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尽忠报国

鼎定河山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尽忠报国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事实上,冯过与杨再兴只有寥寥数面之交,却是结下了不浅的交情。

友情其实与爱情一般无二,朋友从相遇相识到相交,起于眼缘,终于交心,唯真诚以待方能换取对方的真诚。

也正是将杨再兴视作友人,是以当知晓他要入禁军征燕,冯过极为矛盾。

世上固有文武双全之才,但却是鲜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人,终究是文武殊途。如杨再兴,功名唯向马上取。

冯过却晓得这位友人并无封狼居胥之愿,之所以奋发图强也是为了重振杨门雄风。

想当年,老令公杨业忠心报国,杨家将世代忠良,太宗皇帝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佞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凡经天波府门前通过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因在天波门,是以民间又名“天波府”,所谓“金水天波府,清风无佞楼”是也。

惜乎到了杨文广,已经是杨家将第三代了。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已经是大定仁宗常祯当政的时期,大定和西宁已经议和成功,杨文广于是空有一身军事才能,却再也没有杀敌报国的机会了。

杨文广官至殿直,与父祖相比,已经下降,其后人更是因为官职平平,搬出了天波杨府。

于天波门前金水河畔重建“天波府”,便是杨再兴心中之梦。倒非是想谋取荣华富贵,只是要证明杨家将后继有人,延承先祖荣耀。

冯过自是支持杨再兴入伍博取军功,以其一身武艺并不难,但征燕哪,而且是童贯领军,这……难道他能言之凿凿的说此次北伐必以惨败告终?

谁信?

是的,现而今的大定有着极其奇妙的氛围,感觉先前武力勇猛的契丹人已然是日薄西山了,其战斗力完全退化,羸弱不堪、腐朽衰败之极,仿似只是气泡一戳就破。这可不是自欺欺人式的自我陶醉,而是有例可循、有证可比的,看看后辽不就是最确切的佐证吗?女真人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覆灭了耶律王朝并尽吞其国土,咱大定不也可以灭燕?

嗯,是的,正因为有后辽这个参照物,大定显然是莫名其妙的膨胀了。

这种思维方式貌似还挺有道理的。

你想啊,后辽和北燕皆是契丹王国,二者乃是因大辽皇、后族争权之下分裂的产物,同根同源。若论军事战斗力,后辽顶多是稍逊一筹,未见得不能与北燕一战。然而,在崛起时日尚短的女真人的反抗攻击之下,后辽溃不成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被按在地上一顿摩擦后终逃不了亡国噩运。

女真人哪,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居然能将后辽打的落花流水,这证明了什么?在大定看来,并不是说女真人真如传闻中“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那般势不可挡,只是有力地佐证了契丹人的外强中干,貌似很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事实上,大定对女真人成立的“金”根本就是不屑一顾的,全无大国底蕴,只不过是一群草原蛮子玩的过家家罢了。至于大金灭后辽这个事实,则是被完美的无视了。

瞧瞧,完颜女真对咱大定不就客客气气、以上国相待的嘛。嗯,别说什么女真使团在汴京闹事,兄弟姐妹之间还打打闹闹呢,再者人家不再三致歉了嘛。

这不正说明女真人自认咱大定国力是远胜过他们的吗?否则依他们的野蛮会承认错误?嗯,这便是贵在有自知之明了。

如此推算类比,大定胜过女真,女真胜后辽,后辽等于北燕,简而言之,就是大定胜过北燕。很简单的算法,妇孺皆知的嘛。

这……莫非脑回路清奇也能传染?这种自以为是的算法好别致啊,冯过拊额长叹。

许是时代局限性,又许是大定在契丹人的阴影笼罩之下憋屈太久感觉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农奴翻身把歌唱?!

