人。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陈老汉曾多次想要将年幼的陈大宝送给别人。要不是因为陈大宝刚出生的时候实在太丑,没有一户人家愿意收养,如果当初真的将他送给了别人,那么陈老汉两口子怕是早就饿死在街头了,当然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既然无法将陈大宝送人,他们又不忍心将孩子遗弃在外面任其自生自灭,最后无奈之下陈老汉两口子只能又将他重新抱回家中抚养。自从有了陈大宝以后,老两口便开始省吃俭用,经常从自己的口粮里面省出吃的喂养孩子,一连好几年老两口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好不容易这才将四个儿子陆陆续续抚养成人。

三个哥哥长大成人以后,陈老汉又掏空积蓄先后为三个儿子成了家,为此家里还欠下了很多外债。到了陈大宝这里,别说娶媳妇了,就算做身新衣服都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妄想。陈大宝虽然年纪最小,但却是这几个孩子里面最懂事的一个,他心里十分清楚,今后自己能不能娶上媳妇,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幸好村里有一个同龄女子一直很中意陈大宝,这个姑娘名叫腊梅,是村西头王老汉家的闺女。腊梅很早以前就向陈大宝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说是今生今世非他陈大宝不嫁,并且很早以前就催促他赶紧告诉爹娘,让他们尽快找个媒人上门提亲以免夜长梦多。

陈大宝对此也曾说过,说自己家境贫寒,如今爹娘为了三个哥哥成家,已经将家里的积蓄全部掏空,为此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今后自己娶妻这事恐怕只能靠自己,可眼下自己唯一能够拿出手的恐怕也就是自己这个人了。

都说女子痴情时,用情最深,此刻的腊梅就是如此,眼中只有自己的意中人别无其他。听到陈大宝这么说后,她就立马表示自己对那些身外之物并不在意,她在意的就是陈大宝这个人。有一次腊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将陈大宝硬拉着带回到自己家中。

王老汉其实对他们二人的事情早有察觉,如今见陈大宝两手空空顶着一个脑袋就登门心中就有些不悦,紧接着又听自己宝贝闺女说,人来了就算是提过亲。王老汉本来就对陈大宝心生不满,如今再听女儿这么一说顿时就炸了,操起家里的扫帚就将陈大宝给赶出了家门。

之后为了防止二人再次约会,回到家后,王老汉就将腊梅给锁到房间里面不让她出来。为了彻底断绝两人的念想,他还亲自找来媒人,想着尽快给女儿寻个好人家给嫁出去。王老汉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因为他知道陈大宝家实在太穷了,自己虽说不是什么大贵之家,但他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他可不想女儿今后跟着陈大宝挨苦受穷。

陈大宝也曾多次登门恳求王老汉成全他们,可是每次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王老汉用扫把给赶了出来。他本以为王老汉只是一时之气,等过些时日便会气消,之后自己还有机会见到腊梅。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过个半个月都未曾见到腊梅,最后等来的却是腊梅要嫁人的消息,而且新郎还不是他。

腊梅出嫁的那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可是陈大宝的心里却如数九寒天,他跟在花轿后面跑了十多里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成为别人的妻子,陈大宝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恨自己的无能,恨老天爷的不公,恨爹娘为什么如此偏心,那天他哭的像个孩子一样。

直到花轿渐渐远去,再也看不到迎亲队伍的身影,陈大宝这才不甘心地接受了现实,他一个人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他心里十分清楚,王老汉这是故意将腊梅嫁到远方,目的就是为了躲避自己。恐怕今生自己再也不会与腊梅有见面的机会了。回到家后的陈大宝就像那霜打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一副丢了魂的样子,陈老汉一看便知道他一定是去过王老汉家。陈老汉刚想上前安慰一下儿子,不料陈大宝竟直接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将房门狠狠地关上。要说陈大宝心里不恨自己的父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天下没有一个父母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尤其是像他们家这样的情况。如今家里的四个孩子,三个都已经成家,唯独剩下自己,如果说心里没有一点怨言那都是不可能的。

当天晚上,陈大宝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他思来想去琢磨一整宿,最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第二天一大早,陈大宝便辞别了父母,决定独自一人去荆州府城里闯一闯。

