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零二章 天下攘攘

鼎定河山 第一百零二章 天下攘攘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伐夏已成定局,接着便是关于主帅的人选、出征兵马、后勤保障及西战攻略……的争抢推诿、出谋划策……的竞争吵闹。

这大定朝堂,三日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好比坊间菜市场。

有道是:做啥啥不行,争功第一名。

满朝臣工达成共识的是,西宁内斗不休,国力消耗甚剧,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危险边缘,此次调集人马西征定必能一雪前耻收复失地,岁赐什么的就莫再奢想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说来可悲,打不过北燕也便罢了,堂堂大定居然还会败给弹丸之地的西宁,山河破碎不说,还要掏钱买平安,说多了都是泪……

澶渊之盟后,大定每年给燕朝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增加至每年绢十万匹,银十万两,岁币的名目改成“贡”,再之后又变成每年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而大定以“岁赐”名义每年向西宁输送的财物,共计包括:银7.2万两,绢帛15.3万匹,茶3万斤,共计持续了约48年,共耗费银345.6万两、绢帛734.4万匹、茶144万斤。

虽然大定每年都向燕国、西宁提供大量的财物,但给的名目是不同的。大定给燕国的叫岁币,给西宁的叫岁赐。虽然都是向两个国家送钱求和,但岁币是大定给燕国的“保护费”,两国约定为兄弟之邦,是平等的。而岁赐顾名思义,是赏赐给西宁的。根据两国约定,大定每年给西宁财物,西宁向大定称臣,属于叔叔给外甥压岁钱的形式。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定花钱买个面子,给西宁钱让西宁叫自己大哥,你拿钱我得面子,皆大欢喜。

不过,大定是出了名的有钱,一两个县的税收就能满足西宁胃口。在大定统治者看来,每年防止西宁入侵消耗的军费远大于岁币,加上西宁已经认怂,也就勉为其难收下了这个小弟,哪怕这个小弟需要拿钱供着!

从经济账来算,由于大定与燕、西宁达成议和,使得国内有时间发展经济。随着大定与燕、西宁的通商,两国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大定。也就是说在军事上大定是矮子,但是在经济战争中,每年从西宁、燕的商业收入已经超过了每年给他们的岁币!这么计算下来,北宋还赚了!

呵呵,这算不算终极版的“精神胜利法”?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嗯,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大定,就是这个人,以为自己睡着了,可以屏蔽外界所有事情。

不过,眼下西夏这局势……一干“有识之士”仿佛看到了一份诺大的功劳就那么红果果的放在那,唾手可得。趋利避害,摘桃子,谁不会?快醒醒吧……哦,不用唤,已经醒了,个个正圆瞪两眼,捋起袖子并肩子上……啊呸,谁跟你“并肩子”,一边去,战场凶残,刀枪无眼,这份莫大的……危险还是我上吧。正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十八岁后还是一条好汉”。好吧,别说什么十八岁,太师蔡京眼见着便是耄耋之年,不也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说“杀敌报国便在今朝”嘛。

首先这挂帅西征的人选便难以定夺,无他,愿以身犯险为国死战的人太多,其中不乏各个派系的大佬。蛋糕总共就那么大,不好分哪,极难平衡各方利益。

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的多方磋商谈判,最终定下五路伐夏之策,由太傅童贯监军事,总领调遣分派。

总体作战计划就是各路大军完成初步战略目标后,全军会师灵州,合击兴庆府,一举荡平西夏。

这些都是通过邸报诏告天下的。嗯,煌煌大定不能师出无名,乃以秉常被幽囚为借口,兴王师以问罪。

冯过还注意到一处细节,“熙河开边”的主要人物王韶闻知朝廷兴兵,力劝不要无事生非,崇宁帝恼怒,把王韶降职,这位功臣一病不起。

说起这王韶,还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王韶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人,进士及第后,曾相继担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等职。后来考制科(又称大科、特科,好比是如今招的特长生,只有皇帝下诏时才会举行)不成,就游历陕西,访查西北边境风土民情,了解了许多难得的地域情报。

