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封神榜西周伐纣 > 第31章 姜子牙施法救难民

封神榜西周伐纣 第31章 姜子牙施法救难民

作者:西风瘦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02:56 来源:书海阁

且说姜子牙借水遁的道术返回到宋异人的庄上。这一次回来受到马氏的热情迎接,她欣喜地说:“恭喜大夫,今日归来。”

子牙告诉她:“如今,我没有担任官职了。”马氏听后大吃一惊,疑惑地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姜子牙解释道:“天子听从妲己的谗言,策划建造鹿台,并命令我负责监督工程。然而,我不忍心看到万民遭受灾难,百姓受苦。于是,我向天子上奏,请求停止工程,但是天子不允许。我又直言劝谏,天子却大发雷霆,将我的职务罢免,要我归隐田园。我认为纣王并非我的君主,娘子啊,我打算和你一起前往西岐去,等侯时机。有朝一日当我时来运转时,加官晋爵位极人臣,这样才不至于辜负了我的真才实学!”

马氏不满的说道:“你又不是出身于文学世家,只是一名江湖术士而已,幸运的是被授予了下大夫的职位,感谢天子的恩德真是不浅。现在命令你建造高台,只是让你监督工程进度,何况钱粮既然已经筹备充足,你不管是什么东西,也能赚取一些回来。你有多大官职,也敢上本进谏?说来还是你命不好,只是一个术士的命运而已。”

子牙回答说:“娘子,请放心。这样的官职,无法展示我胸中的才学,难以实现我平生的抱负。请你收拾行装,收拾好了和我一起去西岐。不久的将来,我将会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你也会被授予一品夫人,身披霞帔,头戴珠冠,西岐享受荣耀,这样才不辜负我出仕一场。”

马氏笑着说:“子牙,你是在说些不合时宜的话。现有的官职你都没福气做,还想空着手去别处谋求?这岂不是让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舍弃近在眼前的机会,却希望获得官居一品的荣耀?天子命令你监造高台,只是明显地看着你顺眼而已。你做的是哪里的清官?现在有多少大小官员,都是顺应时势见风使舵而已。”

子牙说:“娘子,你不懂得远大的计划。天数有注定,迟早会有期,各自有主宰。你与我同到西岐,自然会有我们的归宿。总会有一天时来运转,富贵自然不会浅。”

马氏说:“姜子牙,我和你的夫妻缘分,只能到此为止。我生长在朝歌,绝对不会去他乡外国。从现在开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再无其他话要说!”

子牙急忙说:“娘子,你误会了。嫁鸡随鸡飞,夫妻之间怎么有分离的道理呢?”

马氏说:“我本是朝歌的人,不想背井离乡。子牙,你现实一点,写一封休书给我,各自谋生。”

子牙说:“娘子还随我去好!将来一身荣耀,富贵无边!”

马氏回答说:“我的命就是这样的,承受不了太大的福分。你自己去做一品显官,我在这里受些穷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吧。”

子牙叹息说:“到时你可不要后悔了!”

马氏回答:“是我造化不高,绝对不后悔!”

子牙点头叹道:“你小看了我!既然你已经嫁给了我为妻子,怎能不随我去呢?一定要你同行!”

马氏大怒:“姜子牙!你答应,我就与你好聚好散,如果你不答应,我就与父兄说知,同你进朝歌见天子,也要讲一个明白!”

夫妻俩人正在争吵,宋异人同妻孙氏过来劝子牙说:“贤弟,当时的这一件事是我做的媒。弟妹既然不肯随你去,你就写一纸休书给她。贤弟是位奇男子,怎么会没有好配偶,又何必苦苦留恋着她。常言道:‘心去意难留。’勉强的事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

子牙说:“长兄、嫂嫂在上:自从马氏嫁给我之后,没有享受过一点福分,我心里有愧不忍心离她而去;但她却有离开我的心思。既然长兄吩咐,我就写封休书给她。”

子牙写了休书拿在手中,对马氏说:“娘子啊!休书在我手中拿着,我们夫妻还是团圆的。你接了休书之后,我们夫妻便不能再团聚了!你可要考虑好!”