在前往省城的路上,途径青峰山的时候他在一条小路上遇见一位妇人躺在路边,身边还散落着一些香烛,而且人已经昏迷不醒。陈大宝见状立马上前将妇人扶起,随后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水壶将里面的水小心翼翼地拍打在妇人脸上,并且呼喊了多次之后,妇人这才幽幽醒地了过来。

见到妇人醒来陈大宝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着急地问道:“夫人,你是独自一人来的吗?有没有家人同行?为何会晕迷在此,难不成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妇人轻叹一声说道:“原本今天我是要到山上的慧灵寺进香,没想到半路遇上了一群歹人。这伙人不但将我携带的银子全部一抢而光,临走到时候还将我打晕在此。今天如果不是有幸遇见你,恐怕我这条老命就葬身在这荒郊野外了。小伙子,你心地如此善良,日后必定会有福报的。”妇人语气真挚且诚恳。

陈大宝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道:“夫人千万不要这么说,这种事不管是谁遇见都会出手相救,您现在没事这才是最大的福分。”说着陈大宝便打算将妇人搀扶起来。

不承想妇人的双脚刚一着地,便连呼疼痛难忍,妇人皱着眉头说道:“刚才那伙歹人其中一人用棍子打了我腿一下,此时疼痛难忍,估计是伤到了骨头。”

陈大宝见状连忙询问妇人家住何处,他打算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妇人无法行走,他就干脆好人做到底将妇人直接送回家得了。待妇人将家庭地址告诉了陈大宝后,他便弯腰让妇人趴在他的背上,背起妇人离开了这里。

在妇人的指引下,二人进到了荆州城内。穿过几条街区,两人来到了一处富丽堂皇的宅院门前,陈大宝抬头看了看高门大户,两扇朱红大门旁边,各立着一尊威风凛凛的石狮,让人望而生畏。大门上面的牌匾写着李府两字,一看就不是一般的大户人。

陈大宝上前扣响房门,随后便有负责看门的仆人将大门打开,仆人见到门外的妇人后,立马上前问道:“夫人您可算是回来了,老爷都急坏了,派人过来询问了好几回,问您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你快去将老爷请来,就说今天多亏遇见这位小伙子,要不然我可能就回来不了。”妇人对着看门仆人嘱咐道。

负责看门的仆人一听此话,也不敢耽搁立马一路小跑进去禀告。

不到半炷香时间,就见一位中年男人带着一大帮子人风风火火地从里面赶了出来,见到妇人后中年男人快步上前关切地问道:“夫人,你没事吧?刚才听下人说你在外面出了意外,有没有伤到身子。”

“没什么大事,就是遇上了一伙歹人,腿被他们给打伤了,休息一段时间就行,老爷不必担心。”随后妇人便将事情的经过细细与中年男人讲述了一遍,尤其是自己有幸遇见好心的陈大宝。

中年男人听后非常感动,立即吩咐厨房杀鸡宰鹅备好酒菜,说是要好好感谢一番陈大宝的救命之恩。

酒席间中年男人完全没有一点富人的架子,反而面对陈大宝的时候非常和蔼可亲,不停地给他夹菜,敬酒,还口口声声称呼他为救命恩人。

当了半辈子穷人的陈大宝哪里受过这样的待遇,一时间被对方的热情弄的有些手足无措,连连摆手说道:“那都是我应该做的,李老爷千万不必放在心上。”

推杯换盏间,陈大宝得知中年男人名叫李玉福,是荆州城内数一数二的布匹商人。只因他几年前生过一场大病,结果医治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完全治愈。一到每年开春的时候,他的身上就会刺痒,厉害的时候刺痒的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而他的夫人夏氏每年都会去慧灵寺烧香拜佛为他祈福,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她每次进香的时候都是独自一人出门,甚至就连贴身丫鬟都不会带上。

