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当局者迷

鼎定河山 第一百五十四章 当局者迷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破局?”冯过问贾小春,对方曾是西北军不大不小的将校,算是专业人士。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最好的办法是射杀贼首,再趁贼人慌乱快速突击,七成概率能成。”贾小春声音低沉有力,显然是早有草案。

“贼”,好吧,春哥毕竟是正经军人出身,看不上这伙流寇很正常。至于“七成”,别嫌少,基本就是“成功”的代名词。手术前可有医生打保票说百分百痊愈的?不把事情做绝,凡事留余地,乃是王道。

狙击手?特种兵?在冯过听来,这便是特种战术了,适合情况复杂局势危急的最佳方案。

从他这个角度望去,没法看清那青年将领的动作,只见不时有人依他的吩咐散开,在某处潜伏下来。

贾小春微眯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湖绿水皆秋意,半岸青山半夕阳。落日余晖随意披洒,湖面微波粼粼,水鸟梭巡其间,来回奔跑。山林间尽染霞光,愈发的绚烂,倦鸟归林,唧唧啾啾。

半山青翠半湖碧,晚照深处江鸟肥。

美景当前,冯过却没心思去欣赏,注意力全在书院的攻守战。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就现状来看,守方显然是不合格的,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守动作都没做到位——倒是派了人去在他们看来重要的地方守着,但守卫者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大快朵颐的机会,就着鸡腿喝着酒,哪里有心思警戒。至于英宣这些首领,酒色财气,此时也正享受美酒带来的愉悦感。

攻方呢,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依令行动,大多时候甚至无需长官的命令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配合默契。

攻击在夜幕降临时发动,整个过程流畅顺利,前后不到半个时辰便尘埃落定,这让暗中观战的冯过等人看的目眩神迷、瞠目结舌。

斯时,英宣唤了方腊几人同席吃喝,杯觥交错,宾主尽欢。

是的,在英宣看来,所谓的“永乐余孽”走投无路方入伙洞庭湖,说破天也只是不被待见的客人。若非见对方尚有些影响力且再难气候,杨幺也不会接收。就当是摆设,嗯,当竖了牌坊,告诉天下英雄,咱洞庭湖海纳百川,一定有容乃大。当然,不可能让方腊进入核心层,也算是一代枭雄,总得防着些。

不过,这一路逃亡,“客人”倒是出了大力,有伤有亡,这便算是共患难了。再者,这般困境之下正应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共度时艰吧,先过了眼下这难关再说其它。

方七佛与方亳叔侄二人箭疮渐重,再不及时救治,怕是撑不了两天了。

这也是方腊没有反对和官兵谈判的主要原因,毕竟他还未冷血到连方亳也不顾。一时的妥协只是目前最好的选择项,招安?权宜之计罢了。当然,前提是他这“永乐帝”会赦免无罪,这并非是痴人说梦。

大定朝廷待臣民向来宽容,“不杀言官”是祖训,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双方闹的不可开交,皇帝只是可有可无的裁判。朋党结社,一言不合就开整,皇帝想下场裁决,0K,有能耐你上,我挂冠而去,不陪你玩了,就问你怕不怕?别说,皇帝还真是顾忌多多。为何?朝政被内阁把控,每位阁老的背后都有一批拥趸——必须要站队,否则就如辛弃疾一般被冷藏。即便是独善其身辛坦夫,在朝中亦有三五好友。而皇帝签字画押……咳,盖上玉玺宝印便可。大臣们可是把权利玩出了花,总之是皇帝别瞎掺和便行,我们斗我们的,且有底线,这么多年不是没把政敌斩尽杀绝嘛,搞臭对手逼对手在政坛混不下去就是了。嗯,以德服人,要仁爱,需仁政。

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儒家所称之的“仁爱”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亲亲之爱”,第二是“忠怒之道”,第三是“恻隐之心”,在此其中,“亲亲之爱”是基础,“忠怒之道”是方法,“恻隐之心”是底线。

前两个都是孔圣人提出来的,而最后一个是亚充的补充。

亚圣云:“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仁政”学说是对孔圣人“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亚圣从圣人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亚圣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要仁政,关键在于“君为轻”三字。经过常年洗脑……常年儒家思想洗涤,皇帝居然认可了这核心价值观。嗐,不认可也只放在心里,这些臣子个个都是演说家,太能说了,整日里在你耳边嗡嗡嗡嗡嗡嗡的就问你烦不烦?“轻”便“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山还是常定王朝的不是?

“民为贵”?呵呵,不存在的。执掌朝政的大臣最贵。当然,“贱民”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心照不宣。

但表面功夫还是得做。譬如说,刁民……百姓抱怨税赋太重,那就偶尔减免些,老百姓还不感恩戴德?百姓最好愚……安抚的。你说什么,当官得为民作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有的呀,譬如那包黑子,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来更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呵呵,包青天哪,了不起。照理说,这样的官员会步步高升甚至位极人臣的吧,可事实呢?他包拯直到临死前一年方升任枢密副使这么一个鸡肋位置。从二品,貌似官衔不错,可也仅此而已。他病逝后倒是风光了一回,仁宗皇帝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人生巅峰在死后方姗姗来迟,有趣吧。

这样的人,在民间官声极佳,可在官场却是为同仁不容且排挤的,在作为“带头大哥”的皇帝那也留不了啥好印象。何解?同僚自不用多说,你能力出众、公正无私岂不正反衬了别人的尸位素餐与公私不明?掀桌子哪,得罪人。于皇帝而言,你纠正越多的冤假错案越受百姓拥护就越是打皇帝的脸,满朝大臣都是皇帝殿试点中的,你告诉我这一个个都不可信?!揭盖子哦有冇想过给皇帝小小的面子?

嗯,亡者最大,假假的给你些尊重,反正追赠什么的不要真金白银对吧。

总而言之,要想每一位官员都真心实意的为民服务,那才是真的痴人说梦。

士庶有别,官民不可能相亲。

否则,大定百五十年就不会有超过百次的“农民起义”了。

正所谓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广大劳苦大众之所以奋起反抗,天灾是少部分原因,**才是绝定性因素。而所谓“**”,便是鼓捣出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贪官污吏。

显而易见的是,这层出不穷的农民暴动并未能成功,或被剿灭或被招安,朝廷还是这个朝廷,官员仍是一茬茬的更替。

需要说明的是,朝廷果然是行仁爱施仁政的,但凡接受招安者绝无秋后算账之虞,甚至还择优充入军中成为正规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只要没被当场俘获,事后大不了被招而安之。造反的成本太过低廉,又有后路可退,作甚不搏一搏?万一真成了呢?

哼,只要逃过当下这一劫,从此天高任鸟飞也。

方腊一边心不在焉的应付着英宣,一边等谋着接下来该怎样积蓄力量以图卷土重来。

这时,他隐约听得一道熟悉的声音,那是——利箭高速飞行的破空声!

在这些逃亡的日子里,总会有追兵缀在后面,罕有靠近接战,只远远的攻击,用的虽不是军中制式弩箭,更非射程有限的火器,而是普通弓箭——杀伤力不强?方七佛与方亳便是太过不以为然方险成箭下亡魂。

那声音,好熟悉,好消魂……

“噗”,一箭飞来,呼啸声过,英宣应声仰翻。

方腊只觉心脏骤停,脑中一片空白。坐在他左侧的王寅来不及示警,猛地将他扑倒在地,两支箭“噗噗”射中亭柱,入木三分。

稍后,一班人马或翻墙或从院外的大树上跳将进来,口中喝着“缴械不杀”,挥着刀剑掩杀过来,势如破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