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廿五章 放荡无涯

鼎定河山 第一百廿五章 放荡无涯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一饮一琢,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后辽之所以有今日之乱并面临灭国之危,原因多多,但终脱不了欺女真人太甚这一条。都说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今日的恶果始终是自己昨日“作”出来的。

冯过当然不会去同情后辽、感同身受什么的,确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了。完颜氏的武力值绝对是当世第一,与之相比,大定完全就是羽翼未成的菜鸟。万一,万一女真人荡平辽、燕再顺势南下呢,大定能是其几合之敌?别想着其间还有北燕这道屏障“护佑”,这么多年辽燕纷战不断,大抵处于均势,燕人能敌得过得辽人打成筛子的大金人?

女真大金,在大定看来,只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能在燕辽背后搞一番小动作,正好可以为大定吸引火力,着实是及时雨,是能分忧解难的好伙伴。

冯过却是知道完颜女真的危险的,任由其发展壮大,假以时日必成大定乃至北燕的“持剑人”。

只是,在大定朝堂,即便深谋远虑如辛弃疾,尚无法悟及此节,更遑论他人。

金兵南下啊……冯过拊额长叹,只觉头痛不已。

他本是个随遇而安的性子,鲜有争长短之心,骨子里却非遇难即躲之人,倒是有些道家“避世”的意思。

道家的不争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和你比,一生却不弱于人,别人有的东西我不眼红,该努力还努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而不是自己没本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所以“道”以柔弱为用,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道气足。不争的真意是:不和他人争,而是和自己争与天时争,不断地超越自己的极限,突破自我羽化成蝶,故老子曰:自胜者强。

故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不争,只是不愿让自己活的太累。但人世间终究会有许多躲不过避不开的沟沟坎坎,龟缩逃避解决不了,唯有坦然面对。

譬如“靖康之耻”。即便有万分之一的发生几率,他也不敢去博其有无。毕竟,他不再是他,和这个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亲人友人或者还有……爱人?总之是有了割舍不下的牵挂,大难临头无法各自飞。

既如此,那便想办法去解决,别临了临了束手无策唯引颈受戮尔。

位卑未敢忘忧国?倒也谈不上。讲真,对这样的国家,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大抵只是想着让亲近之人不致于沦为时代的殉葬品,不致于成为滔滔洪水泛滥之际无数溺毙者之一……

但他始终人微言轻,再如何言之凿凿,亦是口出狂言,谁信?

是以,乡试是第一步,极其重要的关键性一步。

是夜,无梦,梦在心间。

自楚以降,正式科举考试其实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参加乡试的有监生,生员。而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分县试、府试与院试。

两京十三省的乡试均试三场,八月初八、十一、十四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大定崇宁四年八月初八寅时正,冯过望着东湖贡院广场上乌泱乌泱的人群,瞬时睡意全无。

做乜嘢?凌晨四点?,你们都不用睡的吗?

只能说,乡试果非童试可比,想来彻夜未眠者不在少数。

再者,乡试万余考生进场检录也是项大工程,怕是一个时辰也无法完成。考生们早到贡院,越排在前面进场越早,也算是占了地利之先。

没奈何,冯过几个提着灯笼候在一旁,等着贾小春过来领着他们到了“信州府”的灯牌处排队候检。

此次来南昌赶考,好些个豪门士子仆婢侍奉左右,端的是威风八面。刘几、徐元杰家境不显,自无此待遇,冯过则是一惯不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族里最是异类,身边竟是无人侍候。只是南昌离岳州并不算遥远,早前方腊便险些打到信州,冯沈氏生恐洞庭湖那伙无法无天、穷凶极恶的匪徒流窜至省城,极力让贾小春挑了几名“战狼小队”的好手扈随。冯过拗不过,唯有应了下来。

见检录时辰尚早,冯过几人干脆去桃林休憩一番。

昨日他们几个虽未入贡院,却也晓得此次格局。

贡院正北面原有大片桃树林,供考试的秀才观赏、休息用。此时正值仲秋时节,自是见不着那眼艳丽的。而桃林以西设有桩木,供考生拴马之用,此即“系马桩”。再往左便是“状元桥”,参加乡试的秀才都会在此桥上走一圈,以求等到大比之年可以金榜题名。

