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雪落关山 > 第1647章 暗流涌动

雪落关山 第1647章 暗流涌动

作者:晨四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7 13:32:51 来源:书海阁

曹矛拿着酒杯,笑了笑,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突然之间就不晕血了。”

曹矛想起了那天在战场上的事,看着小胖、老黄还有其他同胞惨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他血灌瞳仁,眼睛里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血红。

从那以后,只要曹矛一动怒,双眼就会变得血红,他看到的事物也全都变成了红色。

石正峰、曹矛、沈宁、段日兴他们吃完了酒宴之后,押着四门火炮,踏上了去往西线的道路。

沈宁和工匠们把两门破损的火炮修补好了,押着四门火炮去西线,支援作战。

石正峰到了灵武之后,鲍尽忠首先来见石正峰。鲍尽忠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怒气冲冲的,向石正峰行了一个礼。

“老鲍,怎么了?”石正峰问道。

鲍尽忠叫道:“将军,我憋气!”

“有什么事说出来嘛,”石正峰挥了一下手,让鲍尽忠坐下来,和自己慢慢说。

鲍尽忠坐到了椅子上,喝了一口茶水,说道:“将军,前些日子有一股魏军急行军,前来偷袭灵武,在灵武城外被我狠狠地揍了一顿,有一个魏亮之的外甥,要不是就是内侄,反正是他们家亲戚,被我给活捉了。”

石正峰说道:“老鲍,你打了胜仗应该高兴才对呀。”

鲍尽忠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拍到桌子上,说道:“将军,您自己看看吧。”

石正峰拿过书信一看,这是赵元琦写给鲍尽忠的书信。本来,赵元琦是要写信给石正峰的,但是,石正峰被困珍珠乡,书信断绝,赵元琦只好把信写给了鲍尽忠。

赵元琦在书信里语气严厉,把鲍尽忠斥责了一番,说鲍尽忠不该和魏军交战,更不该俘获魏国的宗亲。

石正峰看完书信之后,阴沉着脸,皱起了眉头。

鲍尽忠拍着桌子,叫道:“他赵元琦算个什么东西,欺人太甚。我鲍尽忠是峰军的人,又不是他赵国的人,他这么和我说话,什么意思?”

在峰军诸位高级军官当中,鲍尽忠年纪最大,平日里,石正峰对鲍尽忠都是客客气气,从来没有语气严厉地斥责过鲍尽忠。

石正峰沉思一会儿,说道:“赵元琦名义上和咱们是盟友,咱们还不能和他撕破脸皮。”

鲍尽忠指着桌子上的书信,说道:“他就这么颐指气使地对待咱们,咱们就忍了?”

石正峰叹了一口气,正要说话,外面一个亲兵跑了进来,说道:“将军,中山王前来拜访。”

“有请,”石正峰带着鲍尽忠,起身出门迎接沙连海。

沙连海在灵武城里划出了一座大院子,给峰军当司令部。石正峰、鲍尽忠到大门口,把沙连海请进了院子里。

来到一间大厅里,石正峰叫亲兵们端上茶水点心,石正峰、鲍尽忠喝着茶水,和沙连海聊了起来。

沙连海首先对石正峰表示由衷地感谢,东线战事能迅速平息,珍珠乡之战至关重要,而在珍珠乡之战里,石正峰杀死了褚啸天,立下大功一件。

石正峰和沙连海客气了几句,然后话题转移到了西线。

沙连海说道:“西线魏军咄咄逼人,前些日子鲍老将军击溃了一支准备偷袭灵武的魏军,稳定住了灵武的人心,寡人谢谢鲍老将军。”

鲍尽忠连忙摆手,说道:“王上,您客气了,客气了,再遇到魏军那些王八蛋,我还打他们,打他们个鼻青脸肿,让他们亲娘老子都认不出他们来。”

沙连海说道:“鲍老将军,不可以,你不可以再和魏军交战了。”

“为什么?”鲍尽忠问道。

沙连海说道:“赵元琦向峰军施压的事,寡人也有所耳闻,寡人不想因为我们中山国,使峰军与赵国交恶。”

鲍尽忠是心直口快之人,说道:“王上,我们来中山国就是帮助你们守卫家园的,要不然我们峰军这么多人,在你们这白吃白住,干什么?”

