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夕鸦归林

鼎定河山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夕鸦归林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三场考罢,考卷弥封后将装订好的试卷册送至誊录院,由誊录官组织人员用朱笔抄录一遍形成副本;再由对读官对读,核对抄录内容是否有误,如无误,签名后由受卷官收回试卷交内帘主考官;主考官统一分发朱笔抄录副本至各房官处进行初评,《钦定科场条例》记载:“房考阅卷,不得干预别房。”

房官有推荐的权力但却无录取的权力,房官将自己认为好的试卷蓝笔加批推荐给同考官,这个过程一般被称为“出房”;同考官书“取”字,主考官书“中”字。经过这一系列严密、环环相扣的过程,这名考生就可以被录取了。

朝廷规定乡试结束后半个月必须完成阅卷并放榜,一般是在八月底。但是后来随着应试者人数的增加,各省放榜日期也相应推迟。自真宗朝始,朝廷要求大省在九月十五日内,中省在九月十日内,小省在九月初五内放榜,此后,放榜时间成了定制。

不过,朝廷仅仅规定了放榜的期限,但各省具体放榜的日期、时辰自行确定。因寅属虎,辰属龙,所以各省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多选在寅、辰日,这就是“龙虎榜”的来历,为的是求得吉利。

九月十二日,戊辰,江西乡试放榜日。

“金麟岂非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

咳,乡试未过亦非末日,再等下科便是,运气好些的还能碰上恩科。人冯过不在《儒林外史》写了“范进中举”么,此仁兄将自己二十到五十四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三十五年的折磨摧残,三十五年的忍辱偷生,三十五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

是日寅时,江西贡院前已是人山人海,“龙虎墙”前更是挤了个水泄不通。

所谓“龙虎墙”乃是指贡院西围墙约十丈长的一段墙,墙两端贴着“出入凤凰池上客,往来龙虎榜中人”、“一举名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两副对联,喻意鲜明。

寅虎辰龙,虽然辰时正方会放榜,但众士子大多在寅时便从各处云集于此。但也有人慢条斯理的在辰初出门,如冯过。

说不紧张自是假的,但与徐元杰刘几相比,他便算是稳如泰山了。这份从容淡定落在旁人眼里便是极度的自信,不过想来他是必中的呢。

辰时正,贡院大门缓缓打开,两名衙役,一个拿着刷子提着浆糊桶,另一个手捧“金榜”,向“龙虎墙”行去。

《昌摭言》记载:“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别筑起一堵,高丈余,外有壖垣,未辨色。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大昌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只不过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了。

而乡试因放榜日期在农历九月上旬至中旬,此时正是桂花开放,所以又有“桂榜”之称。

诸考生纷纷让开,如潮水般向两侧退去。

二衙役也不多话,一个刷浆糊,一个贴榜,动作利索。也不去管一涌而上的人群。

乡试一大关,过者通龙门。围观这数千人哪个不是望眼欲穿,想着第一时间得晓答案。

早早抢占有利地形的诸多闲汉倒也识趣,团团作揖:“相公们莫挤莫挤,小的眼力好使,必不会错漏一人一名。”

这些个闲汉图的自然是那份报喜赏钱,个个噪门大脚步快,第一时间往各家报喜,主家又怎会不慷慨大方一回?

“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

不说众考生及各自家人之心焦如焚,二衙役麻利地张榜,此时贴的乃是副榜。

自秦楚始,乡试在正式录取者名单外,同时还要公布一个附加榜,时称“备榜”。进入备榜者,虽然不是举人,不能参加会试,却可以授为郡学及县学教谕等官职,即可以担任地方官学的教职。

大定在此基础上演变为“副榜”,也称“乡试副榜”,即于规定录取名额之外,再取若干人,另出一榜。此举旨在安慰那些文优而偶然失去机会者,中副榜者可以送国子监,故又称“副贡”。他们不能参加会试,下科仍可参加乡试。而为了鼓励士子,特准两次中副榜者做举人,一体会试。以取中举人为“乙榜”,取中进士为“甲榜”,以示区别。因举人是作为出身的第一榜,故名“一榜”,而再经取中进士,则称“二榜”。所以同时是举人、进士出身者,称为两榜进士。

