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兵败山栖

鼎定河山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兵败山栖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真的是他方腊命不好么?命运这东西太过玄幻,如何去责怪?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是曾经拥有。

可方腊不甘心。又或者是,一日为“帝”,再难为“民”。权力这东西犹甚于罂粟,沾染上极易上瘾,再难戒除。

小心翼翼的躲避着官府缉拿,一路风尘,好不容易到了洞庭湖。

宝台山总寨四周,河湖港汊密布,关口要隘分置水寨七十余个。方腊、王寅二人胡子拉碴、衣衫褴褛,让守关隘的义军好一通盘询方放行通过。

被晾了半日后,他们方见到了杨幺。年仅廿七岁的大圣天王待二位“贵客”表现的还算热情,但又有意无意的表示出戒备疏离。

还是不信任啊,方腊苦叹,但人在屋檐下哪能昂首挺胸摆架子的,忍忍吧,干大事者不拘小节。

心里的苦闷在方七佛、方亳率百余永乐义兵到来后顷刻化为乌有——天不绝我永乐呀,王图霸业之梦不息。

父子相见泪两行,此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倒是杨么的态度有了转变——呵呵,永乐皇帝?太子?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接下去的操作便极简单了,将方腊父子当吉祥物高高供起来,绝无可能让尔等进入核心决策层便是了。

失落,郁闷,憋屈,迷惘,无奈,种种不好的情绪围绕心头,这让方腊颇觉虎落平阳,偏生又无计可施。虽然也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这真的并非是他想要的,坐过那个位置,便再也离不开酒色财气四字了。眼见着杨太那厮呼风唤雨、高高在上的,他甚至心生龃龉,恶狠狠地想,他日朝廷大军来剿,看你还能如此风生水起否?

还别说,他这般碎碎念着,居然还咒怨成真了。

原本,朝廷令李纲帅军剿匪,其采取围三缺一之计,只留北面一路与杨幺,暗地里却布下重兵,只待杨幺中计,却被对方识破,一直按兵不动。

不想杨幺的亲信将领黄佐却已生降意,乃对部众说:“李使节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节使诚信,必善遇我。”。

他认为李纲号令如山,其军又剽悍善战,如果和他开战,绝无生存的可能,不如前去归降。且李制置使一向待人以诚,讲信义,一定会善待我们的。众人觉得有理,纷纷同意归降。

李纲遂暗表奏朝廷,授任黄佐为武义大夫,单人独骑至黄佐军中抚慰他道:“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

接着,李纲欲派黄佐潜入洞庭湖中为谍,并许以高官厚禄,撺掇他根据那里的具体情况,或擒或招,从内部瓦解杨军。黄佐被感动得声泪俱下,决心以死相报李纲知遇之恩。

之后,黄佐率部偷袭另一义军首领周伦的营寨,斩杀周伦,生擒了周伦麾下的统领陈贵等人。李纲果然言而有信,闻讯立即上奏为黄佐请功,朝廷迁升他为武功大夫。

李纲麾下统制官王士安不服从上司的命令,部队因此无功。李纲鞭笞王士安以此诱敌,故意放狠话说:“三日贼不平,斩汝。”

王士安遂率军士攻水寨,并扬言:“李纲二十万雄兵已经开到了”。

杨军见官兵只有王士安一支军队,兵力薄弱,于是开始发起猛烈进攻。李纲早已设下伏兵,王士安也督促将士与杨军激烈鏖战,突然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杨军猝不及防,很快溃散。

李纲又与黄佐取得联系,授意黄佐暗中说服另一员义军首领杨钦前来投降。

不日,事成。

李纲大喜,说:“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随即上表授任杨钦为武义大夫,礼遇甚厚,又派遣他返回湖中。

两天后,杨钦又策反了余瑞、刘诜等头领,这些人前来投降,李纲假装厉声叱骂杨钦道:“贼不尽降,何来也?”遂下令军士杖责他们,仍令其返回湖中。

当夜,李纲派军偷袭杨军营地,降服了数万杨军。

杨幺则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拒绝投降。他乘坐大船在湖中横冲直撞,以轮激水,船速飞快,大船两旁还装置了数排撞竿,官军的船只一旦遇上或想阻截就会被撞竿撞得支离破碎,或沉入湖中。

李纲见杨军船大势猛,很难与之正面硬刚,立即下令军士砍伐君山竹木制成巨筏,将各条湖汊、港汊堵塞住,又将大量朽木、杂草从上游顺水漂下,派嗓门大的将士站在水浅处谩骂敌人,以激怒敌军。

