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封神榜西周伐纣 > 第120章 文焕怒斩殷破败

封神榜西周伐纣 第120章 文焕怒斩殷破败

作者:西风瘦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02:56 来源:书海阁

诗:

兵马临城却讲和,诸侯岂肯罢干戈。

殷汤德业八荒尽,周武仁风四海歌。

大厦将倾谁可负,溃痈已破孰能荷!

荒淫到底成何事,尽付东流入海波。

话说金吒祭起了遁龙桩,将窦荣困住,被姜文焕一刀把窦荣斩为两段。真是可惜啊,窦荣守关二十年,身经数百战,防守得固若金汤,从未有过失利,却在今日被金吒智取城池遭到杀身之祸!

姜文焕斩了窦荣,全军欢声雷动。木吒在关城之上,看着东伯侯率领诸侯们奋力作战,声势浩大,便悄悄祭起吴钩剑。这剑腾空而起,木吒低声念道:“宝贝,请转身!”

那剑如风轮般在空中旋转,转了几圈后斩杀了彻地夫人。

木吒在城楼上大声喊道:“木吒在此!遵照姜元帅的命令,特来夺取此关。如今主将都已伏诛,投降者可免一死,反抗者无路可逃!”城关上的士兵们纷纷跪伏于地,表示臣服。

金吒得知兄弟已经取关,便与东伯侯姜文焕一同杀到关下。木吒命令左右打开关门迎接,人马涌入关内。

姜文焕盘查府库,安抚百姓。释放了被囚禁的马兆,对金吒和木吒表示感激。

金吒说道:“贤侯请速行动。我们先行一步,前往孟津报告给姜元帅。贤侯切记不要耽误了戊午之辰的约定,以符合天意的预示。”

姜文焕回答:“谨遵两位师父的教诲。”于是,金吒和木吒告别了姜文焕,驾着土遁前往孟津。

在孟津大营中,子牙与众路大诸侯正商议:“三月初九日的戊午之辰已近在眼前,然而东伯侯还没有到来,这该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哨兵来报:“金吒、木吒两位已经在辕门外等候命令。”

子牙立即传令:“请他们进来。”金吒和木吒来到中军帐中,向子牙行礼后,详细叙述了他们如何伪装成云游道士、如何巧妙夺取游魂关的经过。

他们告诉子牙:“我们提前来报信,东伯侯的大军随后就到。”

子牙听后大喜,对两人的智谋赞不绝口。他说:“天意如此,不到戊午日,天下诸侯们便无法齐聚此地。”

终于在某日,东伯侯姜文焕率领大军抵达孟津。哨兵将这一消息报告给子牙:“启禀元帅,东伯侯已经在辕门外等候命令。”

子牙传令:“请他进来。”姜文焕率领二百镇诸侯进入中军帐中,向子牙参拜。子牙忙下了座位迎接,与他们亲切交谈一番。

姜文焕又请求道:“烦请元帅引见武王一面。”于是子牙与姜文焕一同前往后营,拜见武王。

此时此刻,天下诸侯们共有八百,加上各地小诸侯,总计人马一百六十万。子牙在孟津祭了宝纛旗幡,一声炮响后,人马浩浩荡荡地朝朝歌进发。

当天下诸路诸侯领人马行至朝歌时,哨兵再次来报:“启禀元帅,人马已经抵达朝歌城下,请元帅下达军令以定夺。”

子牙传令:“安扎大营。”全军齐声呐喊,放响了定营的号炮,大军在朝歌城外安营扎寨。

城门处的守军急忙跑入午门,驾前的官员启奏道:“如今天下各地的军队都已兵临城下,扎下了营寨,总数达一百六十万之众,他们的兵力强大,无法抵挡。请陛下尽快做出决策。”纣王听闻此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刻命令众官员护卫着他登上城墙,眺望那些来自各地的军队。

纣王仔细地观察了姜子牙设立的军营后,急匆匆地下了城墙,回到宫殿中坐在宝座上,询问两班文武大臣:“如今各地的诸侯都已在此集结军队,你们有什么好的计策来解除这个危机吗?”

