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十八章 芝兰幽林

鼎定河山 第二十八章 芝兰幽林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对此类“文艺工作者”,冯过谈不上观感佳劣。世上虽有一心想着不劳而获的懒惰者,但还真的罕有人自甘堕落,终究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方误入烟花之地。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嘛。

如董小宛,走到她这一步实乃生活所迫,都要饿死了还谈什么诗与远方?

冯过还真挺佩服这位奇女子的,出身大户,全无骄娇二气,家里出了大变故,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与“卖身葬父”这剧情有何不同?毕竟家里还有位身染重疴的母亲需要救治。或许,卖艺是她唯一且最好的选择吧。靠自己的能力谋生不丢人,关键在于能否禀守初心真正做到洁身自好。这,似乎很难。

不过,这些与他冯过又有何关系呢?吹皱一江春水。

董小宛才十七岁,在那个时空还是个高中学生哩。他冯过拥有着中年人的灵魂,对这么一个中学生,怎会有旖旎之心?

话说,于他而言,婚姻似乎是件麻烦事,四十多岁的大叔,总是钟意御姐、少妇多些……

与董小宛相遇只是小插曲,一面之缘都谈不上,人家蒙着面纱呢,至于去“云想阁”捧场什么的,冯过更是没想过,又不是甘诚那厮,神神叨叨的说要去聆听仙音。

文会一共三日,显然是第二日的“曲水流觞”更受士子们欢迎。这一整天冯过都不再出风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参与其中。

这日共收集了三百余首诗词,评价最高的自是那几位大佬的作品,其中辛傅唱和与辛陈唱和的几阙词尤令人津津乐道。

“辛陈”指的是辛弃疾与陈同甫。

陈同甫即陈亮,同甫乃其表字。

陈亮出生于婺州永康前黄龙窟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被取名为汝能。

陈亮是汉魏名门颍川陈氏的后代,他在身叙中说:“陈氏以财豪于乡,旧矣,首五世而子孙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陈氏在其祖父代,家境富裕,人丁兴旺。“当时聚会,动则数百人”,“其后数年,死生困顿,何所不有”,从此便没落下来。

时人赞陈亮“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从青少年开始,他就显示了他的聪颖精明、才华横溢和志量非凡。在十八岁时,他就考查了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写出了《酌古论》二十篇,讨论了十九位历史人物。当时的婺州守臣周葵看了这部书,对他十分赏识,赞誉为“他日国士也”,并“请为上客”。然而,周葵期望把这位有希望的青年纳入道德性命之学的轨范中去。

周葵任参知政事,聘陈亮为其幕宾,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尽其议论。周葵授以《中庸》《大学》,曰:“读此可精性命之说。”但陈亮对此不感兴趣,他后来说:“……余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臣之所许,而反授《中庸》《大学》之旨,余不能识也,而复以古文自诡于时,道德性命之学亦渐开矣。”

虽然对道德性命之学有所了解,但他却认为,那种空谈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学无补于实际,更不能解决统一事业,所以没有按照周葵为他设计的道路去实行,而是继续研究前人的历史,并且又撰着了《英豪录》和《中兴遗传》两部着作,冀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借鉴。

在青壮年时期,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得中。他说:“亮闻古人之于文也,犹其为仕也,仕将以行其道也,文将以载其道也,道不在于我,则虽仕何为。”

话虽如此,但知天命之年的他其实也在准备明年的会试,心尤不甘哪。

综上所述足见其为人性格,豪迈义气,一力主战,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这也难怪辛弃疾会与他相交莫逆了,臭味相投也。

七年前,陈亮闻辛稼轩退隐信州,访之。过小桥,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订交。

啧啧,这暴脾气,一言不合就拔剑,也就老辛好这一口,换作其他人怕莫是要群之唯恐不及喽。

又二年,同甫再访,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并北者如此,北之可并南者如此,且言金陵荼蘼,军民只知享乐而不知战祸即至,大定实已穷途末路云云。饮罢,宿同甫于斋,同甫夜思稼轩沉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纾困,稼轩如数与之。

十万缗哪,也就是十万贯,这辛枢直真有钱,也真大气,说借就借了,也不怕陈老弟还不起。

嗯,确认过眼神,是好基友无疑了。

“夫子亭”中,辛弃疾与傅岩叟唱和罢,随即将矛头指向陈亮:“同父之才,落笔千言,俊丽雄伟,珠明玉坚,文方窘步,我独沛然。”

这是红果果的力捧挚友,不遗余力啊。陈亮豪笑几声,反手取出一卷轴,徐徐展开,却是一幅肖像画,画中人戎马装扮,立于浩荡河水之畔,凝目北眺,看那五官形体,分明正是辛弃疾。

“此乃吾为幼安兄所作画像,将就着收下吧……”将画像卷好递给辛弃疾,陈亮高声道:“吾有画赞一文予稼轩居士,诸位请听----”

所画赞作为文学作品,渊源久远,晋代陶渊明曾在一篇《扇上画赞》中一口气赞誉了八个归隐高士,这些人物来自《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古籍。

画像与赞可以存在于同幅画作或书籍中,也可以分为两处,画是画,赞是赞,即使画作已经湮没于历史,而赞依然可以作为独立艺术形式流传下来。

有些画赞是为熟悉的友人而作,更能使其人风采性情昭然而现,非推心置腹之交或深知根底之人不行。

“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

这真是文情并茂、出神入化的杰作!在陈亮笔下,以北上抗燕为己任的爱国英雄辛弃疾栩栩如生,英气勃发,满腹韬略,能担当挽救亡国危机之重任。这样一位老之将至而斗志不衰、振臂一呼万众相应的济世之才,以其才智胆力,适逢国难民危的乱世,按说正当一展雄才,干一番大事业,却无奈退隐。

陈亮赞誉辛弃疾“胆力无恐”,其实不也正是他的自身写照么?这篇画赞,不仅使辛弃疾一世之豪的雄姿跃然纸上,也使他自己的一腔浩然正气喷薄而出。

卧艹,这波操作666。关键是还不令人觉得扎心,反倒有些热血沸腾。好吧,你有才,你牛叉,你赢了。

辛弃疾默然,半晌方笑笑说道:“五年前,同甫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资既明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然吾斯时因琐杂所扰,此事乃搁置之。今日群贤毕至,正可一与观之。”

听得辛弃疾要唱词,录事赶忙提笔蘸墨,仔细记录。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乳燕飞”,又名“贺新郎”、“金缕曲”、“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辛弃疾开先所言那一段当为词作小序,这篇序叙述了两人相会、分别,以及别后复追、无奈路途阻隔,欲追而不得,怅然独饮,继而收到友人书信的情形。几乎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小散文来读。与词作相配合,则事与情俱佳,所渭“合则兼美”,棺得益彰。它不仅不与词作内容重复,还能与原词互相生发,交映生辉。

词作开篇即盛赞陈亮出淤泥而不染,随即以冬景写大定山河的破碎。几点残梅,透露希望,令人怅怀……

周遭鸦雀无声,站的远的人听不清亭里消息,不免有些焦躁,却也不敢大声喧哗,幸好前面有人一句句诵读,虽听不仔细,却也不至于以讹传讹。

世人只知辛弃疾文采斐然,却不晓其填词功力竟是如此了得,除了少数几人,皆是愕然惊错。

冯过却是默然惊叹: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礼物走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