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312章 最美乡村(四)

根植黄土地 第312章 最美乡村(四)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离回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天晚上,黄雅萍拨通高加林的手机,“加林,你好。你现在没有事吧?”“我想就回宁事宜和你沟通一下……”不等雅萍说完,对方就打断了,“噢……好……你不说了,我马上过来!”黄雅萍听到加林的声音有点冲动。

黄雅萍放下了手机,一想加林一会儿就开车过来了,她的心跳都加快了……

毕竟高加林是她黄雅萍第一个心动的人,想见可又怕见,她只好在心里默默地念道:加林啊,加林,我们曾经躺过同一张床,喝过同一杯水,也牵过彼此的手,也曾谈一夜的心,如果要说遗憾的话,那就是没能给彼此一个家。加林啊,其实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有婚姻,爱情不一定要相守,而是放在心里的那份惦记。你虽不是我的枕边人,却是我这一生最爱的人,你不是陪我终老的人,却是我这一生最牵挂最想念的人。

黄雅萍刚梳妆一毕,加林就推门进来了。

“你这才来了几天吗,怎么说走就急着要走呢?”加林一听雅萍要走,就急了。“原打算来一星期,这都十多天过了,家里也来电话询问我啥好着么,我准备这一半天就打算走。大后天的飞机票,我用手机都订好了。天祥答应送我去咸阳机场,我不愿意打扰你和克南,你看这是克南的名片。”黄雅萍说着就从兜里掏出了张克南名片,“他让我有事给他打电话,我想不必了。我年轻时心强好胜,有点太任性了,现在回想起来,只有自责。”黄雅萍心怀歉意地说着。

加林听雅萍这么一说,竟哈哈大笑起来,“雅萍,你再不要小肚鸡肠了,几十年都过去了。现在坟园都平成菜园子了,一切都扯平了。过去的一切都归了零。这些天,把你托付给天祥,是因为审核小说样书,时间很紧,把你怠慢了,真不好意思啊,你大老远来这里。我都没有好好尽尽主人之责。”

“加林,你不要想的太多,实话说吧,我来陕北就是专门看你来了,你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你现在之所以有这样好的发展,这和刘巧珍是分不开的,巧珍人厚道,勤快,我从内心里感谢她。”黄雅萍很动情地说着,加林沉默无语。

接着黄雅萍心里一酸,说道:“加林,我之所以不愿意再打扰你,就是怕引起巧珍的误会。本来我是打算上飞机前在机场给你告别,送给你礼物贾老师会转给你的。可我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还是想看一下刘巧珍,这你不会反对吧?”

加林看了一下黄雅萍,说什么好呢?加林终究拗不过黄雅萍。

第二天,加林用车把雅萍带到了延州县职业技术中学,黄雅萍跟着加林来到了巧珍的工作室,加林推开门给巧珍打个手势,巧珍安排好学生,很快从里面出来,“你好,雅萍!”不等加林介绍,巧珍就伸出了手,“加林,你先把雅萍带到我办公室,我这马上就过来!”

不等黄雅萍坐稳,巧珍就过来了,加林推脱说:“我去照看一下学生!”就转身离开了。

黄雅萍看了看巧珍的工作环境比过去县委的工作条件还要好,办公桌上还有电脑。巧珍在黄雅萍面前不卑不亢,很礼貌地招待着客人,黄雅萍端着水杯说道:“电话里加林说让我给你打个电话就行了,可我一想,既然来了,还是彼此见个面比较好,毕竟是我对不起你呀!唉,这会让我自责一辈子。”黄雅萍不知怎么说才好,“过去的事就不说了。本打算和加林一块去看你,也找不下个合适时间,不是他忙就是我忙。”巧珍很随意地说着,“巧珍,我是带着一份歉意来看你的,我这一辈子唯一对不住的人就是你,是我极大地伤害了你,给你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现在说什么也弥合不了你的心灵创伤。另外,我还要深深地感谢你,这二十多年来,你能和加林同舟共济,经营好自己幸福的家庭,把三个娃娃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真是可喜可贺。唉,我的女儿考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她学的是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现在美国,跟着美国一个青年结婚了,我怎么也阻挡不住。你不知道,巧珍,我一想起美国就反感,特别是美国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王伟事件,更引起我对娃娃前途的担忧,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如果说某一天中美关系恶化,那就麻烦大了。我都不敢往后再想。”

黄雅萍说着眼泪就噗噜噜地流了下来。

巧珍安慰了黄雅萍一番后,便给黄雅萍讲了她三个孩子的情况,大女儿刘倩在地区实验中学教书,女婿在地区检察院工作;高欣愉和高欣怡一个在航天单位,一个还在北京医科大学上学着。黄雅萍听着,她没有让内心的震荡流露在脸上。

