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零三章 兵之贵选

鼎定河山 第三百零三章 兵之贵选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无论是经过哪一种途径征募来的士兵,都必须要经过训练才能完成普通老百姓到职业杀人机器的转变。

西周时士以上的贵族必须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四艺都和军事训练有关。

“礼”主要是“五礼”,其中就有“兵礼”,是战场纪律和交战规则。

“乐”既包括“师出以律”(战时为调整士兵步伐的军乐),也包括“武舞”,是手持干(盾牌)戚(战斧)的舞蹈,实际上是练习步战格斗。

“射”就是射箭,这是最主要的军事训练项目。除了平时勤学苦练外,朝廷以及各诸侯国还要经常性地组织比赛。这种比赛每年举行几次,最重要的是“大射”,是在宫殿前举行的全国性比赛。在诸侯朝见周王,以及周王设宴招待诸侯时,也要举行“宾射”、“燕射”来助兴。平民“国人”也要进行射箭比赛,称之为“乡射”,每年在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

“御”是驾驭战车,当时战车要靠四匹马拉动,而马的挽具还不很合理,驭手全凭马缰控制马匹,使四匹马步调致要有相当的技巧。尤其是战车很高(车轮直径一般在1.4米),车厢又短,转弯时很容易翻车。这些都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另外还要练习从飞驰的战车上迅速地跳下跳上,以适应车上、车下作战。

西周时朝廷每年还要进行军事演习性质的大规模围猎活动,据说每年的仲春季节注重于战斗队形的演练,以及步兵的队列训练,包括“坐作、进退、疾徐、疏数”;每年的仲夏季节演练野战宿营、夜间的警戒;每年的仲冬季节大规模围猎“大阅”,完全按照作战的要求集结军队,按时出动,以旗号金鼓指挥,实施冲锋、包围、追击等活动,并按战斗队形围猎。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训练普及到全体平民土兵,而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射箭。春秋时吴王阖庐在与越国的战争中受伤身死,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后,“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大获全胜。《韩非子》称,战国初年李悝为魏文侯的“上地之守”,为了当地百姓“善射”,下令凡是疑难诉讼案件无法解决的,就由双方当事人比赛射箭,“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于是百姓“皆疾习射,日夜不休”。后来与秦国作战,因士兵善射而获胜。除了要求练习掌握射箭技能外,当时的军事训练内容还包括严格的队列操练,以养成士兵对于军队纪律的习惯性的机械式的服从本能,以及在近战格斗能够保持队列,赴汤蹈火,不敢犹豫。如孙武向吴国国君演示兵法,让宫女们进行队列训练,将不听指挥的宫女斩首示众,于是号令一下,队列整齐划一。士兵还要练习跑步、投石。

西汉时军队仍然着重于射箭训练,此外还着重骑兵的骑术训练。西汉时在步兵中又推广“蹴鞠”作为军事训练辅助项目。西汉军队推广这项运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领兵出塞,即使在荒漠地区扎营,也仍然要开辟球场。这是为了锻炼士兵的体力和身体灵活性,当时都将这项运动视为“兵技巧”。此外还开展角抵(摔跤)、徒手搏斗等训练。

总而言之,士兵的日常训练中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进行武器操练、体力训练和队列阵法。

士兵的武器操练是一种必须的技能,只有掌握好对武器的使用,才有可能在作战中击败敌人。武器操练至大定为一个分水岭,以前主要以操练弓弩刀剑等冷兵器为主。到了大定时,大规模的使用火药于战争中后,冷兵器和火器协同操练就成了主要特色。

士兵日常的体力训,为的就是提高士兵作战时的耐力,减少疲劳感,主要是负重训练和摔跤训练。士兵作战时要身穿甲胄佩戴武器,负重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嗯,大定的甲胄步兵的平均负重就要达到六十斤,所以日常的负重训练并不可少。

在冷兵器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时代,则需要通过阵法来突出作战力量,而不同的阵法有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在战争中要实现协同作战与统一指挥,阵法就是实现这个的主力军。基本阵法队形主要有方阵、圆阵、数阵、雁形阵和疏阵等,在士兵的训练中,排演训练队形阵法则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对队列阵法的训练,在真正的作战中才能团结协作,接收统一的指挥。

而在冯过看来,练兵之体魄固为必须,然则先需明军纪。他要打造的是一支英勇善战、令行禁止的纪律部队。

《武经总要》所载七十二条大定军法大多是战场纪律,也保持着春秋战国以来的一贯风格。比如临战未等命令就冲入敌阵的要斩,在射程以外就发射弓弩的要斩,而在命令射击时多射或少射、抛弃箭矢的也要斩,箭矢已上弦还回头张望的也要斩。

在扎营后不从正门回营的,就要处斩。部队如果在战场上丧失了本队的旗帜、鼓号的,全部处斩。对于士兵扰民的处罚也很重,规定即使破敌有功,只要有“掘冢烧舍、掠取资财”,仍要处斩。与军队驻地附近妇女通奸、或将妇女带入军营的,都要处斩。对于一般的违反纪律行为都要责打军棍。

冯过并不一味主张重刑。他认为军队中要“严赏罚”,不过对于士兵平时一般过错,他都要求初犯、再犯予以警告,三犯之徒才予以严惩。

就军纪的初步构想,他与贾小春沟通过,建议犯军纪者责打军棍以五下为度,视情节增减。主要贯彻责打的严肃性,必定要召集全队,说明理由,重重责打,而不必过多责打。另外他主张“详责成”,所有的违犯军法军令的行为都要连坐军官。

嗯,大抵就是戚继光练兵的套路。

在大定,戚继光乃是大名鼎鼎的荡倭名将。有他镇守,倭寇多年未敢侵袭沿海。惜乎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少保因军功累迁后遭致妒忌,受到弹劾,罢免回乡,此时已是花甲之龄,身体已是大不好了。

军事上,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

《纪效新书》总序中的“公移”紧密结合东南沿海的地形、我情与倭情,论述了练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练兵理论和计划。《纪效或问》则对重要问题,尤其是最急需解决的事情进行申明和论辨,以防疑惑不解,他自注说:“柬伍既有成法,必信于众,则令可申。苟一字之种疑,则百法之是废,故历述所急与可辨者,为或问以明之。”

书中详细而又具体他讲述了兵员的选拔和编伍、水陆训练、作战和阵图、各种律令和赏罚规走、诸种军诫兵器及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烽堠报警和旗语信号等建军作战的各个方面。还详细记述了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即一种以牌为前导,筅与长枪,长枪与短兵互防互救,双双成对的阵法。以及鸳鸯阵的变体“三才阵”。该阵法组成人数更少,用于冲锋时追歼敌军。

此书特别重视选兵,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认为选兵“其法惟在精”,反对“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主张用“乡野老实之人”。对于选兵的具体标准,认为“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可专恃,“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

在练兵方面,《纪效新书》特别强调按实战要求从难从严训练,反对只图好看的花架子。认为“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于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纪效或问》)并批评不按实战要求的训练方法是“虚套”,“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临时还是生的。”

重视号令训练,规定:“各便宜简明号令,合行刊给,各于长夜,每队相聚一处,识字者自读,不识字者就听本队识字之人教涌解说,务要记熟。”要求将士“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大家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共作一个心。”

重视平时养成训练,认为“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

其着作中,也颇有过度强调火器重要性。同时,戚继光的练兵之法确实精妙。不过,正如岳飞所说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戚继光兵法是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运用的,如果不加辨析地全盘照抄,那会如街亭之战的马谡一般,是要吃大亏的。

于冯过而言,当然得学以致用,却也需知辩证,去芜存菁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