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六十三章 福尔摩斯

鼎定河山 第三百六十三章 福尔摩斯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过听的是瞠目结舌,但这还不算玩,冯七接着往下说,时迁还有个绰号叫“鼓上蚤”。

为什么叫“鼓上蚤”呢?原来他练得一身轻功,飞檐走壁,上房落地,犹如跳蚤来去在皮鼓上,不出任何声音。要问时迁这身本事是怎么学得的?这话说来就长了。

偷盗之技学成后,时迁父亲也因病去世,时迁成了“孤家寡人”,凭着“手艺”过活。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某回行窃过程中他被逮住,主家将他打了个半死。

于是,他便一门心思想要学武防身。听说白云洞的老师傅武艺精湛,他便跑去拜师。

刚开始的头几天,时迁只和师兄弟们玩耍。玩耍的时候,他们最爱爬那棵几搂的白果树。时迁最能爬树,他那轻捷的身体,像只松鼠似地“哧溜哧溜”直爬到树梢。他两手抓住树枝,在空中荡来荡去。忽然,他从这枝跳到那枝,一失脚,摔下来了。树下的师兄弟们吓呆了,他却一纵身子,伸手抓着树枝,使得下边的师兄弟们惊讶得直伸舌头。

老师傅看在眼里,便教他腿脚功夫:“自明天起,你就用担杖挑两个水桶,到长山里的玉泉担水。不单是为了担那里的甜水饮用,更重要的是叫你苦练腿脚上的硬功夫哇!”

从此,时迁便挑水桶,朝去晚归,每天挑回一担玉泉水,后又挑回两担水。

如此这般时迁的腿脚越练越轻,越练越快。

老师傅又说:“你腿脚上的功夫练得够快啦!但这点功夫,你不能成就大事业。从明天起,你找两根,两只腿肚儿上各绑上一块砖,每天挑一担水。”说完,老师傅给了时迁六斤重的两块青砖。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腿肚儿绑上砖走路,头几天必得吃点苦头。可“三日胳膊二日腿”呐,吃几天苦,磨练几天,腿脚便轻快了。到长山的玉泉往返百余里,他又东南响时便归来了。

时迁就这样刻苦磨练了一年多,单鞋子就磨穿了十几双。

某天,老师傅又说道:“你腿脚上的功夫差不离了,今天俺要考一考你。你将腿上的青砖解下,束扎紧身腰腿脚,随俺到南菜园子那口枯井去。”

时迁遵照老师傅的话做了,束扎得头脚一身紧,随老师傅来到了南菜园里。师徒俩来到枯井边,老师傅在井口横上一根木杠,叫时迁双手把着木杠,将身子垂下井筒。老师傅叫他双手一撒,他的身子便往井底落去。枯井一丈五尺多深,刹时便将落到井底。时迁两腿一曲,身子一蹲,平平安安地着地。

老师傅道:“你的功夫到家啦!鹰不到蓝天飞腾,翅膀不会硬朗;人不到江湖上闯荡,功夫无用武之地。明日你便出师了!”

也正因其身形小巧动作轻盈,方有了“鼓上蚤”的绰号。

“蚤”字通“爪”、“皂”,是指车辐榫入牙中小的一头。《周礼·考工记·轮人》:“为轮,眡其绠,欲其蚤之正也。”郑玄注:“‘蚤’当为‘爪’,谓辐入牙中者也。”孙诒让正义:“车辐大头名股,蚤为小头,对股言之与人手爪相类,故以蚤为名。……云‘谓辐入牙中者也’者,别于菑,为辐入毂中者也。戴震云:‘辐端之枘建牙中者谓之蚤。’”

时迁的绰号“鼓上蚤”,是指鼓边上起固定鼓皮作用的铜钉,取其身小而善于钻入的意思。

时迁学艺归来,并无正当职业谋生,仗着空空妙手行些鸡鸣狗盗之事。但他只对不仁富户下手,每每得手后自己只留下小部分用度,其余的皆舍予孤苦无依、生计难续之人,颇有些“劫富济贫”的侠盗风范。也正因如此,他虽是偷盗之辈,在本地百姓当中名声却不算太坏。

但他有个坏嗜好,那便是贪杯,简直到了嗜酒如命的地步。

听罢时迁的人生历程,冯过好似听了一出戏,对此人有了较为直观的认知。

命案之源恰恰是因为时迁的贪杯。

某日,有人来报案,检举时迁有杀人之嫌。

原来是这天,时迁又喝多了酒。他喝醉后对酒友说:“昨天我把一个有钱的商人推到了深沟里,得了很多钱。”

那酒友信以为真,就把时迁告到了官府。

冯过不由哑然,贪杯之人喝多了是啥鬼样子他再清楚不过,酒后吐真言是不错,但更多的是胡言乱语,不着边际的吹嘘,正所谓是:酒一喝多,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鼓上蚤谋财害命?冯过自是不信的,并没有打算深究,只让冯七去起时迁的底。

但次日却有一位妇人张刘氏来告状,哭诉说有人把她丈夫张三杀死扔到了深沟里,张三外出做生意赚的钱也都被人抢了。

咦,要不要这么巧?那边厢时迁刚刚疑似抢劫杀人,这边就有人来报案,且案发地点高度相似?

