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3章 引 子(二)

根植黄土地 第3章 引 子(二)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身处六朝古都的黄雅萍怎会知道,她离开的这三十年,陕北发生的变化?思乡之念萦系心头的黄雅萍感慨万千,她不敢相信眼前的延安,“啊!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母亲延安换新衣。黄土地你好,我这又回到了您的怀抱,我就是三十年前的一名热血青年!”黄雅萍自语道,这三十年当中,深处江南的黄雅萍,常常梦回延安,在梦里的陕北那可是一片黄颜色,现在她终于从梦里走了出来,回到了现实,陕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承受着黄土滋养,黄土它似乎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让黄雅萍永远的神往,在黄雅萍的心目中,黄色永远是温暖的色调,现在她又看到了爱恋的黄土地,她的心里是暖烘烘的。

黄雅萍在延安城西长途汽车站下了车,又坐上了去延州县的公共汽车。随着车轮的转动,窗外的景致看得黄雅萍两眼熠熠发光,一片片果园,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还有那一幢幢现代化的窑洞已成为旅游度假者的乐园,她的脸安静地贴在汽车的玻璃上,窗外的一切,似乎又把她带回水乡江南。

出了延州东郊汽车站,已近黄昏,路灯熠熠,好像汽车又把她带回了延安,黄雅萍努力寻找着曾经的记忆,但却找不到当年的一丁点东西了。昔日的延州,在她的心中简直就是地图上的两个字,眼前的城市风貌,治理过的沟道,秀美的高原和三十多年前的延州怎能划上等号呢?眼前的延州巨变,使黄雅萍真正见识了什么是沧海桑田,也就在这时,她才真正地懂得了老人家的伟大教导“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晚上,黄雅萍住在延州县招待所,这里的设施富丽堂皇,和南京的五星级宾馆没有什么两样。按照作息时间,她看完电视,洗澡睡觉。洗澡水是纯天然地下温泉水,舒服极了,洗完澡,穿着粉红睡衣的黄雅萍站在梳妆镜前仔细地看着自己,不停地用手在红红的脸上抹来抹去,她从来还没有这样地仔细地看着大镜子里的自己。作为女人的黄雅萍虽已过了风花雪月般曼妙的季节,但这种成熟的底蕴和魅力还是很靓丽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黄雅萍心里充满了自信,好在白头发并不是很多的,焗过油,还不显眼;然而令她遗憾的是再保养、健美,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皱纹还是没办法隐去。人也过了中年,身体发福多了,小肚堆积的脂肪也只能用衣服来掩饰,她侧了侧身,转头看了看镜子,失意地摇了摇头。

黄雅萍无奈地笑了笑,自己怎么像电视剧《上海的早晨》里林菀芝那样,臭爱美。

身心疲惫的黄雅萍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不知是激动,还是差铺,黄雅萍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窗外工地上的白炽灯光照在粉红色的窗帘上,把宾馆房间衬托得红朦朦的,给人一种美幻的感觉。黄雅萍索性坐了起来,懒洋洋地靠在床背上,还是没有睡意,过了一会儿,她起身下了床,在房子踱来踱去。她走到窗前,慢慢地拉开窗帘,街道对面万家灯火,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此时心潮浮动的她深深地呼吸着,她要好好地感受一下陕北,感受一下延州这块深情的黄土地;她还有个心思就是想见一见老师,同学,毕竟三十了。不知高加林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白了,还是黑了,是胖了,还是瘦了,他在干什么呢,是打工,还是养羊?还有那个张克南?

总之,黄雅萍心里装着一个又一个的大问号……

第二天睡过了头,黄雅萍有点慌乱,但她还是静静地坐在梳妆前,从手提兜里拿出了化妆品,对着镜子,还需要淡妆一下。收拾一毕,黄雅萍光亮而卷曲有致的头发散发出一阵阵馨香,她不自觉地闻着嗅着,再看一下镜子里一身蓝灰色料子得体挺括,她感到很欣慰。

现在的黄雅萍有点激动,她已经身置了第二个故乡,就要了却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出了宾馆,再也看不到脚蹬三轮车了,黄雅萍当街挡了一辆出租车,不大一会儿,出租车就把她送到了县政府门口,县政府位于街道的西面,大红门楼的门眉上镶嵌着金光闪闪的七个大字,她还清楚地得当年她离开时,那一砖到顶的门楼及两面八字墙上的老人家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她向前移了几步,站在门口向里望去,是一座五层高的办公楼,南北两厢也盖着四层高楼,昔日的一切已不见踪迹。黄雅萍站在门口犹豫着,这哪里是自己心中平房套着平房,窑洞连着窑洞的县委呢?

