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年景象

鼎定河山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年景象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过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后辽和女真使团人员,或者说是看不清,大朝会乌泱乌泱上千号人参加,他一小小六品官只能在殿外饱受冷风吹,哪里看得见殿内的情况?

初二,诣南御苑射弓,朝延旋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彼赐晏,三节人皆与焉。先列招箭班十余于垛子前。使人多用弩子射,一裹无脚小幞头子锦袄子辽人,踏开弩子,舞旋搭箭,过与使人,彼窥得端正,止令使人发牙。例本朝伴射用弓箭。中的则赐闹装、银鞍马、衣着、金银器物有差。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翌日人使朝辞。朝退,内前灯山已上彩,其速如神。

这期间,除了举办饮酒作诗活动,还会举行国宴。有许多教坊司的艺人前来表演歌舞杂剧等文娱节目。

教坊司表演的这些文娱活动,仅仅是给皇帝贵族以及官员们看的,平民百姓只能远远地驻足观看。

在文艺表演结束后,会有代表大臣进行发言,苏轼就曾经写过这样一段:酒阑金殿,既均湛露之恩;漏减铜壶,曲尽风流之妙。望彤墀而申祝,整翠袖以言归。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致辞完毕,这次晚会才算圆满结束。

这数日来,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汴京城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昼夜不绝。燃放爆竹,算是大定春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了。爆竹品种繁多,有单响、双响、连响。其中,更有飞上天空才爆响的爆竹,俗称“二踢脚”。

冯过也忙里偷闲的耍了回,算是重温童年乐趣。

确实是“忙里偷闲”,虽说是休年假,却是赶上了大朝会,非得去皇宫大殿外吹着凛冽的寒风干杵着,遭罪哪。

朝退了又得一路拜年去,那叫一个马不停蹄呢。

岁初一过,元旦即临。报晓声后,人们便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亲访友。

这天,朝廷会下令当日免收公私房租,更允许京城百姓“关扑”三日。“关扑”即赌博,每年只有在三大节日“关扑”才合法,这种赌博是以实物做赌注,城内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下注。有时赌得很大,“有以一笏扑三十笏者。以至车马、地宅、歌姬、舞女,皆约以价而扑之。”

关扑之日,关扑者通常会大声吆喝来招揽行人。马行街、潘楼街也搭起了彩棚,棚内可谓琳琅满目,既有金银珠宝做成的名贵首饰,也有平常百姓穿用的衣衫鞋袜;棚外车水马龙,舞场和歌馆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关扑”可看作成年人的娱乐方式,并非老少皆宜,但有一种活动,却是全家人都适宜的,而且每到春节人人都会参与的,那就是拜年。

正旦日一大清早,皇帝要起身上朝,先虔诚上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随后,还要给太后拜年:“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佑,与天同休。”

太后再回皇帝:“履新之佑,与皇帝同之。”

然后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最后,皇帝答诸大臣:“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定人上门拜年也充满着“仪式感”。拜年不仅要备礼,且非常讲究礼节。一般而言,过年多为地位低者向尊贵者、年小的向年长的拜年,且要求行大礼进行六次跪拜。此外,拜年的人要按照长辈的意见行事。男女长幼各站一排,拜的秩序也照这个规矩进行。

大定流行一种有意思的拜年方式——送贺卡。贺卡,又叫拜年贴,通常用梅花笺纸裁制而成,二寸宽,三寸长,受贺人姓名、贺词、落款依依写于其上。

许多士大夫应酬过多,分身无术,无法一一登门向亲朋好友拜年,便会派家人手持自己的“名剌”(名片)前往拜贺。而一些富贵人家,更是为了应对络绎不绝的来客,在自家大门口挂一个红纸袋,上书“接福”二字,接收各方投剌。

冯过很是愉快的接受了这种拜年方式,在冯宅大门挂了红袋。当然,他“位卑人微”,可不会大喇喇的门上处投“名剌”,除了关系较近的同年或同乡,绝对是亲力亲为的诚心拜年。

没办法,京中这些个既是前辈又是长辈的,必须亲自登门拜年,至于能否得到接见且另说。毕竟,这当口去权贵高官府邱拜年的人太多,真真是车轿盈巷、水泄不通。

当然,去这些大佬府上拜年嘛,总得精心挑选礼物,绝非“心诚则灵”。

“参谒上司,则备见面礼;凡遇年节,则备节礼;生辰喜庆,则备贺礼;题授保荐,则备谢礼;升转去任,则备别礼”