马氏伸手接过休书,脸上全无丝毫眷恋之情。子牙叹息说:“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

马氏收拾起行装回了家。

姜子牙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向宋异人和嫂嫂孙氏告别:“姜尚承蒙兄嫂照顾和扶持,没想到今天要和你们分别了!”

宋异人为姜子牙准备了酒,为他饯行。酒喝完了,宋异人送了姜子牙一程,问他:“贤弟准备要去哪里?”

姜子牙回答说:“小弟与兄长告别,前往西岐去实现一些事业。”

宋异人说:“如果贤弟将来有所成就,可以寄一封信给我,也好让我放心。”两人洒泪告别。

姜子牙离开了宋家庄,取道前往孟津。过了黄河,直往渑池县,再前往临潼关。他看到一群从朝歌逃亡的百姓,有七八百人。这些百姓中,有的父亲带着儿子哭泣,有的弟弟为哥哥悲伤,夫妻泪落,男女悲哭之声充斥在路上,看了感觉很是凄惨。姜子牙上前问道:“你们是朝歌的百姓吗?”没有想到还真的巧了,逃亡的人群里其中也有不少人认出了姜子牙,众民叫道:“姜老爷!我们是朝歌的百姓。因为纣王建造鹿台,让崇侯虎监督。那个天杀的奸臣,三丁抽两个,独丁也赴役,有钱的人出了钱就可以闲在家里,已经累死了数万民夫,尸体填满了鹿台之下,日夜赶工不停息。”

“我们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苦难,所以才逃出五关。没有想到总兵张老爷却不肯放我们出关。如果被抓回去了,恐怕也是难逃一死。想到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禁伤心痛哭。”

子牙安慰道:“你们不必这样,等我去见张总兵,替你们说些好话,放你们出关去。”

众人感激涕零,齐声称谢:“这真是老爷天大的恩德,普施甘露,如同枯骨重生啊!”

子牙把行李交给众人看守,独自一人来到了张总兵的府上。

门上的差役疑惑地问道:“这位先生从哪里来?”子牙回答道:“烦请你通报一声,就说是商都的下大夫姜尚来拜访你家老爷。”差役赶紧入府通报。张总兵心里想到:“下大夫姜尚来拜访我?他是个文官,我却是武官;他靠近朝廷,我却守在关隘,万事都求他帮忙。”于是他急忙命令左右请姜尚进来。

子牙以道士打扮前来,并未穿着官服。张总兵看到颇感疑惑,便开口问道:“你是谁?”

姜子牙回答说:“我是商都下大夫姜尚!”

张总兵又问道:“姜大夫为什么不穿官服而穿道服来这里?”

子牙回答说:“我此来不为别的事情,只因看到众民受苦。天子不明事理,听信妲己的妖言,大兴土木之工,劳民伤财兴造鹿台,命崇侯虎做督工。哪知他残暴无道,虐待民夫,贪图钱财,不珍惜民力。现如今四方战事还没有平息,百姓生活困苦艰辛,上天示警,水涝旱灾频繁,天下万民失望。可怜那些劳累至死的军民被填在台内。而纣王荒淫无度,奸臣佞党蛊惑天子,狐媚迷糊了圣上。命我督工建造鹿台,我怎么肯欺君误国,做出害民伤财的事情呢,因此我曾经直言劝谏。但是天子不听,反而想要加刑于我。我本来当以一死以报君恩,但是我的天数未尽,蒙圣上恩德赦免,回归故乡,因此才行到贵宝地,偶然见到许多百姓携男带女,扶老携幼,悲伤痛哭,十分凄惨痛心。如果将他们赶回朝歌城去,恐怕又会遭受到炮烙、虿盆等惨刑恶法的惩罚,至使他们身死魂消。可怜这些百姓死得无辜啊!我看在眼里,心中实在不忍啊!所以我才厚着脸皮来求见将军,恳求将军放众民出关!这样这些百姓才有活路,将军也有天高海阔的恩德,这也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张总兵听罢大怒,说道:“你原本是个江湖术士,得到富贵却不想着报答君王恩德,反而用花言巧语来迷惑我。这些逃跑的民众是不忠于国法,如果听了你的话,是陷我于不义之地。我接受命令镇守关隘,自然要尽到臣子的义务。这些逃跑的民众妄视国法,不遵守国家规定,按理应该抓起来押解到朝歌城去。我想只要不放他们出关,他们自然就会回去。我已经给了他们一条生路了。如果要按国法论处,连你也一起抓了押解到朝歌城去以正国法,但念在我和你是第一次见面,便暂且姑免一次。”于是他喝令两边:“把姜尚叉将出去!”众人一声喝令,把子牙推了出来。

