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十五章 文化荒漠

鼎定河山 第二十五章 文化荒漠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所谓“曲水流觞”,乃是一种古代民间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其主要作用为欢庆和娱乐、祈福免灾。

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这项活动在后期便成了一些文人们的活动。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将酒杯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去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的话就要去喝酒。

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鹅湖峰原本就不高,山势平缓,溪流盘桓而下,九曲十八弯,倒是最适合“曲水流觞”。

松柏成林,奇石嶙峋,秋风送爽,幽香沁脾,更有丝竹管弦之乐萦绕耳侧,直似天上人间。

数十米的溪畔围了数百人,溪流弯折处挤满了人,几无立足之地。何也?谁都不傻,这种地方可是“风水宝地”哪,酒觞顺水流而下,在水势平缓弯曲之处必会稍停,漂到谁的面前,这人可是要表演节目的哦。嗯,此时此景,我想吟诗一首……

这可是出风头的大好机会,不尽力争取才是傻子呢。

昨日冯过三阙半出尽风头,声名大振,这不,隔日董小宛便吟唱起“浣溪沙”来,这是要火的节奏哪。若是自己也作出传唱的诗词,非止可在前辈跟前露脸,更可在美女那留下好印象,一举多得,自是要争取表现的机会。

至于那冯案首,大概是昨日已然用尽“存稿”,这会儿远离溪畔,摆出作壁上观的姿态。也对,他要是还有昨日那水准的词作,那才是真见了鬼了,精妙好词又非大白菜,可以论斤卖啊?

这些人还真是误解了冯过,对开了挂的他而言,诗词文章什么的的确不论斤卖,那是可以按箩筐称的。

只是,做人莫太高调,该装13时得装,该低调时也得低调,有那三阙半坐镇,这风头岂是等闲抢得走的?

这不,酒觞顺流而下,已有十余士子饮酒作文,大抵吟诵秋色、称颂文会,不至于拙劣不堪,却也实在谈不上精妙卓绝。

这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诗词歌赋、小说话本竞放光彩,却也是文化式微的时代,各种体载的文体各有吹捧者,但皆无执牛耳者。也就是说,现今的文坛缺少旗帜性人物,无论是在大定,还是在大燕、后辽抑或是西宁、云明。

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可归于二字:战祸。

自五代十国以来,中国始终处于四分五裂之状,南北对歭,烽火不息。无论是北方的隋、契丹、燕,还是南方的昌、楚、定,始终处于敌对态势,间或有和平期,却也不安稳。譬如大定与西宁,譬如大燕与后辽,摩擦不断,虽无大战事,但隔三差五的便会打上一战。

社会不稳定,何来发展一说?尤其是文化。

都会武功立国,文治安国,自古如是。时下将这治国策略做到极致的是云明国。

秦楚(北方契丹)时,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羊苴咩城,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

昔年楚太祖鉴于昌国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云明段素英笃信佛教,刺文着述《传灯录》举行开科取士,以和尚读儒书者应考,这些人称“释儒”,官吏多从释儒中选任。

如今的云理国主乃是段誉,算是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大定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大定与云理国的关系由于定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大定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定国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到大定表演,深得常佶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云理国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脱胎于军事民主制度,借鉴了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设置,进行了民族内部的改革。云理三百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大定政权曾多次册封云理统治者为王。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云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云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多位国王都曾先后禅位为僧。

“家无贫富皆有佛堂,少长手不释念珠。”

这可真真是神操作。

佛的宗旨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心”。用两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放下”;用三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毕竟空”;用四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回归自性”;用五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一切皆成佛”;用十六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白话来表达的话,就是“离苦得乐,圆满成佛”。俺都举国信佛了,当然是向往和平毫无主动伤害性的,比乌龟还蜷缩的厉害,你好意思来盘俺?那样就太不道义了,我佛慈悲哪。

嗯,这波操作硬是要得,为其点赞。

但大定(包括秦楚王朝)真那么好相与么?答案自是否定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之所以容尔等苟且偷生,实乃吾无暇南下也。

秦楚立国后,与契丹人连年恶斗,国力大损,勉强维持住南北对歭的局面,哪腾得出手来南征云明?

到了常定王朝,政治生态愈发紧张,眼见着大燕与西宁眉来眼去卿卿我我的结为同盟国,生恐这二位来个西、北夹击,本来应对大燕就占不了上风,再加上西宁,定然疲于应付,一个不好便有覆国之虞,唯有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才是上策。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后辽便是这位值得深交的朋友嘛。大定自是看准了这一点,哲宗朝时便与后辽勾搭串联……结为通国之好,以此震慑共同的敌人----大燕。

至于云理这位听话的小弟,许以些许好处便是了,值得利用一波。

再说回文化没落这事,亦是因国策使然。

大定立国之初,太祖、太宗二位帝王在一边与北方政权作时的同时,为避免新生的政权再次陷入分裂,重蹈楚王朝后期分裂割据的覆辙,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通过变革科举考试制度,大量录用文官以压制武将,以求远离“武人政治”。

于是,与科举制度相伴而生的文人政治便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和武人政治,大定由此建立起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士大夫政治”,或称“文官政治”。

从那时候开始文人开始以儒家治国,同时也以儒家治军,大定也就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个绳索,随着三冗问题的越来越严重,绳索也越扣越紧。

“三冗”通俗点说就是“冗兵”、“冗费”、“冗官”。

前二者不提,就说说后者。“冗官”指的是官员,大定的职能部门众多,而且被层层细化,每一个部门都有好几个官员。就比如有的负责审批,但盖章不属于他管,得着其他人。这样细化的衙门带来的问题就是办事拖沓,且互相推诿。而越来越多的官员也就互相抱团,形成了朋党,最终结果就是尾大不掉。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得归咎于科举。大定科举取士的人数已经达到了秦楚的二十倍之多,社会重学风气逐步形成,在科举之下“求君于科场之中”以求飞黄腾达成为一种舆论共识。

“庠序不教之以道义,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大量官员并不想把本职工作和业务做好,反而盘算如何贿赂高官、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拉拢关系以求升迁得道的机会。

所谓“违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

政治生态便是如此,偌大的官僚体系几乎全想着钻营阿附,为民谋利都成了空谈,又哪有心思钻研学问?

到明宗朝时,文化发展便处于停滞不前之境,这数十年来,几已成了文化荒漠。

嗯,也不尽然。

当今圣上常佶长于书画并创“瘦金体”。这种字体瘦劲,有金石之感,故称为“瘦金体”。其特色在于,看似无肉,却骨中带肉,看似鲜有变化,却字字妙趣横生。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字与字之间,画与画之间看似独立却皆有牵连,给人一种干脆利索,轻巧有力的感觉。

“瘦金体”一出,立即风靡大定,上行下效,仅书法之道倒是发展迅猛,时下书法名家便已远超昌、楚之和。

但是,秦楚末年,楚衰帝便是精于填词的乐律大家,多有名篇传世,常佶莫非要成为……定衰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