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四十二章 旗楼赛诗

鼎定河山 第四十二章 旗楼赛诗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趋着排队等候之闲,青楼老手甘诚给冯过几个普及了相关知识。

譬如前边的楼子唤作“绿柔”,主人便是无冕花魁董小宛,“绿柔”之名取自其“秋闱”诗: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董小宛性情孤傲,色艺双绝,其本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又譬如那侍婢金莲,姓甄,年仅十一,原是官宦人家之女,因家中败落而被迫流落烟花之地。据说,其父病殒后,母亲意欲改嫁,但嫌小女儿碍事,便将其卖与“云想阁”,得银三十两。

三十两多不多?对平民百姓当然是一笔巨款,可也只是在“云想阁”消遣的最低消费。青楼八字开,无钱莫进来。

这世道,承平久了,一派河清海晏、国富民强的盛世光景,自我催眠罢了,有谁挂牵那些破家荡产、鬻儿卖女的家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小甄金莲是不幸的,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被生母当作累赘无情抛弃,幸运的是遇上了董小宛。

大抵是因为有相似的遭遇,同病相怜,董小宛在“云想阁”打响了名气后,楼子里按例要给她配侍奉丫鬟,她便要了虽然年幼却聪明伶俐的甄金莲。二人虽名为主仆,却更似姊妹。

也正因在董小宛那“受宠”,金莲小萝莉也是气场强大,轻易得罪不起----要想见董小宛,她正是旗楼赛诗的守关者。嗯,这就好像那世的名星经济人和私人助理的综合体,位高权重。

都是苦命的人哪,冯过暗暗叹息,更佩服甘诚这能耐,也不知他是如何打探来这些秘辛之事的,看来对董小宛还真是下了番大心思。不过,冯过有种直觉,自己这位小伙伴怕是要抱憾怀恨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哪。

不过,甘诚这小子确是有才的,只不过是向来惫懒惯了,一心要做个熬鹰斗犬、遛鸟走狗的纨绔子弟。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也不在乎别人说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人啊,要说他糊涂吧,其实算得是活的通透。再者说,若是能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有谁愿意去拼死拼活、奋斗进取?说别人吃软饭、傍大款,何尝没有羡慕嫉妒恨的心思?只不过是自己缺少那条件(能耐)罢了。酸葡萄心理嘛,也没啥好吐槽的。

队伍行进的很快,小金莲这裁判官做的很是得心应手,未过关者神情低落悻悻离开,过关者眉开眼笑扬长而去。井然有序,不多时便到了冯过一行人。

甘诚抢在前头,笑眯眯的打声招呼“金莲姑娘好”,拿起笔来在纸上唰唰唰地写了两行字。

甄金莲很是随意的看了一眼,又看看甘诚,皱皱鼻子:“尚可,甘公子请登楼。”

甘诚哈哈一笑,有些嚣张:“诸位,某就先行一步了。”

费懋贤嘟囔一声“德性”,上前录了一首七律。

甄金莲看的时间稍久:“还行,公子请登楼。”

铅山费氏迁徙到铅山横林后五代而名耀江佑,费瑄以工部主事身份督水利于徐州吕梁山,筑西坝、东堤而杀湍悍治洪水。六代费宏在二十二岁时高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费寀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七代费懋中、懋贤、懋良、懋学、懋乐、懋文皆少有才名。

四世祖费应麟经商福建,“惟置书籍数笥而归以教子孙”,不仅资助县学,兴办“东岗书院、景行书院”,还在横林含珠山创建了“含珠书院”作为族中子弟讲学之所。费宏、费瑄、费璠、费寀等更是亲自为子弟讲学,率先垂范。

江西历来文风鼎盛,读书人层出不穷,是科举大省,也是强省,在大定王朝,这方面,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南昌府“市井多儒雅之风”,吉安府“环吉水百里之疆多业儒”,信州府“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课子孙读书为事”。

而铅山费氏无疑已转型成功,由行商世家而成书香门第,门下颇多读书种子,费懋贤更是第七代中的佼佼者。

但他的诗文却只换来“还行”之评,这甄金莲真够可以的。不过由此也可见这小丫鬟不仅自身聪慧,且“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之下亦是个精擅诗文的。

