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还我河山

鼎定河山 第三百一十四章 还我河山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保全自己,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这个做法对于后来的中原王朝而言,意味着灾难。从北方的地理格局来说,燕云十六州就像中原王朝的门户。传统中原王朝,以农业为主。他们更侧重防御,跟游牧民族相比,机动性较差。而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主要依靠骑兵。在冷兵器年代,想要抵抗骑兵,基本要依靠地理环境的帮助。利用天险,对骑兵进行阻隔。

而狭长的燕云十六州,凭着自己的地理条件,成为绝对的天险。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燕云十六州可以起到阻隔游牧民族军队南下的作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燕云十六州的内部地理环境中,北部位于华北平原北端。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属于重要的产粮地。这样的地理条件,如果遇到骑兵,那就是长驱直入,根本很难防御。

可是,巧合的地方在于,燕云十六州北部地区,囊括了燕山山脉,以及北太行山山脉。这两座相连的山脉,就如同两座天然的城墙。

游牧民族的骑兵想要进攻华北平原,就要直接进攻,或者施行大迂回战略,绕道而行。在过去那种交通工具落后的时代,军队想要跨过这两座山脉,难度系数极高。对于另一面的中原王朝,只需要少数军队就可以防御。

而燕云十六州的西部,则是位于山西北部。这里山地极多,地形复杂,同样不利于骑兵行军。燕云十六州在中部和南部地区,有桑干河、拒马河两条河流。

利用这两条河流,可以进行物资运输,构建以河流为主的防御体系。河流跟山脉,是最好的天然阻隔。

除了这些天险,燕云十六州又修建了一套人工防御。这套防御是在大定以前修建的。其中包括长城、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渝关六处防御。它们跟山脉河流连接,成为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除了军事上的优势,燕云十六州在经济上,也有极大帮助。燕云十六州所处的纬度,温暖湿润,降水充足,适合农业发展。这里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条件都不差。即便大定江南地区逐渐发达,但是燕云十六州的实力,也是毫不逊色。

对于大定而言,失去燕云十六州,就失去了军事上的重要屏障。并且要看着燕云十六州这样一块经济发达的地方,被辽(燕)国占领。而且之后的体制、国策,都要受到燕云十六州在他国手中带来的影响。

是以,不管是因为里子还是面子,大定都需“收复”燕云十六州。

现在,有女真人的反戈一击并一击毙命例子在前,大定正可效而仿之。至于马植……哦,不,是常良嗣所说“联金灭燕”,呵呵,明明可以凭一己之力毕其功于一役,干嘛要带女真人吃香的喝辣的?焉有如此愚昧之举?

但朝中其实也是有反对之声的。

大定的确很富有,但国库其实并不充裕,早前五路伐宁数十万军民的开销用度已是透支,掌管钱袋子的户部看着空空荡荡的库房欲哭无泪,这二年的俸禄发放已是寅吃卯粮,再起战事……户部尚书陈显表示微臣办不到啊。

陈显,字文昭,籍贯明州奉化县三石,少通经书。元丰七年考中解元,继而考中进士。受职主簿,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中书、礼部侍郎,官至户部尚书。

崇宁元年,壬午正月初一日早朝,荷蒙崇宁皇帝,御赐擎天宝砚一方,御笔亲题五言律诗一首,刻于砚荫云:

驷马功勋戴,名留御礼乡。体全仁者寿,日有自傅扬。石眼明星朗,池心洗日光。文房一铁砚,中正外端方。

今岁蔡京再为内阁首辅时,陈显弹劾说:“蔡京奸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夺人主的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是非。”

崇宁帝心下不喜,勉强未贬其官。但朝堂上下为北伐大动员之际,陈显又言称国库已无余钱实无力支撑国战,这真是头铁啊。

常佶大怒,乃贬陈显知越州,令侯蒙接掌户部。但侯蒙以有疾缠身不受,遂由户部侍郎黄潜善权户部尚书事。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崇宁星变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皇帝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

后迁刑部尚书,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母丧,服除,归故官,遂同知枢密院。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诋张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虽有罪,宰相也;蔡薿虽言官,从臣也。使之廷辨,岂不伤国体乎?”帝以为然。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他敢直言蔡京心术不正,自是直臣,此次不受户部尚书,一者确是有病在身,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敢接这烫手山芋。

黄潜善则是被幸福狠狠地撞了一下腰,欣喜若狂,以为就此踏上康庄大道也,正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北伐征燕,收复燕云十六州,能适逢其会参与其中,一旦功成便可青史留名也。且皇帝亲自点将,自己若能圆满完成旨命,既是为国效力更是为君分忧哪……

国库空馈、户部无银确是事实,但可以变通的嘛,身为一部堂官,朝廷大司徒,做的不就是为君分忧解难之事吗?无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尚书”新官上任三把火,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的想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粮草军费。

驻军的供有固定供应线,在运输成本上是固定的。而出兵作战,需要临时建立补给线,如果是在境内行军还好,州县仓库可以作为补给节点;如果在境外,就要以最后的补给节点作为起点。补给距离达到五百里,则一兵需要三人来供给,而这三人也是要吃饭的,这个数量会随着补给线的拉长而倍数增加。这也就是作战军粮消耗大增的原因。

为了筹集军费,黄潜善想了两招——征税和认捐。

各个朝代都依靠对人民征收赋税,来维持国家的发展,对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定也不例外。

大定税收延续了昌楚的税收制度——两税制,收税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场务制,场务为两个不同的场所,一个是官府货物的收税场所,称为场;而务就是政府收取百姓税收的地方。为此大定的统治者开创了一种极为简单粗暴的收税方式——桥头税。

桥头税,顾名思义收税的“务”便是在桥头和桥尾,要求每一位过桥的百姓都要缴纳税赋。

在桥头桥尾设置收税点,覆盖度广,极大减少了要挨家挨户收税的成本,减少了收税所需要的人力,经济实惠。另外十分的方便快捷,每一个上桥的人都要验明“税身”,只要未缴税的人,一律不得过桥,这很好的制约了一部分想偷税漏税百姓的念头,只要你有了章,你和你所携带的东西就可以过桥,只要你没有,就要将你的东西强制扣押,每一个过桥的人都不敢不交税。桥头税为政府直接节省了一大笔开销!每一位在桥头征收税赋的官兵,他的职责不仅仅收税,还要检查货物替代了商品检测员,查验人数防止人口偷流,更要维护桥边的治安直接减少了城市管理费用,收税人员还能帮忙或者帮忙监督一些街道打扫的工作。

大定独树一帜的税收方式与制度确实让百姓更加容易接受国家征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让“税赋制度”这一立国之本更加的稳固。

可,仍是国库空空。

钱去哪了?这得问问蔡京、朱勔之流以及当今皇帝。

黄潜善能做的无非是变本加厉的寅吃卯粮,提前征收三年后的税,再打着为国出力的旗号将税额上调一、两成。至于继任者的头痛以及税户的抵触反弹,那就不是他需要担忧的。

另外,便是认捐。

认捐有各种明目,有的是自愿的,比如王公大臣捐钱捐物之类,还有对卖买富户进行摊派之后再给个名誉官衔,最后还有直接标名挂号的售卖实权官职的,这些都有。

卖官弼爵?不存在的,都是为了国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方为大定好子民。

还别说,让黄潜善这般一操作,东拼西凑的居然集齐了第一批粮草物资,狠狠地在皇帝根前露了一回脸。

大军集结,剑指北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