即便是辛弃疾,也是力主北征。他短视么?当然不是,盖因他向来是主战派,此次北伐正是一了夙愿。为此,他数度上奏请求领兵出征,但却未能如愿。

因为此次征燕的大帅是童贯。

这数年来,童太傅平定方腊之乱,又监军五路伐宁,在军中影响力无与伦比,实乃鹰派第一人也。宦官做到他这份上,也算是到达人生巅峰了。

政和间,蔡京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就向英宗上书请求攻取青唐,为了投桃报李,蔡京极力推荐童贯担任监军,于是英宗命王厚为统帅,童贯为监军,率军出征,结果大军走到半路,因为宫中突然失火,英宗就写下手谕,让大军停止出击,没想到童贯接到圣旨以后,竟然将此事隐瞒了下来,他告诉王厚,皇上令我们尽快出兵。于是在童贯的忽悠下,王厚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收复四州。童贵提升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内侍凭资历任两使是从童贯开始的。不久,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此时的童贯已经军功显赫。

可见,童贯的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他虽是宦官,但与一般的太监不同,有胡子,声音像钟声一样响亮,而且身材魁梧。且其为人豪爽仗义,富有军事才略,在军营中赏罚分明,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军营中叱咤风云的缘故。

崇宁元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说:“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皇上说:“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童贯使燕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于是请求出兵进驻夏国横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今年,他主管枢密院事。另外统领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为太傅、泾国公。

大定立国以来,曹彬、杨业、狄青、王韶、种世衡等,皆一代名将也。时至今日,种师道、折可适领西军以抗西宁,可为军中双骄。然童贯方为军中一号人物,由他领军北伐实至名归。

北伐一事说来也是极玄幻,其中大定的想当然相当于是埋雷,而另一个人的出现则成了导火索。

此人唤作马植。

先前崇宁帝派郑允中为贺辽生辰使,童贯为副。童贯以宦官使辽,大为燕国皇帝不齿,指笑曰“南朝乏才如此!”。

童贯心中恼怒无比。

在使燕时,途径卢沟,有燕h马植夜见其侍史,自言有灭燕之策,因此得以拜见童贯。童贯与之交谈,大奇之,两人结伴而归,易姓名为李良嗣。童贯推荐李良嗣给朝廷,李良嗣献策说:“女真恨契丹人切骨,本朝若遣使自登州、莱州渡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燕,其国可图也。“议者说祖宗以来,虽有此道,以其地靠近诸蕃,禁止商贾舟船通过,已经百余年了。一旦启用,恐怕非中国之利。

崇宁帝召见李良嗣,问所来之因,李良嗣对答:“燕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等矣。“皇帝欣然采纳,赐姓常氏,以为秘书丞,图燕之议自此始。迁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

这马植何许人也?原来其出生于北燕云十六州境内,曾在燕境任卿相,但因民族出身为二等公民不受重用,辞官后以贩马为生。

一马贩尔,盖因在燕国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心下愤懑难平,自是想方设法要雪此奇耻大辱。

至于大定皇帝纳其言封其官,大抵也是千金市骨之意,权当竖了块牌坊。且大定君臣对燕云十六州可是从未忘却的,好似是漂泊流落在外的游子,怎会不牵挂何时回归?

燕云十六州是辽国的地盘,等于大定中原地区失去了屏障,辽国要想侵略大定,只要放马南下就有收获。

常威深知燕云十六州对大定的重要性,称帝以后就制定了一项政策,即每天往国库里存若干银子,等存够以后,用这些钱向辽国赎回燕云十六州。假如大辽不同意,那就把这些钱用在和辽国打仗上,常威是先礼后兵,这个办法还算不错。但是还没等他的愿望实现就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了太祖的遗愿。

常严称帝不久,在灭了北汉后,试图挟胜利之威收复幽州,此即高粱河之战。但由于定军疲劳作战和准备不足,在高粱河之战被辽军打得大败。

雍熙三年,大定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路由曹彬、米信率领,从雄州挺进;中路由田重进统率出飞狐口;西路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带领宋军出雁门关,攻打云州、朔州。

除此之外,定太宗还命定军沿海道北上趋平州、营州,截断辽军水路,最后三路大军汇合于南京城下。

萧太后携辽圣宗,亲自挥师南下,鼓舞士气,并亲自部署应战。大将耶律休哥任主将,在东路拦截曹、米大军;命耶律斜轸等人迎击潘、杨军队;命勤德从平州截断定军水路。

虽然大定东路大将曹彬,曾率军两次占领南部重要城镇涿州,但是又两次主动放弃,使得军心不稳,将士还因此疲惫不堪,给了辽军反攻的机会。

大批辽军集结在燕京城下,萧太后亲临战场欲一举反攻。最后定军大败,杨业受埋伏被生擒,绝食而亡。

第二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此后再未有主动向大辽发起进攻,而辽朝向大宋发起的进攻,最终以签订澶渊之盟,两国休战为结局,此后便是长达百二十年的和平。

但燕云十六州,仍是大定心头之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