治平四年正月,明宗继位,次年改元熙宁,并在这一年四月,召王安石入宫,一位拥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的帝王和一位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大臣就这样团结在了一起。正是有了这一帝、一相的支持,王韶才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那一年,王韶向明宗献上《平戎策》三篇,详细陈述了攻取西夏的策略,大略为:

西夏可取。欲取西夏……今唃氏子孙,唯董毡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温之徒,又法所及,各不过一二百里,其势岂能与西人抗哉!武威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在焉。幸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诸种既服,唃氏敢不归?唃氏归则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且唃氏子孙,瞎征差盛,为诸羌所畏,若招谕之,使居武胜或渭源城,使纠合宗党,制其部族,习用汉法,异时族类虽盛,不过一延州李士彬、环州慕恩耳。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由于该策略与明宗、王安石等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大定朝廷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之职,主持收复河湟之事。

“擒贼先擒王”,王韶在《平戎策》已经分析过吐蕃诸部的分裂状态,由于在其中蕃部的俞龙珂在青唐地区势力最大,王韶便决定先对他们开始操刀。他只带数人就直抵青唐,对俞龙珂晓以利害加以劝说,后来成功地使俞龙珂率部十二万人归降大定,一些羌人和夏人也望风而降,首次出击就大获成功。

熙宁六年,王韶继续征战,扩大战果,先是攻取了河州,在羌人反叛后又击败了瞎征,收复河州。又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投降。王韶领军转战五十四日,跋涉一千八百多里,攻取河、洮、岷、叠、宕五州,杀敌数千,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王韶也因功晋升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

在稳定了河州后,王韶返回熙州,又出奇兵大败羌人,瞎征投降,被押送至汴京。王韶因功被拜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就连他的两个兄弟和孩子都被授予了官职。不久,他又被拜为枢密副使,至此王韶可以说是大获全功,战绩辉煌。

短短数年,王韶自献策以来经多年征战,“熙河开边”取得了辉煌战果,收复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开拓疆土达二千余里,招降羌人部众达三十多万。这场战争是大定自建立以来八十年间,对外战争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其也被誉为“一代书生名将”。

但之后他因马瑊一事与王安石产生了矛盾。其后,他又在大定与交趾李朝之间的邕州之役上发言不妥,引发了理宗不悦,被贬知洪州,英宗年间又被降职知鄂州。

王韶经营西境多年,乃是实打实的西宁专家。照理说他的意见应当听取,但在这满朝喊战的节骨眼说什么“莫要惹事生非”,这岂不是自讨没趣、自己引祸上身?即便朝中有辛弃疾这般的兵部尚书好友说情,也是难逃贬谪。

就这么一个清醒且敢言的人么?冯过默默叹息。这个时空与那个时空历史轨迹不尽相同,不少历史事件却是一般无二,如这“五路伐宁”,不就是那个时空北宋的“五路伐夏”么?北宋以失败告终,大定呢?

七月,经过一系列的商讨谋定和战争动员,大定集中包括熙河路在内的西北军团的所有力量,分五路伐夏:第一路,由西征军监军兼领熙河路、秦凤军总管童贯率领,步骑三万加上吐蕃董毡的三万骑兵,攻击目标为兰州、灵州,如果灵州被友军攻取,则目标改为凉州。第二路,由鄜延军种谔率领。鄜延军九将五万四千人,另加东京禁军七将三万九千人,总计九万三千人,出陕西攻米脂,取夏州,目标是怀州。第三路,由宦官王中正率领河东军,步骑共计六万人,民夫六万,马二千匹、驴三千头,另加民夫五万人作为后备。先攻取怀州,后渡黄河,进入西夏腹地。第四路,环庆军由高遵裕率领,蕃、汉步骑共八万七人,民夫九万五千人,目标是灵州。第五路,泾原军由刘昌祚率领,由五万一千余名步兵,五千匹马组成,目标是会同环庆军攻取灵州。五路西征,全军总计三十五万人,民夫二十万,全加起来共有五十六万人左右。

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战就此拉开帷幕,大定兵锋直指西宁,天下震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