虽说无巧不成书,冯过却是不大相信所谓巧合的,但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一面差人去将时迁带回衙门,一面率人随那张刘氏去案发现场。经勘查后发现尸体衣衫褴褛,没有头颅。无头案哪,冯过默默的推敲揣测。话说经过这段时日的磨练,他发现自己还真有断案听讼的天赋。嗯,可以叫他为“福尔摩斯.冯”。

时迁被带至衙门,过堂时得知自己成了杀人嫌犯,惊愕之余大呼冤枉,恳请冯青天查出真相还他清白云云。

冯过好生打量了时迁一番,不由暗叹那首关于其的赞诗真是写的绝了:

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

这身姿样貌,太有个人特色,实是令人过目难忘哪。

在那个时空,“鼓上蚤”时迁这个文学人物,因为其独特的出身,在梁山中连天罡星都排不上,只能算是个不入流的角色。作者对这个小人物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关注,连写到他的死,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多话。

但是,令作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着墨不多的小偷,却在老百姓中间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竟然大名远播,被老百姓津津乐道,名声胜过了天罡星中的许多英雄豪杰。

细细推理起来,这种似乎偶然性的名声其实并非毫无道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高大全的英雄很难长期获得读者青睐,而带有缺点的战士却常常因为其真实性而令老百姓信服,时迁这个人物大概就是这样被老百姓记住的。

分析时迁其人其事,大概有以下几点可述:一、真正的草根性:小偷出身,身份卑微,梁山中和他相比的,大概只有燕青,原来只是一个奴仆;二、有小恶而无大害:上梁山之前,时迁只是一个偷鸡摸狗的小贼,最常见的谋生手段就是盗盗墓,混点饭吃,没有杀过人,似乎连拦路抢劫这样的事也未曾做过。三、相貌平平,身材矮小——这个倒适合于他的职业,没有梁山英雄一般都拥有的令人羡慕的威猛身体和翻江倒海的本事;四、职业很不入流——小偷小摸,只为混口饭吃,没有大弄,没有杀人的勇气,也没有抢劫的胆量。五、职业素养极高——飞檐走壁的本领出神入化,这点极富有传奇性,现在有跑酷这一运动,在年轻人中已逐渐流行开,他的创始人大概要追溯到时迁这里。六、入梁山后,成为梁山的第一侦察英雄兼攻城奇兵,屡建奇功,屡受嘉奖,历次难攻之城,他的消息往往是攻城的前奏、胜利的保证,他的神出鬼没、深入敌后、放火捣乱、配合正面部队作战,常常成为胜利的突破口,时迁远非庸庸碌碌、滥竽充数之辈。

这样的小人物,人们可以仰望他,可以平视他,也可以俯视他,且有点喜剧色彩,这就难怪读者会喜欢了。

但在这里嘛……他挥挥手打断时迁的表演:“你是否杀人,本官自会查清。但你即便未谋财害命,这数年来入室盗窃近千起,便足够杖责流放的。先在狱里好生呆着,若是逃狱再被捉,性质可就不同了。”

冯过并未怀疑是时迁杀人,谁是真凶?查查就知道了。

他又开始询问张刘氏案情的相关事宜,比如与张三结婚多久了,张三做何买卖,没有头颅又无胎记的尸身何以认定是张三,等等。

楚楚可怜、颇有几分颜色的张刘氏一一回答,在为何认定尸体是张三时稍有支吾,只道夫妇共同生活多年自是认得出。

冯过不动声色,令人张贴告示悬赏寻找尸体的头颅。

第二天,与张三同村的李四来衙门报告说他找到了尸体的头颅。

据李四禀告说,他是在发现尸体的深沟不远处发现头颅的,因是本村人,自然认得那正是张三的头颅。

张刘氏也哭哭啼啼的证实了此事。

冯过却是冷笑一声,喝道:“来呀,给我拿下这对奸夫淫妇!”

张刘氏与李四大惊失色,喊冤不止。

冯过只一一说出了推断——

尸体在深沟里又没有头颅,且全身并无胎记伤疤,张刘氏怎么能确信是自己的丈夫张三呢?唯一的解释必定是先知道丈夫死在这儿了。而且衣服破烂,怎么能有那么多的钱呢而遭致被人谋财害命?尸体的头颅在哪儿,李四为何如此熟悉,又这么着急地来报呢?必定是二人有染,所以下了黑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