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八零多张床 > 第107章 自己的院子自己操心

穿越八零多张床 第107章 自己的院子自己操心

作者:无色非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7 11:18:33 来源:书海阁

二十号观海楼开业,一家人就开始了忙碌的生活,胡星河有自己的事,旅社他就不掺乎了。

国子监九号已经修葺一新,现在空着呢,方家胡同二十五号,二十七号也搞好了,如今他忙完了前海这边的事,就差这个二十三号了。

第二天,胡星河起床和姥姥、老弟胡军一起吃了早点,就拾捣拾捣出门了。老太太昨个儿累了一天,今天也不去前海了,她也知道自己就是个名义,现在交给俩闺女她能不放心吗?胡军过了新鲜劲,看了一天的外国人也没什么,还是在家里更自在,再说了,老妈和小姨也嫌他在那儿捣乱,还是在家省点心。

今天是周六,各单位还要上班,胡星河就骑车去了方家胡同,安定门街道办事处就在他院子旁边,近的很。

来到二十五号,他进院把车停好,这才在院里看了起来。

各个房间里的家具早都摆上了,前海十七号院里堆放的家具被他分散到了各个院子,原先看着家具堆成小山似的,这一分散还不够用了,老王不得不帮着胡星河在各个寄卖商店和市场里淘换,这才把胡星河买的院子填满喽。

当初在哈市捡的四个大箱子也被搬到了二十五号,锁进了二进院的正房东屋。

哈市换来的金银珠宝足足装了三个大箱子,也和这些四旧箱子放在一起。

胡星河看着这七个大箱子占了半个东屋,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东西。

现在这些玩意没人要,就算有人收也是三文不当两文的当破烂收走了,卖了不值当的,自己又不缺钱。

出屋站在院子里,看着被粉刷一新的门窗梁柱,迎合着院里枝繁叶茂的树木,炎热中透着清凉,繁华中安于静谧,古意盎然。

满意!胡星河在二十五号转了转,又去了二十七号,这里静悄悄的,偶尔从墙外传来几声孩子的欢笑和糖葫芦冰棍的叫卖声,让胡星河从安静中醒来。

这俩院子在一进院开了侧门,不用从大门进也能相互走动。

看看时间差不多十点半了,胡星河这才锁门去了街道办事处。

安定门街道办房管科的办事员见是旁边院子的房主来了,心里一紧,他能不知道胡星河来是为什么吗?

前段时间,人家通过高明的手段,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住户搬走了,到现在了,也没见有人来找他闹,这就说明人家有手段。

如今就剩他们街道办占用的二十三号了,他能不心虚么!

“哎吆,是胡同志呀,来来,快坐,快坐!”办事员一脸的笑容,赶紧让座倒水招呼着。

“您这次来,有什么事吗?”你看这客气的。

“咳咳,我呀还是房子的事!”

“哦,是,是,是,来慢慢说。”得先把人稳住呀,这要是闹起来,办事处没理呀。

“我也知道你们有实际的难处,不过,咱们双方一起想想办法,你看怎么样?!”胡星河拿起杯子喝了一口白开水,慢悠悠的说道。

“哦?您有什么主意,说说看?”

“咳咳。”胡星河清清嗓子,这才捡起话头来。

“你们的难处就在于短时间内无法把仓库里的东西还给人家,是这个困难吧?”胡星河看着办事员。

“呃,对,对。”

“我出个主意,可以把这个漫长的等待,变成有期限的办结。”

“哦?您说。”办事员精神一振。其实,他们这些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是最痛苦的,一边是老百姓的埋怨,另一边是工作原则,有时候起了矛盾就要自己顶着,说出力不讨好也是常有的事,现在听胡星河一说有个解决的办法,他能不来精神吗?

“把仓库里的东西按照当初收缴的名单进行核对,然后在报纸上公布名单,要求这些人或者继承人在三个月内到办事处登记处理,逾期未来的,按照无主物品,办事处有权自行处理。”

“嘶,这,这行吗?”

“先这么公布,三个月内必然会来很多人领回自己的物品。最后剩下的估计也不会太多了,到时候再把东西转移也就方便了不是?!”