徐元杰与刘几二人才学敏捷,虽不擅长诗词歌赋,但也只是相对于冯过这等妖孽而言,若是过不了这旗楼赛诗关,那才是奇哉怪也了。

刘几题诗曰:

“蟠根耸翠压坤柔,纵有连城价莫酬。萝蔓几年尝满目,途人今日始回头。

尘埃已逐双溪去,风月来供一境幽。欲识主人营创苦,壮龄先备赤松游。”

女裁判作一字评:“可。”

徐元杰题诗曰:

“百花只被一晴催,一出郊行花尽开。携杖奚奴趁先去,路迷青草却回来。”

女裁判亦是评曰:“可。”

所谓惜字如金,大抵如是。

冯过上前,略略有些踌躇。甄金莲嘻嘻一笑,颊边现出两朵梨窝,愈发的俏丽:“冯案首诗词双绝,可莫要藏拙哈。”

冯过怔了怔,莫名的想起一句歌词来----“小酒窝长睫毛迷人的无可救药”,对酒窝,他免疫力极低。咳,想啥呢?

甄金莲眨了眨眼睛,睫毛弯弯,静静的望着冯过。

摸摸鼻子,冯过终于想好了要写的东西,不再犹豫,提笔就写,一气呵成。

甄金莲一直静立一旁看着,双眸明亮如星,待冯过写罢,喜不自禁:“大善,请录墙上。”

所谓“旗楼赛诗”,自是不可能都写在白墙上,而是先写在纸上,择其优者再誊录于墙。

排在后面的不乏饶城名士雅客,早前见甄金莲评点诗文,大多是“尚可”、“可”、“还行”,言简意赅,关键是被评点之人全无二话,显然是认可了甄金莲的鉴赏能力。此时听她居然来了声“大善”,这着实让人顿觉意外。

那样貌仍显稚嫩的俊美少年是何来头?也就十四、五岁吧,饶城何时有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少年?等等,甄金莲唤此人“冯案首”,莫非他便是近日声名鹊起、备受资哲、辛弃疾等文坛大佬器重推崇的冯过冯改之?此子乃是信州院试最年幼的案首,在“鹅湖文会”更是一鸣惊人,最擅诗词文章,若真是他,还真当得起“大善”二字吧。

那就瞧瞧是子又有何大作吧,那录事倒也知趣,边写边大声吟哦: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那些个文士自是识货的,知晓此词用的是“菩萨蛮”的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本昌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再来看这词句,粗品便知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

而到了下阕,“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至此,才出现了人物。她红润的两腮上,有一对酒窝儿。令读者仿佛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写一个少女的娇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动作,又有对动作的掩饰;既有乍见时的内心欢悦,又有猛然引起的内心慌乱,这五个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少女那颗欢悦却又不平静的心。

所谓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这句表现情,确很“缠绵”,但是不“靡”;表现韵(味),确很飘逸,但是不“轻”(浮);表现气(声气),确很“动宕”,但是不“放”(荡)。从词的结构说,这句是全首的关键。

啧啧啧,难怪甄金莲会赞曰“大善”呢,词句自是不消多说的,艺术手法颇有独到之处,真真是篇佳作。关键是“绣衫遮笑靥”五字,活脱脱一个俏丽娇羞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嗯,咱小金莲恰好有一对会言语的梨窝呢,此句所写不正是她么?这马屁……都说妙笔生花,文人的笔啊,确实了得。

不过,在“绿柔”二楼某间屋子里,一鹅黄衫女子支着下巴怔怔出神。她精致的面容上总是透着淡淡的忧愁,但分明不会让人心生我见犹怜之感,因为她的眉眼间透露着坚毅。

“语语是景,语语即是情。情以景幽,景以情妍。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又针缕细密,间不容发,其昔欢今悲之感,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透人心脾……”

她默默地细品,悠然赞叹:“此首追叙昔日欢会时之情景也。上半阕描写景物,极其鲜艳,衬出人情之欢欣。下半阕前二句补明欢欣之人情,后二句则以今日孤寂之情,与上六句作对比,以见芳菲之景物依然,而人则音信亦稀,故思之而怨也。”

显然,她是极喜爱这阕“菩萨蛮”的。

这女子,正是“云想阁”头牌董小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