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2章 引 子(一)

根植黄土地 第2章 引 子(一)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长江下游,大江之滨,故都南京,山环水绕,虎踞龙盘,形势险要,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经演绎绎了中华民族最悲壮也最辉煌的华章。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去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烟云,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拔地而起。昔日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扬帆异域的千古英雄都随着东逝的江水,被滚滚的浪花一滴一滴淘尽,定格在尘封的历史长河之中,现今只留下斑斑点点的岁月遗迹,作为文物及人类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使昔日的人文情怀得以传承和弘扬。

南京自古被称为江南第一州,古诗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京,山水风光旖旎,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遍地名胜古迹。这里,拥有层林尽染的栖霞山,清幽典雅的清凉山,春光明媚的牛首山,松木参天的灵谷寺,气派宏伟的明孝陵,庄严肃穆的中山陵,六朝金粉的秦淮河,少女明眸的玄武湖、莫愁湖,隋代的舍利古塔,明代的古楼钟亭,明清的第宅园林以及反映时代凯歌的南京长江大桥、美奂美轮的金陵饭店等,这些丰富的自然景致和人文景观都在不同角度折射着南京悠久辉煌的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城市新貌,给今人以无限的魅力。

我们的故事将从南京市某区延龄巷的一个高楼林立的社区说起。农历癸巳年仲春的一天下午,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在一座高层面朝西北的阳台上,站着一位微胖而轻盈的女士,虽已接近退休年龄,谁看上去都以为她也就四十出头个样子,显得年轻美丽,她的头发依然烫着,蓬松柔软,乌黑卷发波浪似的飘在额上。她穿着讲究,一身蓝料子西服,使她显得雍容典雅,穿戴入时,但不艳咋。这时,她被眼前栉比鳞次的高大建筑物所包围,她通过高楼的间隙极目遥望着远方,她瞩目凝神,心潮起伏。她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她是这个城市三十年历史变迁的见证人。然而这时,她的思绪却穿越时空正在捕捉着黄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那青春年少时激情燃烧的岁月。

啊!三十年如金似银的岁月就这样在弹指间一挥而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现在正迎着夕阳。

站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人,她不是别人,她就是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陕西省延州县随父母回到南京的黄雅萍女士。她现在已从省广播电视台退了下来,几十年的平静生活,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最近她的心情就像平静的大海发生大地震引起海啸那样,汹涌澎湃,波澜起伏。她的生活,平静的生活竟被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山川秀美的陕北》给打乱了,这部六集纪录片,她在电脑上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观看都能让她激动,让她流泪,让她浮想联翩。也只有她黄雅萍知道,她在电视里寻找着什么?陕北,延安,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山川秀美,乡镇企业,苹果,红枣,核桃,农家乐,信天游,腰鼓,剪纸,陕北小吃这些能引起共鸣的词汇,强烈地刺激着黄雅萍那时时怀旧的神经,又像迸出火花的火石一样,使她心里在燃烧,这种情结之火,烧得她周身热血涌动,不能自抑。思绪的萦绕,灵魂的不安,才让她不能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回一趟陕北,以填充梦里的悠悠岁月。

陕北那用黄土堆成的名片,为什么能让黄雅萍这样陶醉,这样神往。因为那里有她青少年时的梦想,那里有她曾经亲密相处的朋友,有她的恩师,有她的同志,更有她与高加林的一段恋情,总之,这些情结在她的心里已经纠结了三十多年。对黄雅萍来说,虽说家庭生活如日中天,顺风顺水,幸福无比,但心中这种依依难舍的陕北情结并没有被时间的浪花所融释而散发,相反这种情结倒像珊瑚礁随着珊瑚虫的攀附那样而越沉积越大,越沉积越厚,越沉积越坚硬。总之,充塞在黄雅萍胸膛的这种情结就像一座将要喷发的火山,岩浆在剧烈地暗动着,随着温度的不断提升在汹涌地聚集着能量,好像整个人被架在火上,烧得她走经失神,气都喘不过来,简直让她窒息。黄雅萍深深地感到这样下去,她的五脏六腑非被烧焦不行,她终于决定将心中这暗动的岩浆喷发出来……

二零一三年春季的一天,早上九点十分,前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飞机从古都南京南郊的禄口国际机场起飞,黄雅萍随飞机腾空而起,她此时的心情就像张扬小说《第二次握手》中的主人公丁洁琼女士从国外登上飞机,投入祖国的怀抱,当听到飞机进入祖国的上空时的感觉那样,满怀激动,热泪盈眶。