黄雅萍临走时,对巧珍说:“巧珍,不好意思,来时加林坚决不让我给你买东西,那我就把带给你娃娃的礼品送给你吧!”雅萍说着就慢慢地打开提兜,从包里取出了一个有砚台大的酒红色的植绒小方盒子,很谨慎地放在了刘巧珍的手里。巧珍看着非常精致的小盒子,有点不知所措,忙说,“雅萍,谢谢你的美意,加林不要我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巧珍说着就一个劲地推辞。黄雅萍极不自然地笑着说,“巧珍,你和加林能把日子过成这样,真不容易啊!我带来的东西,还能再带回去吗?也就几块石头,工艺品吗?你也不要多心。你和三个孩子,一人一个吧!也算是我的一片心意,我想加林他不会说什么的,希望你不要再推辞了。”巧珍一听是几块工艺石头,也就欣然收下了。

加林和雅萍一从职校出来,雅萍便让加林把她带到高家村,她就想去寻找当年的情趣。在黄雅萍的记忆里她来过两次加林家。

在车上,雅萍从提兜里掏出了两件刺绣工艺品,很小心地从塑料袋子里抽出,爱不释手。今天是巧珍让她领教了什么是出口工艺品,雅萍欣赏过后,赞叹道:“巧珍巧珍,巧手妙针,真是太好了!”虽说黄雅萍过去也钩过花,也能在绣棚上飞针走线,但在巧珍面前她只有甘拜下风。

坐在副驾驶的黄雅萍,这么近距离的和加林并排坐着,其心里的惬意无法言表,突然间黄雅萍想起了一件事情,“加林,听巧珍说,你的凤叫欣怡,龙叫欣愉。有什么讲究?”“随便给娃娃起名,不叫猫蛋,狗蛋就行!”“不至于吧,你能骗过别人还能骗过我?说出你的讲究来,免得我戳穿!”“还真没你想得那么多。”加林回了一句,“那我可要说出典故来!”黄雅萍嘴角咧了咧,“加林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娃娃的名字出于柳宗元的《与萧翰林俛书》,书里面有这样的话,‘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你说是不是?”“这只是巧合而已!”加林搪塞了一句。

过了一会儿,黄雅萍回忆起了往事,“加林,你还记得,那次你从锅间的灰堆里给我刨出了一个煨熟的洋芋,看着脏兮兮的,没想到吃着竟是那么的爨,醇香可口。”“当然记得,对于你,我的眼睛就像摄像头,从贾老师把你带到教室的那天起直到毕业的那天下午我们分别,你哪天你穿着什么衣服我都记着,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穿的灰色劳动布裤子,屁股后面有两个灰补丁非常对称,像是用圆规画的。再后来劳动时,我发现你穿的还是那条裤子么,怎么补丁又不见了?我一直都弄不明白?”

听加林这么一说,黄雅萍开怀地笑了,“加林你真逗,《焦点访谈》节目,用事实说话,你现在终于说出了你的心思,我敢断定你那时的思想意识肯定有问题,没事看人家屁股干什么?我的那条裤子其实是我妈的,她一直就没穿过,我爸爸让我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我才故意在后面打了补丁,就是用圆规画的,其实裤子根本就没有破洞,洗了几水,也不那么周正了,我便把补丁又拆除了。”“你原来是小布尔乔亚(小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加林哈哈大笑了起来。

汽车经过一个商店门口,黄雅萍让加林停下车,她要给加林的父母买点礼品。

从县城的职校到高家村,开车也就二十来分钟时间。汽车疾驶着,高家村就在眼前。高家村处在沟垴的深处,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河,沿河道的黄土崖畔散住着村民,土窑洞三间一处,五间一院地镶嵌在小河两岸。

看着镶嵌在翠绿之中的高家村,和过去来时已大相径庭,黄雅萍有点诧异,道路硬化,村里干净整洁,绿化也好,还有花卉点缀。

加林把车开到自家的硷畔下,黄雅萍跟着加林绕过废弃的井台沿着大约二三十米的斜坡来到了加林家的门楼下,门没有关,加林把黄雅萍带到了父母的窑里,加林把东西一放,给父母介绍说,来人是他过去的一个同事,从外地来。顺便过来看看你们。加林的父母一个八十好几,一个过了九十,年龄虽大,生活还能自理。就是耳朵有点背,看见来人说话,就知道一个劲地点头。

告别了加林的父母,黄雅萍加林两人在院子转了一圈,加林指着左手两孔窑洞说道:“这两孔是二爸的,结婚时我用了一孔,那一孔二爸回来住,也不太回来,作为客窑招待人呢。现在窑洞里安着空调,就是寒冬,家里都暖融融的,以前住的窑洞冬天烧柴火取暖,烟熏火燎的不说,还经常受冷。现在按钮一按,想要多少度就是多少度,方便干净。”

