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268章 退耕还林(一)

根植黄土地 第268章 退耕还林(一)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1998年陕北吴起县首开全国封山禁牧的先河,第二年开展了大规模地退耕还林,在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一九九九年是陕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水土治理措施。

深秋后的一个晚上,王建平一喝完汤就四处在找高明楼,他走了几下里,才在德顺爷爷的窑里找到了高明楼。

王建平一推开德顺爷爷的窑门,就听到德顺爷爷正在给高明楼讲着老戏,把明楼笑得差一点眼泪都流了出来。德顺老汉一见建平进来了,话题一转,“平儿,你晚上闲了,怎么逛到这了。”“爷爷您老该不是和韩启祥的拜过把子吧?肚子里的样式(东西)多的很!你在给明楼叔讲啥呢?”建平从小就爱听德顺爷爷讲故事,“爷爷这不是晚上闲着没事,给你明楼叔说戏呢?”“啥戏?”“《牛皋扯旨》么,这不正说着太行山兵马大元帅牛皋,他不认钦差大臣王文亮的哨子,把皇帝老儿赵构的圣旨都扯了……不说了。”德顺爷爷打住了话,坐在了炕里头,把烟锅塞进烟袋里,用左手揞着烟末,“听说你今天不是去公社(镇上)开会去了吗?”明楼从炕沿下来,站在地上,“我晚上就为这事来专门找你!”建平心事重重地说着,建平说罢就给高明楼递烟,他等高明楼吸着烟后,才接上刚才的话题,“明楼叔,我晚上找了好几个地方,没想到你到爷爷这儿。今天去镇上开会,上边让咱退耕还林呢……”“你说什么?退耕还林?”不等王建平把话说完,高明楼一听急了,“明楼,你不要打岔,让娃娃先把话说完吗。”德顺老汉忙止挡明楼,“明楼叔,是这,按照上边的政策,咱县上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都要退耕还林,只保留人均二亩半的农田。”王建平说完后,平时都不吸烟的人,也点起了烟吸着。

高明楼听建平这么一说,他的大脑一下子懵了,一个劲地吸着烟,一根吸完后,沉思了半晌才自语道:“这不是又要全面否定农业学大寨吗?建平你小,你当然不知道,这些地可是大伙们十几年用镢头一撅一撅地刨出来的,光拉走的大石头,能填几个大沟。这么好的地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高明楼质问着王建平,王建平低头不语。

王建平在思考着中午退耕还林动员大会上,在镇政府二楼大会议室县委领导同志的讲话,县委领导首先肯定了先辈们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革命精神,他还回顾了**在陕北时,一九四三年为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同志的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高度地赞扬了惠中权提出的,“多种一棵树,多积一斤肥,多养一只羊,多打一斤粮”并将此口号变为群众的革命行动,他一心为民的务实精神,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县委领导还讲了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党支部书记高祖玉领导社员群众保卫黄河,防治水土流失,顺平梯田,种树种草,水土保持的事迹。最后才讲到了中央的退耕还林(草)的政策。

想到这里,王建平抬起了头,他看了一下德顺爷爷,才把目光对向了高明楼,“明楼叔,上午领导刚一讲完话,下面轰的一声就乱了。大家都有点想不通,当然,我也想不通。整个下午,我还在纠结着这事。我爸问我公社(镇)开会叫干啥?我说出来后,他首先不同意。我爸说,你让人把好好的耕地腾出来种草,种苜蓿,种树,三五年都没有收成,这不是胡闹吗?农家人不种地,吃什么?喝什么?寻着饿死呢?你硬是要胡搞,社员们非把你的脸挖烂不可。我爸气得唉天叹地,几锅烟吸完后,便对我说道,你明楼叔有主意,你去和他好好谈谈,看看他咋说?明楼叔我还有话没有对你说明呢,关键是公社(镇)要让咱村带头呢?咱高家村是县上第一批退耕还林的试点村。你说我头痛不头痛,我看这事比计划生育还麻烦。”

王建平说着就从裤子口袋掏出了工作笔记本递给了高明楼,高明楼戴上花镜仔细地看着:中央退耕还林的具体政策是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实施方式,严格范围,稳步推进,不盲求退耕规模和速度,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每亩国家补助1500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800元。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3次下达给省政府,每亩第一年8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每亩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

高明楼就像读**语录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几遍。这上边咋又要叫人做二手活呢?要是放到前二十年,高明楼一定会骑上车子赶到公社去问个明白,他完全能代表高家沟村的干部社员予以拒绝,他会找到各种理由,问得公社干部无话可说,而现在他已经年过七十了,用孔圣人的话来说,就是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了。既然党中央国务院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策传达了下来,我们就应当相信党,相信群众,但高明楼的心里却起了一个大疙瘩。高明楼把本本递给王建平,问道,“你具体是怎么打算的?”王建平很诚恳地说道,“明楼叔,这事还要你掌舵呢!我想先在群众中吹吹风,看看群众的反应,然后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等上面汇总后,给各村组落实地亩,先慢慢动起来。”“我知道了,你容我再好好想一想!”高明楼答应了。

王建平临走时又从身上拿出了一份打印的材料递给高明楼,说道:“明楼叔,这是吴起县退耕还林的经验材料,你看看吧!”王建平走了以后,高明楼和德顺爷爷又把刚才的话题,转移到退耕还林上了。

好好的地怎么说不种就不种了,这些地可都是社员们,起鸡起,打半夜,一镐一镐刨出来的,这地都种上了树,往后可吃啥呀。高明楼和德顺老汉两个人四目对着,只顾吸着烟。

高明楼看了一下德顺老汉,沉思着……

高明楼一懂事就和所有翻身农民一样,铁着心地跟党走,从土改分地,到组织互助组,建立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不管是文革受批斗也罢,他都坚信这样的信条,相信党相信群众。但有些事情让他触及灵魂,总是转不过弯来。一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再者就是眼前这退耕还林。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的面貌还是有了变化,他也慢慢地也就认同了。可这退耕还林,他还是思想上转不过弯来。自从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后,那时高明楼正到年龄上,他领着青年突击队农田大会战,平坡治沟,修建梯田到现在干了几十年,这眼下可要走回头路,高明楼还是有点想不通。

看着高明楼情绪很低落的样子,德顺老汉便说道,“明楼啊,你听干大说。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要是放到前十年,干大我去到吴起,也就四五百里路,过了志丹就到了,看看他们到底是咋样搞的?”

德顺老汉的话一下子提醒了高明楼,“干大,你睡你的觉!”高明楼说完以后,拿起了材料,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看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