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 第442章 江城遇家人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第442章 江城遇家人

作者:爱吃碳烤鲍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3 17:10:36 来源:书海阁

一大早船家嫂子在引火盆准备做饭。

“大嫂,早上都吃米粥,我不习惯一船人吃两样饭。”

“道长,俺们庄户人家习惯了,您放心吃您的。”

“就听我的,这趟伙食吃一样的。柱子!”

“潇哥儿,啥事呀?”

“去~去镇上买两斗米,两斗面。有上好的花雕来一坛~有钓鱼的家伙事给我来一套,靠着河没鱼吃像什么话。”

“可是咱跟船家说好了,他们包伙食。”

“咋的,柱子你要当我的家?”

“我哪敢呀,我这就去买~”

等石柱上岸,杨潇招呼大嫂:

“你看,柱子去买米面了,就听我的,咱们一样的伙食。”

“哎!菩萨保佑道长长命百岁~”

船家大嫂挽着袖子抹了抹眼睛。

不是,你骂谁呢~我一个修道的,你让菩萨保佑我?500岁的寿数,给你直接折了4/5?

石柱回来了,一手端个木匣子,一手扛个细竹竿,后面跟着个伙计跳着担子。

“潇哥儿,现在的米价涨疯了,精米一斗220文(十斗一担),面一斗都涨到450文了。”

杨潇倒是没觉得意外。明末呀,物价飞涨有问题吗?220文一斗也就是也就是二两多一担,有史料记载我大清没入关之前,闹饥荒的时候,八大商给他们的粮价是二十两一担。

“晓得了,再贵也不克扣你的伙食。让你敞开肚皮吃。”

“嘿嘿~俺来你们家,给你做亲随,不就是图个饱饭么~克扣俺的伙食,回去不怕乡亲们戳你脊梁骨~”

“嘿~好你个柱子,看你跟我这四年过的辛苦,这趟回家我还想给你涨月钱呢。给你这么一说,就管饱就行了。”

“凭啥不给涨啊,我可听说了,太太身边的两个丫头,可是给二两的月银!”

“这你怪谁,剑萍和剑玲签的是死契,将来嫁人生子也是杨家人,你姓石,咱们两家人。”

“回去就让太太给我换契,我就姓杨了还不行!”

“哈哈哈,敢改姓你娘打断你的腿~少爷我跟你开玩笑,回家就给你涨月钱。”

蓬船继续慢悠悠的顺水而下,杨潇整理好钓竿,远远的抛入河中。

“道长,这行船的时候,能钓着鱼?”

“闲着也是闲着,万一就咬钩了呢?”

没咬钩我仓库里也多的很,还能少了鱼吃。

你还别说,真有鱼咬钩,杨潇一通忙活,拎上来一条2斤来重的翘嘴红鲌。

“白丝~道长好运气,这可是江中四大名鲜,就用水煮,再搁上一勺大酱,鲜美的很~”

杨潇的嘴角抽了抽,拿起脸盆弯腰插入河中,接了一盆水,把翘嘴鱼放入水中。

“柱子,把火盆锅端到前面来,起锅烧水。”

临近中午,两条翘嘴鱼,一条鳊鱼,一条6斤重的草鱼在脸盆中不死不活的。

两条翘嘴鱼去内脏去鳞,花刀用盐腌制半个时辰,直接蒸熟后撒上点香葱沫,一勺热油激香。

“大嫂,看明白了么?给你当家的也做一道尝尝。”

“这能好吃?行~我信道长的,给我当家的做一道尝尝。”

杨潇就这样和斯塔娜坐在船头,一条鱼一壶酒。

鳊鱼还是用酱炖了,石柱和船家还是喜欢重盐酱味的吃法。

晚上那条6斤重的草鱼被杨潇烤了,没有孜然辣椒,味道一般,这个小丫头倒是喜欢,吃的满嘴带油。

江城,春秋时,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而名“鸠兹”,属吴国。自古就有半城山半城水的说法。

