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章 清水溪左

鼎定河山 第二章 清水溪左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信州临山依水,风景秀美。春天桃花开满枝,夏季绿树好乘荫,秋来稻花香满园,冬至雪花飘满地。尤其是到了秋天,气候宜人,随处可见静谧的优美景致。

从小骆村往北,翻过西山,沿肖家溪、横山一路蜿蜒向北。道路左侧是溪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发源于灵山的这条溪水随着路经的村落有各个叫法,如左溪、双溪、斜溪等,最后汇入信江。道路右侧则是或高或低的山岗,横山者,顾名思义,一片延绵横亘的山岗,岗上山间多是松柏茶籽树,间或草木丛生。到了花果山,则是奇石嶙峋,树木繁森,苦槠树、柿子树、山楂树……挂满了或红或黄的野果,幽香扑鼻,山泉沿着石涧汩汩而淌,还真有几分“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意境。可惜的是,这个时空《西游记》并未问世,“花果山”一说,自与美猴王无关。

过了野鸡山岭,映入眼帘的是参差农户村落,清水溪两畔尽是一垄垄的稻田,金黄金黄的稻穗是农民灿烂的笑容。稻花香里说丰年,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民,这是一年之中最最幸福的时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啊,幸福指数总是如此之低。

沿着溪流溯游而上,过大夏垄,灵山近在咫尺。

灵山风景横亘于上饶县北部,跨越茗洋、湖村、清水、汪村、石人、望仙、郑坊、华坛山等乡镇,距信州城区五十里。

灵山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信州府志》称之为“信之镇山”,是江南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名山。胡昭、葛洪、张道陵、张继元、刘太真、***、松月禅师等人均在灵山结庐修真、收徒传道。

灵山是着名的道教洞天福地之一,《云笈七签》二十七卷《福地》载:“灵山在信州之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被列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大昌时道教被尊为国教,先后建有宫、观、殿宇九十九座。楚、定间道教极为兴盛,各地扩建道观,修道者日众。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河南颍川名士胡昭隐居陆浑山中,潜心道学。曹操屡聘昭为中书令,昭婉言拒之,并悄然南下,隐于灵山百谷峰之养真岩,继续悟道,采药煮茗,并结炉炼丹,以济乡人沉疴。嘉平三年,昭无疾而终。乡人称昭已得道成仙,并建祠塑像祀之。昭专注自身修炼,不收徒传道,但仙逝后屡受皇封,影响很大,并有刘太真、***等信仰道教的朝庭命官步其后于祠中立化成仙,故为灵山道教之始祖……”

冯过声音平缓,娓娓道来:“胡昭之侄胡超,字惠琏,随昭南下,隐于灵山拥笔峰修炼。超家学厚实,受伯父影响,一心悟道,少壮时便遍游名山大川,并得一道士传以长生之术,得一高僧授以辟毂之法。昭仙逝后,超避讳改为惠琏,号拔俗,继续在拥笔峰修炼,并为乡人灭祟治病。超暮年后不知去向,乡人说他已肉身成仙,并在全国各地发现他的仙踪。由于胡昭伯、侄仙迹遍传,灵山各峰各洞结庐修道者日众。与胡昭伯、侄隐于灵山悟道修炼同时,有一至德道人云游灵山,见东台峰南风光秀丽,数洞穴呈太极图样分布,便于此处结庐修炼,收徒传道。至德道人仙逝后,其徒募资修建道观,命名为至德宫。道观建成后,道徒日众,道观也随之扩建……”

“东汉建武至元和年问,正一派祖师张道陵于贵溪龙虎山创教。此教道徒可娶妻室、可食荤腥,为人祈福降妖,超度亡魂可收取酬金,实为一种谋生职业,因此人教者日众,遍布灵山域内各大村庄,虽历史上有抑道扬佛影响,正一教却长盛不衰……”

“大兄知道的可真多啊……”小娘子眨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漆黑的眸子若有星星在闪烁。

揉了揉小娘子的脑袋,冯过轻声说道:“多读书总是有好处的,只要别成为迂腐呆板的书呆子。”

粉雕玉琢般的小萝莉“嗯”了声,作大人状:“我也要多多读书,像大兄那般满腹……满腹……”

“满腹经纶。”对这个妹妹,冯过向来宠溺。

冯居庸膝下二子一女,十四岁的冯过最长,次子冯辸十二岁,幼女冯迅五岁。二子年龄相仿,平素里少不得打打闹闹,自然是“做大的让小的”。在同辈中最幼的冯迅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冯居庸中年得女,自是宠溺的无以复加。至于二位兄长,亦是一般。