离开了加林家,加林带着雅萍走过村中的一座小石桥,便来到了村委会大院,也是一栋二层办公楼,西面的一排窑洞是知青院(点),现在已保护了起来。

高加林带着黄雅萍在窑洞前面转悠着,他很伤感地对雅萍说道,“我过去把这地方都能踩个小路,有事没事就爱往知青这里跑。一看知青那么多的书,我心里就发痒,免不了把人家的书动一下。人家笑着拒绝,说这你看不懂,别动。我便记下书名,发誓要买。我的零花钱几乎全部来自挖药材卖钱所得,你不知道山里的孩子对药材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嗅觉,因为那里面泛着钱的气息。”加林停了一下,看着黄雅萍。

陕北的药用植物有五百余种,中药材有一百八十多种,大宗的有四十多种,年收购量近千万斤。这里是全国大黄、板蓝根、黄芪、生地、山杏仁、山核桃、酸枣仁、甘草、龙骨等的主要产地,产品远销南洋欧洲各地。(《延安市志》)加林点根烟吸了几口,继续对黄雅萍说道:“一到假期,我就挖一些,只要你爱挖,一年四季都有。春天,万物萌发,正是挖‘黄蒿芽’(即茵陈的陕北俗名)的好季节。黄蒿芽出身卑微,乡间的路边,田埂到处都是。当然要挖嫩的,去除杂质,洗净晒干。夏天里挖‘各奴花(即蒲公英)、羊板豆根(即远志);秋天里,挖甘草、挖柴胡。开始是父亲赶集时捎带着卖,后来父亲就带着我去卖,再后来我就自己也能卖。我就是在卖药材时认识了张克南的妈妈,她那时还是个站台收药材的,我对她印象很深,她对药材辨认得很仔细,她的手很快,对色泽不好的,就捡了出来,放在一边。卖完药材,一逮到钱,我就去了新华书店,我自认为长大了,不再买娃娃书(连环画),凭记忆买在知青那里见到的书,我记得我那次花了五毛钱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国家与革命》(0.27元),一本是《哥达纲领批判》(0.21元)。生字倒是不太多,就是看不懂,两本书都没有看完,现在都不知丢在哪里去了。”加林说着说着就笑了。

黄雅萍听了加林的童年趣事,打心眼里对加林的稚爱也增添了几分。

离开了知青院,村子里的窑居文化、农耕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雅萍再熟悉不过了,就在外面看了一下。

加林一边向汽车跟前走,一边给雅萍介绍了村子的发展情况及远景。

加林说道:“延州是块宝地,县境已探石油储量七百八十万吨,煤炭六千六百万吨,岩盐一百五十三亿吨,天然气储量预计在五百亿立方米以上,成了资源大县。1999年,县上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再造绿色山川的号召,许多村民都在原来的坡地上种苹果,种枣树,后来又种药材。从(20)07年开始,县上就安排了549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山地果园节水灌溉4565亩,山地大棚300棚的建设任务。我村有果园2000多亩,药材种植一千五百多亩。同时,建立了好多集雨窖,蔬菜大棚好十几个。现在土豆亩产4000到6000公斤;玉米亩产达吨。农副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以红枣加工、小杂粮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资料来自《延川县志》和《陕西日报》)加林的侃侃而谈把黄雅萍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次的陕北之行使黄雅萍的精神世界受到了震撼,她和知青回延安的心情没有什么两样,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让黄雅萍热血沸腾,她的耳边此刻荡起了刘秉义放喉歌唱的《回延安》

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

宝塔映朝阳延水金光闪。

啊!延安!啊!延安!

眼望你壮丽的山河,

我心潮澎湃忆当年,

我心潮澎湃忆当年。

曾记得窑洞门前歌声朗,

月光下面纺车转。

曾记得挥舞镢头开荒地,

披荆斩棘在南泥湾。

啊!小米儿香啊延水甜。

边区的人民养育了咱。

曾记得延水河边饮战马,

宝塔山下把兵练。

曾记得军号阵阵上征途,

东渡黄河把敌歼。

啊!枣园的灯光啊照天明,

**挥笔坐灯前,

雄文迎来东方亮。

光辉的思想,

永远闪亮在我心间。

啊!离别三十年,

今日回延安,

阳光照大地,

红旗满山川。

啊!延安!啊!延安!

我满怀豪情抒壮志!

歌唱延安精神代代传!

沿着延安光辉的路,

昂首阔步永向前!

沿着延安光辉的路,

昂首阔步永向前!

(附 《回延安》歌词作者:陈宜 陈克正 曲作者:彦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