“嘶,也对哈?!”办事员眼睛一亮。

“您先坐会儿,我跟领导汇报一下。”办事员一阵风似的去了隔壁的办公室。

办事员一走,胡星河就翻看起今天的报纸来,好家伙,在《京城日报》头版头条就刊登着昨个儿观海楼开业的新闻,还有老大一张剪彩照片呢。

光看标题就很提气,《京城首家“京味京韵”民宿旅社开业,为京城特色文化旅游打响第一枪!》

再看其他的报纸,也是各种大标题让人眼花缭乱。

《观海楼首开先河,用京味京韵的四合院接待外国游客!》

《观海楼,海纳百川——记京城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启动仪式!》

正当胡星河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时,办事员带着房管科长和街道主任一起来了,四个人在办事员的办公室一顿研究,最后他们认可了这个方法,不过主任还是很谨慎的,决定给区里写个报告,让领导审批,这也是为了配合私房腾退政策的一个办法,像安定门街道这样的案列还有很多,如果这个办法有可行性,那就可以解决一批这样的私房占用问题。后面就没有胡星河什么事了,他该干嘛干嘛去。

一个礼拜之后,京城日报和晚报上就刊登了一则《安定门街道四旧物品认领通告》。

这则通告大意就是限定时间,让名单上的各家带齐手续到街道办领回自家的四旧物品,过期不来办理的,视同自动放弃,街道办有权自行处理云云。

一时之间,安定门辖区的人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街道办一下就热闹了。有来办理领回手续的;有来咨询的;有来诉说自家被收缴了没在名单上的;还有以前在安定门被收缴了,现在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让办事处忙得一塌糊涂。

虽然他们忙了,可也是真见效果,短短的一个多礼拜,十三个仓库的东西就被领走了三个仓库。

胡星河看到报纸就知道区里也是同意这个办法的,效果一定有,就看效率怎么样了。

每隔几天,他就去一趟街道办,跟着工作人员一起进入仓库区看看情况。

老王今年算是发了笔财,帮着胡星河修葺了几个院子,重建了一个院子,他自己人工费就赚了两千多,把他乐的不要不要的,跟着他一起干私活的师傅们各个腰包鼓鼓的,干劲十足。

这不,今天胡公子又来找他了,说是方家胡同二十三号院要收回来了,让他跟着一起去看看。

他大中午的就带着几个老伙计一起去方家胡同二十五号,来找胡星河了,一起去查看二十三的情况,然后就忙着对照老图,开始琢磨预算了。

胡星河这些天除了忙乎二十三号的事情,就是忙着另外的一桩新生意,做旗袍和大褂。

自从前海的观海楼开业之后,这老外的旅游团就一个接着一个,把四个院子住的满满登登的。

这些老外非常喜欢住在这样的院子里,既能感受到京城民俗文化,又能体验真实的生活环境,他们能不喜欢吗?

可就是有一样,这里没有他们可以消费的东西。

胡星河很快就从老妈和小姨的反馈中想起,自己没有旅游产品销售,让老外的外汇券没地方花,这不是一大损失么!

必须要有特色的东西。

游客进店消费这是旅游的必备项目,这些老外多次被带进各种商店消费,每个人回来都是大包小裹的。可是在观海楼这里,老外们吃完饭之后到睡觉之前这段时间,除了到处溜达就没事干了,这哪行呀?必须要他们在观海楼这儿再买点东西。

卖什么?大家伙商量了很久,最后,胡星河拍板,卖旗袍和大褂。这些东西需要订做,没有合适的成衣,所以,很多对外的商店里只卖布料,不卖衣服,这就给了胡星河机会!

胡星河把这个想法和李振江一聊,他是大力支持。于是这个项目也就开始实施了。

什刹海街道就有一个缝纫社,是安排街道待业子弟就业的大集体单位,本来就是一个能维持发点工资的地方,帮着街道辖区里的服装厂做点小活,什么钉个扣子,锁个边儿什么的。

现如今,突然听说有这么个大活,他们能不激动么!可是这旗袍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需要技术过硬的人才行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