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灵魂吸食 > 第3章 语荏传(一)

灵魂吸食 第3章 语荏传(一)

作者:子名执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08:23:30 来源:书海阁

秦语荏,秦汉的最小外孙女。母亲秦予画,不善诗画,相貌清丽,性格略显活泼,却擅长歌舞;父亲钟肃,本分读书人,也是相貌堂堂,是悠然城中一位本分的老师。秦家势大,女婿均为入赘,并无什么话语权,不过屋檐宽广,倒是可以遮的住社会风雨。

她从小便是活泼动人,三岁能文,四岁能舞,左手抚琴,右手则能描画。奈何四岁时,突然疾病加重,当晚便急招城中医生,可皆束手无策。而后经医生提及那“悠然观”掌观---一贫道人,秦汉才想起他也是一位精通医理、善识花草之人;也许带她去悠然山上一趟,或许可得一线生机。秦汉与一贫相识数十年,也知这道人通医道,经常也下山赠医施药,在悠然城附近广得穷苦村民的爱戴。他们二人,一人施财,一人施医,也算是同道中人;秦汉也很钦佩一贫道人甘于清苦,所以一直偶尔也有生活接济;更觉此人乐观豁达,言语投机,偶有机会,也都会去观前坐坐。

是夜,山道清冷,夜色静寂,弯曲陡峭之余,磕磕碰碰也难免。秦汉抱着孙女,身后簇拥着一家小辈和仆人,急急忙忙就往山腰道观赶去了。待到达观前,众人都已气喘吁吁,抱着小孙女的秦汉更是大汗淋漓。道观烛光闪烁,微弱的烛光,对于秦汉来说更是透着最后希望。

“一---贫---一贫道长,请救救这孩子吧。。。”秦汉抱着秦语荏冲向道观,语气中更带着悲伤、急促与无奈。

此时,在观厅中,映着烛光,也是十岁张智的晚修课,除了白天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晚上师父都会拿着医书教着张智辨识草药、熟知医理,至于诗词文史也是一样不能落下。

忽听外面有人急喊,一贫道人也是立马外出查看。“你继续。。。”步伐踏出门槛前,还不忘回头提醒张智。

此时,门外众人也都已冲进观前。看清为首之人以及怀中小女孩之后,一贫也是立即明白事情大概,忙问道:

“秦老太爷,这孩子怎么了?”

“前几日只是看这孩子稍感风寒,找了医生查看,并无大碍。不知为何,今日突然病情加重,”秦汉用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继续说道:“我找了城中大小医院的所有医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束手无策之下,无奈这才想起您老,也是精通中医医理之人,特来求救。”

“见痴,别背了,赶快清理一下书桌。”一贫见状也不敢多耽误,立马迎着众人进入观中,大声朝着屋内喊道。

“是,师父!”张智回道,不敢多耽误,桌上纸笔一摞而起,整理干净。

秦汉把孩子放在矮桌上,一贫道人也不敢多耽误,立马搭起脉,眼睛闭起,头微侧,众人也都小心呼吸,不敢作声。

少顷,一贫突然睁眼,又检查了孩子的手脚头脖,在裸露的皮肤处竟发现一些黑色叮咬痕迹:“这孩子应该是被暗蜾之类的虫咬过,加上之前风寒,病情这才突然复杂起来!”

“暗蜾?是什么东西?”众人也都议论起来。秦汉更是焦急问道:“这孩子病因找到了?您有办法施救吗?”

“要救人,先解毒再说,”一贫探了探孩子鼻息,有些微弱,立即忙道:“其他人到观门外等着吧,让孩子多些新鲜空气。”

“你们都出去!我和孩子父母留下即可。”秦汉大声喊道。

“见痴,你去厨房弄些碱水轻涂在伤口之上,另外屋中有些干苍耳,你去拿二钱,用药罐煮了,三碗水熬成一碗水。”一贫赶忙连忙吩咐张智,然后又叮嘱道:“时间不多,武火快煮吧!”

