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四十一章 云想衣裳

鼎定河山 第四十一章 云想衣裳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大定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定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三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

定国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初亲王岁禄定为五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与前朝不同的是,大定王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

太祖常威建国后,乃封其嫡弟常武为“朝阳王”,封邑信州朝阳,世袭罔替。

朝阳因朝阳殿而得名,原只是上饶县治下的村庄,常武被封亲王后,乃圈方圆百里为邑地。经过百五十年经营,朝阳几成城外城、国中国。

不过,富贵是富贵了,权势与开国之初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代朝阳王常珦按算乃是当今皇帝的叔辈,年届花甲,养尊处优惯了,十足一个富家翁,早早地便将王府事务交予朝阳王世子常伷打理。

这常伷颇具传奇色彩,话说他在十八岁之前鲜衣怒马,放荡不羁,极尽豪门纨绔子弟之能事。荒荒诞不经是真的,确也没干过什么天愤人怨、横行霸道的恶事,只是成了有史以来最不堪的朝阳王世子,兴许也会成为最无能的朝阳王。

不过嘛,这朝阳王历经十来代也只是名份罢了,也就是常氏君王“仁慈”,一直未降爵,世袭罔替?还不都是皇帝说了算。

妙就妙在,十八岁后的常伷完全变了个人一般。

他捡起书本,用了一年时间过乡试成为举人,却放弃会试。而后自筹启动资金办酒楼,走精英路线,受众仅为上层消费者,短短半年便让“太白居”打造成为全信州最高端的酒楼,雅座预订得提前半月。之后又进军“娱乐业”,“云想阁”又成行业翘楚。

总之,改头革面的常伷令人大跌眼镜,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远胜常人。这般判若两人的表现实在令人咂舌,普遍的看法是朝阳王世子十八岁之前一直在藏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所谓纨绔荒诞或许就是他的保护服,豪门贵族太多龌龊事,露头越早死的越早。

冯过听晓此事,第一感觉便是,莫非此乃我辈中人?亦是穿越客?若不是,此人有大才。

就拿“云想阁”来说,这才是真正的低调处显奢华,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具有高贵品质的生活方式,一种优质生活的表达,一种格调与品位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风格的追求。

很明显,常伷走的便是高端路线,绝非平民大众所能承受。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一是经营模式与营销手段,再有便是背景与实力。一般而言,后者会占据主导因素。譬如某公子,拿五个亿赚五十多个亿,天方夜谭么?可信度是极高的。人家既有资本又有资源,钱生钱好难么?败家子之所以“败”,那是好逸恶劳,焉有不坐吃山空的道理?

就常伷这身份,只要肯耐下性子踏踏实实去做事,地位自会提升为段位。事实上,世子只用了区区五年时间便坐实了商业奇才的名头,据有心人粗略统计,经他手壮大的产业估价绝对是天文数字,远抛信州商会会首几条街。

总之,常伷非常人,若是他愿意,乡试连捷高中进士也不在话下。

就拿这“云想阁”来说,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冯过也是赞赏不已,此间建筑格局、装璜布置真真是别具匠心、巧夺天工,哪里有青楼瓦舍的市井俗气,处处彰显幽宁脱俗的雅骚韵味,叫人如饮甘醴。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那个时空冯过去苏州旅游,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这“苏州四大名园”都游玩过,由衷的惊叹其“移步换景、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艺术特点。但依他看来,这“云想阁”竟也不逊分毫。

这真是……莫非常伷是酷好苏州园林的穿越客?

“改之,仁伯,之道,此次能否登楼就看你们啦。”甘诚胡乱拱拱手,声音中倒是显得诚意十足。

冯过见徐、刘二人一副了然的样子,不明所以然,胳膊捅捅甘诚:“什么意思?”

