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根植黄土地 > 第5章 引 子(四)

根植黄土地 第5章 引 子(四)

作者:紫曦Yeung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3:30 来源:书海阁

贾老师的《工作手册》在同学们中传递着,同学们彼此都以虔诚的心情认真地翻阅着,希望能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信息,当手册传到黄雅萍手里的时候,她确实有点激动,抚摸着这个封面发黄里面散发霉沤味的工作手册。这本手册荡漾着青春年华的记忆,眼前这个手册,她过去曾多次见到,一转眼已经三十多年了,黄雅萍真是感慨万千,看着眼前的贾老师脸色红润,身板结实,谈笑风生,雅萍感到很欣慰,“贾老师你真细心,连这些东西都保存着!”拿在黄雅萍手中的《工作手册》,这在二十世纪七十时代是极普通的一个《工作手册》,封面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泛黄的牛皮纸上印着六个红字,《工作手册》四个的大字是用行书写成的,下面单位两个字是印刷体,现在这极其普通的《工作手册》却成了记录学生成长的坐标……

黄雅萍从扉页翻起,仔细地看着……

文科班学生

班团干部名单:

团支部书记:张微波

宣传委员:高加林 组织委员:马结盟

班 长:黄雅萍 副 班 长:刘立新

学习委员:高加林 劳动委员:王天祥

文体委员:吴跃进

学生名单(54人 名略)

看着黄雅萍表情有点严肃的面孔,贾老师以当年上课的口气说道:“雅萍同学,你当年朗诵的《毕业畅想》还记得吗?给同学们重展一下当年你的革命豪情吧!”黄雅萍听到这里,慢慢地合上本子,脸一下子全红了。沉默了几秒钟后,雅萍才有点腼腆地说,“贾老师真不好意思,我怎么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这不让同学们见笑了吗……”贾老师扶着圆桌站了起来,向张微波要来话筒背了几句,“……天生我辈必有用,祖国大地留身影……”大家震了。“雅萍你把本子翻到一百二十八页来着……自己写的字难道都没有印象吗?”黄雅萍急忙又打开本子翻到一百二十八页。看到当年工整稚嫩的字迹都发笑了,接着她稳定了一下情绪,以当年朗诵《理想之歌》的激情读了《毕业畅想》: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分别,

革命的前途光辉灿烂,

伟大祖国正敞开博大的胸怀,

期待着,

期待着儿女们的归来,

年轻的学子,你曾想过没有?

二十年后你会在祖国什么岗位,

朋友啊,让我来告诉你:

未来的你,

也许你驾驶着银鹰,

飞翔在祖国蔚蓝的天空;

也许你乘风破浪驾着飞艇,

巡视着祖国浩瀚的海洋;

也许你骑着战马挎着冲锋枪,

守卫着祖国的边防。

也许开着汽车满载物资,

飞驰在建设四化的道路上;

也许你手持钢钎,

注视着炼钢炉里飞溅的火花;

也许你戴着矿灯,

挥着扬镐在掏着乌金;

也许你挥动着铁锨舞动着弯镰,

战斗在广阔天地里;

也许你穿着白大褂胸挂听诊器,

救死扶伤,做起了白衣天使;

也许你在实验室里显微镜下,

研究着生命科学;

也许你站在三尺讲台,手执教杆,

培养着祖国的花朵;

……

啊 同学们:

我们都是**事业的接班人,

不管你是九天揽月,还是五洋捉鳖,

都是在为共和国的大厦添砖添瓦,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流血流汗。

天生我辈必有用,祖国大地留身影。

啊!亲爱的同学们:

革命的征途期待着我们,

伟大祖国在呼唤着我们,

同学们,让我们并肩战斗,

共同担负起时代的使命,

在迈向新长征的路上奋勇前进吧!

雅萍的朗诵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共鸣,他们也伴随着雅萍的声音,抒发着青春的豪情。

这期间,还有同学在传递者当年的照片,寻觅着青春年少的自己,毕业时,凡是谁和贾老师的单独合影照,他都保存着。有的同学激动得都哭了,当年的贾老师的英俊风貌,已不复存在,因为同学们自己都快老了。

黄雅萍朗诵完后,仿佛又回到了一九七八年的那个终生难忘的毕业班会,一时情急,竟以东道主的口吻对大家说:“今天纯系同学聚会,请大家不要拘束,也不要有啥顾虑,有我黄雅萍做东,让大家尽情畅怀,吃好喝好……”不等黄雅萍说完,大家都笑了,贾老师赶忙打圆场,“雅萍同学,你以为他们还是过去的乡巴佬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现在他们个个都像个土财主似的,比你发市了,你是客人,场面自有人搭理,赶明个儿让他们带你逛逛,你肯定还有意外的收获……”

座谈会由当年的团支部书记张微波主持,他接着向贾老师介绍了在场同学的工作情况,黄雅萍听后很受感动。

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三十年后又重相逢,其乐融融,其情绵绵,过去的一切喜怒哀乐恩恩怨怨都在眼前这杯红酒里。黄雅萍端起酒杯即席作了一首诗:

卅五年前初相识,分别已有四个八。

喜幸今日重相会,同学个个快花甲。

祈愿恩师身康健,笑脸常开一枝花。

相聚欢颜无法表,深情厚谊带回家。

聚会结束后,县商业局纪检委书记张克南用车把黄雅萍送到住处。本来,雅萍打算自己走回宾馆,但由于晚上时间有点大,贾老师还是托付张克南把雅萍送到。

汽车开到黄雅萍的住处,尽管两人说了一路话,黄雅萍似乎感觉言意未尽,便在下车时对张克南说道,“克南,送我到楼上。”张克南犹豫了一下,才跟着黄雅萍的后面进了宾馆。

眼前这宾馆,张克南不知来了多次,可现在却让他五味杂陈。进了黄雅萍的房间,张克南很礼貌地坐在了沙发上,雅萍手脚利索地把沏好的茶放在了张克南身旁的茶几上,这次见面,黄雅萍感觉张克南的言行举止比过去出息多了,雅萍细心地观察了一下坐在床头沙发上的张克南双手搭在膝盖上像一尊塑像,拘束得怎么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你还恨我吗?这些年来你过得还好吗?”雅萍打破了僵局,接着有点动情地说,“克南,这些年来我一直很内疚,总觉得对不起你,我真罪孽深重!这次只身来陕北,有多种原因,其中有一个就是要了解你的情况,否则,我的灵魂到死都不得安宁,刚才听了你说了一路,我感到很欣慰,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张克南呷了一口水,慢慢地说道,“雅萍,下午微波他们通知说晚上有同学聚会,让务必光临,刚才一见到你,我好像见到了失散三十多年的亲人一样,那种激动,幸福,惬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不知你的感觉如何?雅萍有一句话我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只可惜没有缘分,我只有把你深深地藏在心里,因为你曾经是我的灵魂附体。后来,我只有把你当做精神伴侣,使你无时无刻地不在我的身边,我时常把你当做前妻那样地祝福你。晚上相见,深感荣幸。雅萍我真想陪你一直坐到你回南京的那一时刻,今天一见,终生无怨。晚上,时间也大了,你也该好好休息了!”克南说着就站起身,走到门口,克南依依不舍地望着雅萍,有点难为情地说,“雅萍此时一别,今生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能否满足我一个要求!我就只想握一下你的手。”黄雅萍哈哈一笑,“克南,过去学校组织看朝鲜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里面有一句台词,你大概忘了,‘活着的人是总会相见的’。只要我没有回南京,我们还会有相聚的机会。就是回了南京,你可以再去,我还可以再来么。”雅萍伸出双手紧紧地拉住克南的手,“克南,你可以给我一个拥抱吗!”说着便将两只手搭在了张克南的肩上……

两人出了宾馆的大门,雅萍送张克南上了汽车,一直望着汽车的尾灯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

送走张克南,夜已很深了,黄雅萍没有一点睡意,回顾了这半天的经历,好像是几十年情感生活的浓缩,过去闯入她生活中的两个男人,后来的情况都比她想象要好得多。现在是该看看加林的信件的时候了,黄雅萍涮洗一番便打开床头的壁灯,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靠在床背上,咬着嘴唇,看着三十年来久违了的笔迹,看着看着眼泪都下来了。

黄雅萍放下加林的信,每封信上都贴着邮票,对爱好集邮的黄雅萍来说,几十年间的邮票就有极大的升值空间,而信比邮票更加珍贵,加林啊,我没有看错你。思绪搅得黄雅萍的脑海波浪翻滚,如果她当年硬是倔着性子,不顾世人的热潮冷讽跟着加林当农民,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雅萍低头,咬着右拳弯曲的食指,她热泪盈眶,心潮起伏,她下了床,迈着沉重的步子,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同时刚才酒席间人们的每一句话,都在耳边萦绕,还有刚才张克南那忠厚诚实的眼神,这些似乎都在给她描绘着离开陕北岁月后的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惊天动地的画面……

与此同时,高加林正坐在办公桌的台灯前打开档案袋子里那一封又一封的信,这些饱含黄雅萍情感的尘封多年的信件,现在看来还能撩动高加林情感的神经,下面是一九八七年九月黄雅萍的来信,信中有这样一首诗,

《离愁》

你我最好莫相见,这样便可不相念;

你我最好莫相识,这样便可不相思;

你我最好莫相趣,这样便可不相追;

你我最好莫相投,这样便可不相求;

你我最好莫相爱,这样便可不相害;

你我最好莫相恋,这样便可不相关;

你我最好莫相惜,这样便可不相忆;

你我最好莫相伴,这样便可不相欠;

高加林捧着一封封比秤砣还重的信,仔细地看着,房子的台灯亮了整整一夜……

高加林黄雅萍两人彼此用信来相互弥补对方人生三十年的空白……

这一行行字,也就是人生的一行行足印,字里行间记录着高加林和黄雅萍他们的人生轨迹,彼此的信件又把人们带回那令人痛苦,令人迷茫,令人奋发,令人激动不已的曲折人生路。

一页页情感浓墨的文字又把人们的记忆定格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