之前的几年每次去都是顺顺利利,谁承想今年居然在半道遇上了拦路抢劫的歹人,今天如果不是遇见陈大宝,夏氏真的很有可能葬身荒野。

当李玉福得知陈大宝这次外出的目的就是想在荆州城内找点营生做时,他一把拉住陈大宝的手,然后转头对身后的管家说道:“李管家,前段时间我听你说府里的人手不够,想要再找个人进府?我看你也不必再找了,这位小兄弟我看就非常不错,你就将他留在府里帮忙吧!你先给他安排一个轻松一点的活儿,等过些日子熟悉以后,我还对他另有安排。”李管家听后连连点头称是。陈大宝听后十分感激,他万万没有想到,只是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竟然让自己第一天进城就找到了一份如此好的差事。陈大宝心里不禁暗暗感叹:“古人果然不欺人呀!做好事果真可以得到好报,自己今天就应证了此话!”

冬去秋来又一春,转眼陈大宝就在李府已经干了整整三个年头。

从最开始跟随在李管家身边打理府内的日常工作,半年之后就被李玉福安排到一家布行里面做了学徒,如今短短两年的时间陈大宝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了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掌柜。

兴许陈大宝心里还对他的爹妈心有芥蒂,毕竟当年如果他的爹娘可以帮他一把,也许腊梅就不会远嫁他人,所以他出来的这三年,除了每个月都会按时往家里送些银子回去,但是他却一次家都没有回过。

就在陈大宝认为自己遇见了命中贵人,准备跟随李老爷好好大干一场闯出一番名堂,不料李玉福的身体却再次出现了问题。

因为今年布行里面的生意非常好,李玉福自然也是十分高兴,为了奖励几家布行掌柜这一年的辛苦付出,就特意将掌柜们请到家中款待。

李玉福心里高兴,因此在酒宴中不知不觉就多喝了几杯,酒宴才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三分醉意。就在大家喝的正尽兴的时候,李家的大小姐李若兰带着几名少年少女从外面回到家里,说是也要设宴款待自己的几位朋友。

那些少年少女的身份也是非同一般,他们的家长无一例外都是荆州城内数的上号的权贵豪绅,只不过这些人被他们的父母从小娇生惯养,养了一身富家子弟的恶行,平日里什么事情都不做,每天就知道在外面花天酒地,游戏人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各自的府里宴请彼此,以此炫耀。

别看李玉福家缠万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富豪,但是他却一直都看不起那些整日里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如果不是夫人夏氏一直在背后劝他不要将人给得罪光了,依照他的性子早就将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富家子弟全部赶出家门。

此时的李若兰非但没有过来向掌柜们问好,反而当着所有掌柜的面将一旁伺候大家的管理给拽了出去。李玉福见状心里不快,但是碍于这么多外人在场也不好发作,只能闷不作声地低头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

陈大宝见状刚想上前劝劝李老爷不要喝了,谁承想还没等他起身就见李玉福突然手捂胸口,紧接着便是几口鲜血喷出,挣扎了几下便直接昏死了过去。

当李玉福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发现屋子里面站满了人,唯独不见自己的独女李若兰。见丈夫眼睛在人群里面左右寻找着什么,夏氏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说道:“老爷,若兰这孩子还小比较贪玩,你可千万不要与她一个小孩子一般见识。我刚才已经狠狠地教训过她了,这不是担心你看见她后会生气,于是我就让管家将她关在房间里面面壁思过。”

夏氏说着说着便哽咽起来,眼泪汪汪地继续说道:“老爷,你可千万要保重好身子,如果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到时候留下我们母女可怎么活呀!”说完便哭了起来。

李玉福颤颤巍巍地将夏氏的手握着手中,有气无力地说道:“夫人....我怕...怕是快要不行了。大宝这孩子年纪与若兰相仿,而且心地善良.....当初我执意要将他....将他留下来,就是有意招他做女婿,这几年观察下来,这孩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不管是人品还是能力都是没话说,不知道....夫人意下如何?”