“旗楼赛诗呀……”甘诚理直气壮的说道:“我不擅诗词,这第一关当然得靠你们仨。”冯小白表示不懂,逛青楼还玩闯关游戏?过五关斩六将然后抱得美人归?玩的够高级呀。

甘诚少不得为小冯同学解释一番,免得这厮丢人现眼。

聪慧好学的冯小七听罢方恍然大悟,对这行当算是有了基本了解。

嗯,汉民族有三种独有文化现象,科举、镖局、青楼。前两种很多朋友是认可的。但是青楼是汉民族独有的就会有很多朋友打问号了。

青楼不就是妓院么,青楼女子不就是妓女么,怎么能是汉民族独有的文化呢。这是极大的误解,青楼绝非妓院,青楼女子也绝非妓女,只不过后来把青楼污名化。那正宗的青楼是怎么回事?

青楼女子卖艺不卖身,就像日本的艺ji,而且日本政府也保护艺ji术。

青楼并非纯粹的烟花柳巷,青楼女子也有一整套的选拔机制,培训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第一关是颜值,就是女孩长得不好看不行,第二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至少得会个一两样。

真正有名气的青楼女子,文化气质都要得体,自然不像烟花柳巷那么随意,想见一面都非常的难,这里面会有非常大的规矩。

如果客人想见青楼女子,就要过三关,第一关是旗楼赛诗,什么事旗楼赛诗?旗楼赛诗就是青楼女子身在二楼,在楼下来的客人要把自己的诗写在白墙之上,然后旁边的丫鬟也都识文断字,将墙上的诗记下拿给姑娘看。所以第一关,青楼女子会去看来访着的文采,看其达到了什么高度。诗写次了不行,必须是原创。

第二关是打茶围,第一关晋级的客人,已经是认可的风流雅士,品茶鉴茶自然不可缺少,此时所上的茶汤,需要说出所品茶的来历,说出茶的掌故,边饮茶边背诵饮茶歌。此时在身边伺候的丫鬟,也有文化,陪着客人聊天,这个过程,青楼女子在旁边屋里垂帘倾听,来判断哪位更有学问。

打茶围才算是真正开始的消费,对身边伺候的丫鬟一定要大方,比如端茶倒水要赏一二两银子,捶背揉肩要赏一二两银子等等。

这些关都过了,最终才能见到青楼女子。总之,你见与不见,她都在那里。但若想见,没文化不行,没钱不行,没情调不行。

这不,八角亭驻足的都是闯关者,前头那楼子可不是有钱就能进的。当然,这关可难不倒有钱人,无非是事先花钱买诗文而已。

还真是花头足也派头足呢,冯过暗哂,目光扫过那头,见一个身着绿袄的小姑娘似乎向自己挥了挥手,不由愣了愣,好像在哪见过。

亭子里的人见那丫鬟举动,忽地一阵骚动----

“金莲姑娘好啊……”

“金莲姑娘,我这里有好诗,让我先录……”

“……”

那丫鬟跺了跺脚:“莫吵,一个一个来。”

准备录诗的队伍居然瞬即安静下来,默默的等待着。

冯过莫名其妙的看着这一幕,一个丫鬟都有如此“威望”?简直颠覆三观了。

甘诚却是赞叹道:“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金莲姑娘不遑多让啊。”

德宗朝时,内阁首辅严松的心腹家奴严年,署号“鹤城”。不但招权纳贿,而且与朝中官互与赠诗文,敬若宾主。“其奴严年最黠恶,士大夫竞称萼山先生者也”、“苍头严年入赀为官,勋戚文武之臣多与往还,通姻好。七具衣冠报谒,列于士大夫”,民间是有“宰相门前七品官”之说。

冯过却是实实在在的多看了那绿祆丫鬟一眼,“金莲”,小美眉居然取这名字,你父母胆子好肥哦。不过,这个时空没有《水浒传》,也没有《金ping梅》,“金莲”,并不怎么清新脱俗。

咦,冯过忽然忆起,这金莲的确是见过的,在鹅湖书院,董小宛身边的那个丫鬟。

如此,董小宛便是在前边楼上吧,说不定正透过纱窗望着这边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