“等会先给孩子喝下这一碗药,暂时稳住毒性和风寒,”一贫又对着秦汉几人说道,“这蜾虫在本地并不常见,而且毒性也很奇特,所以比较罕见。要解清此毒,还需其他草药,其中一味草药,我这边没有现成的,需要上山去采。虽夜路凶险,可情况紧急,顾不得许多了。”

“道长,您吩咐,需要多少人帮忙,我立马叫他们都去。”秦汉连忙说道。

“这味草药,名叫芜蓼,白色长枝,在杂草中比较难以辨认,在这恐怕也只有我和徒儿见痴识得。而且在这山上数量极少,现在又是夜黑路险,不熟悉山路之人,很容易出意外。”一贫看着众人着急的神态,又安慰道:“你们请放心,我一定尽力去寻找,天亮之前赶回。”

【苍耳:一种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部粗壮,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糙伏毛。它在中国分布广泛,常见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苍耳全草、根、叶、花和带总苞的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

芜蓼:也被称为水蓼、辣蓼、辣蓼草等,是一种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于水边或路旁湿地。芜蓼全草可以入药,性味辛、温,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蜾(guo)虫:一种寄生蜂,有毒性。】

一贫站起向着一位下手说道:“那位小哥,把你手里的手电筒借我一用。”

“既然您这弟子,见痴这孩子也认识这种草药,还是让他和您一起去吧,找到几率也大一些。”秦语荏的父母连忙说道。

“孩子太小了吧,夜路难寻,这。。。”秦汉为难道。

“无妨,见痴,你与为师一同前去吧。”一贫向着厨房喊道。回过头来又朝着秦汉几人吩咐道:“厨房药罐所煎之药那就还请秦老爷派人监看着了,按我刚才吩咐即可。”

“是,师父。”见痴急忙跑将出来。

带着张智,一贫二人循着山路就出发了,两束电光在黑暗之中越行越远了,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一路前行,夜深山中更加寂凉。“芜蓼,还记得长什么样子吧?”一贫路上问道。

“记得,白色,长枝,见于湿地杂草之中,我之前在山上好似还见过。”张智回道。

“嗯,如此最好,我也记得山上出现过,只不过不常用,就没有作为常备之药采之了。”一贫望着漆黑夜幕,淡淡说道,“希望你我师徒二人顺利找到,救得那丫头一命。”见这小身影裹了裹衣物,又问道:“怕吗?这么晚上山,峰顶还这么干冷凛冽。”

“我也经常跟着您上山采药,这边我也还都记得路,这山我感觉像是家一样,在家里不曾怕过。”张智平静的回道。

“嗯,走吧,到前方,我们二人就要分开去找寻了,你切记看清脚下,不要离为师太远。”一贫吩咐道。

“嗯!”张智点了点头。

夜凉如水,山中更是安静异常,往上更是愈加寒冷,张智裹了裹旧道袍,就与师父分开了,循着电光,往草深之处仔细找寻了。

这山上草木繁多,除却峰顶寒冷偶有积雪之外,山下倒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色,草木繁多,白色也是平常,所以属实难以寻找。师徒二人弓着身子,前伸着脑袋,不觉疲累,眼中只充斥着焦急之色。

光影斑杂,偶尔还有小飞虫被惊起,需要用手往脸前驱赶,以防飞进眼睛。就这样两人分开,又回聚,一贫不敢让张智离得太远,所以隔一段时间,就要让他跑回来,二人重新划定范围,再重新寻找。

就这样持续接近一个半时辰,二人都气喘起来,抹了一把混合着绒草汗水的小脸,张智和师父再次分开找寻着。

循着手电光芒,朝前查看搜寻着,张智突然发现一条像绳子一样的东西,用长棍一挑,居然是一条蝮蛇,好在跳躲及时,那蛇落到地上,立即就朝前游去了。平复了一下跳动的心脏,眼光循着那蛇游行的方向,逐渐没有了蛇影。豁然,在那蛇消失的不远处,出现了让他眼中闪着光的东西。一时喜上心头,急忙往前跑去。

“师父---师----师父---父,我找到了,啊---啊----”

不远处的一贫道人听到这声音也是连忙直起身子,向着声音所起的方向看去,伴随着声音消失,灯光也消失了。

不敢多做耽误,一贫连忙向着灯光声音消失的方向找去,听这刚才声音,这孩子肯定发生什么意外了。心中充满焦急,一贫往前奔跑着。

“师父,注意,不要靠近,这边有个狭缝,”听着上面声音接近,张智着急提醒着。

待一贫靠近,才发现杂草丛中有一个山缝,由于视线受阻,加上张智刚刚着急奔跑,竟一下掉了下去,好在下方有枯枝藤蔓,及时抓住才不至于掉下来。其实这山缝并不是很宽,快速向前跃起,还是跳的过去的,只奈张智太过于兴奋,一时间忘记以长棍探草了。