副榜者,每正榜五名取中一名。也就是说,本科江西会试副榜会有二十五人上榜。

显然,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并不愿意上这副榜,却也有部分人屏气凝神但求榜上有名。

随着闲汉们扯起嗓子高声唱名,副榜揭晓。听得自己名字的神态迥异各有不同,其中有几人竟是喜极而泣。有相熟者忙不迭的拱手道贺,旁人这才知晓这几位皆是二列副榜者,既可参加明年南京会试,又可任地方官学教职,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至于不在副榜者,免不了心下忐忑,既寄希望名列正榜,又恐名落孙山,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

正榜却是等个近两刻钟方由另两个衙役捧了出来,看榜者的视线随着衙役的脚步移动而移动,明明听不见那脚步声,却仿似重锤在心头一记记响着,几要窒息。

冯过几个落在人群的外围,自是瞧不清榜上名单的,唯有凝神听着唱榜。

巧的是,汪革一行居然也在人群外围,看见冯过三人,慢慢的走了过来,双方俱是拱手,做足了礼数。

汪革似是自语,又似在说与别人听:

“乡试揭榜,自第六名拆弥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先送本房官,房官照举子卷面姓名,以蓝笔书两长条,交监试主试阅过,始发省事吏,省事吏交写榜吏书之。自朝至夕毕,别自第五名倒写至解元,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至是时而人声嘈杂,每正榜五名取中一名如鼎沸,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

刘几嘀咕了声:“要你说,好像谁不知道似的。”

冯过听刘几的声音略略有过颤抖,心下暗笑,自己却是干咽,感觉喉咙有些发紧。诶,大哥别笑二哥,任你再如何阅历丰富,也一样会紧张。

后来这二衙役仿似被施了慢行咒般,无比庄严肃穆,动作虔诚循礼,任由观榜者嗷嗷大叫,只慢慢的刷墙而后张贴。嗯,榜单自左向右徐徐展开,恰是由最后一名往前揭晓名次。

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

好嘛,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却不知男人一激动起来简直就是气冲云霄了。无它,男人的声音终究更宏亮,即便嘶吼失声亦是气势磅礴。

自榜单展开之初,此方天地便是一片嘈杂声,随着闲汉们高声唱榜,不时有狂笑嘶吼、喜极而泣声响起。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

榜上有名者自此踏上康庄大道,此刻便是人生巅峰也,怎能不如癫似狂?

“恭喜上饶刘几桂榜题名,来日会试连捷……”

“恭喜临川谢过桂榜题名……”

“恭喜……”

听得刘几取中本科乡试第九名,冯过笑着拱手:“恭喜之道兄过关,不负十年寒窗苦读。”又不失礼节冲谢过拱拱手以示道贺。

已是第九……不,谢过是第八名,第七名乃是一庐陵考生,徐元杰心下惴惴,如坠冷窖,仍是衷心向好友道贺:“恭喜之道兄……”

正说话间,仿佛听得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由得心神一阵恍惚,身旁的刘几大叫了声,用力推推他,他方清晰的听见那声音:

“恭喜上饶徐元杰桂榜题目,高中本科江西乡试亚魁……”

啊,中了,我是亚魁了……徐元杰整个人都懵了,满脑子都是这十几年的苦读日夜……母亲,克斋先生,西山先生,我做到了,我是举人了……

对他这副痴状,冯过最理解不过。这位好友自幼家境窘迫,然少年颖悟,每日读书数千言,且冥思精索,其母亦能诗,是为其启蒙之师。其事母最孝,乡试过关便是尽的最大的孝心。而且还是亚魁呢,怎不感慨万千?

乡试的头名就是三元中的第一元: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因为乡试中每科必于五经中各中一名,列为前五名,所以第三到第五名,被称为经魁,也叫五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第七名以后就没有固定的称呼。

能在科举强省中第六名亚魁,不出意外的话来年会试是必中进士的。

八都黄塘徐家自此振兴可待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