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零四章 练兵纪要

鼎定河山 第三百零四章 练兵纪要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过心下是想着要将这二百人当作骨干培训的,有点特种作战的意思。当然,他非专业人士,关于军事技能训练只是提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具体还需贾小春领着冯一等人去操作。

他抛出来的操演指南其实便是以《纪效新书》为基本,再结合以那个时空的特种兵训练方法,终究算是超越时代的产物,便是贾小春这种“专家”也是眼前一亮、好生琢磨了一番。

首先是队列训练,或称作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通过训练可以规范新兵的言行举止,校正新兵“弯腰”“驼背”等在家时的不良习惯。这个科目用白话说就是“走队列”,分齐步、跑步、正步三种,这是军人最基础的训练内容。

而后是体能训练,自不可一蹴而就,需逐步推进、稳步提升的。先以三公里训练为主,中间适时穿插仰卧起坐、俯卧撑、折返跑等小科目,后期以徒手五公里和武装五公里越野为主,根据需要也可增加十公里甚至更多。

他是有军人情结的,更为阅兵仪式所震撼,乃告之贾小春一定要抓队列训练,此乃重中之重。

二百人正可为一个营队,下设连、排、班,各计三个序列,每班七八人不等,训练营合二十七个班。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有很多,包括立正稍息、蹲下起立、跨立立正、敬礼礼毕、停止间转法、齐步、跑步、正步等;班队列就是在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的基础上,以班为单位的队列训练。

如此训练三个月后,择优选十人加入“战狼突击队”,余者综合考量后打乱重新编班。嗯,优胜劣汰是必须的,不过此“汰”非彼“汰”,而是末位淘汰,训练成绩最差的需去炊事班蹲着,直至下次考核能通过再返入“战斗班”,考核垫底的去当大厨。如此,便是相应的激励机制了。

要知道,战斗班成员的“月薪”可是十五两银子,而炊事班则只有五两。人比人气死人?谁让你训练时不把自己往死了操的,真以为让你去炊事班就躺赢了?醒醒吧少年。

这便是招募人手需是家境贫寒的少年的好处了。

乡野老实之人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容易灌输……容易接受严苛的管教。再者,十几岁的少年人尚未被社会荼毒,胸中热血沸腾,好斗争胜心未泯,谁都不想落人于后。

最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待遇太好了,一日三餐都有肉,大馒头随便整,与以前相比简直就是天上人间……况且每个月还有十五两银子拿。

要知道,正规军中诸军的军饷自一千至三百,凡五等;厢兵教阅着,有月俸钱五百至三百,凡三等。有的时候也采取以货带钱的方式发给下层士兵——下者给酱菜钱或食盐而已。大定的货币是最不值钱的,导致士兵收入寒微。

禁兵是大定的核心部队,他们的军俸在定军体系里是最高的,在发放上按禁兵分为上、中、下三等而区分其不同待遇。上禁兵,月俸一千文;中禁兵,月俸为七百文和五百文。此外,月俸钱五百文的中禁兵,月粮两石斗,春冬衣绸、绢六匹,绵一十二两,随衣钱三千。

而厢兵作为地方部队,自不受统治者重视,待遇比禁军要差了很多:河北崇胜、河东雄猛、陕西保宁、京东奉化、京西状武、淮南宁淮各酱菜钱100,月粮2石,春衣绢2匹、布半匹、钱1000,绵12两;两浙崇节、江东西效勇、荆南北宣节、福建保节、广东西清化除酱菜钱不支外,其余待遇与以上六路厢兵的待遇相同。

乡兵是大定的预备役部队,因其不脱离生产,是不隶国家兵籍的“不养之兵”,故没有固定的军俸,只有补贴性的钱粮。即使补贴性的钱粮,各地的情形也不一致。河北忠顺“巡缴”时每日人给粮二升;陕西保毅,上番人月给米六斗。乡兵的补贴实际上只有参加各种军事行动才能得到。

蕃兵是大定在边境地区招募的少数民族部队,在军俸上也是不被重视,番兵的军官是有军俸的,而士卒则无,只有补贴。但是,由于边境地区地广人稀,朝廷对蕃兵士卒采取以田代俸的做法,即通过给田地作为蕃兵的赡养之资。

而一名生活在城市的普通市民,不管他是在街边摆个小摊做点小买卖,还是在官府的手工作坊里打工,或是给富贵人家当佣人,每天的收入都是一百文钱左右,一个月三千钱,大抵可换二两银子盈。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定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定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到此时,一两银则可兑两贯钱。

