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三十章 百尺之室

鼎定河山 第一百三十章 百尺之室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三道四书题一挥而就,果真是胸有成竹,等闲而视之。

本朝初开科,《四书》义仅一题。洪武十七年后,改为三道题,但能力不够的人可以减一题,之后相沿未改。

《四书》义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出题,明前期未指定出题范围,所以《四书》题也可能有几题出于一书。如成化元年金陵府乡试,就是《论语》二道、《孟子》一道。后来规定在《大学》、《中庸》内出一道,《论语》、《孟子》各出一道,遂为定式。

经义题则出自《易》、《书》、《诗》、《礼记》、《春秋》五经。洪武初年一道,洪武十七年后则四道。考生按照自己报考的经书选考对应的经题,所以称为“本经义”。

呃,“燕人盟于谷丘”,这是冯过要答的题。

题出《春秋.桓公十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联系前后文而明题意。

桓公三年迎娶齐国文姜会见齐侯的地方名叫欢,北部为大汶河,两岸风光旖旎,鲁国在这里可能修建了行宫之类的建筑,姑且叫做河畔庄园吧,这里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是一个会议休闲的好处所。这次桓公做东,杞侯、莒子应约前来,三方领导把酒言欢,赏歌舞听韶乐,更有宫廷鲁菜享用,杞侯莒子尽释前嫌,双方达成和平友好盟约,鲁国作中人担保也觉得脸上有光。

东方搞定,桓公又忙活起西方国际事务来,先是出境宋国谷丘参加宋、燕的盟会。这是盛产粮食的好地方,燕国大老远地跑到宋国来有啥业务呢?燕人居北方苦寒之地,多牛羊少粮食,是不是到宋国来寻求以牛羊换粮食的易货贸易来了,看宋公选的这地方请燕人现场参观秋季丰收景象比呆在都城商丘可强多了。左传的说法,鲁桓公打算给宋国和郑国说和,看来桓公刚刚成功为杞侯莒子说和,信心爆棚啊!岂料宋公没卖这位鲁国表弟的帐,支支吾吾推辞过去了。桓公不死心,一心想把好事做到底,又在八月、十一月分别在虚和龟地两次会晤宋庄公,继续打算说服他和郑国和好,最后把宋庄公给惹烦了,兄弟你就别瞎操这份心了。鲁桓公怒从心头起,好你个老宋头儿,这么不给面儿,那可别怪我不客气啦,这回桓公家也没回直接奔郑国,约郑厉公在武父会面。两人怎么会谈的过程不知道,知道的是吃完西瓜就达成了协议——联合出兵,教训一下宋国,画风转的有点快,去年郑国还主导联合齐、卫攻鲁呢!桓公、厉公执行力够强的,协议生效一个月后双方联军就打到了宋国,这宋庄公也不白给啊,既然不听你们招呼那就是有底气,组织兵马迎头给了鲁、郑联军一记闷棍。这次鲁郑伐宋战绩如何,春秋左传都没说,公羊谷梁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仔细琢磨那就两个字:败了。

总结下来,国家间的反复无常,看似小儿嘻戏,实则利益使然,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

既明题意,接下来就是紧扣“国与国间的相处之道”用圣人的口气作文,这对冯过而言委实不难。

两刻钟后,五经题大功告成。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乃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虽然后人对《春秋》多有诟病,甚至质疑并非孔子所着,而是鲁国历代无名史官世袭相承集体编录,如人曰:“《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且此书言简意深,意思很难领会,方出现了为其注解的书。

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史家奉为经典。

无论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开创之功都是无可争辩的。

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

它的春秋笔法,姑且不论有多少后人穿凿附会之处,但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

正所谓:圣人其萎,而《春秋》不老。爱读《春秋》者,代不乏人。最为民间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国那位与孔圣人齐名的关圣人关羽了。君不闻一幅对联有云: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

何妨一学关帝,挑灯清夜读《春秋》!

冯过虽不想成圣人,却向来对历史颇感兴趣,简单枯燥的文字记录读来也是津津有味,方选了《春秋》作为本经。

说来也妙,此时的科举,小试(县试、府试、院试)并不重视五经,有点类似于附加题,到了乡试和会试却是必考的。好在学子都习惯了此模式,平素倒未落下本经研读。

倒是节约啊,草稿纸就没动过,誊写纸也还剩了一半,持家好男儿。

话说乡试前,考生需先到卖卷厂,购买答题用纸三份。其中两份是第一场和第二场各用一份,每份都由草稿用纸七页和誊真用朱线纸十四页组成;最后一份是第三场用的,包含草稿纸八页和誊真用朱线纸十六页。朱线纸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五字,草稿纸第一页印有“草稿起”,最后一页印有“草稿终”。考生用墨笔在用纸上作答,因此称为“墨卷”。

答题用纸必须采用卖卷厂出售的官制纸,不然提交给收卷局接受证明时会被拒绝受理。因此,考生在卖卷厂购买答题用纸时,还需索要证明书。接着,考生到收卷局提交证明书,在各份答题用纸上按印证明身份,按照要求依次填写年龄大小、身高长短、面色黑白、有无胡须、本籍住址、祖上三代的姓名与存殁,在收卷局盖上布政司印章留存。进入考场后,考生根据需要获取本人的答题纸。如果办事人员不慎造成答题纸遗失,考生可以要求备用的答题纸,收卷局此时需要出示留存答案纸三份的证明。这一手续原本应在考场内进行,但为了节省时间,通常都是事先准备好的。

四书文的答卷如果需要加注或者涂改文字,各问末尾除了写上正文多少字,还需注明加注多少字、涂改多少字。四书文的正文不得超过七百字,加注和涂改加起来不能超过一百字。初九夜间允许使用蜡烛继续作答,但也有污损答卷的危险。在不干净、不健康的号舍内过上两夜,疲劳之余还会引发疾病和精神异常,严重时甚至死亡。此时即便出现死者,也不允许打开大门搬运,只能越过围墙或破墙将尸体抬出。

冯过答题那叫一个快,未到午时便已全部答毕,而后便有些后悔——今日可是不准出贡院的哪,接下来这十个时辰还得继续“蜗居”着呢。

先慢慢的弄好午间吃食,多少有些食之无味。

接着午间小憩,却是始终歇息不定。

他干脆起身找事做,嗯,这个他比较拿手,院试时便留了“改之墙”呢。

当然,可一不可二嘛,这回他没有再在墙上涂鸦,而是寻了一枚石子在木板上耐耐心心磨磨蹭蹭的刻了个“早”字,东施效颦呢,迅哥玩过的,三味书屋呀。

接下来干哈呢?想了想,文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他倒是写了些诗词文章……话本,大抵只有“师说”与“陋室铭”在士林被深度认可,余者皆尚未能“理足可传”。

写(抄)点啥呢,细细研了墨,扯住草稿纸,他端端正正的写了三个字:“菜根谭。”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这一写便是两个时辰,从“改之体”而蝇头小楷,一直写到“闲适”篇,七张草稿纸写完正面等墨汁干了又写反面,直写了个满满当当。

伸伸懒腰甩甩手,他又打了两趟拳,颇有方寸间划地为牢的高手气度。

是夜,他睡的极不踏实,直到次日晨鸣炮方迷迷瞪瞪醒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