鲁仁杰从朝班中走出,启奏道:“臣曾听闻:‘一旦大势已去,再难挽回。如今我们的国库已经空虚,百姓们怨声载道,军心也已经动摇。即使有良将,也难以应对如此的人心惶惶啊!我们虽然可以与他们开战,但臣深知我们无法取得胜利。因此,臣建议寻觅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向他们阐述君臣之间的道义,以及顺从与叛逆的利害关系。或许这样可以让他们撤兵,从而解除这场危机。”

纣王听完后沉思了许久。这时,中大夫飞廉从朝班中走出启奏道:“臣听闻:‘只要给予丰厚的奖赏,就一定能找到勇敢之人。’更何况我们整个都城之内,城墙绵延百里,其中难道就没有隐姓埋名的豪杰之士吗?臣恳请陛下加紧寻觅这样的人才,给予他们重爵高位,以此彰显他们的荣耀。这样一定能激发他们的死力来解救这场危机。此外,我们城中还有十几万的军队和充足的粮草储备。就算真的无法找到这样的人,我们也可以命令鲁将军统领军队,依托城池而战,胜败依旧未可知。怎可轻易地就选择讲和示弱呢?”

纣王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他下令将这道圣谕张挂在城墙上,同时整顿军马,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

在朝歌城外三十里的地方,住着一位名叫丁策的高明隐士。他正在家中闲坐时,突然听到周兵已经逼近朝歌城,便叹息说:“纣王失德,荒淫无道,杀害忠良之士、听信谄媚之言、残害百姓生灵。因此上天震怒、百姓怨恨,导致贤能之人纷纷退隐、奸佞之人充斥着朝廷。如今各地的诸侯都已集结军队逼近朝歌城,眼看着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然而却没有人愿意为天子出力、天子束手待毙而已。平日里那些食君之禄、享君之福的人现在都去哪里了呢?想我丁策平生曾寻访过高人隐士、传授我兵法战略、深明战守之道。本想出去施展平生所学、报答君王的恩情。怎奈天意不眷顾商汤、百姓已经离心、大厦即将倾覆、独木难支。可怜成汤当年开创的德业、拜伊尹为相、放逐桀于南巢、历经六百余年、贤明圣哲的君主相继出现。然而到了纣王这一代却要灭亡了,令人目睹时下的艰难、不胜嗟叹!”这时忽然有人从大门外走了进来——原来是丁策结拜的兄弟郭宸。两人相见后施礼坐下,丁策问道:“贤弟今天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吗?”

郭宸回答说:“小弟有事特来与长兄商量。”丁策问:“有什么事?还请贤弟赐教。”

郭宸说:“现在天下各地的诸侯都已集结到了这里、将朝歌城围困得水泄不通。天子还出了招贤榜文招募贤才。小弟特来请长兄出山、共同辅佐王室。再说长兄你怀有经世济国之才、精通战略战术、一旦出仕于朝廷、上可报效于朝廷、下可实现胸中所学。”

丁策微笑着回应:“贤弟之言颇有道理,然而纣王失政已久,荒淫无道,天下人心离散,诸侯叛乱四起,局势如同一颗溃烂的大毒痈,生命垂危,即使有善者也束手无策。你我虽有大学问,但以一杯水去扑灭车薪之火,又怎能成事呢?更何况姜子牙是昆仑山上的德高望重之士,更有三山五岳的门人相助,如果我们贸然前往,只怕也是白白送了性命而已,岂不可惜。”

郭宸听后说:“兄长之言差矣!我们身为纣王的子民,在这片国土里生活,享受国家的恩泽,国存则存,国亡则亡,这时正是报效国家之时。一死又有何惧,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呢?更何况我辈堂堂男儿,满腔热血,不为国出力,又怎能有颜面立足于天地之间?如果论我与兄长的学识,未必就输给昆仑之士,理当挺身而出,为天子分忧。”

丁策沉吟片刻:“此事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岂能草率行事。容我再与贤弟仔细商议一番。”

正当两人辩论之际,忽然听到门外马蹄声急促而来,一个人骑马来到。此人姓董名忠,急匆匆地冲了进来。丁策看到是董忠,忙问:“贤弟因为什么事而来?”

