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 第三百三十一章 百年大计,教育真谛

果不其然,伴随着沐九歌此话一出口,群臣看待他的目光更是有了显着的变化。

换作正常人的话,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必然会将所有的功劳全部揽到自己的身上,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好处。

但沐九歌如今却将到手的功劳推出去大半,非但没有让群臣认为他傻,反倒是更加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爱卿不必谦虚,也不必顾忌他人的想法,在朕这里实话实说就好。”

“对于此事,虞侍郎可是一早就在筹划,始终没有给朕送来一份合理的建议。”

“若非有你从旁指点,恐怕这份奏折,永远也不可能送入朕的手中,所以在朕看来,你理应占首功。”

李二坐在龙椅上,似乎很享受与小兄弟如此般的对话,当然,也正是因为场合不对,所以他们才会在这里逢场作戏。

在场众人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子,类似这种分配功劳的事情,他们见过的实在是太多了。

若是恃才傲物,居功自傲的话,反倒是会引起他们心中的不满,即便是他真的拥有才华也不行。

反之,这小子委婉的拒绝了天大的功劳,反而得到了他们的好感,非但不会与之争抢分毫的功劳,甚至还会给予他更多的好处。

“通过这份奏折,朕能够在其中看到很多的东西,也能够感受到你对朝廷的付出,或许你心中真正的想法并未完全呈现在这份奏折之中。”

“所以朕现在想要听听,你内心之中的真实想法,以及这个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细节。”

“现在当着朝中诸位大臣的面,你不妨将心底的想法如实道来。”

让沐九歌展现才华的舞台,李二可以说是不留余力的帮助他搭建好了,接下来就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而沐九歌也清楚,让自己参加朝会的重点来了,也就是老李昨日派人向自己传递的消息。

一时间,所有人都将目光落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很是好奇他能够说出什么话语来。

尤其是陛下此时的神情,那完全就是一种期待。

只要这个状元郎的说辞,能够让陛下满意,那么他日后的仕途,必然会平步青云。

“既然陛下如此说,那下官就斗胆放肆一把,还望陛下不要怪罪才好。”

这种事情,早已经是两人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是当着如此多外人的面前,这戏必须要好好的演一把。

“无论你说的是否有利于大唐未来的发展,朕都恕你无罪,放心大胆的去说便是。”

当着群臣的面,李二必须要做出一个善于听从纳谏的帝王。

纵使这位即将发言的沐九歌,官职低微,那也无妨,只要他是真心为大唐着想,那么朕就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上!”

这就是沐九歌所要讲述问题的关键,简简单单的八个字。

一时间,所有人的心中又是一凛,更加恭敬的聆听接下来的话语。

“何为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思明教化,育人育德方为上。”

“所以真正的大能者,是可以教化天下,培养有识之士,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为朝廷效力。”

“这就是教育的真正意义,也可以说是百年大计,而非以往那般,只要学子们去读书,就算是接受教育,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心,若连传道受业解惑者,对待自己的学生,都不能一视同仁的话。”

“那么这种人教育出来的学子又会是什么样子?在老师的眼中,个人地位都要率先分出三六九等。”

“甚至说句不中听的话语,哪一位学子的家世背景好,那么在老师眼中,他学习的成绩就好。”

“纵使是寒门学子拥有旁人无法比拟的才华,但是只因为他没有背景,所以,纵使是他将老师布置下来的题目全部做对,也不可能会得到高分,这就是现实。”

“朝廷想要真正培养出来人才,绝非是创办一间学院就算解决问题了,教材、教书先生、甚至是学子们的长辈,都要尽心尽力去配合才行。”

“所以才会有,种树容易,育人困难的说法。”

……

沐九歌郎朗开口分析着当下的局势,哪怕是有朝臣站出来提出疑问,提出问题,他也无惧。

正是因为国子监如今的做法,才会给他如此多的想法。

狗屁的大唐第一学府,怎么可能会为朝廷培养出人才,在他的眼中,现在的国子监,就是培养人渣的地方。

群臣沉默无声,每一个人都在仔细聆听这番讲述。

在这小子没有提出这般建议之前,他们还从未有过这般的想法。

甚至还以自家的子嗣能够进入国子监而沾沾自喜。

但现在,这些官员的脸颊上再也没有半点的自豪感,反而是一张张羞愧到极点的容颜。

谁都明白,正是因为他们这些朝臣的缘故,所以国子监内部才会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如今更是成为大唐内部的毒瘤,再不想办法补救的话,天晓得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原本只是想让小兄弟随意的讲几句,而后他李世民当众宣布提拔他,事情也就算是结束了。

实在是没有想到,这种临场发挥的事情,小兄弟简单的一席话,竟然会带动所有人的情绪。

甚至他李二都能够感受到,如今国子监中的学子们,每天所要经历的东西,就是相互攀比,学业根本就不重要,因为他们无须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家中的长辈们,早已经为他们选择好了道路。

“教育乃是百年大计,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毫不客气的说,在座的各位,有谁关注过这个问题?”

“可曾想过,按照如今这个教育体系走,百年之后的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子?”

“或许有人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想那么多做什么?百年后的事情,我们又看不到,实在是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费心。”

“有这样想法的人,小子实在是不敢苟同,若是寻常的百姓,有这种想法,本公子不会怪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

“但诸位大唐人不同,你们都是大唐的中流砥柱,所谓站的位置越高,肩膀上的责任就越大。”

“兴教育之策,惠及子孙后代,福泽苍生万民,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身为朝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我们大唐日益壮大,国运昌盛,福泽绵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