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三二零章 建筑的灵魂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三二零章 建筑的灵魂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济同大学建筑学院,在某间大教室里,学生会干部唐红俊同学正在做主持人:

“同学们请静一静,下面请允许我来跟大家介绍两位客人,这位是,香江爱国侨胞林,林凯先生,这位,这位是李华勇同志。大家都知道,李华勇同志现在算是咱们学校的名人啊,尤其是咱们学院,就在这几天,我听到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他的“三问”。也有很多人跟我打听,那位驳得哈佛博士哑口无言的高人是谁。可能有些同学不知道的是,李华勇同志其实是咱们学校的老朋友了。咱们学院在鹏城的那个实习基地应该很多同学都去过吧?可是大家知道那个项目是谁在具体负责施工吗?没错了,据我了解,李华勇同志就是负责把同学们的图纸变为现实的那个人。除此之外,大家别看李华勇同志年轻,岁数也就和我们差不多,不过人家却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参与过很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比如大名鼎鼎的鹏城世贸“三天一层”,李华勇同志就是亲身经历者和参与者。再比如香江的中银大厦.....再比如.......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他们二位来和我们座谈,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唐红俊同学口才了得,他洋洋洒洒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说了一大堆,重点侧重在介绍李华勇。然而坐在主席台上的李华勇含笑看着他表演。

是的,李华勇现在的确是坐在“主席台”上。在他的左手边,坐的是老钱钱正英教授,林凯坐在李华勇的右手边,而林凯的右手边,坐的据说又是一位济同大学校团委的某领导。

今年已经是1986年,随着我国南疆的那场战争基本结束,眼下各种“宣讲团”,“英雄事迹报告团”在全国各地满天飞。而体制内好像非常喜欢类似的活动,这也导致这种形式的活动在国内非常流行,一直延绵到后世。

李华勇对这类活动其实是有所抗拒的。虽然咱们国家的官方媒体经常宣称:某某“宣讲团”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效果,某某“英雄事迹报告团”又感动了多少多少群众。

但李华勇从来都认为,在所有宣传手法中,这样一种形式的宣传手法也许是最无聊也最拙劣的了。对于这样做的效果,李华勇表示怀疑。总之反正不管别人怎么想,李华勇是从来不相信这样一种方式还能取得多大效果。

这就好比今天,假如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座谈会”,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那李华勇还是很乐意和这年代的大学生交流。可现在却偏偏弄成这样一种形式,弄得自己等下好像是来作报告似的,这当然就并非李华勇所愿。因为这既让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也让人家不知道该怎么听。

等唐红俊同学的开场白终于讲完,李华勇感受到无数目光投向自己的时候,为了调节一下气氛,李华勇侧身对林凯笑道:

“林凯先生,要不你向来两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香江......”

“不不不不,你,你来,勇哥还是你先来。”

见林凯一副坐立不安模样,李华勇心里窃笑,同时也对此表示理解。想想也是啊,林凯的反应算是正常了。

曾经有人说过,“作报告”是在国内的制内混的必备基本功之一,林凯又没练过这玩意,那他现在的反应太正常了。别看他现在私下里已经和雷雨彤等人混得很熟,然而私底下归私底下,台面上发言能和私下里的聊天是一样的吗。

和林凯相比,李华勇倒是在体制内混过,他还是具备一点这样的基本功。因此尽管心里有点歪腻,他还是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尤其是在现如今,结合目前国内的形势,李华勇非常清楚济同大学校方让自己来这“说两句”的本意,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李华勇环顾四周,他在心里稍微组织一下语言,然后含笑缓缓开口:

“在两年以前,假如我能有幸考上大学的话,我也许就在在座中的一员,只可惜我当时没能考上,因此作为同龄人,我在这称呼大家一声“同学们”,大家可别在心里怪我高攀呀。”

底下响起一片轻笑声。李华勇在说“两年前”的时候,他下意识的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雷雨彤,正好和雷雨彤的眼神相遇,这一刻她那神态动人之极,动人到让李华勇心中一荡,他连忙收敛心神,继续往下说道:

“今天承蒙大家抬举,让我在这里说两句,说实话我在诚惶诚恐之余其实也有点为难,让我说点什么好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其实就是个建筑工人,水平有限得很,让我在这里发言,这实在是抬举我了。好在我知道,这里是咱们学校的建筑学院,而在座的大部分同学,未来应该大多都会从事建筑行业,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咱们那也算是同行了。既然这样,我在来之前就已经想好,那我就和大家聊聊咱们这个行业里的人和事吧,而我想说的第一个人,那就是咱们国家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各位同学,请问大家对梁思成先生是怎么看.......”梁思成先生?李华勇居然一上来就提梁思成先生?这显然有点出乎老钱和那位团委老师的意外。李华勇居然不提自己的光辉事迹,这明显不是正常“作报告”的套路啊。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不过意外归意外,当李华勇提到梁先生的时候,大家还是兴致勃勃。毕竟作为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行业内拥有着特殊地位,现在听李华勇提起他,大家自然都很想听听,一位现代“建筑工人”会怎么说。

“说到梁思成先生,我突然想起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这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建筑的灵魂”。那么什么是建筑的灵魂呢?在那位位建筑历史学家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其实并没有开始。只有当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总而言之,‘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算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就是那位英国学者关于“建筑灵魂”的表述......”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套的话,梁思成先生显然就是一位拥有了建筑灵魂的大师了,大家都清楚,梁先生是咱们国家众所周知的古建筑研究专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京城的城墙,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梁先生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就已经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的。他为什么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梁先生把它们,以及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李华勇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老钱好奇的打谅着他。李华勇的这一番话再次刷新了他对李华勇的认识。

只是老钱到这个时候依然不理解,李华勇为什么会在今天这个场合突然提起梁思成先生呢?他到底什么用意呢?

老钱准备继续仔细听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