东湖贡院的正前门有东、西两扇辕门,均系木结构牌坊。正门为砖木结构,中开三门,正中挂有一块红底牌匾,上书镏金“贡院”二字。正门两侧立有一对石狮及两座古纹石坊,东石坊曰“明经取士”,西石坊曰“为国求贤”。

卯时正,江西贡院大门徐徐而开,两队号兵簇拥着数名官员鱼贯而出,在大门口站定。乡试、会试,除了正、副主考官(总裁)、同考官、监试、监临(知贡举)、提调官以外,“弥封、誊录、对读、受卷及巡绰监门、搜检怀挟,俱有定员,各执其事”。

主考,乡、会试俱二人。同考,乡试四人。

乡试的考试官,初时两京由翰林院官充任,各省则由提调官聘请儒学教官或儒士充任。但因为徇私舞弊,仁宗年间就有人建议改聘翰林官,真宗、英宗年间此事也屡被提起,均未实行。理宗初年,曾一度改选京官或进士充任各省主考,不久也因故停止,直到明宗中期才复行之。

同考试官亦由监临、提调官先期聘任,一般是别省的儒学教官或有学儒士。这些人是考试中的拟卷、改卷者,并推荐选中的人。不过,同考试官的人数各地、各科其实不尽相同。

乡试对于朝廷来说是国之大事,不仅要在众多的读书人中选出精英分子,而且还要在制度上避免考官作弊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主考官采取了种种限制,减少他们考前在地方上滞留的时间,以避免和地方官员、士绅串通。对此,朝廷在制定考官出发的时间上做了明确的规定。

路途最远的云南、贵州,乡试考官为四月下旬选派,广东、广西和福建为五月上旬选派,而最近的山东、山西、河南则是七月上旬选派。到了理宗朝,各省主考官共分六批先后提请选派成为定制。

内阁宣布了名单后,被派往各省的主考官必须在五日内启程,朝廷认为如果逗留时间太长,难免会出现各种隐患,如同僚嘱托照顾某考生等现象。为了解决奔赴各省主考官的食宿与交通问题,礼部和兵部给与他们通行证,可以免费使用驿站的马、船等交通工具。

此外,朝廷还给予这些主考官路费,数额的多少与其派往地区的远近相关。前往云南的路费最多,为八百两,其余省份四百两至七百两不等。两京则不发路费。

在尽量为奔赴各省主考的官员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朝廷也明确规定了他们赴任的纪律。各省主考官从京城出发时,不能携带家属,不能和亲朋好友告别,不能多带随从,以免给驿站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主考官不得游山玩水,不能探亲访友。被派往各地的乡试正副主考是朝廷一同任命的,并要求他们一同出发,路上不能分开。这既能表示他们两人精诚合作,也能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防止中途有人贿赂主考官。

乡试主副考官到达目的地后,不得和地方官员有所接触,也不能与外界联系,直接住在贡院里,即为“锁院”。

此等种种防范措施,效果显着。虽然也曾有考官卷入了科场舞弊案,但这仅仅是极少数,绝大多是时候都能做到公平、公正,有效地维护了朝廷的威信和科举制度的神圣。

江西乡试这位主考官,呃,唤作李格非。

讲真,初听之际,冯过居然有些……不知所措。

别问他为何知道乡试主考官姓啥名甚,要问就是人脉使然。

关键之处他有位前翰林院掌院的先生。当然不可能会舞弊,就资既明那性子,怕是刀子架脖子上也不会低头,又怎可能徇私?否则咱资大公子早出人头地了不是?话说资承宇也是今科乡试,只不与冯过同路罢了。要避嫌就避到底。人清溪先生可是一身凛然正气,只不过说“今科许是李文叔主江西秋闱一事”而已。

问题是,冯过这挂客心里可嘀咕开了——咦,好巧啊。

好巧哦,这住样貌清癯颇具儒士气质的……李清照她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