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四十二章 沐浴芳兰

鼎定河山 第二百四十二章 沐浴芳兰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去疾果是个商业大才,至汴京后便具体操作“吉阳书局”东京分社一事,不多日便完成的七七八八,言称半月后可开门营业。

这其中自是借了资哲、辛弃疾等人之力,另外且有雄厚的财力开道,自是事半功倍。

此事冯过自是不参手的,顶多也就是就“东京梦华报”稍稍提了提建议。专业的事需专业人士去做嘛,他负责每刊的一份稿件便可。

另外,董小宛、应素白的“白楼”似乎也有了些眉目,据说已选好了地方,正与原先的东家商谈租借或是出售事宜。她们不好出面时有冯去疾与沈致信帮衬,倒是大有进展。

话说前段时间大家伙忙着冯过殿试一事,冯过又再三叮嘱董小宛几人无紧要事莫外出,汴京可有不少“高衙内”,这初来乍到的还是远离麻烦的好。

殿试事了,冯过成了新科状元,身边人自是与有荣焉,为此很是庆祝了一番。

冯过是知晓董小宛心思的,但与资南嘉尚未确定关系,在结婚前是不可能处理这事的,算是对资南嘉的尊重吧。

至于应素白,是个憨痴的,于男女情事怕是还未开窍,且由得她去。

他是支持她们鼓捣“白楼”的,人生要活得精彩就必须有自己的事业,最幸福的是能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活自己。女人,不应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而是要有自己的事业。有事做方能充实,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做金丝雀,能开心快乐?

许是受了资云结婚一事之影响,冯过敏锐的感觉董小宛有些微的情绪波动。这也难怪,这位急流勇退的“顶流女星”比冯过大三岁,已到了婚嫁之龄,虽从未流露过什么,心里会不想?他也没法做什么,只能是让她自己慢慢消化。

而方兰芝倒似是最省心的,时常与冯一几个“切蹉武艺”,自觉武技大涨,放话说要去御拳馆寻人较量较量呢。

冯过也是无语了,你一丫头片子跑去御拳馆,能进得去吗?为了彻底打消她这不切实际的念头,他暗示贾小春武力镇压一番,贾小春心领神会。嗯,效果不错,小妮子被打击的皱着眉撅着嘴,发着狠练武,却是再不提去御拳馆“踢馆”这么无厘头的事。

说起御拳馆,冯过特意了解了一下。

这算是个半官方组织,拳馆中授徒逾千,多有京中武官之后及军伍中人,且有各地好武之人入内习武,教师又分“天”、“地”、“人”三席,“天”字为尊。

早前“天”字教师乃是天下第一宗师、“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

其少年习武,后拜少林派武师谭正芳为师,得少林武术真传,且文武全才。其专心武学,确立了官派正规武术的若干套路,如五步十三枪戳脚,发展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周侗棍等。他悉心传授武功,在御拳馆期间正式收徒二人,一个是玉麒麟卢俊义,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卢俊义广有田产,不作官,林冲则继承了周侗的地位,继续担任军中八十万禁军教头。哦,他还有一个记名徒弟,就是武松。

周侗退出御拳馆后,接任的是金台。

时下,京中市井间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的说法,分别指的是项羽、李存孝、金台。项羽和李存孝的威名大家都不陌生,金台能跟他们相提并论,足见其拳法之高。

金台传是浙江义乌县佛堂金庄人,原本姓白,只不过其生父将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好友金沛然,这才为他改名为金台。但是小金台很不走运,十岁那年继父继母就过世了,留下他一个人流落江湖。所幸附近法慧禅院里一位叫做蛋子僧的僧人收留了他,并教他武功,这才没有饿死街头。

后来年纪稍长,金台就开始了独自闯荡江湖的旅程,不过由于道行尚浅,一路上没少吃亏。期间,金台曾在河北一带遇险,恰好碰到了自己的贵人田七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二人年纪虽不同,但是很投缘,所以田七免费给他“开小灶”,让他的武艺精进了不少。

