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八十章 锦绣交辉

鼎定河山 第二百八十章 锦绣交辉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汴京繁华,正月里更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光景。

其实东京的年味,要从冬至开始。

冬至,对于东京人来说,是和新年一样重要的节日。

为了迎接冬至,汴京城里,哪怕是再穷困人家,也会置办上一身新衣服和祭祖的饮食,告慰先祖,迎接新年。

官方也会放开关扑赌博的禁令,让大家开开心心的在节日里吃好玩好。

冬至当天,宣德楼前会有车象表演,五辆象征着天子五辂的大车在前,每一辆车上都安排有四匹马驾车,车上则安置有两面大旗和一面鼓,跟车的守卫着装一致,紫色衣衫,带着帽子,威风凛凛的护卫在两旁,车后就是七头大象,每头大象上也都有一位穿着紫衫的引导员,随着三声鼓响后,七头大象就在旗帜和锣鼓声的引导下,一路向前,从南熏门来到宣德楼。等到了宣德楼前,大象先在地上转几圈,然后排成一列,纷纷举起前腿,向北面皇帝所在的位置行礼,场面十分震撼,礼毕后,大象还能模仿人类唱喏。

此时的宣德楼前人流不息,大家络绎不绝的围观大象。有生意头脑的店铺,会兜售用土木粉捏的小象,捏出来的小象,憨态可掬,引得人们纷纷购买。

除了车象表演,冬至时,还能看到皇帝的御驾,去太庙和郊坛祭祀,仪仗一路迤逦,声乐阵阵,祭祀完毕后,皇帝还在宣德楼前赦免一些囚犯,被赦免的囚犯,高呼万岁,声威阵阵。

除夕这天,在皇宫里会举行大型的驱鬼逐疫的大傩仪,这个大型仪式,会有上千人参加,有人戴着假面、穿着绣画色衣、手持金枪龙旗;有人身披介胄,打扮成门神;还有人扮演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爷、灶神等等角色。

虽然老百姓们看不到皇宫里的仪式过程,但在皇宫里驱鬼逐疫后,大傩仪的参与人员还会从皇宫出来,一路来到南薰门外的转龙湾,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埋祟”,这一路,大家都可以跟随,埋祟后,仪式才彻底结束。

正月初一至初三,街头巷尾,都是用各种食物、生活用品、水果点心乃至柴禾木炭玩关扑游戏的摊子。

在马行街、潘楼街、州东宋门、州西梁门外踊路街、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都搭了彩棚,这些棚子里摆着五花八门的摊子,有卖帽子梳子的、卖珠玉首饰的、卖衣服的、卖装饰用的假花的、卖领巾抹额的、卖靴子鞋子的,还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其间也有专门表演歌舞的娱乐场所。

汴京的各个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车水马龙。

等到了傍晚,富贵人家的女眷们也会出门游玩,她们有的纵情观赏大家玩关扑游戏,有的则去欣赏歌舞表演,也有的去路边饭店吃东西。

到了正月初七,就开始为十五的灯会预热,京城里的灯山开始上彩。

五颜六色的彩灯被点亮起来,交相辉映中照出一片锦绣斑斓。

面向皇宫的那一侧的灯山,装饰得尤其华贵,缤纷彩缎,层层锦绣,堆叠如山,上面画着神仙故事,和市井卖药卖卦之类的日常生活。

三个横向并排而列的大彩门,上面全部用彩缎装饰,门上悬有一个大木牌,木牌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大字。中间门上写“都门道”,左右两个门分别写“左右禁卫之门”,在最中间的上方还悬有写着“崇宁与民同乐”的木牌,

彩山的两侧,有用各色锦绣绢缎扎起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两位菩萨分别骑着狮子和白象。两座菩萨彩像每个手掌的手指,制作工艺十分精巧,不但会喷射出五道水柱,还能摇动。

从灯山到宣德门楼横大街一百多丈的路上,有一块空地,是用棘刺围起的“棘盆”。在“棘盆”中,设有两根高达数十丈的长竿,长竿也被各色锦缎装饰的花团锦簇,用纸糊成的百戏人物被悬挂在长竿上,风吹过,人物缓缓的飘动,看起来好似飞在半空中的神仙。

除了“棘盆”,在空地内还设有乐棚,官家的乐工会在这里演奏乐器,表演杂戏,左右军也在这里表演百戏。

宣德楼楼下则用枋木垒成一座露天的大戏台,四面的栏杆也全都张灯结彩,华丽非常。戏台两侧由列队整齐的禁军士兵守护,他们手持骨朵子,身穿锦袍,头戴幞头以及簪着御赐的装饰绢花,面向乐棚站岗。教坊、钧容直的成员和露台伶人,会在这里轮番表演各种杂剧。

