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九十一章 大风起兮

鼎定河山 第九十一章 大风起兮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浙东方腊,湖南钟相,二者并无干系,冥冥之中却自有关联,盖因摩尼教之故也。

摩尼教创始于波斯,其始祖为摩尼。自汉代以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就有频繁的联系,商人、僧侣、使节互通往来,并有大量西域人定居中原,摩尼教大概在中原民间早已有所传播,但有确切记载的是大昌延载元年,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二宗经》中的“二经”,指光明和黑暗,善和恶,即摩尼教义的核心。

其时,摩尼教徒看到诸教中佛教最盛,而摩尼教与佛教在内容方面又有类似之处,便假托摩尼教为佛教之一宗,吸收许多佛教术语,引用大量佛教典籍,使教徒数量骤增。

昌玄宗于开元二十年下令禁止传布摩尼教。杜佑《通典》卷40记载:“开元二十年七月敕,末摩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这道敕文下令禁止摩尼教主要是针对中原人而言,但对西域人信奉摩尼教并不加以禁止。

摩尼教在中原虽然得以自由传播,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寺院。但自从回纥人将摩尼教回传之后,回便开始挟制国力已衰落的大昌王权在中原地区建立摩尼教寺院。

昌文宗开成五年,黠戛斯大破回鹘、杀其可汗,回鹘残部西迁。回鹘的没落使内地摩尼教失去了庇护,昌武宗会昌三年下令敕禁摩尼教,没收寺院财产,驱逐传教师。会昌五年,武宗灭佛,摩尼教受到株连,亦被官方禁止,从此转入民间,渐渐演化为秘密宗教。摩尼教作为秘密宗教首次被民间用以反抗官府暴政始于昌末。

“贞明六年,陈州末尼聚众反,立母乙为天子。朝廷发兵擒斩之。其徒以不茹荤酒,夜聚淫秽,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止大乘,我乃上上乘。”

摩尼教自从转入民间后,糅进了佛教和道教的成分,在秦楚时被称为明教,在大定时的活动区域则主要在南方,尤以两浙、福建为最。——“吃菜事魔,三山尤炽。为首者紫帽宽衫,妇人黑冠白服,称为明教会。”“其经名二宗三际。二宗者,明与暗也。三际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但是,摩尼教经常被指斥为鼓动叛乱的邪教。

秦楚末期,社会动乱加剧,以摩尼教为其宗教外衣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者有王念经的衡州起义、东阳县和信州贵溪的“魔贼”起义等。

到了常定,淮南谓之二襘子,两浙谓之即摩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明教尤盛。至有秀才、吏人、军兵亦相传习。其神号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号。白衣乌帽,所在成社。

第一个女人称帝的陈硕真,当时在睦州利用秘密宗教起义,其实就是利用“佛全山”最早的摩尼教号称“羽化登仙”揭竿起义,失败后留下“天子基”与“万年楼”神秘遗迹。

方腊又以摩尼教为旗号,利用陈硕真的“天子基”与“万年楼”,于睦州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在六甲岭上设置完整的“五府六部”明教社会。

朝廷大为震惊,严厉镇压各种宗教结社,重立禁约,止绝江浙“吃菜事魔“之徒,连带根究温州明教,毁拆其斋堂,惩办为首之人,悬赏奖励告发。

所以,钟相之所以选择在风口浪尖上揭竿而起,起因怕不是简单的“为子报仇”,更是不愿坐以待毙。权利,于某些人而言重于生命,一旦剥夺,是真的生不如死。

不过,这只是冯过的揣测,实情是怎样,那只有钟相自己知道了。

想来奇妙,钟相从“天大圣”晋阶为“楚王”,方腊自封“圣公”建永乐政权:前者说“若受其法,则必田蚕兴旺,生理丰富,应有病患,不药自安。”,后者则号召说只要信奉“明尊”,就能神佛保护,刀枪不入;楚王军士自称“爷儿”,所到之处,荧烧宜府、城市、庙字、地主富豪之家,宣称要保护“执耒之夫”与“渔樵之人”的安全,处决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者等六类人,谓之“行法”,还诏称大定的“国典”为邪法,称劫财是为了要平均财富,要求信徒和叛军生病不准服药,去世不准服丧,每日以“拜爷”(敬拜钟相)为最重要的事;永乐大军几乎没有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夺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军队凡是被抓住的官吏,都要被割肉断肢,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

是不是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事貌似与冯过无关,但却是有关的。谁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呢?话说方腊便挺让人觉得意外的。

圣公登高一呼,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仇道人,仙居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的陆行儿都率众响应“起义”,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的大定这潭死水浑浊不堪。府学里的学生私底下论及此事,观点并不一致。

徐元杰说:“方腊、钟相,虽皆亡命之徒,而非贪官污吏之有以激之,则必不能为叛逆之举。就令潜图不轨,而附和无人,亦宁能孑身起事?盖自来盗贼蜂起,未有不从官吏所致,苛征横敛,民不聊生,则往往铤而走险,啸聚成群,大则揭竿,小则越货,方腊、钟相,其已事也。”

刘几亦道:“夫天生烝民,树之司牧,本以养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无愠乎?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

沈致信则说:“乱贼方腊,抢男女千人,关空屋中冻饿,招人来赎。又有程淑清女,在城人,方腊来寇,举家逃避,女年十七,父母虑其不免,谓之曰:傥兵逼尔奈何?女曰:当以死拒之!明日散走东塘山中。女适遇贼,贼初以好言诱之,继胁以刃,女曰:吾知有官府,不知有贼!贼先断其发。女唾骂。贼知不可屈。杀之,糜其尸。”

沈开恒附和堂叔之言:“叛军短短二月,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何其残暴也。”

在冯过看来,义军不义军的暂且不说,但这动静委实够大,令一干粉饰太平的人再无法隐瞒不报。发运使陈亨伯请求朝廷调禁兵及鼎、澧两州的枪牌手兼程赶往镇压,防止义军势力扩大。崇宁皇帝这才知道前线战局不利,十分惊慌,赶紧派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军及秦、晋二地蕃、汉兵共十五万前往东南,并命童贯拟写诏书废除为搜集奇花异石而剥削百姓的应奉局。

崇宁四年正月,方腊部将方七佛率六万人攻打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固守。不久,官军到来,合兵一处攻打义军,杀义军九千人,筑起五座高台,义军退守杭州。二月,童贯、谭稹的前锋到达清河堰,官军水陆并进,方腊又放火烧官舍、府库、民宅,并趁夜逃离杭州。大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忠相继率兵赶来,收复了所有被义军占领的城池。

数月前圣公曾发豪言:“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呵呵,自信过度就成笑话了。

但虽然说是兵败如山倒,在朝廷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义军”溃散奔窜,原本松弛散漫的组织愈发不成建制,丢掉“兵器”摘去头巾回家伺候田地的“义兵”不计其数,三十余万大军仅剩不到一半。

提一下哈,“义军”以头巾区别等级,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至于头戴绿头巾的……不提也罢,“被绿”在此时不算哏儿。

自杭州失守,“义军”形势急转直下,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此时起叛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所谓“与官兵力战而败“不过是自我贴金罢了。

四月二十四日,官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在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

四月二十七日,永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腊与妻儿及方七佛等人逃走。

至此,此次乱事算是基本平息,但由于**oss方腊仍在逃中,尚无法“结案”。

于是乎,江南水乡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都在玩着“方腊去哪儿”的游戏。

五月初,婺州望县出现方腊残军的踪迹,被当地驻军一路追逐着至江山界消匿。

江山紧挨着玉山,距上饶也就百多里地,局势似乎紧张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