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文武的重要性

如此铿锵有力的话语,竟然会出自这样一个年轻人之口。

这不禁让一众元老们纷纷感叹,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的大唐,正是需要这种有魄力的年轻人,他们坚信,朝廷之中有这样的大才,必然会走向一个辉煌。

而这些朝臣看到的仅仅是目前的利益,甚至是最近几年内会发生的事情,至于百年大计,在场的众人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此时的他们已经年过半百,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彻底与世长辞,所以活好当下才是他们的选择。

至于未来,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还真的没有好好的考虑过。

“我大唐泱泱大国,境内学子何止千千万,无数的男女老少生活在大唐的疆土上。”

“广阔的国土,国家的昌盛,以及稠密的人口问题,都需要德才兼备之士去管理,去维持。”

“各个地方的衙门,同样也需要人才,需要那种真心为朝廷做事,懂得为民请命的官员。”

“朝廷之上,更加不用说了,无论是哪个职位,都需要人才。”

“纵使是戍守边疆的要职,同样也是需要人才,集结我大唐各地的大好男儿,扞卫大唐的尊严。”

“凡是能够做到为孩子启蒙的先生,同样也是人才。”

“往大了说,上到朝政,下到管理四方,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这些事情凭借三两人可以做到吗?”

“所以,如今的大唐,正处于一个低谷期,真正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有着许许多多的学子,有心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而那些不学无术的败类,反而能够身居高位,以欺压百姓为乐趣,长此以往下去,大唐的内部会变的百孔千疮,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管理,从而也能够证明一点,那就是大唐现在可用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此时说出的这些话语,沐九歌不是在针对朝中的这些大臣们,而是在讲述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群臣的呼吸有些凝重起来,很多人想要反驳这种事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

“前朝的教训我们一定要谨记,在隋朝崩溃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战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

“占山为王,烧杀抢掠的事情,更是经常发生,甚至现在,依旧有着前朝的余孽不死心,妄图将外贼吸引过来,从而搅浑现有的太平。”

“陛下当初也曾带兵浴血奋战,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残酷的战斗,最终才打下如今大唐的江山。”

“虽说大唐初立,江山并不稳固,但是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一切已经开始向好的地方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不就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

“但是,诸位大人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何要这么做,之所以成功,靠的又是什么?”

单单是自己一个人在这里讲述,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要将众人全部拉下水才是王道。

虽说自己官微言轻,但是能够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也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一时间,众人再次陷入沉思。

回想起当初那段峥嵘岁月,无数的辛酸,双手之中更是不知道沾染了多少的鲜血,最终才有了今天。

现在,这小子询问出来,他们还真的有些茫然,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一直让他们在坚持,在守护。

“所以本公子总结以下几点,诸位且听一下,是否有误。”

“大唐文有长孙无忌、房谋杜断,武有军神李靖、军师李积,以及诸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

“当然,为大唐作出杰出贡献的大人们,绝非仅仅是下官说出来这几位。”

“大唐以武力治国,每一块土地,每一座城池,都是真刀真枪,大唐将士悍不畏死,浴血奋战下打下来的。”

“隋末唐初,北有刘武周、南有杜伏威、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甚至还有旧隋的势力在割据天下。”

“而最终笑到最后的是我们大唐,因为在场的诸位大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简单阐述一番大唐的立国之本,同时奉承群臣,没有他们的努力付出,根本就不可能会有现在的大唐。

这些个开国元老,每一个人的功勋都是无比的厚重。

但是他们昔日所创下的功绩,除了他们自己以外,旁人或许早就淡忘了。

可是现在,被这个年轻人提了出来,再次让他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是让人怀念。

尤其是当初的大唐,四面楚歌,而这小子提出来的几个人,哪一个不是枭雄。

群臣看待沐九歌的目光越发欣赏起来,年轻人就是喜欢说实话,不懂得什么叫阿谀奉承。

而上了年纪的他们,就喜欢听这这样的话语,大唐之所以会成功,的确是他们的功劳。

“所以说,大唐立国,这些武将大将军们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悍不畏死,就不会有如今的大唐。”“可是随着大唐越来越强大,昔日那些想要与大唐叫板的势力,早已经是分崩离析,要么就是被覆灭。”

“而武将们的战斗越发少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文官便开始展开了自己独到的手段,开始帮助大唐治理江山。”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没有文官呕心沥血的付出,大唐也不可能会如此迅速的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

“如何让大唐的子民安居乐业,首先就是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所以大唐内部提倡的一个又一个治国方针,不都是出自文官的手笔吗?”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所以下官想说的是,大唐之所以走到今天,是离不开你们这些有才之辈的。”

刚刚自己提到,大唐以武力开国,大大提高了武将的存在感,让一众武将心花怒放。

生怕被这些文臣记恨上,所以再次开口作出这种结论。

国家繁荣富强,本身就离不开文武,这两类势力,完全就是相辅相成的。

可以说武掌外,文主内,彼此相互扶持,谁都不能抛弃谁。

“好……说的好……”

自从大唐立国开始,文官与武官就一直是水火不相容。

如今经过这个少年郎的分析后,果然让他们老怀甚慰,这小子果然是人才,对于朝政大事有着独到的见解,远非他们所能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