夏氏听后说道:“只要你满意就行,若兰那边我会去说,大宝这孩子救过我的命,这几年虽然有你在暗中提拔,但是这孩子的努力我们也是看在眼里的,说实话,我也很喜欢大宝这孩子。”说完,夏氏看向一直在守在病床前的陈大宝,示意他过来。

“大宝.....若兰这孩子....被我们宠坏了比较任性....请你看在我的面子...面子上多担待一些,替我好好照顾她们母女.....”李玉福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完,不等陈大宝说话便两眼一闭驾鹤西去了。

“老爷....”夏氏见状嚎啕大哭起来。

在场的所有掌柜见状纷纷跪下,各个都是泪流满面。这些年来,说实话李玉福对他们是真心不错,不但每个月的俸禄要比别人给的多,最重要的就是李玉福从来没有将他们看做是仆人,都是将他们当成家人一样对待,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帮提前置办好礼物然后亲自给他们一一送到家里。

如今李玉福刚刚去世,这些掌柜们心里也是十分难过,因此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李府,大家都自愿留下来帮忙操办后事,为他守灵。

七日之后,便到了李玉福出殡的日子。由于他只有一个独女没有儿子,而陈大宝又是他临终前亲自选定的女婿,所以陈大宝便理所应当地以李玉福长子的身份为其抬棺送行。出殡的当天,城中的豪绅几乎全部前来观礼,看到陈大宝悲痛欲绝的样子,众人纷纷感叹,说是李老爷果然没有看错人,最起码他伤心欲绝的样子是没有办法假装出来发。

安葬好李玉福后,众人回到李府。夏氏便将女儿若兰叫到身边,然后将李玉福临终前交代的遗愿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

没想到李若兰听完后立马就炸了锅,非但不同意这门婚事,反而破口大骂说陈大宝是个低贱之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她的丈夫,只配给他们李家做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下人。

夏氏怎么也没有料到女儿居然会说出这样混账的言语,当即上前就给了女儿一个巴掌,气愤的说道:“你这个不孝子,难道你连你爹临终前的遗言都要违背吗?平日里你胡作非为在外面与那些纨绔子弟吃喝玩乐我都可以帮你求情,但是今天这件事就算你十万个不乐意也必须得同意。自古以来子女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爹既然已经认准陈大宝这个女婿,而且为娘也非常赞同,这桩婚事你不答应也得答应。”夏氏的态度非常强硬,根本就没有给李若兰任何商量的余地。

夏氏也不顾女儿的反对,转头对一旁的老管家说道:“李伯,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安排,等老爷过了百天之后,就为小姐和姑爷举行婚礼。”

陈大宝见李若兰十分不满意这桩婚事,而且他也不愿意拂逆夏氏夫妇的好意,当下唯一的权宜之计就是拖,于是他便劝慰道:“夫人,这件事是大宝高攀小姐了,为了报答老爷和您对我的恩情,依我看不如就将婚事先放一放,待老爷三年孝期满后,我们再行婚配大礼。您和老爷待我恩重如山,倘若老爷尸骨未寒我就着急举行婚事,就算小姐不嫌弃我与我拜堂成亲,但是我的内心也会心生惭愧,终日不安的。大宝此言,还望夫人可以成全!“话音刚落陈大宝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你这孩子赶快起来,念你还有这片孝心我依你便是了。哎......若兰这孩子就是被我给宠溺坏了,正好趁着这段时间,我也好好调教调教她。”夏氏心里怎么会不知陈大宝的良苦用心,她看着不懂事的女儿叹息道。

在座的其他掌柜听到陈大宝的这番话后,不约而同地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且由此对陈大宝的好感也是倍增,毕竟对他们而言日后跟随一个秉性如何的主子来说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个懂得感恩的主子才是最值得他们继续追随的。

之后的三年,陈大宝不仅仅承担起李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而且还将李家的各种产业管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说如果这三年没有陈大宝,李家的产业早就被那些有心之人蚕食的一干二净了。

而这三年来,李若兰却没有一点变化,依旧还是老样子。只不过由于夏氏加强了对她的约束,她外出的时候要比以前少了很多。

虽然陈大宝名义上已经是李府人尽皆知的姑爷,可是直到今日他都没有和李若兰好好说上过几句话。为了不让夏氏感到难堪,他也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件事。