朝廷将士一边走一边辱骂敌人,杨军恼怒前来追赶,由于枯木朽枝堆积阻塞,船轮被搅缠受阻,大船被困无法前行。

李纲见状立刻派兵攻击敌船,杨军纷纷投奔港汊中,却为巨筏所阻。官军乘坐竹筏,用生牛皮作遮护,以抵挡杨军射出的如雨箭矢,用巨木撞击义军大船,使其巨舰全部被撞毁。

杨幺见情况危急,跳水逃生,却被李纲麾下悍将擒斩。这一仗,杨军死伤惨重,残部心胆俱裂。那悍将见大局已定,乘势飞马疾驰入杨军大寨,其余杨军将领以为神兵天降,皆惊呼曰:“何神也?”不敢再战,纷纷率众弃械投降。

是日,八月十五,万家团圆,却是“大圣天子”国殇日。

李纲剿杨幺之役,前后仅八日。杨幺麾下大将,杨钦、杨广降,夏诚、陈寓信、李合戎等亡,仅剩英宣拼死护着钟相次子钟义突围逃窜。

至此,为祸洞庭湖的钟相、杨幺之乱被平,李纲名动天下。

而首功之人此时正率一路水军追击英宣、钟义等溃逃叛军。

这一逃一追,双方偶有接战,亦是一触及散。追兵虽未一战功成,但也始终缀于逃兵之后死缠不休。

天下之大竟无我立足之地,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急急若漏网之鱼。

英宣贵为“大圣天子”麾下水军大帅,这一路逃窜无处可投,及至鄱阳湖境内仅剩十余嫂破败舰船与八百多毫无斗志的溃兵。至于太子爷钟义,前日被流矢贯颅而过哀嚎一夜不治而殒。

根本来不及哀伤,脱困保命方是当务之急。

进入鄱阳湖水系,眼见着庐山在前,亦是无心观赏美景,英宣终于还是听了王寅之策——弃船登山。

开初钟相于天子岗起事,很快便扩大了规模,根本便是拥有一干熟谙水性的兄弟,其中不乏船工,方能短时间内组建水军与朝廷对抗,及至杨幺领军更为倚重,并大肆建造船舰。

这一场恶战下来,船舰几乎全为官兵俘获,全副家当仅余这十余艘快艇,要弃之抛弃委实不舍。但王寅说的对啊,快艇只胜在速度,或可勉强在浩瀚的鄱阳湖与官兵捉迷藏,但一旦遭受堵截却是毫无一战之力的。

庐山亘绵百里,群峰耸峙,林木深深,极易隐匿……从此天高任鸟飞也。

咳,不管怎样,得先活下来,活着才有希望。

这是王尚书的原话,寥寥数语,一针见血。

谁不想活着呢?

英宣感觉自己成傀儡了,一直就是,被推着走,被带着走,被追着走。读书少,想法也少,有人带着就成。带着带着就带进坑里了,好大一个坑,大概足已埋下他。

溺水者在意的只是一根稻草,即便再如何厌烦方腊这些个莫名其妙的外人,也暂且听他们一回,日后再慢慢的……

好巧不巧的,这数百人也是由含鄱口上的山。

秋高气爽,群山层染,青葱翠绿中难掩赤黄艳丽。

这季节游览庐山的游人不少,三五成群,悠然自得。方腊、英宣一众身着“奇装异服”,神情萎靡不振,偏又持着刀枪剑戟等兵刃,着实吓煞了游客。好在,这批不速之客并没去招惹旁人,只匆匆而行,隐约还有些军伍阵势。

刚翻过五老峰,便见湖面忽然出现数十艘舰船,速度不快,却是浩浩汤汤的,来势汹汹。

“那厮……”英宣咬牙切齿:“一定要斩尽杀绝么!”

方腊几人对视一眼,表情复杂,那个飒爽英姿仿佛在脑子里生了根一般,不肯散去。

那日,官军攻破水寨,或是猝不及防,又或是此次攻势不同早前,“义军”被一击即溃,或死或逃或降,二十余万之众仅数千人走脱。

率兵攻入主寨的是一位廿余岁的英武青年校尉,一根银枪挑刺撩甩,长枪所至无一合之敌。

习得一身好武艺的杨幺仓促应战,只两个照面便被那校尉一枪穿喉。

官兵莫不大呼“岳校尉威武”。

之后数后,那校尉衔尾追击,始终没让英宣一众逃脱。有两回双方还接上了战,或是一心逃命无心恋战,英宣与方腊、方七佛、王寅数人联手对上岳姓校尉竟还是落了下风。其武艺之高强、枪法之精湛实乃方腊等平生未见。

天地之间果然是藏龙卧虎啊,这岳姓武将此般本领却只是仅统兵五百的校尉……

方腊忍不住打探其来历:“阁下枪法出神入化,可是传自河南周侗大师?不知尊姓大名?某与周师傅有数面之缘,还曾受他点拨之惠……”

那校尉只道:“两军交战不论渊源……”

待方腊、英宣趁属下拖住校尉撤逃时,那校尉方高声道:“尔等只可逃得了一时,早晚会落入我岳飞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