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朝堂内外

鼎定河山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朝堂内外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击罢泥牛物候新,一鞭分与万家春。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大定市民阶层在尚奢华、重游玩的风气感染下,娱乐游戏热情变得十分高涨。于是,在这个节日名目繁多的朝代里,广大市民便充分发挥各个节日的特点来开展自己的赏心乐事,以至于像立春这样的时序性节日也被人们推动着向更加丰富好玩的方向发展。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不仅象征着春季的到来,也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这个节日,并发展形成了相应的传统习俗。特别到了大定,立春习俗已变得十分丰富,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是和“打春牛”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了。

立春到,民间开始祭春游行的活动,是为“游春”。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样子走在队伍前,由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各种象征春天的形象。这次游春之后就是意味着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是日的游春也叫“探春”)。

春牛更是从地方官署前堂而皇之地走进京城、皇宫,“鞭春”从单纯的农事生产礼俗变成一项全国性的迎春欢庆活动。

立春前一天,开封府向皇宫进献春牛,待到立春日再由皇帝象征性地在土牛身上打一鞭,这就是所谓的“打春牛”仪式,也叫“鞭春”。除了皇家宫廷举行的仪式外,各地方政府照例也要在府衙前进行鞭春,与此同时,府前左右大街上还有许多商贩在售卖“小春牛”等周边物件。小春牛由泥土塑成,站立在栏座上,栏座四周还有许多百戏人物、春幡雪柳点缀,玲珑精致,栩栩如生,充满了节日氛围。

仁宗曾颁布《土牛经》,从牛的颜色、笼头、缰绳、犁具到策牛人的衣饰和站立位置等方面加以规定,统一土牛制作标准,这无疑是把“鞭春”习俗推向发展**。

土牛本无色,但大定所造的土牛色彩斑斓,活泼可爱,土牛身体各部位的颜色均依年、月、日、时的干支而定,或青或黑,或赤或白。

而策牛人的位置,是根据立春的早晚来定的:凡春在岁前,则人在牛后。若春在岁后,则人在牛前。春与岁齐,则人牛并立。阳岁人居在左,阴岁人居在右。寅辰午申戌子为阳岁,卯巳未酉亥丑为阴岁。

再如策牛人的衣服是以立春日干为衣色,支为勒帛色,纳音为衬服色。

还有土牛的缰绳必须长七尺二寸,象征着七十二节候。

如此繁琐的规矩,丰富的色彩,注定了其制成之后必然是广受关注,极具观赏性。所以便出现了有些地方未到立春时节,民众早已聚集在府衙前观看土牛的热闹场面。

冯过也去了现场观摩,与民同乐嘛……咳咳,那个时空他虽然出生成长于农村,却真未见过这等场景,也算是开开眼界吧。

更为有趣的是,土牛打完立即毁掉,这时民众便蜂拥而上分裂这头土牛,大家争相抢夺,每年都有因此而受伤者。那么为何大家如此热衷争抢碎春牛呢?原来是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把碎土牛放在家里,其家适宜养蚕、种田;同时,这种土还可以治病、驱避瘟疫。后来,这种风气也随之进入了皇宫内苑,有一首宫词这样写道:“春日循常击土牛,香泥分去竟珍收。三农以此占丰瘠,应是宫娥暗有求。”这说明此时的争抢“碎春牛”行为已经突破农业领域和农民范畴,上升为一种全民参与的风俗习惯。

嗯,冯七郎就此“作”《减字木兰花·立春》道: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岁月流逝,一去不回。

作为职场萌新的冯过仍在菜鸟期,参与《通鉴》算是边缘人物,几无“据理力争”的表现机会,约等于工具人。每天都在翻阅查找相关典籍,工作量貌似不轻,但于他实在是乐在其中的。读书,不会枯燥乏味。

而大定内外则发生了一些事情。

四月,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享年七十岁。

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

他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四书》、《五经》经典也烂熟于心,且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

熙宁三年,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簿,其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时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嚣张气焰,免除农民遭受高利贷剥削之苦,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为婿。多年后被降为少府少监,分司南京,到池州居住,翌年又起知大名府,徙扬州,召为中太一宫使,后擢知枢密院事,负责边防、军备等机要事务。时蔡京居内阁首辅位,他以亲嫌辞,没有评可。

政事上,他赞成皇帝、蔡京收复湟州、鄯廓等地,因功进金紫光禄大夫。

但他反对蔡京重用宦官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在其他政事上,他的主张也多与蔡京不同,因此受到蔡京的诋毁,他以天章阁学士出知河南,时张怀素败下,卞素与之游之,因此一起降职,旋加观文殿学士,拜昭庆军节度使,入为侍读,进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累迁镇东军节度使。

五月,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

嘉佑二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英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执政。英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着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着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同在五月,因与蔡京争权,赵挺之除内阁,授佑神观使。未几,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号清宪。

数位重臣相继离世,似乎在昭示“除旧迎新”。

皇帝以郑居中为内阁次辅,时蔡京大兴工役,民不聊生,变乱法度,吏不知所从;皇帝亦恶京专,乃拜居中为次辅,以察之。

又以童贯为开府议同三司。

去岁,皇帝批准了当时的明州知州楼异“废湖造田”的奏章,今年广德湖即被垦为农田。此口一开,辖区内所有湖泊顿遭没顶之灾,鸡鸣湖遂废。

而在外事上,有忧有喜。

定遣马政及郭药师使女真。初,药师等兵船至海北,见女真巡逻者,不敢前,复回青州,假称已入苏州界,女真不纳,几为巡逻者所杀。皇帝怒,乃委童贯措置通好女真事,贯令王师中别选能任者,师中言马政可用,遂再用之。

三月,茂州夷附于宋。

三月中,宁兵大举攻泾原靖夏城,屠城而去。

三月末,金“以东京近地,高永昌据之,以僭大号则不可”为由攻高永昌,遂破东京,杀高永昌。于是辽之东京州县皆入于金。南路系辽籍女真降于金。

辽境安生儿、张高儿等起义辽山前诸路大饥,乾、显等路斗粟直数缣,民食树皮,至人相食。东路诸州,到处发生起义。汉人安生儿、张高儿聚众二十万人起义,饥民皆入起义队伍。安生儿在龙化州与耶律马哥等战败牺牲。张高儿率众转战至懿州,与霍六哥起义汇合。霍六哥攻下海北州,又趋义州,为辽奚王回离保战败。

辽耶律奴哥等携定、宁、高丽书、诏、表、牒至金,金乃遣胡突衮至辽,“免取质子及上京、兴中府所属州县,裁减岁币之数,如能以兄事我,册用汉仪,可以如约。”辽于是遣奴克及突迭如金议册礼,金遣辽使还辽,并言“言如不从,勿复遣使”。

金辽议和不成,大战一触即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