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来北往

鼎定河山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来北往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大辽清宗年间,萧氏权倾天下,乃取耶律氏而代之,立国“燕”。

大辽残部一退再退,退至北方以北,有耶律楚雄者力保辽国不灭,是为“后辽”。

当年,契丹人建立大辽国时,为了更好地统治自己境内的契丹人和汉人,辽国发明了南北面官制。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国建立之初,主要的统治区域是在草原,统治对象是游牧民族。当时并不需要处理汉人问题,不过当辽国占领幽云十六州之后,就出现了这个问题,毕竟幽云十六州都是汉人,是农耕文明,辽国必须妥善处理这个矛盾。而且幽云十六州对辽国来说至关重要,辽国又不能放弃这里,所以辽国必须用一种新的制度来说管理这里。但不管是用汉人的制度还是契丹人的制度统治全国都不可行,而且通过改革让契丹人汉化这条路也行不通。所以只能有一条路,就是用汉人的制度管理汉人,用契丹人的制度管理契丹人。

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南面官多仿中原官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多用来安置汉人的,但是并无实权。地方的燕云十六州等汉人居住区,实行州、县两级制,州长官为刺史,县长官为县令。

北面官的最高机构是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长官为北枢密院使,副官为知北院枢密使事。属官有知枢密院事、北院枢密副使、知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签书北枢密院事。

南面官的最高机构是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官员与北院同。

简单的说就,大辽有两套官僚系统,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原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官统称南面官。北面官均由契丹人充任,统治契丹人和汉族以外的其他族人;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充任,统治汉人,管理州县﹑租赋﹑军马等事。

而北面官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等贵族,基本都由耶律氏(皇族)和萧氏(后族)掌握大权。

北燕与后辽原就是一脉相承,两国高度相似,官制自也相同。

事实上,后辽国虽然是耶律氏坐皇位,却仍有萧氏大官相佐。北燕则刚刚相反。只不过,两国都没有当初的“皇族”与“后族”之争。

**问题,是任何一个王朝在后期都无法解决的现象。当年辽国的衰落,除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内乱。自从辽国建立以来,基本上每一次新帝继位,都会发生一次帝位之争,因而辽国成为了历史上宗族互斗、同室操戈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

《辽史·后妃传》中也有着明确的记载:“太祖称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嫔曰皇后……后族唯乙室、拨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拨里氏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耶律阿保机自比汉高祖刘邦,因此除了“耶律”这一姓氏之外,辽国皇族还有一个姓氏:姓刘。同时,耶律阿保机认为皇后的重要性犹如西汉的相国萧何,故此将乙室和拨里氏这两个后族都赐姓为“萧”。

但因为辽国并没有确立严格的继承制度,导致外戚干政的现象经常发生。与此同时,辽国皇族内部为了争夺帝位也互相残杀,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在辽国从建国到分崩离析的百年间,除了辽世宗的皇后是从后唐抢来的汉人宫女姓甄之外,其余的八位皇后都姓萧。

此所谓“后族”也。

后族有四支:

契丹审密部落的拔里氏和乙室已氏,在大辽建国之前,就和阿保机家族世代通婚;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述律平的家族;

辽世宗耶律阮当皇帝后,把自己母亲的家族设为国舅别帐,这一支也成为后族。

简单的说就是“述律平家族”、“萧燕燕家族”和“世宗母亲家族”。

皇后参政、摄政那都是家常便饭;后族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比方说大辽的南、北府宰相,南府宰相是从皇族中世选产生,北府宰相则是从后族中世选产生;后族还和皇族一样拥有大量的头下军州和部属。

