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244章 记录乡愁 (三)

根植黄土地 第244章 记录乡愁 (三)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民间乡土文化博大精深,几年过去了,加林也搞出了一点东西,受到了地区非遗办的奖励,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下面就加林所写的几篇所谓论文吧,略作综述,以窥见一斑,其它不成文的东西搁置不论。

《关于延州民间乡土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

加林认为:在民间,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作品,脚下的大地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生源泉;蓝天白云就是最美的图画;阳光所到之处就是最纯美的色彩;风声雨声就是天籁中最动听的音乐……

在加林的眼里,小米稀饭就是艺术;千层方口布鞋就是艺术;窑洞及窗花就是艺术;还有就是一头牛拉着一辆破车,这也是文化……步入这样的氛围中,其实就是步入了一个民间艺术的殿堂。

《民间信仰民俗的探析》

加林认为:信仰民俗是指一种能够传达给人们信仰观念和崇拜心理的习俗,庙宇、神堂和窟龛是信仰民俗文化的载体,陕北的庙宇、神堂和窟龛大体上可以分为:因神话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及杰出的历史人物修建的庙宇;因俗神崇拜建造的庙宇、神堂和窟龛;因宗教信仰修建的庙宇与石窟三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陕北庙宇的修复和新建,以及一家一户的神堂神龛的不断建造,几乎村村有庙,家家有神。陕北民间信仰的神灵并无严密的体系,也无一个至尊之神,而是一神多能、一庙多神。民间信仰的神灵大体可以分为神仙、妖怪和人鬼三类,毛鬼神信仰、民间祈禳十分盛行。陕北信仰民俗、迷信、俗信并存,但以俗信为主流,突出实用性,功利性功能,呈现出原始信仰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陕北宗教彩塑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对于庙宇里面的彩塑,加林从封建迷信中走了出来,以至于提高到了文化的高度来研究。加林在他的文章中是这样写的:中国的彩塑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这种艺术主要是以柔软的泥土和颜料为材料,通过捏、塑、贴、压、削、刻等传统泥塑技法,用点、刷、涂、描、贴等敷彩方法,体现出人物、道具、环境的风韵神采。

民间的彩塑多以神的化身供奉于庙宇、道观之中。优美多姿的彩塑造像与绚烂夺目的建筑和壁画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蔚为壮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敬奉祈祷和从事宗教活动的对象与场所。

加林从释道儒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详细地阐述了陕北彩塑在表现形式、表现方法以及风格上具有的多样性、丰富性,以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样式。

后来,加林又对过时的生产生活用具发生了兴趣。包产到户以后,生产队分给各家的农具大都失去了实际用途,有的人家还嫌占地方就将其破成了柴,用来烧火做饭。

加林也知道在他脚下这深深的雄浑的黄土地上演绎了多少黄土儿女悲苍壮烈的血泪诗史,同时他们的呐喊,他们的沉吟,他们的挥泪,他们的歌声,他们的脚印,他们与大自然争斗时留下来的印记便形成了雄厚无声的历史沉淀,也是一种文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过时的、极不起眼的东西,像一个水槽、一根拴马桩、一个石狮子门墩、一块瓦当、一个黑陶瓷罐、一孔普通的旧窑洞都能引起高加林的兴趣,他都要用相机摄入他的镜头。有的干脆就用一盒烟换回来,为此,有人竟认为他就是个神经病,但加林却乐此不疲。

常常热衷于时事政治的高加林他已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国社会正处在一种翻天覆地变化的是我国将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传统的农耕文明将很快会被现代农业所代替。

高加林之所以对农村人祖辈千年使用的这些简陋粗制的工具这样上心,是因为他已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这些人类在长期农耕文明中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原始最朴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粗陋的,它却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勤劳,根本的问题不在乎它是否能够永续使用,而在它曾经为农耕文明做出了十足的贡献。在工业化推进的今天,虽说它们已经逐渐淡化了人们的生活,失去了它原本有的使用价值,但它的生命价值永恒,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使得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这一代人有意无意的目光注视下将被强大的现代工业文明所置换着演变着,若干年后将最终被代替得无影无踪。但这些东西对于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农家子弟高加林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些东西,从他记事时起,父母就教他农具或生活用具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参加生产劳动后也学着使用它们,在劳作的同时,他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到现在,加林有多少次在梦中还推着碾子,轮着连枷,在碾场抡打,又有多少次在梦中持杈扬场……

这些年来,高加林每到一处,就用他的照相机来记录农耕文明的遗迹,一有机会就走进农家,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用具,都用相机记下来,这些实物在乡村谁家,凡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他都叮咛主人好好保存,以后准有大的用场。

出于这种考虑,加林才发誓要用相机和文笔留住农耕文化,他要传承这些东西,以展示后人,我们憨厚耐劳的祖先是怎样一代一代的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默默地承受着烈日寒风剧霜暴雨的雕蚀。

这种浓浓的乡土情结高加林是怎么也忘不掉的,他就是要借用相机并以文字来保留下这些东西,让它们永远定格在农耕历史的坐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