子牙满面羞愧。众民见子牙回来纷纷问道:“姜老爷,张老爷可愿意放我们出关去吗?”

姜子牙说:“张总兵说连我也要捉拿进朝歌城去。是我把话说过头了。”

众人听了子牙的话齐声叫苦。七八百个民众号啕痛哭,哀声响彻遍野。子牙看见这个情景实在是于心不忍,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不要痛哭伤心了,我送你们出五关去。”

那些不知道姜子牙的民众听到他这样的话以为是安慰他们说的,说道:“老爷自己也出不去又怎么救得了我们呢?”

但其中也有知道的,哀求道:“老爷如果愿意救我们,那对我们真是有再造之恩啊!”

姜子牙说:“你们想要离开这五关的话,等到黄昏时分,我叫你们闭上眼睛,你们就闭上眼睛。如果听到耳朵里有风声,不要睁开眼睛。如果眼睛睁开了,可能会跌破头,那样的话可不要怨怪我。”众人高兴的答应了。

到了晚上一更时分,姜子牙向昆仑山礼拜祈祷之后,口中念诵咒语,然后一声响动。这个时候,姜子牙使用土遁术,成功救出了这些逃亡的百姓。众人的耳朵里只听到风声飒飒作响,不一会儿,他们就已经走出了四百里的路程,穿越了临潼关、演关、穿云关、界牌关和汜水关,来到了金鸡岭。姜子牙停止了土遁术,百姓们一起平安落地。

姜子牙说:“大家可以睁开眼睛了!”众人睁开眼睛后,姜子牙告诉他们:“这里就是汜水关外的金鸡岭,已经是西岐州的地方了。你们可以好好离开这里了!”众人纷纷叩头感谢道:“老爷,您这是上天降下甘露,救助众生。您的这份恩德,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报答!”众人拜别之后离开了。

话说一众百姓等待天明后,看到果然来到了西岐地界。过了金鸡岭就是首阳山,走过燕山又过了白柳村。往前行到达西岐山,再行了七十里便到了西岐城。

众百姓高兴的进了城里,看到这里百姓富裕,物资充足。民风淳朴善良,路上的行人礼貌让行,老弱病残、幼小不被欺凌,市井之间和气谦逊,这真像尧天舜日一般,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景。

民众们一起写好了一本名帖,投递到上大夫府中,散宜生接看了名帖,并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伯邑考。

第二天,伯邑考传达命令:“既然从朝歌逃亡的难民因为纣王失政,前来归附我国,没有妻子的人给予银两让他们娶妻。还给予银两,让众人开基安家居住并安排妥善。鳏寡孤独者在三济仓登记姓名,可以去领口粮。”散宜生接受了命令。

伯邑考说:“父王囚禁在羑里已经七年了,我想自己去朝歌,代替父亲赎罪,各位卿家觉得怎么样呢?”

散宜生上奏说:“我启禀公子:主公临别时交代过,‘七年的危厄已满,灾已经过完了,苦难也已经受够了,自然而然就可以回归国内。’公子不能轻率行动,有违主公临别时的交代。如果公子心里不安,可以差遣一个士卒前去探望问安,也不**为人子的道义。又何必亲自驰骋鞍马,亲身冒险去危险的地方呢?”

伯邑考叹息说:“父王有难,被囚禁在异乡七年,独自在那里举目无亲。作为人子,心里怎么能够忍受呢。所谓立国立家,都成为了虚设,还要我们这九十九儿子有什么用!我自己带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三件宝贝,去朝歌进贡给皇上,以赎回父亲的罪责,好让父亲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