董忠气喘吁吁地回应:“小弟特来邀请兄长一同辅佐纣王,抵御周兵。昨天小弟在朝歌城看到招贤榜文,便大胆地将兄长与郭兄的名字一并报了上去。小弟已将我们三人的名字一同投入了飞廉府内。飞廉已将此事上奏给纣王,命我们明早朝见。小弟特来通知兄长,明日早朝见驾。古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何况如今君父有难,作为臣子怎么能忍心坐视不理呢?”

丁策听后,眉头紧皱:“贤弟,你怎么不问我一声,就把我名字投了出去?此事关系重大,怎能如此草率?”

董忠说道:“我料想兄长必定是胸怀报国之志,岂是那种守株待兔之辈!”

郭宸听后,开怀大笑:“董贤弟的举荐正好,我也正在劝丁兄,没想到你已经先报名了。”

丁策无奈,只得置办酒宴款待两人。这一夜,三个人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

第二天早上,三个人前往朝歌城,来到午门等候圣旨。午门官来到大殿上奏:“现有三位贤士在午门候旨。”

纣王闻听,传下旨意:“宣三人进殿。”午门官出殿传旨,三人听后,整衣进殿,向纣王行礼:“臣等叩见陛下。”

纣王说道:“昨日飞廉举荐卿等高才,想必三位必有良策可退周兵,辅佐朕之社稷,以分朕的忧虑。朕自当分茅列土,高官厚禄奖赏众爱卿。朕决不食言。”

丁策听后,心中明了,上奏道:“臣闻:‘战事危险,圣王不得已而用之。’如今周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我们虽然自幼习兵书,深知战守之宜,但胜败是兵家常事,不是人力所能逆料,我们只是尽心报效陛下。恳请陛下给予专门的权利,以供我们调度,以免出现有掣肘的延误,臣子们不胜感激!”

纣王听后大喜,当即封丁策为神策上将军;郭宸、董忠为威武上将军,赐袍带、金腰带紫衣,并在便殿设宴款待。三人谢恩后,第二天参见鲁仁杰。

鲁仁杰调派人马出城安营扎寨。不久,探马来报:“启禀元帅,成汤大军已在城外立下营寨,请指示下一步行动。”

姜子牙命令:“命众将领出营,到成汤营前搦战。”

不久之后,探马报入汤营:“有周营大队人马在营前讨战。”

鲁仁杰闻报后亲自率领众将出来辕门。姜子牙骑在四不相上拱手行礼向鲁仁杰问道:“来者是谁?”

鲁仁杰答道:“我是纣王驾下总督兵马大将军鲁仁杰。姜子牙,你既是昆仑山道德之士,为什么不遵王化、结党叛乱、以臣伐君、以下犯上、进逼都城、你想干什么?千百年后,也将背负叛逆的骂名、欺君的大罪!如今纣王已赦免你的罪行,不再深究。你们可要速速倒戈、撤回人马、各自回去安守疆土。纣王亦将以礼相待。如果仍然执迷不悟,那时天子震怒、必定亲率六师、进攻到你们的故土,到了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姜子牙听后,不禁笑出声来:“你身为纣王重臣,却不明时务、不识兴衰天时。如今纣王罪恶滔天、人神共愤,天下诸侯会兵于此、亡在旦夕。你却仍执迷不悟、以言词相诱、阻碍天时!而今天下诸侯会兵在此、仅有弹丸之地、势如累卵、还在妄想以言词相诱、你为什么还这样不明事理!”子牙说:“昔日成汤德行日益隆盛,夏桀残暴,成汤将他放逐于南巢,讨伐夏而得天下,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现在纣的罪恶,超过了夏桀,我如今奉天之命来征讨独夫,你为何还执迷不悟,逆天而行!现在天下诸侯在此集结,这座城池弹丸之地,势如累卵,你却还想用言辞来较量,你为什么如此不明智!”

鲁仁杰大怒道:“真是利口匹夫!我本以为你是个老成持重、有德行的人,所以用道理来劝你,你却还自恃强横,妄谈彼之长处!难道你不知道以臣伐君,会留下千古骂名吗?”他回头看向左右说:“谁来帮我擒住这个逆贼?”