蓬船缓慢的行驶在水面上,杨潇站在船头眺望,果然是河滩淤积地貌,整个江城由阶地和河漫滩构成的平原为主,濒江而立的四褐山,海拔也仅仅百十米。青戈江走到头,就是汇入大江之处。

“道长,前面5里就到南关钞关,我们就不过钞关了,道长给的五两船费,换成宝钞交税,还得倒贴二两,实在是苦不堪言。”

啥意思呢,就是过这个收费站,官府不认白银,铜钱。只收宝钞。要知道明末宝钞贬值的跟纸一个价了。但是在这收费站不管,多少面值的宝钞就是多少银子,贬值?朝廷没这概念。

一艘两丈蓬船,如果过路费是一两的话,交了一两就能过?对不起,你还得兑换与过路费一样数量的宝钞。

你说认了,回来再过收费站的时候,用这个兑换的宝钞,对不起~关钞上有时间记录,收费站不要,入账的宝钞必须是当天的。你得从新买,和兑换。

还有这么多老爷,在这风吹日晒的辛苦的很。你还得给规矩钱,这个因人而异,因心情而异,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这么一看天下水系这么个收法,镇府能缺钱?缺~最后全被官员漂没了。皇帝没办法,只能派宦官来收过路费。这下更不得了,商船全部托存、诡记在不交税的官绅名下。

告别了船户一家,杨潇三人安步当车,前往入江口,准备在那边再搭船赶路。不管是钞关的兵丁,还是各家挂着命旗,等待过关的商旅船只,看着二位道人打扮的,高大男女,特别是那位身高7尺开外的色目女道人,背负巨剑,一看就不是好相与的。倒也没有生事。任由三人陆路过关。

“乱世妖孽生呀~看那两位孔武道人,随便投到那位督抚门下,一个带兵千总、参将是少不了的。可怜我辈寒窗苦读十余载,不得朝廷录用,万千良策无处使。呜呼哀哉~”

一艘停靠在岸边,等待过关的楼船上,身着月白长袍,手摇纸扇的书生摇头感叹。

“四少爷!四少爷!潇哥儿!”

石柱顺着喊叫声看过去,笑着招呼:

“张管事,你老怎么来这了~”

“柱子,四年不见,长高了不少。我有要事通知四少爷,回头与你闲叙。”

来到杨潇面前长鞠到底:

“见过四少爷~”

“快快请起,你这是折我的寿呢,行这么大礼。”

这个张管事是家里的总管,大伯的亲随提拔起来的。见了杨潇的老爹也就是一拱手,这是有事了呀。

杨潇虚扶着张管事,引进路边的茶铺,要了一壶热茶,小二给三人倒上茶,石柱端着大碗茶在茶铺外的长凳上牛饮。

“张管家,这位是我师妹,斯塔娜。”

“哦~哦!见过斯道长。”

张管家眼角抽抽的也不知道想到啥,站起来又是一个长鞠。

“好啦,张管家,说说你怎么在这里。”

“四少爷,两旬前,家中接到快马急件。七月二十九日,国柱总兵殉国,二爷和三少爷也(大伯家)。。。殉了。

大爷和大少爷二少爷(二伯家),因作战不利,被洪总督判罚:去官职军前效力,戴罪立功。经同僚相劝,才改判为国柱总兵扶灵回原籍,由金陵兵部酌情判处。

老太爷听闻消息,吐血不止。三爷(杨潇父亲)也没个主意,三太太说四少爷你已接到家书,正在回乡的路上,让我前来与你汇合,先去金陵兵部周旋,让几位爷平安归家,如果不成,就是倾家荡产也不能,让兵部判罚几位爷充军朔边。

半月前,我在大运河雇了快船,入江后直奔江城,想着四少爷必定走水路归乡,三天前到的江城,日夜在钞关守望,天可怜见,总算让我等着四少爷了。”

张管事边说边用袖子抹眼泪,让杨潇很尴尬。

“辛苦了,张管事。我们也不耽搁,这就启程吧~你雇的快船还在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