有趣的是,好动的冯辸虽然打心里稀罕小妹,在好动爱闹的本性驱使之下,他时常去“招惹”冯迅……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社会我迅哥,人狠话不多。嗯,古灵精怪到有“迅哥儿”美名的小妹懒得去搭理无良二兄,一言不合就放大招----但见她睫毛颤抖着,前一刻红了眼,下一瞬大颗大颗的眼泪便一串串滴落,低着头轻声抽泣,委屈至极。虽然《红楼梦》未曾问世,但冯辸一定明白“女人是水做的”这个真理。在泪水面前,他果断地怂了,各种陪笑道歉,眼不能将泪水塞回小妹的眼眶。可惜的是,迅哥儿一旦发动眼泪攻势,不将敌人击溃是绝不会收手的。果不其然,稍后,母上大人快马杀到,好一番鸡毛掸子伺候。亏的是冯辸战斗经验极其丰富,早谙“避重就轻”之道,体罚神器离身尚有一寸,便拍手跺脚、鬼哭狼嚎,仿似母上大人已练至太阴真气第九层,鸡毛掸子非鸡毛掸子,而是至尊神兵……咳咳,打不是真打,痛亦非真痛,父亲大人却是“实战派”,只黑沉着脸让冯辸“滚”去后院柴房好生跪好。关在“小黑屋”面壁思过的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难能可贵的是,冯辸忘性大,吃一堑不长一智,不多时便故态复萌。他爱招惹冯迅,迅哥儿爱哭,父母亲为女出头祭出鸡毛掸子和小黑屋两大神器……这便是冯老五家的固定戏码,周而复始,循而环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冯迅很黏冯过。冯小妹很娇气,婴幼儿时便好哭,谁都哄不好,唯有在冯过怀抱中咯咯作笑。冯过上学前散学后都会抱着小妹逗乐,那乌漆乌漆的眼睛盯着大兄,甚是可爱。稍大些,小妹更是成了大兄的“跟屁虫”,冯过也愿意带着她出去玩耍,如这回去左溪给外祖母拜送中秋节。

灵山多有奇峰怪石,山间泉水清洌,常年不断。道道清泉发起于灵山源,最终汇集成溪流,是为“灵山溪”。

左溪村因位于溪左而得名,以沈庄为中心参差散落着十数个小村子,算得上是人烟辐辏之地。

从大夏垄沿坡转折而下,便进入了左溪地界,“下沈”二百多户人家集聚而居。

沈氏是当地最大的家族,有“上沈”、“下沈”之分,乃是同宗族亲,冯过的母亲冯沈氏便是出身于“上沈”。

循着溪畔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前行,骡车辚辚,哒哒脆响。行不多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坊。

这是一座进士坊,又称“风宪坊”。高两丈,宽三丈,三间四柱,全石结构,前后使用护掌,为明代风格。整体造型丰满优美、庄重朴实,典雅大方。柱间施月梁,梁下有透雕神鳌的套兽和“如意”云头,上下噬嗑,紧紧锁固着坊梁正檩,承托着楼顶。尤其隔扇明面刻有四块凸形的“渔船”、“牌坊”、“万福”、“架鼓”图案,活灵活现,情趣盎然,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明间专额石上的石牌匾,正背面刻“恩荣”、“王音”二字,坊额两面刻有斗大的“进士”二字。右边竖刻小楷“正和元年壬戍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三拾贰名进士沈致和立”。

“正和”是英宗皇帝在位时的年号,“正和元年”也就是十年前。

英宗皇帝聪明睿知,天性夙成。嗣服之初,遵养渊默,洎总威柄,发挥强刚,黜除奸回,修复法度。正和之政,灿然再新。然“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正和八年,皇帝常佣在福宁殿崩逝,年仅二十五岁,在位仅八年。四月,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英宗。

英宗薨后,因无子息,乃立次弟端王常佶为帝。

常佶登基即位,改年号为“崇宁”,现今是崇宁三年,沈致和进士中试恰是十年前。

第三十二名貌似不高,可亦是千难万难。

此时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取得了进士出身,意味着就可以入仕了,这个和做官是有区别的,通常不用考取进士就有做官的资格,因为举人就可以授予官职,但官衔通常不高,九品以上,七品以下,往往最多当到县令就结束了政治生涯。可进士不一样,进士是七品官起步,一等的前三甲更是没准,可能起步就会五品。

也就是说,沈致和一旦中试,便已入仕,真正的鱼跃龙门、一飞冲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