这天,下面的一个布行掌柜急匆匆地来报,说自己在整理店铺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批有质量问题的布匹。经过仔细调查发现是源头作坊发错了货物,将一批残次品发给了他们。陈大宝听到此事后觉得这件事非常严重,毕竟李家布行的金字招牌是李老爷生前好不容易打出来的,要是因为一批残次布匹将来之不易的口碑给坏了,那自己可就成李家的千古罪人,就算李老爷九泉之下也不会得到安息的。

当下他便找到夏氏将布行里面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然后便带着掌柜连夜出发前往外地。谁承想这一去居然遇上了阴雨天气,原本只需七八天就可以回来,因为接连下雨,导致他们在外面连续耽搁了好几天。

一直等到出来的第十天,大雨才渐渐停了下来,陈大宝带着掌柜快马加鞭地开始返程。就在二人路过一条小河的时候,因为前几天的雨水太大,导致河水长时间冲刷木桥,导致河面上的木桥发生了偏移。

此时正好有一位老汉从木桥上过,结果脚下一滑,“噗通”一声就掉进了河水之中。此时的河水水位颇深,而且水流速度也比较急,那名老汉刚掉下去便没了踪影。

救人心切的陈大宝也顾不上多想,跳下马背便一个猛子跳入河中,冲着老汉落水的地方游了过去。随行的掌柜见状,赶紧跟着河水中的陈大宝朝着下游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从脚下捡去一根长长的树枝,待陈大宝将老汉救起后,便准备用树枝将二人从河里给拉上来。

谁也没想到,这一跑竟然直接跑出去三四里,直到他们遇见下一个木桥的时候,陈大宝用一只手搂着老汉,借着桥墩的阻挡,这才趁机抓住掌柜抛过来的树枝,二人这才费力地游到岸边,如果不然陈大宝很有可能就会和老汉一起葬身河底。重获新生的老汉上岸后,一个劲地给陈大宝二人磕头感谢,此时的陈大宝已经累的完全虚脱,只能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连连摆手示意老汉赶紧起来。

正好此时桥边的一位道士将陈大宝舍身救人的过程全部尽收眼底,于是上前称赞二人的善心之举。可是当他走近见到陈大宝的面相之后,顿时眉头紧锁,露出一副非常惊讶的表情。

道士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位小兄弟,我看你印堂发黑,发现最近可能会有一番劫数,最近一段时间切记万事都要小心。”

陈大宝听到这话,慢慢地从地上爬起,然后疑惑不解地问道:“哦?道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以贫道所见此劫十有**像是桃花劫,贫道所能告诉你的也只有这些,剩下的就需要小兄弟你自己多加保重了。”道士缓缓说道,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递给了陈大宝后说道:“小兄弟,我这里有一包黄粉倒是可以送给你。倘若日后你遇到危险,就可以将纸包里面的黄粉洒在自己身上,说不定可以救你一命。”说着就见那名道士将纸包塞进陈大宝的怀里。

陈大宝虽然不解,但还是听取了道士的建议将那包黄粉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待道士临走之时,对陈大宝幽幽说道:“我观小兄弟乃是心善之人,福泽因厚。面对这次劫运千万不要太过于执着,该来的总是要勇敢地去面对。只要你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心,或许这次你将会因祸得福也说不定。”说完这段话也不等陈大宝反应过来,道士便潇洒地转身离去,只留下陈大宝和掌柜二人站在河边看着道士渐渐远去的身影发呆。

因为救人耽误了很长时间,因此待二人进城的时候已经快要到了宵禁的时间。由于要赶在宵禁之前赶回家中,时间紧迫二人也没有多说,便分道扬镳各自转身向自己家的方向离去。

陈大宝前脚刚走进院子,后脚就听见阁楼上面传来一声猪叫到声音,紧接着便传来李若兰惊恐万分的尖叫之声。

楼上乃是李家大小姐李若兰的闺房,虽说陈大宝乃是李府上下公认的姑爷,但是他却从未踏入这里半步,今日听见李若兰的惊叫声,陈大宝也顾不上男女授受不亲,当即踹开房门闯了进去,但是映入眼帘的一幕却让他顿时愣在了原地,只见一只体型硕大的野猪正在对李若兰行那不轨之事。