黄雅萍迟疑了一会儿,果断地推开大门南侧的小门,举目朝里面走了几步……“这位同志,你找谁呀?”随着喊声,从门口南面的传达室走了出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门卫,头发花白,戴着眼镜,朝黄雅萍走来。这么熟悉的声音,黄雅萍急忙转过身子,睁着大大的眼睛,仔细地看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老人也眨巴眨巴眼睛,打量着来人,两人几乎同时叫出声来,“景老师!”“雅萍?”门卫景若虹惊奇地拉着黄雅萍的手,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快,快进屋!老伴儿,来贵客了。”景若虹大声向传达室里喊道,黄雅萍跟着景若虹,两人进了传达室。景若虹急忙介绍道,“这就是我当家的!”黄雅萍看着慈目善面的老人随口叫声,“伯母您好!”“孩子,快坐下!”景若虹的老伴满脸带笑地拉着黄雅萍的手说,景若虹的老伴转身就给黄雅萍倒水,坐在床边的黄雅萍很礼貌地从景若虹的老伴手中接过一次性水杯,她鼓了鼓嘴唇,对着杯子慢慢地吹了吹,然后,抿着嘴呷了一口,景若虹这时就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政委遇见王芳那样,慈祥地打量着黄雅萍,激动地说,“雅萍啊!你怎么来了,一路辛苦了!唉,没想到,今生还能再见到你。真是幸会喀!”老人很是激动。黄雅萍一边慢慢地喝着着水,一边仔细地端详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令黄雅萍感到非常诧异的是,景若虹老师的个头明显比三十多年前低了一大截,好在身体硬棒,他上身穿着深灰色中山装,下身穿着黑色裤子,衣服虽然很旧,但却洗得很干净。头发比过去明显稀疏,黑发已经很少很少了。面目清瘦,却泛着红光,宽广的前额刻着很深的“三字纹”眼角有非常明显的鱼尾纹,精神矍铄,七十多岁了,看上去就像六十出头的样子,他和老伴在县政府看大门。景若虹用浓重的陕北语音和黄雅萍谈话,他先向黄雅萍询问了她父母回到南京后的工作及现在的身体情况,黄雅萍家庭的一些情况,对老景提出的问题,黄雅萍都认真地耐心地作了回答。在听黄雅萍讲述的过程中,老景的面容发生着微妙地变化。老景退休后就一直没有回家,他把老伴接来过活,他的两个孩子,女子出了门,儿子在外地,老家也没有什么人了,他就一直干着门卫工作,有时审审稿件,没事时看书看报,写写字。老景走到床头的文件柜跟前,猫着腰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张《人民日报》四开大的<县撤乡并镇后的行政区划图>,和几本八开大的剪报材料,递给了黄雅萍,雅萍一边翻着,一边听景若虹给她讲延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听得黄雅萍都有点坐不住了。不等黄雅萍问起,景若虹便给黄雅萍谈了高加林的一些情况,高加林的婚姻,家庭及工作,景老师不管说什么,黄雅萍都认真地听着……黄雅萍离开了延州县委,她好像一个伊斯兰教徒朝圣者出了麦加城那样,心情难以平静。在回宾馆的路上,黄雅萍急忙地从斜挎包里掏出了手机。

这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在乡间公路上行驶着,公路两边挺拔高大的穿天杨树枝繁叶茂。坐在车上的高加林这几天真是忙昏了头,他为准备材料,开会,下乡,调研,座谈,晚上加班写材料,他实在是太累了。他一想到中午开完汇报会,还要按新的精神充实材料,虽有点疲惫,但他还是从公文包里掏出了材料,慢慢地翻着《加强乡镇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自建站以来,在县局及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确立围绕阵地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开展活动……”……“我站全体职工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为开创我镇群众文化事业的崭新局面,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而不懈地努力。”看完后,当高加林的头刚靠在座椅的背垫时,兜里的手机传来《南泥湾》的彩铃声,加林极不情愿地从衣兜掏出了手机,打开一看,是个外地生号。加林以为是谁错打了,要么就是手机诈骗,便挂断了手机。他又把头靠在背垫,还没等得他闭上眼睛,兜里的手机铃声又响了,高加林本能地打开手机接了,“喂!你—找—谁?”高加林极不耐烦地以略带生气的口吻问道,对方听清楚了,耳边传来的正是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啊!你真的是高站长!高加林同志吗!?”对方回答的声音有点诧异和激动,高加林暗暗地吃了一惊,他大脑的弦立即紧绷起来,尽其所能地思考着……

不需要回答,手机的对方黄雅萍,已经听到了高加林久违的声音,虽说口气有点生硬,但对她来说,却是格外的亲切,她仿佛都能感到加林那炽热的呼吸。啊,三十多年了,黄雅萍的右手都有点发抖,她的心跳明显加快了。

对高加林来说,这圆润洪亮充满激情洋溢的普通话,听起来既陌生可又熟悉,他就是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位竟是哪路来的神仙?便只好唯唯诺诺地应付道:“嗯、嗯!嗯……”加林定了一下神,才问道,“你是……?你找我有事吗?”“没事就不能找你?难道你日理万机吗?高加林,你真是显贵了!”“你该不会是—雅—雅……?”“你怎么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高加林大吃一惊,对方说话的口气一下子把高加林的记忆回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加林的大脑有点死机,半晌才补上了几句话,“你……你难道是黄雅萍吗!?我的天呀!你,你现在人在哪儿?南京?西安?你怎么会有我的手机号?”高加林的大脑里一连地冒着问号,他忙挺直了身子,手都有点发抖,“你别激动,手别颤。至于我嘛,随你怎么想都行,我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话筒随即传来黄雅萍笑嘻嘻地声音,“你下午有时间吗?”又听到悦耳地声音,高加林兴奋地一个劲地点着头,“嗯、嗯、嗯”地应答着……

联系上了高加林,穿梭在街道中的黄雅萍,就像唐朝登科后驰骋在长安街上的孟郊一样,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再看看日新月异的城市,黄雅萍非常感慨,勤劳质朴的陕北人民,真是太伟大了。眼前这个陕北山区极普通的一座小县城,在她离开时,给人的印象还是: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汽车过后,黄土飞扬。而现在变化得让她分不清东西南北,她被这座新城的景致所感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