随后有一员大将高声喝道:“我来了!”

原来是郭宸,他策马舞刀,直冲子牙。子牙身旁的南宫适迅速冲上前去,把郭宸截住厮杀起来。战鼓擂响,杀声震天。

丁策骑在马上也奋力挥枪冲杀过来助战。另一边,武吉骑马而出抵住了丁策。

战斗还未持续二十余回合,南伯侯鄂顺便飞马冲过来截杀。而董忠也拍了拍战马出来,拦住鄂顺大战。

子牙左路的东伯侯姜文焕大为恼火。姜文焕一磕紫骅骝飞奔出来,一刀劈了董忠。

子牙旁边的哪吒大声说:“我们兵进五关,还没有建立大功,今日到了都城,难道还要静坐着看胜负吗?”

哪吒说完登上了风火轮,挥起火尖枪,冲杀过去。杨戬也骑着马挥舞三尖刀,直杀入阵中。鲁仁杰则奋力抵抗,不让敌人突破防线。

两军混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哪吒与丁策大战,郭宸也来助战。战鼓声震天动地,旌旗遮天蔽日。

哪吒祭起乾坤圈,正中丁策要害,将他击毙。郭宸见状不妙,慌忙逃窜,却被杨戬一刀劈于马下。鲁仁杰眼见战局不利,便率军撤退。子牙听到鸣金之声后,也下令收军。

话说鲁仁杰回到城里,接连折损了三员大将,一场大战后败下阵来。纣王听闻战况,心中郁闷不已,与众位大臣一同商议对策。他忧心忡忡地说:“如今周兵驻扎在城外,我军连连败退,无法取得胜利。国内又无可用之才,这该如何是好?”

旁边一位名叫殷破败的大臣上前奏道:“如今国家危如累卵,百姓苦不堪言,朝野上下无可用之人,若是再不采取措施,恐怕时日不多。臣与姜子牙有过一面之缘,我愿意舍生忘死前往周营,向他阐明君臣大义,劝其撤兵。或许天下诸侯因此得以和解,各自回归本土,也未可知。若他不愿撤兵,臣愿骂贼而死。”纣王采纳了他的建议,派遣殷破败前往周营进行游说。

殷破败领旨出城,来到周营外,命人通报。不久后,周营中军官前来迎接,引领他进入大营。殷破败看到周营内军容整齐,两旁列坐着各路诸侯,中军帐上端坐的正是姜子牙。

殷破败走上前去拜见子牙,道:“姜元帅,末将殷破败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子牙忙欠身相迎,道:“殷老将军这次到来,有何指教?”

殷破败说:“末将久别元帅,不曾想如今元帅已统领六军之长,成为诸侯之表率,真是荣宠至极。今日特来拜见,有一言奉告,但不知元帅能否听得进去?”

子牙说:“老将军请讲,只要是有可行之处,无不应允;如果是不可行的,也请老将军不必多言,还望老将军谅解。”随即命人给殷破败准备了座位。

殷破败坐下来说道:“末将曾听说天子之尊崇等同于天,无人可敌;又有法典所载,但若有人违抗天子之命而擅自征伐,即为乱臣。乱臣该杀无赦。又有人纠集党徒谋逆犯上,此为逆臣。逆臣当被诛灭九族。天下人人可得而讨之。昔日成汤以至德之政,征伐夏桀而有天下,相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我朝之诸侯百姓皆世代蒙受国恩,岂能不臣服于纣王?如今不思报本,反而成为叛乱之首,率领天下诸侯相叛相乱,残害生灵,侵占君王疆土,覆军杀将,逼近君王都城。这是乱臣逆臣,罪无可赦免。千年之后也逃避不了篡位弑君的骂名,末将深为元帅不取啊!依末将愚见:元帅当撤退诸侯,各归本国,修身养性,行德政以造福百姓。天子也不加罪于你们,惟修明政事以乐享天年。如此则天下百姓受福无穷矣。不知元帅意下如何?”