英宗政和三年,国丈澹台伟勾结西夏,派了西宁第一武士“黑风”来中原打擂,打了很多天都没有对手,非常狂妄。这时,金台出场了,用自创的金台拳法,三下五除二打死了“黑风”,大长了中原武林的威风。

英宗也非常高兴,特地封他为皇城殿上御教师,成为大内总教头,并赏赐白银十万两。

从那场擂台之后,金台开始了暴走模式,创下了七十二个擂台不败的空前记录,一双铁拳从南打到北,未逢敌手,也因此获得了“拳不过金”的称号。

由他接任周侗成为御拳馆“天”字教师,无人不膺服。

方兰芝虽然习武多年,底子厚,但想去御拳馆“作威作福”,怕是“力有未逮”的,你当自己是刘西瓜,还是陆红缇?

冯过并没刻意与几女有过多交流,偶尔写一阕小令给董小宛,又给应素白一出戏本,再和方女侠聊聊武艺上的事(切蹉就不必了,咳,男女授受不亲),诸如此类。倒非说他情商低。在他看来,感情这回事需要慢慢培养,急不得,“一见钟情”只是可以继续交往的基础,需在长时间的接触中触碰出某种火花,以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不日便是端午节,少不得又要热闹一番。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五月是蛇、蜈蚣、蝎子、蜥蜴、蟾蜍十分活跃的时期,所以这五种动物也有“五毒”的说法。

针对这五毒,人们会给小孩穿上五毒肚兜,房屋前后撒雄黄,贴端午符等。

为了避免“邪气”、“毒物”入家门,会在门口放置很多辟邪的物什,譬如百索、艾虎、紫苏、菖蒲等。

百索是用各种丝线编制的索状装饰物,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在门上,这一习俗是从汉朝流传下来的;艾虎则是用艾草编制成老虎的形状,和百索一样,挂在门上辟邪。

除了家门口防止辟邪驱虫的习俗外,人们还会佩戴一些加了朱砂、香药的香囊佩戴,还会喝一些有保健作用的雄黄酒、菖蒲酒、紫苏酒等等。

汴京街头,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艾道,很多商家的门口会装饰、摆放和端午节有关的吉祥物除了吸引顾客,也图个吉祥。

皇宫里的端午节和民间又有些区别,端午节前后,会有插满葵、榴、栀子花的大金瓶数十个点缀在殿阁间。

宫中还会赏赐后妃及宫人内侍们和端午有关的节礼,像是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香囊、龙涎等等;也有会为大臣们准备细葛、香罗、蒲丝、巧粽之类的,算是皇帝犒劳大臣们的节庆礼。

粽子乃是端午节流行的美食,甚至还出现了糯米里面包蜜饯的粽子种类。

除了粽子,定人会在端午前后将时令瓜果,像是杏、梅、李、紫苏、生姜等切丝,拿着香药和了,放入红匣子里,或是入盐晒干做成百草头,亦或是拿着糖蜜浸渍,纳入梅皮中,做酿酶,这些都是端午时节流行的果子。

而因为十二生肖中有“午马”一说,所以还衍生出了端午为“马本命”一说。端午这一日,宫中或者家中有马的小康之家,会用五彩丝线装饰马的尾巴,给他们配上漂亮的马鞍,一时之间,大街的马儿们各个盛装“出道”,也是彼时街上的一个盛景儿。

当然,最热闹的还属龙舟竞标。

金明池坐落汴京顺天门外,是着名的御苑之一。每年端午前后由皇帝赐令开放,并与士庶于此共观龙舟争标,郊游赏玩,成为京城一大盛事。

冯过托了关系,初四日与董小宛一众在视野开阔处观看,委实壮观。

是时,近殿水中,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又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乐船上参军色进致语,乐作,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

诸小船竞诣奥屋,牵拽大龙船

出诣水殿,其小龙船争先团转翔舞,迎导于前。其虎头船以绳索引龙舟。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鬛,皆雕镂金饰,利板皆退光,两边列十濩子,充濩为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利板到底深数尺,底上密排傈大银样,如桌面

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

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

呃,那个时空的赛龙舟哪有此般精彩?大部分地方还禁了呢。

冯过是看的大呼过瘾,意犹未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