“对,老鲍的话也是我的意思,”石正峰说道。

沙连海说道:“鲍老将军,正峰,你们的好意,我代表中山国全体军民心领了,但是,你们真的不能再和魏军正面交锋了。”

沙连海不让峰军与魏军交战,说是不好意思因为中山国,让峰军与赵国交恶,其实,沙连海后面还有半截话没说出口。

如果峰军激怒了赵国,把赵国也卷入到这场战争中,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战场又设在了中山国,损失最大的必将是中山国。

沙连海要一面抵御魏军,一面把战争规模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石正峰说道:“王上不需要我们峰军,那我们峰军就不能再在中山国,消耗粮饷了。”

峰军援助中山国,一切粮饷都由中山国供应。

沙连海说道:“不,正峰,你误会寡人的意思了。寡人是说,不能让峰军与魏军正面交战,但是,峰军可以在其它地方帮助我们中山国。”

石正峰挑了一下眉毛,说道:“这其它地方具体是哪些地方?”

沙连海说道:“我中山军都在前线与魏军厮杀,后院不能再起火。”沙连海叫随从拿过来一张地图,把地图展开,平铺到了桌子上。

这是一张中山国的地图,沙连海指着上面的一个点,说道:“扶柳是中山国里华夏人比较多的县城,我中山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没有亏待过国内的华夏人。这些华夏人的生活与晋国统治时相比,更富裕、更自由、更公正。

“但是,开战之后,有人在扶柳等地大肆造谣,蛊惑人心,扶柳等地的华夏人有叛乱的迹象。如果扶柳等地的华夏人叛乱了,无异于一把尖刀插在了中山国的后背上,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寡人想请峰军去镇守扶柳一带,防止当地的华夏人叛乱。”

沙连海的话基本属实,中山国建国之后,对待华夏人还算仁义,这些华夏人生活在中山国里,虽然不是主体民族,但是,在精神、物质方面,要优于晋国统治时期。

晋国统治时期,统治者是华夏人,但是,那些华夏权贵根本没把普通的华夏百姓当人看,平日里就在华夏百姓头顶上作威作福,战时就驱赶华夏百姓上战场,做炮灰,把这些华夏百姓当牲口一样利用。

石正峰同意了沙连海的建议,率领峰军前往扶柳县。扶柳县远离战场,但是,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比前线还要紧张。

扶柳县令杭遗爱率领文武官员到城门口迎接峰军,石正峰跟随杭遗爱进入了扶柳县城,发现大街上到处都是中山军士兵,还有沙陀民兵。

按照中山国的律法规定,战时,每个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沙陀族健康男子都有当兵、上战场的义务,而中山国的华夏族人则不需要尽这种义务。

杭遗爱的父亲是沙陀人,母亲是华夏人,他这个县令不是由朝廷任命的,而是由扶柳县精英会选举出来的。扶柳县精英会有一百个精英席位,其中,华夏人占了四十五个席位。

杭遗爱的混血身份,再加上他温和仁厚的性格,使得扶柳县的沙陀人、华夏人都对他颇有好感,这才选举他当上了县令。

杭遗爱告诉石正峰,扶柳县城里一共有七万五千人,其中华夏人有四万人,沙陀人有三万五千人。自从开战之后,中山国各地都是输送大量兵员上战场,只有扶柳县,不仅没有派出兵丁上战场,还牵制了两千中山军,留在县城里维持治安。

杭遗爱说道:“石将军,你们峰军来了就好了,县城里的两千官军就可以调往前线了,同时,我们还能往前线输送三千新兵。”

石正峰问道:“扶柳城里的华夏人要反叛,这是谣言,还是真有迹象?”

杭遗爱说道:“这是真有迹象,衙门里的官差已经抓到了几个嫌犯,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一些反叛朝廷的宣传品。”

“还有宣传品?”石正峰感到惊讶。

杭遗爱说道:“宣传品多得很,五花八门,大多是一些仇视沙陀人、挑动沙陀、华夏两族矛盾的小册子。”

“杭县令有这种小册子吗?”石正峰问道。

“我这身上正好有一本,”杭遗爱拿出了一本小册子,递给了石正峰。

石正峰翻开看了看,这小册子上面印的是一些简笔画,上面用一些最粗浅的文字进行标注。小册子说中山国原本是华夏人的土地,沙陀人侵占了华夏人的土地,对华夏人进行屠杀、驱赶、凌辱,每一个有血性的华夏人都应该奋起反击,把身边的沙陀人统统杀光。

石正峰看着小册子,笑道:“看了这小册子,身为华夏人,我都有一种去杀沙陀人的冲动。”

杭遗爱目瞪口呆,看着石正峰。

石正峰看了看杭遗爱,说道:“我说句玩笑话,杭县令不会当真了吧?”

杭遗爱笑了笑,连忙说道:“没有没有。”

石正峰指着手里的小册子,说道:“这东西对心智不成熟的少年,或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有很大的蛊惑性。”

杭遗爱说道:“是啊,这些小册子就是毒,现在在扶柳县城里四处流传、扩散,我派捕快不停地追查,可是,查了一批又出现新的一批,令人头疼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