也就是说,在燕子坞这“世外桃源”,只要肯吃苦耐劳坚持下来,便可拿二十倍于中央禁军的俸银,再不济的也能抵寻常人两个半月的收入。不就是刻苦训练么,还能累死不成?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些个新人菜鸟打小便学着做各种农活,最不怕苦累,怕的是吃不饱。于他们而言,反而似乎是夜间的文化课难熬些。

虽然大定文风昌盛,因了造纸及印刷相关技术的飞跃提升,书籍大幅度降价,便是寻常人家也买得起,但要供应不事生产的读书人仍是件难事,便是举全家之力也够呛。是以,即便书院遍布,且有各级官学,但仍有众多目不识丁者。

大定经历次兴学,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学校网络,其规模之广、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汉昌诸朝。另,朝廷又诏诸州“给田十顷赡士”,凡地方官学均有相应的定额学田,田租收支由学校经理。

饶是如此,读不起书的家庭亦比比皆是。

也正因这些大龄菜鸟从未上过一天学堂,到十七、八岁时再学着识文断字,难度可想而知。

冯过早有心理准备,当然没想过这些人个个都是读书种子,但至少能粗略看懂军令条文。毕竟,这些人中必会有一部分人去做细作谍子,情报书写是避免不了的。

在他看来,一个出色的军人应是允文允武的,至少这第一批“菜鸟”大部分都能有成将军的潜能。

事实上,原本在贾小春这些行伍出身的人想来,冯过这种种动作委实是有些“胡作非为”的,就是有钱人的“作”,但不多时他们便瞠目结舌了。

半个月过后,这批只知道拿锄头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便来了个大变样,原本的畏畏缩缩、站立不安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行动有力、反应敏捷,眼睛里隐隐透露着自信与坚毅,精气神大幅度的提升使得个个都判若两人。

贾小春在军中待了十来年,自认熟晓军中事务,于训兵整军颇有心得,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让新兵“改头换面”,他……做不到。

冯过这一套文化教育结合军事训练的练兵方法貌似是胡来,但效果却是如此显着,即便是贾小春也只隐隐有所猜测,不明其中所以然。

但冯过也没办法解释太多,只草草的说了几句,大致的意思便是此等方法以求让新兵有认同感、归属感及荣誉感。其实,人是有惰性的,或者言之为惯性。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重复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类经历,便会形成形容,久而久之会深入骨髓乃至于难以忘却甚至难以戒除。

他其实更希望以实战要求锻炼训练的士卒,只是尚无条件。但须日常教习的队列号令和武艺战术模拟实际作战环境,坚持堂堂之阵必须听从号令同进同退,坚决反对应试化的花拳绣腿和生疏虚套。另外,通过魔鬼式的强化训练,以实战演习组织士兵进行激烈的对抗,既锻炼了武艺阵法和基层指挥,又培养了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逐渐磨砺出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

没有人问冯过此举的目的,事实上,本朝虽不禁蓄养私兵,但也是打压的,一旦传扬开去,终究是犯忌之事。

冯过以贾小春为燕子坞主管,另抽调冯家护卫队骨干主抓训练,又请沈致信、沈开恒传教文化,用的皆是心腹之人,就是怕此事泄露。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深知此事只可徐徐图之,将这二百人练成可战之兵即可,暂时并无扩招的想法。毕竟,太伤钱哪。

仅这些人的粮饷,一年便需逾十万贯钱之巨,饶是他生财有道也是颇觉吃力,更何况接下来还得购置兵械,这更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销。

大定兵器作坊实行集中管理,主要以官营为主,有京师兵器作坊和州郡兵器作坊两种。

其中州郡兵器作坊除负责本州郡兵器制作外,还得完成朝廷交代下来的抛造任务。

京师兵器作坊按服务对象和隶属关系,分御前(内廷)和朝廷(外廷)两大系统。

御前系统所造兵器主要用于供给内廷、赏赐臣僚、制造样品,包括斩马刀局、鞍子所、御前生活所等兵器铸造作坊。

朝廷系统所造兵器主要用于给中央禁军和地方军队配备兵器,包括南、北作坊(又称东西作坊)、万全作坊、广备攻城作、弓弩院、弓弩造箭院等。

当然,大定的强干弱枝政策注定京师兵器作坊是最大的兵器生产基地。京师兵器作坊分工细密,比如南、北作坊下有五十一作,广备攻城作下有十一作,而且还配置了大量工匠。工匠最多的时候南北两大作坊有7931人,万全作坊有3700人,分工协作生产。

如此庞大的作坊和工匠,使得初期的军械生产水平便有了很大提高,仅南、北作坊的武器年产量达三万多件。

然而,数量是有保证了,却无法保证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