子牙听后笑道:“老将军之言差矣!我听说:‘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故天命无常惟眷有德者。所以昔日的商汤,以至德之政获得天下而后传承于后世子孙达六百余年之久;而夏桀无道百姓怨声载道故失天下。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纣王的罪行比桀还要严重!他荒淫无道,杀妻诛子,剖心挖肠,炮烙谏官,虿盆宫女,囚禁正士,残害大臣,砍掉早晨过河的人的腿,剖腹孕妇,三纲五常全部败坏,天怒人怨,从古至今,罪恶昭彰,没有比他更甚的人了。俗话说:‘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之人,称为独夫。’他是天下所共同抛弃的人,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君主呢?现在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无道,正是为了替天下清除这个凶暴残忍的人,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实在是胜过成汤的光辉事迹。所以奉行天意惩罚的人,称之为天使,怎么能还拘泥于臣子讨伐君主的罪名呢?殷破败面对子牙的一番言辞,感到无法反驳。他思量道:“不如痛痛快快地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以尽臣子的本分。”于是,他大声说道:“元帅所说的话,只是一面之词,并非公正之言。作为臣子,我们必须委婉地劝谏君王,引导他们走上正道。即使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要竭尽全力苦苦劝谏,哪怕触怒了君王,或死,或辱,或默默离去,也不失去忠臣孝子的好名声。我从没有听说过有谁会公开揭露君王的过错、宣扬父辈的恶行,这样的人还能被称为臣子的。元帅在周以德称着,却以君主的至恶来归咎,这还能称之为至德吗?昔日你们的先王被囚禁羡里七年,蒙受赦免回到国内,更加修身养性,以报答君父的知遇之恩,从未听闻他有任何怨言。如今天下人都称赞他的大德。然而,没想到传到了你们君臣手中,却联合天下诸侯,妄称君父之过,大肆猖獗,屠城陷邑,白骨遍野,血流成河;导致民生凋敝,百姓无以为生,天下荒荒,父子不保,夫妻离散。这些都是你们造下的恶业,给先王带来了耻辱,得罪了后世子孙,即使有孝子慈孙,又怎能掩盖这篡位弑君的罪名呢?况且我们的都城还有十余万甲兵、数百员将领。如果背城一战,胜负也不可知。你们怎敢藐视天子、自恃己能呢?”

殷破败的话让左右诸侯都大为愤怒。子牙还没来得及回应,只见东伯侯姜文焕带剑走上大帐,指着殷破败大声说道:“你作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君主、引导他走上正道。如今国家已经陷入了灭亡的境地,你还不知羞耻、继续在众诸侯面前鼓唇摇舌!你真是不如猪狗、死有余辜!还不速速退下,免去你一死!”

子牙急忙劝阻说道:“两国相争,不能禁止使者往来。更何况他是在为自己的国家说话,怎么能和他争斗呢?”姜文焕听了这话还是怒气未消。

殷破败被姜文焕数语骂得勃然大怒,立起身来骂道:“你父亲与皇后勾结、谋逆天子、被诛杀是罪有应得,没有不妥的。你还不能修身养性、弥补父亲的罪过,反而恃强凌弱、肆意叛乱、真是逆子有种。我虽然不能为君讨贼、但死后必化为厉鬼、定杀你们!”

姜文焕被殷破败的骂声激得怒火中烧、满脸通红、执剑大骂道:“老匹夫!料想我父被醢、国母遭害、都是你这一班贼子播弄国政、欺君罔上、才造成祸端!不杀你这老贼、我父什么时日才能得泄这沉冤于地下!”骂完之后手起一刀把殷破败砍为两段。等到子牙阻止时已经来不及了。

众诸侯齐声赞叹:“东伯姜君侯斩了这个利口匹夫、大快人心!”

子牙说道:“这样做的不妥,殷破败是天子大臣,他以礼来讲好,我们怎么能擅行杀戮、反成全了他的名声呢。”

姜文焕说:“这匹夫敢于众诸侯之前鼓唇摇舌、说短论长、又叱喝辱骂不才、情殊可恨。如不杀他、心里实在郁闷。”子牙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不及了。”

于是子牙命令左右将殷破败的尸首抬出、以礼厚葬。准备进兵都城。

不知后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