黄雅萍透过银鹰窗口望去,下面蓝蓝的天,淡淡的云,绿绿的山……

此时,黄雅萍的心砰砰直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方明朗诵贺敬之的《回延安》,不时地在她的耳边回荡,“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啦!”飞机朝着西北方向穿云破雾,翻山越岭。上午十一点十分,飞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慢慢降落,两个小时的航程,一下子把黄雅萍的人生向前推了三十多年。一下飞机,黄雅萍回顾四周,她大吃一惊。昔日荒凉的渭北高原不知什么时候建成了如此宏大的国际机场!?三个航站台!黄雅萍感到不可思议,这该不会在梦幻中吧?

唉,黄雅萍她怎知道离陕期间秦川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西部的崛起,渭北高原上耸立了一座航空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经过不断的扩建以其“承接东西,连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国内干线重要的航空港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F级,拥有两条平坦宽广的跑道,可满足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A3—80客机起降,停机位120多个,登机桥40多个;三座航站楼,总面积35万平方米,值机柜台140个,安检通道36条;8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枢纽,2.5万平方米的货运区,年旅客吞吐量五千万人次,通航城市一百七十一个。

心潮起伏的黄雅萍,注视着眼前的景象,大脑在不断地切换着岁月的断层面,没想到西北风竟然这样地强劲,真不可思议。为了见证奇迹,黄雅萍决定还是乘车而去。离开机场,一小时后,黄雅萍便坐上了去延安的包茂高速大巴。包茂高速(内蒙古的包头——广东的茂名)陕西段双向六车道,公路遇山穿隧,逢沟架桥,跨越天堑,长虹凌空,宏伟壮观。幽深的隧道和凌空的高架桥大大缩短了关中和陕北的直线距离,大巴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飞驰着,一会儿隐身隧道,一会儿飙上高架桥,在青山绿水中北上,车窗外面已是绿绿葱葱,再也找不到玄黄色的山峦。眼前这一山一水,一沟一岔,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使车里的黄雅萍好像置身于南国的青山绿水之中,这样的令她陶醉,令她激动……

黄雅萍扭了扭身子,然后微微向前挺了挺,继续透过大巴的玻璃窗向外寻视着黄土高原地区广袤的原野,途中已看不到过去坐落在川沟峁梁间的农家小院,破旧的窑洞,但还偶然能看到一些时隐时现的蜿蜒的盘山公路。

汽车飞速行驶,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柳暗花明,满眼都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一座连着一座,遍山翠绿,层连叠峰。窗外的飞速的移景使黄雅萍的两眼闪闪发光,她一边欣赏,一边想起清代名人王赞誉“远山青于天,近山青如眼”的诗句。这让黄雅萍陷入了沉思遐想之中……

曾几何时,陕北的自然环境实难令人恭维,放眼望去,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苍凉悲壮,山连着山峁连着峁,三山五峁不见青苗,少见树木,鲜有绿色。天空始终是灰朦朦的,一场老黄风,从春刮到冬,只要一起风,空气中就会弥漫着刺鼻的泥土味,其景象正如一曲古老歌谣里所描绘的那样,黄土高坡刮大风,刮得五指看不清,刮得白天要点灯,刮折树枝挂空中……

总之,黄土地给人们的印象是风起黄尘蔽天日,雨落泥沙遍地流,一年四季忙到头,整日只为吃穿愁。

黄雅萍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潮,目光又透过窗口,眼前的陕北,碧空万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再看那熟悉的故土,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小树成林,植被遍野,早已披上淡淡的绿装,充满着生机。黄雅萍仿佛置身江南丘陵,山青水秀,森林茂密,果树连片,看到眼前的一切,黄雅萍脸上浮出了欣慰的笑容。

汽车一进延安郊区,黄雅萍吃了一惊,眼前的一切,变得十分陌生,她睁大眼睛,贪婪地看着,清澈的延河似乎变成了秦淮河,昔日沙尘遍野的黄土高坡,现已被绿色纱帐牢牢地束缚着,拔地而起的凌云楼遍地耸立,街道宽敞平坦,商店林立,车辆人流,如同南京的街道……

窗外,飞驰的移景,黄雅萍一边看,一边寻觅着过去的尘迹,追寻记忆中的延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