所以,大辽也被认为是皇族和后族二元共治的国家。

当年,便是后族中的大人物不甘心屈人于下,再者其时政治一团糟,遂趁势而起,几乎没受什么波折便将耶律氏驱赶下了皇位。赶尽杀绝自是不可能的,耶律氏与萧氏纠缠太深,利益关系牵扯不清,只能是杀一批压一批收一批。绝大多数的皇族近支被迫徏居北方以北,之后推末代辽帝之侄继位,虽仍称“辽”,外界则称作“后辽”。这数十年来,后辽一直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以求卷土重来,但显然是力有未逮。好在有大定这么个盟友在,即便北燕萧氏有意灭后辽一统北方也是忌惮定、辽联手成前后夹击之势方容许了耶律后辽的存在。不过,后辽的存在感是越来越弱,国力便是连西宁也是不如。

极北之地太过贫寒,后辽狠命奴役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等游牧民族,终于遭致反噬。

在所有女真族的贡品中,后辽人最喜欢的是海东青。

海东青是一种猎鹰,又名矛隼、鹘鹰、海青,善于袭击天鹅,是女真族的图腾鸟类。在长泊围猎期间,后辽军队会敲锣打鼓,惊起湖泊中的天鹅,然后放海东青来捕杀天鹅。

后辽统治者喜爱海东青和大定有很大的关系。开封等地奢靡之风盛行,高官贵族都非常喜爱从北方贸易获得的珍珠,是为“北珠”。这种珍珠主要出产于东北地区,每年八月是北珠的成熟时期。但从九月开始,东北地区就进入了严寒的冬季,海边往往覆盖了厚厚的冰层,人们无法破冰入海,捕蚌取珠。而当地的一种天鹅则以蚌为食,它们吃了蚌之后将珠藏于嗉内。这时候,人们只要放出海东青捕杀天鹅,就能够得到北珠。

辽国贵族为了扩大贸易规模,就疯狂地在东北进行掠夺。北珠主要由生女真的五国部生产,辽国为了得到北珠,就派遣军队深入五国部境内,向五国部索要北珠和海东青。这些到五国部索要贡品的官员被授予“银牌天使”之职,他们贪得无厌、无所不求,甚至要求女真族的年轻女子来“荐枕”。

五国部的女真族对契丹族的这种行为非常不满,双方的矛盾非常尖锐。在忍无可忍之后,许多女真部族就退守在山林之中,和辽**队进行了小规模的游击战,辽**队无法将他们歼灭。

辽国无法歼灭这些女真部族的力量,于是选择“以夷制夷”,扶持女真族中的个别部落来对付其他部落,于是完颜部得到了重用,其首领被册封为了生女真节度使。

辽国对完颜部的扶持,导致完颜部逐渐成为了女真各部的领袖,为了完颜部统一女真创造了条件。

辽国和女真族进行朝贡贸易,然而这种贸易是非常不平等的。辽国官员会刻意压低女真族的贡品,对女真族进行巧取豪夺,辽国人还将这种不义的行为称为“打女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不,女真人的反抗是如此迅猛,不仅仅是打痛了后辽人,是下定决心要覆灭耶律辽国哪。

这真是……宝宝心里苦啊。

后辽也是被逼的急了,眼看被女真人打的溃不成军,虽说钝刀子割肉很恐怖,这种大出血更让人崩溃哪。

再拖着就是坐以待毙了,无奈,还是得寻找外援。

女真人步步紧逼时,后辽并非没有向大定求助,但中原王朝却是哼哼唧唧的旁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愿明言表达,这让后辽很是捉紧,默默的大骂了一千遍“mmp”——要不是我们辽人苦逼,要不是你们大定奢靡耍土豪气派求购北珠,我们何至于逼女真人太急?!不是口口声声说是盟友铁哥么,一有事就作壁上观?说好的诚信呢?

有些事呢不能想当然,中原政权可没忘了“燕云十六州”,虽说现在在北燕手中,可当初是被耶律氏夺去的。如此奇耻大辱岂能忘却?拿不回来并不代表不惦念哪。如今你辽国受女真人欺辱,大定沉默着,心中可是乐呵呵的,好甜的瓜呢。

时下,你后辽遣使团来贺大定正旦大朝会,所居何心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大定君臣会不会接见,那得看皇帝与大臣得不得闲了。

倒是女真使团先得了童贯接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