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零五章 救火扬沸

鼎定河山 第二百零五章 救火扬沸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又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个人的原则;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是一个人的修行。君子审时度势,决定取舍,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更是出世与入世间的谋略。简而言之:做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

人活于世,某些时候会无畏而为,甚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是以,人人可为圣人,在乎其为或不为矣。

冯过可不想成为圣人,太累,但有些事遇上了就必须去做,否则会成为心魔折磨自己。

他对卞玉京姐妹观感不错,寄身烟花之地非她们本意,在最是诱惑的藏污纳垢之地能谨守本心算是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女子值得尊敬。

那个时空的“秦淮八艳”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都是色艺双绝的佳人,被生活逼进了勾栏瓦肆;她们与当时文人往来过密,对于明朝的统治坚定支持,对友谊爱情无比坚贞,为人称道,但结局却令人唏嘘:

柳如是一身风骨,被钱氏族人逼得自缢而亡;李香君忧国忧民、不知所踪;陈圆圆成了千古骂不完的红颜祸水;董小宛为了冒辟疆劳累过度、疾病缠身;寇白门终身抑郁、香消玉殒;顾横波忠君守节却无奈接受清廷封诰;马湘兰与王稚登鱼雁传书二十载,更是“买楼船,载婵娟,顺流而下,为先生寿”,一生痴情、倾心相付,也算是心有所依,是秦淮八艳中最为长寿的一位;卞玉京则心灰意冷,晚年常伴青灯古佛。

卞玉京因家道中落而沦落风尘,她在二十一岁时,嫁给一个世家弟子,后因不满而离去。她心爱的人是吴梅村,但这一段情注定是情缘难续。晚年的卞玉京被年逾古稀的良医郑保御收留,卞玉京一心向佛,病逝时年仅四十二岁。

用情至深,所托非人,卞玉京这一生之不幸便是遇上了吴梅村,正所谓是“一遇梅村误终生”。

话说这姓吴的确非良人。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他是明末清初着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清兵南下之后,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着。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当时正置身于新朝的党争之中,试图借吴伟业的声望和文采以结主上,同时希望吴伟业也能入阁为相,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为官。但是,正因为吴伟业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所以,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如着名古文家侯方域就曾致书吴伟业,提出种种异议。然而,吴伟业慑于清廷淫威,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但他并没能象陈之遴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内阁,相反,陈之遴本人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失败,被发配到东北。而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此后,十余年间,东南时兴大狱,吴伟业每每惊恐不安,深怕罹难。康熙十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

失节仕清,此乃他人生抹之不去的污点,为后人诟病不齿。

另,他又仗着卞玉京的喜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一次一次地避而不答,逐渐寒了卞赛的心,不得不说,这吴梅村真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后来,吴梅村要进京为官了,为了他的前途,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爱着他的女人,他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留下卞玉京一人凄然神伤,直至孤苦病逝。

另外提一下,在新世纪第十八年的苏州出土了一部《红楼梦》全来,共一百零八回,学界命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吴祖本第一回里有一条非常惊人的批语: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名曰《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全书的最后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批语:“本书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余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啥意思呢?单凭这两条批语,就足以证明《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

这个时空,既没有《风月宝鉴》,也没有《石头记》,却有辜负了卞玉京的吴伟业,冯过是特看不惯这种既要当biao zi 又要立牌坊的伪君子的,才华横溢又如何?

怜香惜玉、英雄救美?或许吧,目睹美人被辱,终究会意难平。更何况,那是倭寇哪。

稍前,冯过见那伙闯进“独酌轩”的贼人中有三个似曾见过,稍加思索便记起正是前些日子求见卞玉京而被拦在院外的那三人,竟是倭寇么?冲冠一怒多红颜还是趁势顺手为之?

形势危急,容不得多想,冯过瞬间有了决断:“救人,速战速决。”

己方虽人数不占优,但战力还是可信的。冯一四人不必说,乃是贾小春麾下得力好手。陈亮虽已是不惑之年,但廉颇虽老且能饭食,最弱鸡的就属他冯小七。不过,那伙贼人一路奔窜而来并未遇上拦截抵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救人的成功概率很高。

众人悄然靠近,院子里传来叽里呱啦的话声,那是倭语。冯一拔出腰刀,当先冲了进去。

院子里,老仆仆倒在门口不远处,身下一滩鲜血,生死未卜。卞玉京双手握着剪刀,将卞敏护在身后,被贼寇一步步逼至墙角。

步步紧逼的倭寇中有三个正是冯过上次见过的那三位,其中两个淫笑着,“哟西”、“嗦嘎斯内”的嚷嚷着。

那个时空的抗ri神剧看了些,冯过多少知道几个日语单词。嗯,三两个演员、场景单一的小电影是没看过的,更不知道这老师那老师。

几个人衔尾而进,冯一一马当先,另外三人及陈亮紧随其后,冯过抢不过他们,唯有坠在最后。

许是一路过来太过顺风顺水,又许是卞玉京姐妹太过美艳动人,这伙倭寇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觉冯过等人掩杀进来,直到被冯一四人砍翻了几人才反应过来,但为时晚矣,两个照面下来就折了七、八个人。

一时间刀光剑影,鲜血四溅,血腥味弥漫,被砍倒的倭寇或是当场丧命,或是被砍断胳膊凄声惨叫。

冯过毕竟经历过白鹿洞书院剿匪一事,虽也面色苍白,却也没了上回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劲。

龙川先生就有趣了,龙行虎步的冲进院子,蓦然见到这一幕,脸色瞬间精彩了起来,与川剧变脸简直有得一拼,终于还是没忍住,“哇”的一声呕吐起来。

这倒莫怪陈亮,绝大多数人初次遇上这场面都会如此,与勇敢与否无关,只在乎于抗压力。

譬如卞敏,她哪见过这等场面,原本就栗栗危惧,这当口更是尖叫一声晕了过去。

卞玉京却是表现的令人刮目相看,虽然也是面色惨白,却紧抿嘴唇,握着剪刀对着贼人,看那架势绝不会任人宰割。

突然而至的变故让猝不及防的倭寇片刻间损失了一半战力,余下的却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彪悍无比的挥舞着倭刀向冯一等人冲了过来。其中一个滴溜着眼珠子扑向卞玉京,想必是拿她作人质。

冯过觑的真切,手一扬,一块石头飞出,不偏不倚的击中那倭寇的脚踝。倭寇脚腕一阵剧痛,扑通仆倒,摔了个狗吃屎。冯过跨步冲上前,一脚蹬踏在倭寇的背脊处,发出“咯”一声响,显然是折了脊梁骨。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听贾小春、王寅说过武林中的事,冯过晓得错过锻炼筋骨的自己再难练成武技强者,唯有另辟蹊径练了“暗器”。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腕力、准度有了很大提升,算是小有所成。

他的“暗器”便是随处可见的石头,今儿个首次实战,初战告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