某大佬在某年关曾对一帮部属半开玩笑地说,“谁到我家中拜过年我不一定记得,但谁没去我肯定记得。”这句话吓得那些本来不准备拜年者纷纷改变了主意,争先恐后前去拜年。

“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也就是说,士人与老百姓拜年都是捧着一颗心来,而官员之间的往来,就有“花心”的成分在里面。为什么“花心”?当然是为个人命途考虑。上级官员掌握着下级官员的生命线,下级官员要升迁,只不过是上级官员一句话的事,不送礼,下级官员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拜年送礼,其实是为行hui大开了方便之门。所以,古时也有法律规定,官员逢年过节的人情往来是不允许的。

《魏书·刑法志》记载:“枉法十匹,义赃二百匹,大辟。”什么叫“义赃”?胡三省解释:“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义赃”,与直接贪污受贿所得的“正赃”相对应,是年节的人情馈赠。有了这规定后,“食禄者局蹐,赇谒之路殆绝”,因此,官员们不得不赶紧收手,行贿送礼之路几乎断绝。

《昌律》规定:官员受贿“五十匹流二千里”,行贿“罪止杖一百”。这里自然包括了过节的时候收送礼物。

大定对收受属地官员礼金的处罚,效法昌律,但对收取“生辰纲”这样的“生日礼”,并没禁止,更未入罪。

本朝仁宗时期为整顿春节期间铺张浪费和**现象,明禁送礼之风,要求大小官员的各家府第前都要张贴一张公约:“同朝僚友,夙夜在公,焉有余闲,应酬往返?自今己亥岁元旦为始,不贺岁,不祝寿,不拜客,有蒙赐顾者,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亦不答拜。至于四方亲友,或谒进,或游学,或觅馆来京枉顾者,亦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不敢答拜,统希原谅。”

不过,这些规定统统形同虚设,如同过眼云烟,送礼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送礼也有一套潜规则——五子登科=纹银五两;强仕=四十两(取《礼记》四十强而仕);大衍=五十两(取《周易》大衍之数五十);耳顺=六十两(取《论语》六十而耳顺);“百寿图一轴”=一百两,“双柏图一座”,即二百两;“秦关一座”,是一百二十两(“函谷关高一百二十丈”);“毛诗一部”=三百两,蕴意来自毛注《诗经》有三百零五首诗。“孟津一渡”,则是八百两,意八百诸侯渡孟津伐纣;“千佛名经”=一千两。

除了黑话,行hui的具体数额也有固定的标准,什么品阶的官员、什么职位、什么事情,该收多少银子,都有着硬核标准的,送少了不行,送多了也不行。每到逢年过节,各地“跑部进京””走亲访友“,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了。

除拜年收礼和“生辰纲”外,上官得到的孝敬还有冰敬炭敬。

“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彩灯。频叩朱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赤日炎炎似火烧,京里老爷锦扇摇。欲得晴空展双翅,纳来寒玉配君腰”。

所谓冰敬和炭敬,其实是一种向京官、上官行hui的名目,冰敬即是夏天让上官买冰消暑的费用,碳敬即是冬天买碳取暖的费用。虽然名目上称之为冰敬、碳敬但并不是真的是让京官、上官买冰、买碳,而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但是既不提到“钱”“财”二字,无丝毫铜臭之气,又兼有体贴入微之意,令人感服。

此乃官场规矩,三节两寿、某缺补差、“冰敬”、“炭敬”都必须送礼,但是并不在台面之上,是谓“潜规则”。

冯过有钱,却没有随“大流”,拜年礼清一色的书画及自己的文集。书画是在大相寺淘的,不贵,价格适中。至于“冯改之文集”则是资南嘉撺掇着由“吉阳书局”刻印的,其中包括《儒林外史》、《菜根谭》等书文以及诗词,卖的还真不错,他拿去作拜年礼的乃是精装本。

这样的礼物胜在一个“雅”字,收受者欣然接受。

用了五天时间,终算是完成了拜年之旅,真心觉得疲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