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熙熙

鼎定河山 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熙熙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大定的西北,有王朝名“宁”,国主为李氏。

从面积来论,西宁体量不小,但也不算太大,距北燕、大定相去甚远。人口数量也在三百万左右,不算特别多。但是,西宁却在先后与大定、北燕两个体量更大的对手对抗之下不败反胜,并由此扬名,成为一时霸主。

秦楚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部分实力强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秦楚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董小宛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统称为十国。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

其间定难军逐渐独立,而静海军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先说说静海军,即静海军节度使,管理交州等十二州。

五代十国后唐长兴元年(南汉大有三年)九月,南汉灭静海军。次年,杨廷艺率军击败南汉后,自称静海军节度使,领州事。但他深恐南汉再次派大军来攻,为了本身的政权不受威胁,只好臣服南汉,服从南汉的诏谕。南汉大有十年农历三月,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所杀。矫公羡行凶的原因,则是“恶廷艺所为,起所部攻杀廷艺,而代为节度”。矫公羡遂向南汉臣服,但次年被杨廷艺另一员牙将吴权所杀,南汉派军来犯,吴权亦将之击退。

后年春,吴权废除北方封建王朝的节度使职务,自称为王,建都古螺。

大定开宝二年,吴朝被丁部领建立的“大瞿越国”取代。丁部领是杨廷艺牙将丁公着的儿子,对北方只称大胜王,在内部却已经称起了皇帝,叫“大胜明皇帝”,建国号“大瞿越”。

定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李公蕴夺权,自称留后,遣使进贡,被定真宗封为交趾郡王,此为李朝之始。

定难军节度使,又称夏绥(银)节度使,楚贞元中分振武朔方二节度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

初曰夏州节度,领夏、绥、银三州,兼领宥、盐二州,亦曰盐夏长度使,广明初拓跋思恭有其地,赐号定难军。后李思恭平定叛军出力很大,加任李思恭为太子太傅,晋爵为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

乾宁二年,李思恭之弟李思谏袭其兄之位,接任定难军节度使,这也是拓跋李氏世袭定难节度使的开始。自此后,夏州正式成为拓跋部实质上的“割据”地区,奠定了拓跋部脱离中原统治,建立独立政权的基础。

显德元年正月,后周加封李彝殷为西平王。显德四年冬,李彝殷叛汉归周,正式接受西平王的册封。拓跋在五代十国数十年的战乱中保护了夏、银、绥、宥、静等五州免受战争威胁,五州之民休养生息,为此后西宁强大并建国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建隆元年,定太祖建国,李彝殷上表祝贺,并且为避太祖父的名讳,改“殷”为“兴”,太祖加封李彝殷为太尉,位列三公,后人评:“定初职备三公者,内则赵普,外惟彝兴,彝兴以藩镇领之,尤异数也”,拓跋李氏在定初已经确立了其较高的政治地位。

李继捧于太平兴国七年率部投降大定,并且将夏、银、绥、宥之地献于定,定嘉之,授其彰德军节度使。

李继捧归降大定的行为引起其族弟李继迁的不满,李继迁愤而出走,依靠着李氏的威信力,在夏州以北纠集了大批羌族势力,并以通婚的方式与南山党项野利氏及燕结成了反定联盟。燕于雍熙三年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等官职。

咸平五年,李继迁攻陷灵州,将灵州改为西平府。六年,大定在数攻不下的情况下,不得已将夏银绥宥静五州归还于党项李氏。景德三年,定宁和议,李德明上誓表归附,真宗乃授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充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藩落等使、西平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一千户,仍赐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

李德明逝世后,其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大定。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定明道年号为显道,并开始使用西宁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饰,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宁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肃州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

六年后,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大定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定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授礼法延祚七年,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十万精锐御驾亲征的燕兴宗。

二十年前,宁毅宗亲政后立梁氏为后,任用梁乙埋与景询等人。对内整治军队使地方军政分立,文武官员互相牵制。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并于拱化元年改姓为李。对外方面,与定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榷场,贸易正常化。对吐蕃多次战事,占领河湟与青海一带,于拱化元年招抚西域城吐蕃首领禹藏花麻。拱化五年,李谅祚诱杀保安军的定将。十二月,毅宗谅祚去世。由七岁的长子李秉常即位,即宁惠宗。秉常即位后,西宁政局内部动荡。

大安二年正月,李秉常年十六岁,开始亲理朝政,但实权仍操在太后与梁乙埋手中。李秉常是一个十分喜好汉族儒家文化的君主,常向汉民请教和学习大定礼仪制度,准备在夏“复行汉礼”,废除“蕃仪”。

大安六年正月,李秉常正式下令付诸实施。这一举动受到梁太后和梁乙埋及母党势力的劝阻和竭力反对,李秉常不予理会。

大安七年,李秉常打算用结好的办法,借助大定的势力对付梁氏母党势力。李清正准备出使大定时,被梁太后得知,她召集幸臣罔萌讹等密谋,诱来李清饮酒,即捕而杀之,又立即将李秉常囚禁在距兴庆府宫五里之地的木砦。同时下令命梁乙埋与罔萌讹等聚集兵马,控制河梁要道,断绝都城与外界的联系。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终于传了出去,一时朝廷上下震惊。李秉常的皇族亲党、左右亲信和各地部族首领纷纷拥兵固守所属城池堡寨,与梁氏母党势力对抗。梁乙埋多次派亲信持银牌招谕,晓以利害,但也无人听命,一时西宁处于混乱之中。

西宁保泰监军司统军吐蕃族禹藏花麻,一向对诸梁的专权不满。当他听到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后,于大安七年三月,以西宁国主失位,国内变乱为由,向定熙州发文照会定朝,照会称“西宁皇帝与太后母子不和,太后杀掉皇帝重臣,导致举国汹汹,如果此时发兵来讨,西宁一定会全国响应。”

危机?是良机好不好。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西宁内讧混乱,即便禹藏花麻言过其实,其中也大有文章可做,收复银夏十数州,建功立业便在今朝。

崇宁帝虽然治政昏庸无道,但“收复国士”这么刺激的事还是能将他放在书画玉石的心思拉回来的。他据此诏熙州知州苗授,派人认真核实后上报朝廷。四月,定保安军以经略司命令,移文宥州向宁通牒称:“西宁世代作为藩属,朝廷也经常赏赐岁币。近来几年以来遵从朝廷的旨意,谨慎地履行藩属的职责,对朝廷恩义已尽。如今听说国主被太后与大臣挟持,不能专擅国政,也不能知晓他的存亡。今朝廷将派遣赏给国主生日以及仲冬礼物的使臣进入西夏,尚不知道到时和人来迎接,以及西宁现在是什么人统领。请速来回报。”梁太后见牒后无法作出答复。

在对待夏国的内乱上,大定有主战与反战两派。主战派以鄜延路总管种谔为代表,他在上疏中称:“西宁发生内乱,我们应该兴师问罪,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反战派如知枢密院孙固、知谏院滕元发等人,所持理由是“兴兵讨伐容易,解决问题困难啊”,主张对西宁采取从政治上分裂他们疆土的策略。

对于反战派欲行“反间计”而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主战派直叱“实乃痴心妄想”、“坐等战机消逝,实有里通外敌之嫌,可谓国朝罪人”。这么一大顶帽子压下来,反战派虽不致偃旗息鼓,声音确是弱了许多。经过大大小小数十场争吵,大定终于敲定攻夏一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