那头野猪见突然有人闯了进来,怒吼一声,随即便挥舞着獠牙向陈大宝这边冲了过来。

陈大宝惊恐之际,突然想到了怀中有道士赠送给他的那包黄粉,他将手缓缓伸入怀中将黄粉提前准备在手心里面,待野猪冲过来到一瞬间,他在转身躲避攻击的同时,将手中的黄粉哗啦一下全部撒在了野猪身上。

随着一声凄厉的猪叫,就见那些黄粉在野猪身上瞬间冒起了白烟,硕大的野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渐渐融化,最后变成了一摊腥臭无比的血水。

看着眼前匪夷所思的一幕,直到现在陈大宝都有些没有缓过神来,如果不是一旁的李若兰此时被吓得抓住他的手臂不松,恐怕就连他也会吓得瘫软在地。

惊魂未定的陈大宝颤颤巍巍地问道:“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陈大宝这么一问李若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泣不成声地说道:“我不知道……”

“事到如今你如果还不跟我实话实说,那我可就真没有办法帮你了,谁知道这种事会不会摊上官司。”陈大宝语气有些不满地说道。

“今天晚上我偷偷地带了一个名叫朱少坤的男子回来,没想到做完那事儿之后,他居然突然成了一头野猪。”李若兰低着头,红着脸,声音细如蚊叫一般小声说道。

最后在陈大宝的再三询问下,李若兰这才慢慢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原来,李若兰一直都看不上这个从村子里走出来的穷小子,为了能够逃避父亲临终前帮她选定的婚姻,她尽然鬼迷心窍地听信了那群纨绔子弟的建议,说是让她在外面随便找个男人回家,这样就可以让陈大宝死心。

这天晚上李若兰和那些狐朋狗友们在外面喝完酒后,在回家的路上恰好遇见了玉树临风的朱少坤。

本来就已经有些喝醉的李若兰,在酒精的刺激下顿时就被朱少坤英俊的相貌给吸引住了。二人聊了没一会儿,处世未深的她就被朱少坤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了芳心,当天晚上就带着他偷偷回到了家。

谁承想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居然发生那种事情,幸亏陈大宝回来的比较及时,要不然李若兰很有可能会被猪妖给折腾死了也说不定。

直到第二天清晨,陈大宝才从昨天晚上的事情中缓和过来,这才忽然想起了那个道士给他的黄粉,经过昨天晚上的事情,他可以断定那个道士绝对不是一般人。

为了感谢道士的救命之恩,陈大宝特意赶到木桥旁希望可以再次遇见道长,然后奉上自己最真挚的感谢。没想到当他刚赶到木桥,就发现道士正站在原地等他。道士好像已经知道陈大宝的来意,不等他说话道士便直接开口说道:“贫道果然没有看错,小兄弟当真是有福运庇护之人。贫道只是负责惩恶扬善之事,小兄弟能够有幸度过此劫,那都是因为你本身就是心善之人的缘故。那些感谢的话就不必说了,只要你回去后能够在将来继续多做善事,说不定日后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说完道士一挥拂尘便凭空消失不见了。

陈大宝更加可以确定自己是遇见高人,于是他便对着道士离去的方向,拜了三拜,就算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此后,陈大宝并没有因此嫌弃李若兰,反而是时刻牢记李玉福临终前对他的嘱咐,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夏氏母女,并且按照之前说好的三年之约与李若兰完成了婚礼,而李若兰经历过那件事之后对陈大宝的态度也彻底改变了,也算是浪子回头,毕竟每个人的一生总会走错几步,只要可以及时改正都不算晚。

至于陈大宝的爹娘因为上了年纪没有办法在干农活,就被他的几个哥哥嫂嫂给赶出了家门,就连当初陈大宝每个月送回家的银子也被几个哥哥嫂嫂占为己有。

两位老人由于无家可归,最后只能露宿街头靠乞讨为生。如果不是陈大宝带着新婚妻子李若兰回家看望父母,陈老汉老两口怕是早就冻死街头。

陈大宝回到李府征取夏氏的意见,将陈老汉老两口接到李府与他们一起生活。李若兰痛改前非不仅学会了孝敬老人,对陈大宝也是夫唱妇随,自此以后,一家人在荆州府过起了安稳的幸福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