“徒儿莫怕,我拉你上来,”揪着布满荆棘的藤蔓,一贫道人用力向上拉起。亏得枝蔓坚实以及张智年少体轻,反应还算灵敏,要不然掉落这山缝,不死也得骨折筋断。

“已经告诉你小心为上,安全为重了,怎么还这么不小心?”看着手掌、胳膊全是鲜血的张智,一贫扯下一些干净的袍衣,帮他包扎好了伤口。

“师父您看,那芜蓼在那。。。”挥动着受伤的手臂,指着前方,恨不得立马跳将过去,张智高兴的嚷道。

“嗯?哪里?师父眼神还真不如你一个小孩子了。”一贫睁大了双眼,还是没看清。

“你等一下,我跳过去看一下。”张智说完,立即朝前。

“我先,”一贫还没说完。

也顾不得伤口,张智立马就跳了过去,“哈,没错,我没看错。师父快来!”

三步并做两步,等待靠近观察,一贫也喜笑颜开,“没错,总算找到了。”

下山之路要比上山更加危险,但二人找到了草药,可以救得了性命,总算一晚上的辛苦没有白费。

观前,一众人等,还在焦急的等着,旁边几个人也已然打起了哈欠,满脸倦容。待得前方两束灯光闪烁,众人这才神采恢复。一人冲往观中,“父亲,他们回来了,道长师徒想必是找到了草药。”这人是秦汉长子,秦子文。“真的,快快,”秦汉立马冲了出来,迎了出去。看着满脸沧桑的一老一幼,皆是浑身杂乱不堪,而且满身灰尘绒草,秦汉更是被这小儿两手的血色袍衣感动、惊异。

“道长,您找到了吗?”秦汉慌忙问起。

“嗯,找到了。我现在就去熬制草药,”一贫不敢耽误,又回过头来嘱咐张智,“赶快洗一洗,自己再去拿白芷草包扎一下伤口,注意先用酒消毒一下伤口。”

“哦,好的。”张智点了点。

未与秦汉等人过多说话,师徒二人便各自忙活去了。

待得东方鱼肚白,一贫又给秦语荏把了把脉,回过头来,向着众人说道,“众位放心吧,脉络已经平和,气息也已经均匀,休息一两个时辰,待孩子缓和过来,应该就可以苏醒了。”

“现在不宜移动身体,让她在这书桌上躺着吧。”给语荏盖好破被子,一贫又叮嘱道。

“谢谢您了,道长。”秦汉以及语荏的父母都连忙谢道。

“其他人都回去吧!”秦汉向着门外的众人说道,“你们也都守了一夜,子文还有你们这些人,也都困乏了,都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们三个就可以了。”

“父亲,您也一整晚没休息了,我们年轻,我们在这好了,您与大哥他们一起回去吧!”秦予画和钟肃异口同声道。

“无妨,看着这孩子完全醒来,我才能休息得下。”说着,秦汉坐在了矮桌前,摆了摆手。望着躺着的稚嫩脸庞,眼神满是和蔼以及安慰,忧虑之色渐消。

【小知识:“爹”和“娘”这两个称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羌人和胡人。其中,“爹”字是羌人所发明的,而“娘”字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典籍中,是胡人对于母亲的称呼。这两个词后来融合进入汉语,成为了对父亲和母亲的常见称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爸妈”这个称呼实际上是“舶来品”,源自于俄语。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苏友好关系,以及出于对苏联的崇拜,“爸爸、妈妈”这个称呼在中国,特别是在城市中变得非常流行。而“爸、妈”发音简单,朗朗上口,又特别适合于婴幼儿的发音练习,因此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爹、娘”称呼,成为了现代汉语中对父母的主流称呼。

早期中国人对父母的称呼较为直接和朴实,如“父”和“母”。这些称呼主要出现在书面语中,以及一些守旧、文化闭塞的地方,还会口头沿用。而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会使用一些更为亲昵或地域性的变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称呼逐渐演化和发展。

到了宋朝时期,“爹娘”和“爸妈”这两种称呼都开始出现,但“爹娘”更为常见。到了明清时期,“爹娘”的称呼更为普遍,而“爸妈”的称呼则相对较少见。然而,到了清末民初时期,受到洋务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爸妈”的称呼开始重新流行起来,并逐渐取代了“爹娘”成为主流的称呼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统治阶级的规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清朝时期,由于“爸妈”的发音触犯了满语的禁忌,清朝统治阶级将“爸妈”的称呼正式改为“爹娘”,因为清朝八旗贵族常用的则是“阿玛”和“额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