等到了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就可以在露台下观赏表演了。

太祖常威削平群雄后宣称:“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之屡丰,宜士民之纵乐”。诏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这就将昌代开创的元宵灯节的放灯由三天增加为五天,上元节游观之盛前所未有,城乡张灯之广遍及全国。连小集镇元宵张灯也要在土地庙前扎小鳌山。

朝廷对士民观灯更持鼓励的态度,规定“凡来御街观灯者,赐酒一杯。”

元宵灯会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景观之瑰丽,灯具之奇巧,大大跨越了前代。大定元宵张灯,其代表之作为“鳌山”灯。鳌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海中高山。据《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漂流,天帝令十五巨鳖举首戴之,五山才兀持不动。

元宵灯节,京城、州府普遍以这一传说立意,设计大型鳌山灯组,其构思既与传说关联又有变通,其造型通常为一只或数只巨鳖背负山峦,山上荟萃千百盏华灯,山石、树木齐备,点缀以佛、仙、神的雕塑、绘画。山上可容乐工伶宫奏乐,山前设有大露台,供歌舞演出或工艺品展示。鳌山灯气势恢宏,体量巨大,叠翠堆金,浮光耀影,常为灯会压卷之作,寓“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之意。故帝后、嫔妃、臣僚都要在特定的时辰观赏鳌山灯。

既适逢其会,冯过自是不会错过这等良辰美景,与陈亮等友人共游,又有资南嘉数女皆作男装,贾小春率冯一等则散在周围护卫周全。

城中主干道上游人如织,摩肩擦踵,至若诸街巷亦是人声鼎沸,千姿万态的花灯将汴京渲染如昼,好一座灯火辉煌的不夜城。

一路缓缓行去,入目处皆是花灯。

心灵手巧的制灯人,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巧妙运用,将灯造成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的形状,更有车舆灯、屏风灯、佛塔灯、鬼子母灯等,还有鲩灯、玉灯、石灯、琉璃灯、缀珠灯、羊皮灯、罗帛灯等等。灯用犀珀或玳瑁装饰灯圈、灯座。

玉灯则多用白玉组成,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石灯为高丽进贡,窍石烛幽,若慧镜扬彩。琉璃灯用五色琉璃制作,其上品为“无骨灯”——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这种灯没有圈骨,其圈片浑然一体,上面可绘饰龙综、鱼纹等图案,分光叠翠,效果良好。缀珠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飘逸亮丽。羊皮灯即在羊皮精镂细刻,妆染如影戏之法,是一种皮影灯。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之形,或成网眼之状,间以红白二色,名为“万眼罗”的最为珍奇。

还有人更用辘轳把水引到灯山最高处,用大木柜贮放,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用草把扎缚成巨龙,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

且有各种灯品灯组,如强置灯放护城河上组成的“灯桥”;在闹市区街上空悬挂彩索,悬灯于上的“过街灯”;市数十丈的“灯竿”,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众人兴致勃勃的观赏着渐次悬挂着的花灯,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委实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且还得“分心”欣赏万众参与的大文化活动。

值此全民狂欢之际,少不了有百艺群工,竞呈奇技。每夕楼灯初上,就有市民社团及艺人上街化妆游行,表演各种舞蹈、杵歌、傀儡、竹马等节目,其多至数千百队、连亘十数里。一些人家还闲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烂,游人士女纵观,则迎门酌酒而去。

在这山灯凡数千百种,极具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的灯的大世界中,“灯市”应运而生,灯谜呼之而出。

诸灯市前以绢灯剪写灯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此即前代的辞、隐语即谜语被引用入灯节、灯会而演化出来的中国灯文化又一颗明珠——灯谜。

随着赏灯的盛行,猜灯谜也成为元宵节最受欢迎的节日习俗之一。仁宗时期,上元佳节为歌颂开平,拈诗成谜,悬灯招猜者,后猜灯谜风靡大定。

在京瓦肆伎艺有毛详、霍百丑专说商谜……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所谓“商谜”就是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也就是谜语。

上元节时,欢乐沸腾的百姓,民间喜谜者将谜书于纸笺,贴于明亮的纱灯上,供人猜射,射中后有薄礼相赠,自此“灯谜”诞生。猜谜语已成为当时元宵节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无论是官员还是文人,都常常以谜语互为戏谑。

正所谓是:元宵到,花灯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